《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课程编号:19371166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系统介绍土壤侵蚀危害、形式和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规律,并掌握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及方法,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灵活应用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0.5学时)一、水土流失二、土壤侵蚀三、水土保持四、水土保持学第二节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与内容(0.5学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及动态第三节水土流失现状(全国和安徽省)及危害(0.5学时)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5学时)第六节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0.5学时)难点: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如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面降水计算方法,下渗概念及公式,径流的涵义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蒸发和土壤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而设立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水土保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2. 掌握水土保持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熟悉国内外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4.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5.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水土保持学概论1.1 水土保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水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3 水土保持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2. 水土保持技术2.1 降雨入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2 坡面侵蚀与控制措施2.3 沟道侵蚀与治理方法2.4 水土保持植被的选择与配置2.5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3. 水土保持管理与政策3.1 国内外水土保持管理的历史回顾 3.2 国家级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3.3 水土保持法规与标准4. 水土保持案例分析与实践4.1 国内外典型水土保持案例分析4.2 水土保持调查与评估方法4.3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阐述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水土保持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水土保持工程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取相关课题,撰写水土保持学相关论文,培养科研和写作能力。
五、评价方法1. 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程论文:评价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4. 考试:开展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对水土保持学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水土保持学概论》赵XX著,XXX出版社,20XX年2. 《水土保持技术》张XX著,XXX出版社,20XX年3. 《水土保持管理与政策》李XX著,XXX出版社,20XX年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XX学期开设,共X周,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1周:水土保持学概论第2周:降雨入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3周:坡面侵蚀与控制措施(...)第13周:课程论文提交与答辩第14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X位教师共同负责,教师具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并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水资源,防止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设立的一级学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内容多方面,包括植被恢复、土地治理、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领域,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植被恢复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荒漠化治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决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这也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第二篇示例: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保护不仅关乎人类的健康和生计,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而荒漠化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一级学科涵盖了多个二级学科,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壤保护与修复、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等。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是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学科。
土壤保护与修复则关注如何减少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现象,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则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土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气候、生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寻求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保护和治理方法。
在荒漠化防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固沙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手段来阻止沙漠扩展,恢复土地生态平衡。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材料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材料1.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影响-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雨水冲刷和河流侵蚀的作用下流失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陡坡耕地、过度放牧、滥伐滥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水质污染、水库淤积、土地贫瘠、河道淤塞等问题。
2.水土保持措施-植物措施: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增加土壤的抗冲蚀能力。
常见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草坪建设、灌木种植等。
-工程措施:通过修建防护设施和退水坝等工程措施,改善地表水流状况,减少冲蚀和侵蚀。
例如,修建沟槽、坝体等。
-农艺措施:通过调整耕作方式、保持合理的农业经营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例如,梯田耕作、轮作休耕等。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规划-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地形测量、水文数据、土壤侵蚀特征等的收集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工程方案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水土保持目标,制定工程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分析。
-施工与管理:根据工程方案进行施工和管理,包括土地准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设施建设等。
4.水土保持法规政策和环境保护-通过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防止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认识和支持。
以上是水土保持工程的复习材料。
复习时,可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学习,了解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经验,加深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关注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也是复习的重点。
水保工程学-第七章淤地坝

坝高 (m) >30 30~15 <15
单坝淤地面积 控制流域面积
(亩)
(km2)
>150 150~30
>15 15~l
<30
<l
三、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
