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三十五讲 -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弟子规公益讲解: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弟⼦规公益讲解: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 先问⼰ ⼰不欲 即速已.弟⼦规公益讲解: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 先问⼰ ⼰不欲 即速已.欢迎⼤家的聆听!弟⼦规中的:凡取与 贵分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取得或给予财物,我们⾃⼰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现在的⼈不学习弟⼦规,不懂得做⼈的道理.很多⼈不讲⽂明,不讲道德.违法犯罪,什么坏事情都做,就是不做⼈事.他们这些⼈就是不学习弟⼦规.不懂得做⼈的道理.我们⼤家都应该学习弟⼦规,做个有道德的⼈!弟⼦规中的:与宜多取宜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给予别⼈宜多,我们⾃⼰取得别⼈宜少.现在⼈的不学习弟⼦规,不懂得做⼈的道理,很多⼈违法犯罪,不讲道德,不讲⽂明,不讲素质.他们这些⼈就是不学习弟⼦规.不懂得做⼈的道理.我们⼤家都应该学习弟⼦规.做个有道德的⼈!弟⼦规中的:将加⼈ 先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求别⼈做的事情,我们⾃⼰先反省问⾃⼰愿不愿意做.现在的⼈道德沦陷,违法犯罪,不讲⽂明,不讲道德,甚⾄的缺德,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都做,就是不做⼈事.他们这些⼈就是不学习弟⼦规,不懂得做⼈的道理.我们⼤家都应该学习弟⼦规,做个有道德的⼈.弟⼦规中的:⼰不欲 即速已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应⽴刻停⽌要求别⼈,我们⾃⼰不要强求别⼈去做不愿意的事情.现在的⼈严重缺德,什么坏事情都做,吃喝嫖赌吸,伤害⽼百姓的事情,还做危害⼈类,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事情,这些⼈都是不学习弟⼦规,不懂得做⼈,不懂得做事情.我们⼤家都应该学习弟⼦规,做个有道德的⼈.我们⼤家都是学习中华传统道德⽂化,孝顺⽗母,尊敬师长,兄弟和睦,尊⽼爱幼,学习道德⽂化,学习圣贤⽂化,学习弟⼦规,我们⾝⼼和谐,家庭和谐.我们做慈善公益志愿者协会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间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传播⽂明,传递爱⼼,传递正能量!我们⼤家要把中华传统道德⽂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让⼈们得到真正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我们⼤家要把弟⼦规传播到世界各地⽅去,让⼈们得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从⽽⼈类和谐,达到世界和平.我们⼤家都应该学习弟⼦规.做个有道德的⼈!弟⼦规公益讲解: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 先问⼰ ⼰不欲 即速已.就讲解到此.感谢⼤家的聆听!。
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释: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弟子规第九篇

**弟子规第九篇**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解说:
在获取与给予之间,贵在分明清楚。
给予的时候应当多多给予,取得的时候要尽量取得少一些。
这是我们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应遵循的原则。
当我们想要对待别人时,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对待。
如果自己都不愿接受,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这样做。
这是教导我们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尊重他人如同尊重自己。
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并寻求机会以报恩;而对于怨仇,我们应该尽量忘记,不要让怨恨长久地占据我们的心灵。
抱怨要短暂,报恩要长远,这是培养我们宽广胸怀和感恩之心的重要法则。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准则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原则、有同理心、懂得感恩的人。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相处,都应遵循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践行《弟子规》中的这些教诲,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弟子规译文(10)

弟子规译文(10)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文】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文】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
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译文】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
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
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转贴)。
《弟子规》全文译文(2)

