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上传教案

合集下载

4-3-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必修1化学精品课件

4-3-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必修1化学精品课件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净化和回收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 但当它们分散到大气中时,就成了难以处理 的污染物。因此,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以 前,必须回收处理,防止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等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料。
(1)SO2的净化和回收 ①2SO2+O2 2SO3
SO3+H2O===H2SO4回收制硫酸 ②用碱液吸收: SO2+2NH3·H2O===(NH4)2SO3+H2O SO2+2NaOH===Na2SO3+H2O (2)NO、NO2的净化和回收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拓展·延伸 中学阶段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 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 能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 合物造成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 等的排放引起的;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 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CO2含 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剩余气体和HNO3浓度总结见下表:
气体 成分 V(NOx) V(O2) =4∶1 NO2、 O2 >4∶1 <4∶1 =4∶3 NO、 O2 >4∶3 <4∶3 剩余 气体 无 NO O2 无 NO O2 剩余气 体体积 0 1 V(NO2)过量 3 V(O2)过量 0 V(NO)过量 V(O2)过量 HNO3 浓度 /mol· -1 L 1 28 1 1 ~ 28 22.4 1 28 1 39.2 1 39.2 1 39.2
体验感悟1 现有A、B、C、D、E、F、G、 H八种气体均为无机物,根据下列事实判断 各是哪种气体。 (1)A、B、D、F四种气体是单质。 (2)把A和B混合,在光照下发生爆炸,生成 气体C。 (3)A和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气体E。 (4)D和F在放电条件下可生成气体G。 (5)G与空气混合时,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气体 H。 (6)E与C反应冒白烟。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学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三课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学习目标1.了解SO2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通过学习SO2和NO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质量的影响,化学知识与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新知预习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1)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含有硫元素,在燃烧或者冶炼时往往生成______________。

(2)汽车内燃机在高温条件下,_______参与反应生成 NO,NO在空气中转化为__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危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⑵形成酸雨。

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pH为5.6,而酸雨的pH 5.6⑶NO2是臭氧分解的催化剂,因此会破坏臭氧层⑷NO2与碳氢化合物在光照下反应生成剧毒的烟雾,即“光化学烟雾”3.酸雨⑴酸雨的形成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过程十分复杂。

⑵酸雨的危害(参见课本P93页内容,总结几条酸雨的危害)⑶酸雨的防治措施(参见课本第94页“资料卡片”)课内达标()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2.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3.酸雨有很大的危害。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可形成酸雨的是A. NH3 B. CO C. H2 D. SO24.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砍伐森林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大量使用农药臭氧层破坏汽车、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土壤沙漠化课后收获我学会了:我有疑问的地方: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ΔH<0。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3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3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2)知道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了解防治酸雨的措施。

(3)了解光化学烟雾以及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

(2)通过拟人化的修辞方式,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资料、信息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通过对酸雨的危害的认识和找到防治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和防治三、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及防治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五、教具: 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视频、图片七、板书设计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一)、酸雨 1、酸雨的形成硫酸型酸雨:2SO 2+O 2=SO 3SO 3+H 2O=H 2SO 42SO 2+2H 2O +O 2======2H 2SO 4硝酸型酸雨:2NO+O 2→2NO 23NO 2 +H2O ==2HNO 3 + NO2、酸雨的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森林衰退;酸雨使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 ;酸雨损坏建筑;酸雨损坏文物3、防治酸雨的措施: (二)、光化学烟雾1、产生: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就是光化学烟雾2、形成条件:需要物质条件;气象条件;地理条件。

3、危害: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植物生长;影响材料质量;促成酸雨形成。

4、防治措施:①开发使用洁净能源;②对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③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三)、臭氧空洞 (四)、温室效应催化剂尘埃。

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优秀教案

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优秀教案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实验探究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可能方法。

(2)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硝酸的工业制法等研究工作,激发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调查,培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培养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难点:培养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三、教学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教案二氧化硫教案(精选9篇)二氧化硫教案篇1一、教学背景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氧化硫是人们熟悉的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

二、案例设计新课导入上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工业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酸雨的危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下面就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漂白性、还原性的教学内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设计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由二氧化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引入,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与二氧化碳相比,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吗?其水溶液是否显酸性呢?哪一个的酸性强呢?2、作出猜想假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组成相似,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性质也可能相似,也可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

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出现与二氧化碳相似的性质。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用固—液制气装置(铁架台、圆底烧瓶,胶皮塞、导气管),小试管,水槽,小烧杯。

试剂:亚硫酸钠固体,硫酸(1:1),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尾气吸收,二氧化硫为污染气体)。