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容易被洪水冲毁。据调查,1973 年陕 西省延川县大雨,淤地坝被冲毁了 3300 名座;1977 年陕北、晋西大雨,冲毁淤 地坝 2 万多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毁坝原因,除有些地方淤地坝的质量不 合要求外,其主要原因还是淤地坝的设计洪水标准偏低,一般采用 l0 年一遇或 20 年一遇。1977 年 8 月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淤地坝冲毁 252 座,其中由于溢洪 道的排洪能力小,洪水漫顶而使淤地坝冲毁的达 94%。但是提高设计洪水标准, 必然要加大淤地坝建筑费用,因此确定经济合理的淤地坝洪水设计标准是十分重 要的。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标准。拦洪坝主要作用是滞洪削峰,保护下游淤地坝 及小水库和村镇的安全,拦洪坝随着洪水泥沙的淤积坝后期将逐步淤满而成为淤 地坝。拦洪坝是坝系防洪拦沙的骨干工程,应与水库防洪标准相同,又因其兼具 拦泥特点,亦应考虑有一定的设计淤积年限。
6. 以排为主,漫淤滩地布设方式
对于一些较大的流域往往由于洪水较大,所有坝地不能吃掉大部洪水时,就 采取以排为主的方式,有计划的把洪水泥沙引到沟外。漫淤台地、滩地,其办法 主要通过坝系控制,分散来水,将洪水由大化小,由急化缓,创造控制利用洪水 的条件,把排洪与引洪漫地结合起来。
(一)坝系规划的原则
1. 坝系规划必须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上下游、干支沟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要坚持沟坡兼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和综合、集中、连续治 理的原则,把植树种草、坡地修梯田和沟壑打坝淤地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利形成 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
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ν i 10 =( ) V I
• 如果将25°的山坡改为坡度为2°的梯田后, 其流速将变为原来的0.46倍。
• 3.田面坡度平缓,宽度匀整,适合机械化施 工。(7°) •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 量,从而促使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 5.为沟壑治理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 5.1概述
•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工程的原理,防治 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合理利 用水土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 • 两大主要作用:防护和拦蓄。 • 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 5.2坡面蓄排水工程
• 5.2.3蓄水沟设计
• 蓄水沟又称水平沟,沿等高线修筑,沟底 水平,用来拦截梯田或坡地上游降雨径流, 使其转变为土壤水。因沟梗均保持水平又 称为等高沟梗。 • 设计原则: • 蓄水沟的间距和断面大小,应保证设计频 率暴雨径流不至引起土壤流失。
• 蓄水沟一般尺寸设计见教材,沿蓄水沟纵向每隔5~10m 设置横档,防止因沟底倾斜引起水流冲刷。 • 蓄水沟的设计主要是计算沟的间距、断面积和断面尺寸。 • 蓄水沟的断面形式有两种:梯形断面、复式断面。
• 5.4.1护坡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 (1)根据非稳定边坡的高度、坡度、岩层 构造、岩土力学性质、坡脚环境和行业防 护要求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 • (2)应根据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做到既 符合实际,又经济合理。 • (3)稳定分析是护坡工程设计的最关键问 题,大型护坡工程应保证稳定。 • (4)护坡工程应考虑植被恢复和重建。
• ①水平梯田
• 在山坡上沿等高线修成田面水平、梗坎整 齐的台阶式梯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安排
总 学 时:40(讲授40) 课程设计:1周(与讲课同步进行) 教学实习:1周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绪论
第一节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工程学
一、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 ) 定义: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 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 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 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1.坡面治理工程(slope treatment for erosion control)
坡面治理工程有坡改梯工程(如水平梯田、 条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蓄水工 程(蓄水池、水窖)、坡面截留和排水工 程(截水沟、鱼鳞坑、水簸箕、水平阶、 水平沟、山边沟等)和坡面道路工程等。
水土保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对水土 保持工程措施尚无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方法。 习惯上,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看,水土保持 工程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坡面治理工程 (二)沟道治理工程 (三)河流护岸工程 (四)水力综合治沙工程
边坡防护工程
逐类了解见下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分水线
流域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o the solution of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vital resources implies utilization without waste so as to make possible a high level of production that can be continued indefinitely.
为进行水土保持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叫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分 别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 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专门研究为防治土壤侵蚀, 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兴建的治坡、治 沟、治沙、治滩等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的科学。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二、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工程学
(一)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
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 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 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二)水土保持工程学(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2.沟道治理工程(gully erosion control works)
沟道治理工程主要布设在干、支、毛沟的 沟头及沟床中,包括沟头防护工程、谷坊 工程、淤地坝工程、山塘水库等小型蓄水 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山洪及泥石流排导 工程,以及沟壑水资源利用工程等。此外, 为处理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弃土弃渣和滑坡 泥石流土石体,一些沟道内还设有拦渣坝、 拦砂坝等工程措施。
3. 考虑问题比较复杂(安全、经济、生态、美观)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二. 讲授内容
主要讲授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 治中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适用条件、规划布设、 设计的原理、方法、步骤。同时,针对其它地区 水土流失的情况,补充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工程建设特别是公路、 铁路建设、采矿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工程自 身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均构成威胁,对其进行整 治和处理的工程措施,如边坡防护工程等,也逐 渐成为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通过工程措施来改变小地形(如坡改梯、引 水拉沙等),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手 段),防止地面再度侵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生态环 境,达到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开发和利 用水土资源的目的。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 简介
一. 水土保持工程课程的特点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1. 要求的知识面广(It takes a lot of knowledge)
2. 实践性强(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feature)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三. 要求
学完该门课程后,要求学生熟悉黄土 高原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中常见水土 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和适用条件,掌握其 规划布设、设计的原理、方法、步骤,要 求学生基本能够对这些工程措施进行规划、 布设、设计。还需了解常见边坡防护工程 设计原理、方法,可对常见措施进行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讲解
地质侵蚀(正常侵蚀,自然侵蚀)——自然作用
土壤侵蚀 (geological erosion ) (erosion)加速侵蚀——人为影响
(man made erosion)
风 —风蚀(wind erosion)
水—水蚀(water erosion) 侵蚀的营力 温度变化
生物活动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 involved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ay be divided into the six following phases: erosion control, drainage, irrigation, flood control, moisture conservation, and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