《弟⼦规》全⽂译⽂(2)《弟⼦规》全⽂译⽂ 43、⽤⼈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借⽤别⼈的物品,要明着向⼈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取⽤是偷窃⾏为; 44、借⼈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再借不难; 45、凡出⾔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乱语,不可使⽤;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取巧; 47、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 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千万都要戒之; 48、见未真 勿轻⾔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不可轻信⽽再次传播; 49、事⾮宜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进退两难; 5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 此说短不关⼰ 莫闲管 【解释】不要当⾯说别⼈的长处,背后说别⼈的长短;不关⾃⼰的是⾮,不要⽆事⽣⾮; 52、见⼈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的善举,要⽴即学习看齐;纵然能⼒相差很远,也要努⼒去做,逐渐赶上; 53、见⼈恶 即内省 有则改 ⽆加警 【解释】看见别⼈的缺点或不良⾏为,要反省⾃⼰;有则改之,⽆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 当⾃砺 【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相⽐,不如别⼈,应当⾃我激励,修养德才; 55、若⾐服 若饮⾷不如⼈ 勿⽣戚 【解释】若是穿著饮⾷不如他⼈,不要攀⽐⽣⽓; 56、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 益友却 【解释】如果听到别⼈的批评就⽣⽓,听到别⼈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去; 57、闻誉恐 闻过欣直谅⼠ 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名为错有⼼⾮名为恶 【解释】不是有⼼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弟子规教案25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

一、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泛爱众”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二、教学目的要学会爱周围的人和物三、教学过程(1)温故导入1、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吗?哪位同学可以背出来?2、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孔子和守庙人、蒋琬雅量、倒屣xǐ相迎、大脚丫的小兔子、独角牛的故事)(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皆:都规:规劝亏:欠缺,短少【译文】相互劝勉行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失。
那我们要用什么态度规劝呢?要诚心诚意「怡吾色,柔吾声」的劝告。
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规劝?如果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我们就没有尽到当朋友(或当先生、当儿子)的本分,等到一错再错,要改正就来不及了,如此双方的道德都有缺失。
要怎样规劝才能使人接受?兄弟或朋友规劝时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且「以身作则」不要过分严格或使人难堪,要考虑到对方的能力才能使人接受。
狱中学习本始(前721年)二年,汉宣帝为标榜自己是汉武帝正统嫡孙的身份,下诏颂扬汉武帝,要求群臣讨论汉武帝的“尊号”和“庙乐”。
大臣们虽然心里不同意这样做,但又害怕触怒皇上,就没说什么。
只有正直的夏候胜和黄霸表示反对,认为武帝对百姓没有恩泽,不能另立“庙乐”。
结果,他俩都被汉宣帝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黄霸向夏侯胜求教,学习《尚书》。
夏侯胜说:“我们坐在牢里等死,还学《尚书》有什么用啊!”黄霸回答道:“孔子不是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抓紧时间学点儿知识,就是死了也心情愉快呀!”郑均悟兄汉朝时郑均的哥哥是一位小官吏,常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郑均常劝告哥哥,但他都不听,所以他便出外帮佣一年多,并将辛苦工作所得的金钱都给了哥哥,也劝告哥哥:「东西用完了可以用劳力赚钱来买,但如果犯了贪污的罪,一生的名誉都将毁于一旦。
弟子规 凡取与

让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 礼让,忍让,谦让。
• 让什么?
让功名利禄,
让食物,让职位 ……
六尺巷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1、我是怎么做的?
① 有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位吗? ② 与兄弟姐妹相处时,有好吃的,好玩的,是争还是让呢? ③ 遇到好吃的,是先让给长辈?还是使劲往自己碗里夹,甚至看 其他人多吃一点时还不高兴 ? ④ ……
为
万 世
为
往 圣
开 太
平
继 绝
学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
给予(jǐ yǔ)
(向外舍)
取得
(往内拿)
凡是借取把东西, 或者给别人东西,一定 要清清楚楚,不可含糊 ﹔给被人东西,不要吝 啬﹔取东西要少,不要 贪婪。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一:节约纸巾
“每人每天少用一张纸巾,可以 挽救7300万棵10年生的大树”
[2010年07月12日 “还北京一片净土”之帕客行动公益活动]
原生浆纸巾的替代物
1. 手帕
2. 环保纸(非原生木材 纤维卫生纸) 世博期间的这半年期间 将可以使61178棵树木 免于砍伐。
牛奶和肉类的真相, 您知道吗?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三: 减少或杜绝一切浪费
• 水 / 电 / …… 不浪费就是在惜福。 培福,惜福,造福 享福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其他“天同覆,地同载”的林影展短片第一名
课间 休息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与大自然的相处
《弟子规》注释及译文