4、实施实验,收集证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二氧化硫气体,用拇指摁住后倒立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移开拇指,观察水溶液进入试管的情况,同时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的变化。

接着,将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变化。

5、得出结论,发现规律。

实验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回想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得出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且酸性比二氧化碳强。

硫和氮的氧化物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2、 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教学过程:[图片导课]投影:煤和石油燃烧时的滚滚浓烟:有关酸雨危害的记载[讨论]浓烟中主要含哪些有害气体?汽车尾气中又含什么有害物质?[板书]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讲述]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煤和石油中含杂质硫,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 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板书]1、酸雨:pH 值小于5.65的雨水叫酸雨。

[投影]酸雨的形成图片[练习]根据图片写出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酸雨的形成:3NO 2+H 2O=2HNO 3+NO2SO 2+O 2=SO 3SO 3+H 2O=H 2SO 42SO 2+2H 2O +O 2======2H 2SO 4[例题]1、酸雨是因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了H 2SO 4和HNO 3的缘故。

分析某次雨水的数据如下:[NH 4+]=2.0×10—6mol ·L —1[Na +]=3×10—6mol ·L —1[CI —]=6×10—6mol ·L —1[SO 42—]=2.8×10—5mol ·L —1[NO 3—]=2.3×10—5mol ·L —1则此次降雨雨水的pH 值接近于催化剂 尘埃(A)3 (B)4 (C)5 (D)6解析:根据电荷守恒的原则,有[H+]+[NH4+]+[Na+]=[CI—]+[NO3—]+2[SO42—],求出[H+]=8 ×10—5mol·L—1,pH= —Ig8×10—5 4。

《空气污染》教案

《空气污染》教案

《空气污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3. 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空气中含有害物质超过了对人体健康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扬尘、农业排放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导致心血管疾病、损害植物生长、影响气候变化等。

4.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根据空气中六种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的浓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空气质量分级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的情况,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一些典型空气污染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建议和措施。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环保责任。

8. 作业:要求学生关注当地空气质量,了解空气质量指数,并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污染定义、来源、危害、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对空气污染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提出减少空气污染建议和措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4. 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宣传活动设计的创意、实施和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用于提供空气污染相关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英德中学高一化学组梁瑞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酸雨的危害、酸雨的来源以及成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态度得到了增强;
3.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三、教学难点:酸雨的成分及形成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尝过雨水的味道吗?那味道如何呢?通常雨水都是没有味道的,但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从大气中雨水却是酸的,pH值也小于5.6,那么在化学上我们称这中大气降雨是酸雨。

那为什么雨水从无色无味变成了酸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的内容。

【演示】多媒体设备投影酸雨的影片(内容有关一场重庆的黑雨)
【提问】影片当中重庆的酸雨的pH值居然达到了3.9,那么这场雨真是彻彻底底的一场酸雨了,那我有个问题想要提问大家,那么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回答)
【讲述】其实酸雨都是由于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造成的,那么其中的作用机理是那些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酸雨中的“酸”究竟是什么呢?
【讨论】叫学生分成一个个四人小组,分别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其中的酸是什么物质。

【讲述】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不乏有创造性的思维得出的结论,这些答案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都体现着大家的集体智慧;但是究竟酸雨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作用机理呢?
【多媒体演示】酸雨形成的作用机理
SO2 H2O・ H 2SO3
2H2SO3 O2 =2H 2SO4
3NO2 H20 = HNO3 NO
【讲述】所以酸雨的幕后黑手就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但是酸雨中硫酸的成分较大。

酸雨的危害非常巨大。

它们能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还
会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多媒体演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酸雨危害图片
【提问】那么酸雨的来源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工厂排放的废气以及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就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讲述】其实酸雨只是一种危害形式,其实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的表现形式还有光
化学烟雾以及酸雾,它们会严重地危害人们地身体健康。

【多媒体演示】展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图片以及工厂排放废气图片
【讲述】所以治标先治本,控制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必须从源头上做起,必须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

那么怎样控制呢?现在请大家出谋献策。

共同讨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让学生依照82 页的实践活动: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

将全班同学分成一个个四人小组,并利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空气污染的代表事例并说出解决方案。

【学生回答】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将本组研究的成果公之于众,并且提出的方案好的话大家以掌声表示支持程度。

【教师总结】从大家刚才讨论的结果看来,大家都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污染程度非常关注,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且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基本上了解和认识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概念以及酸雨形成的作用机理。

所以这节课过后大家写一篇关于环境大气污染的小论文,字数在200 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