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中国政商的软肋 访北京大学商业模式创新与控制课题组组长艾学蛟教授 商业评论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管理,中国政商的软肋——访北京大学商业模式创新与控制课题组组长艾学蛟教授商业评论网

与国内危机管理学领域的前沿学者艾学蛟博士见面,颇具缘分。《世界经理人》正在为创业者大赛征集专家评委,艾博士毛遂自荐,之后双方便有了一番短暂的沟通。

约定见面的那天也颇为有趣,由于首都的交通情况,艾从机场到我入住的宾馆堵了整整俩小时的车,中途大部分时间流失在水泄不通的四环路上。在数番电话往返后,双方才终于坐在一起。沟通前,由于我曾对艾做了番研究,发现他走了一条在21世纪初并不流行的事业路径——从商业转向教育,这与近日学而优则商的潮流有些相悖,所以访谈一开始我便单刀直入问道,为何在商界有不错的创业经历后,最后却走向授课之路,而他的回答也颇引人思考:

“我也算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20年前正规名校博士毕业。毕业后就从房地产领域开始创业,之后颠簸于多个领域,但10年商海沉浮,让我充分意识到我所属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在我们国家的商界生存处境,10年摸爬滚打,我却始终无法变成一个地道的商人。”从知识分子到创业者再回归课堂授课,这段长达二十年的旅程,让艾学蛟苦乐参半。

对于往昔的经历,他回忆道:“在内陆城市创业,我这个博士头衔的商人放不下身段、脸皮太薄不会求人,也不会低

声下气笑着送礼层层打点关系,始终丢不开高级知识分子身上那块遮羞布——清高,也注定无法在这上面获得更多的成功。既然迈不过这道心坎,我索性选择回来当学者,研究课题,给人讲课,这也使得自己心情更愉快。”

“作为一个中国商人,我认为我是不合格的,作为一个学者,我觉得我是合格的。”对自己过半的人生,艾学蛟笑着总结。

危机缘何之理

一年近百余场危机管理讲座,这是艾的工作,对象除学生外还涵盖官员、企业家和经理人,其密布的行程也充分展示了当下危机管理学之热。

“现代人危机四伏,这在缺乏安全感、贫富差距大的中国社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年选择研究危机管理向人授课,原本只是想把自己商海失败的教训分享给后来人,让大家少走些弯路,而且那时国内还没有成体系的研究,大家的关注度也没现在那么高,学界流行的基本都是国外学者的理论,可眼下,全社会对危机管理之热远超国内学界的估计,反倒逼着大家去分析总结。”艾学蛟苦笑道。

一如艾学蛟之言,不知何时,危机这词汇就成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宠儿,例如政府信任危机、商业价值危机、企业诚信危机、食品安全危机……短短10年,似乎中国社会一夜之间布满了阴郁的暗色调,人群中四处弥漫着一股对未来生

活的不确定性和惶恐感,出国移民成为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一种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危机从何而来?

回看建国后的历史,长期的低消费瓶颈和个人诉求难以得到伸张,社会更多呈现出一种在群体管制下的思维逆反和求梦求解脱的混乱,当坚定的社会诉求和无法得到足够生存保障的现状混淆在一起的时候,动乱不可避免。随后的改革开放又一次撕裂了文化的传承,从极致的管制到开放的市场,这个过程迅速而残酷,“求大同”的乌托邦之梦成为先富之梦,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施施然成为国家的主导,并向人们证明乌托邦时代的愚昧与可笑。

当然不难发现,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眼下看来并没有真正惠及大部分群众。无论是双轨制经济的80年代,还是大

量国营企业私有化制的90年代,抑或是“托拉斯主义”集权央企重新崛起的21世纪头十年,除了个别平民通过自己的才

智获利外,绝大部分资源配置的变更并没有惠及平民群体。工人从当年的强势地位沦为弱势群体,农民虽然获得了自由,走出了千年来束缚于土地的低级经济形态中,但依然不得不苦苦在生存线上为孩子的学费和家庭生存费用挣扎,小病不敢医。

至此,在割裂的传承和资源分配的窄口裂缝中,我们不得不惶恐不安地习惯了一切掩盖在事实下;习惯了一切真相

皆可由描述而引导;也习惯了走阴影小道的状态。如同当年文

革的阴影始终留在内心深处,在逃离还是坚守中,大家无可奈何地看着光阴流逝,看着理想碎去,看着一切都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崩溃,危机渗透入每个人的骨髓深处,呈现出一种灰色的生存基调。

不过,事分两面,危机也是如此。从现实角度而言,好的一面是如今蔓延的危机现象反映了我们舆论正在朝透明

化的方向发展,公权力的束缚正在不断减少;同时,社会群体性矛盾被高速激化,意味着事件已无法回避,正视成为必然。

从哲学角度而言,人作为群居生物无法回避的两个本能,也使得危机后的我们能更看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渴望什么。

事实上,作为趋利避害的生物,撒谎与控制两个本能是人天生的外衣。前者的实质是个体为争取更好生存的权力而做的举动,后者则是通过改变资源分配方式,形成群体共生的举措,之后,在个体求权与群体共存的博弈过程中,导致群落所有人无法分清谎言和真实间的判断标准,外界发展越快,个体与群体间的博弈标准也越发模糊。国内这十年恰恰是我们发展最为蓬勃的十年,也是谎言和真实最难以鉴别的十年,但如今我们已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了:那就是平等,是尊严,是绿色,而非GDP。

“上述变化是国人文化变迁的传承史,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无法回避,而国内危机管理的研究原点也必须结合这些经历,不先清楚地分析这些,空谈理论和方法论,无疑于缘木求鱼。”艾学蛟称。

危机解决之理

“作为一个危机管理学的学者,我无法提供宏观层面上的操作建议,因为这些都涉及复杂的体制变革,也是所有问题里利益纠葛最深,最难解决的部分,以我的眼界与能力只有望洋兴叹。我的研究仅仅针对政府、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现实危机事件,属于很微观的层面,所采用的方式也是大量的‘术’,即用‘术’学来解决实践管理上的危机。”艾学蛟坦然道。

对于艾所言的“术”的学问,国内学者早已争论多年。一派学者认为“术”的手法过于低劣,是中国无法成为制度大国的关键因素,也是国人劣根性之一。凡事用“术”不用“制”,而大量装点门面的“制”如同镶嵌在国王王冠上的明珠,仅仅起着观赏的作用,大家甚至披着“制”的外衣行“术”之道,人人都走偏门搞小道,最后使得国家衰弱,人民遭罪。这一派观点在以体制获胜的西洋学问东进中国后,更受热捧,不少学者进一步认为千年中华之“术”如小人之道,尤其对“术家鼻祖”韩非子的众多腹黑学攻讦甚烈,鲁迅的那句“这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便是其中的佼佼代表。

不过,对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术”道,艾学蛟有自己的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