《弟子规》注释及译文《弟子规》是重要的蒙童读物,为清代李毓秀所作,文体仿效《三字经》,它教孩子在家在外怎样应对。
(“弟子”是指做学生的少年,“规”,即行为规范。
)第一段落是总说,以后是分别叙述【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①,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①弟:通“悌”,尊重兄弟姊妹。
【译文】《弟子规》是根椐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做人的行为规范。
首先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行动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和大家相处时,要做到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做好之后,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还应该好好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待,不可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时,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
【原文】冬则①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注释】①则:就要。
【译文】冬天要为父母把被子弄温暖,夏天要为父母把被子扇凉。
天晚了,要让父母休息不再劳累。
外出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要向父母禀报。
生活习惯要保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
【原文】事虽小,勿擅①为,苟擅为,子②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①,擅:擅自,随便。
②,子:你。
【译文】虽是小事,也不要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做子女的就没有道理了。
东西虽小,也不可以私藏,据为己有,如果私藏了,父母会很伤心的。
【原文】亲所好,力为具①,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①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①具:满足。
②贻yí:给我…留下。
【译文】父母所喜欢的事.努力满足,父母所厌恶的事.决不要去做。
不要让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优虑。
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让自己德行受到损害,让父母蒙受耻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当我们要对人说话或让人做事的时候, 当我们要对人说话或让人做事的时候,必须要 先问问自己:别人如果这样对我们, 先问问自己:别人如果这样对我们,我们能接 受吗?喜欢吗? 受吗?喜欢吗?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这样对自 那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 己,那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
Hale Waihona Puke 即将消逝的马尔代夫这些,离我们遥远吗? 这些,离我们遥远吗?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地球的 未来 ? 我可以 决定 !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一:节约纸巾
“每人每天少用一张纸巾,可以 每人每天少用一张纸巾, 挽救7300万棵 年生的大树” 万棵10年生的大树 挽救 万棵 年生的大树”
为 万 世 开 太 平
为 往 圣 继 绝 学
读诵《弟子规》
课堂纪律重申
“老师教,须敬听”
复 习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回顾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作业
思考并行动:对父母,对他人, 思考并行动:对父母,对他人, 对大自然妈妈, 对大自然妈妈,我如何去做好 与多取少” 修身? “与多取少”,以“仁”修身?
静坐
为 万 世 开 太 平
为 往 圣 继 绝 学
[2010年07月12日 “还北京一片净土 还北京一片净土”之帕客行动公益活动]
原生浆纸巾的替代物
1. 手帕 2. 环保纸 环保纸(非原生木材 纤维卫生纸) 世博期间的这半年期间 将可以使61178棵树木 免于砍伐。
瑞典人砍树的学问
① ② ③ 立方米的木材, 【瑞典的森林覆盖率达60%,人均拥有 瑞典的森林覆盖率达 ,人均拥有350立方米的木材, 立方米的木材 而中国的数字不到10立方米 立方米。 而中国的数字不到 立方米。】 树都是人工种植的,不是天然林。 每年只砍伐1%的面积,然后再补种上新树苗,这样就能保证 总的林木蓄积量一直在增加,每年都有树可砍。 选择在树的生长速度已经过了最高点时砍伐。比如松树30年 以后长得最快,长到六七十岁就变慢了,选择这个时间砍伐 ,生产效率最高。 每公顷林地必须保留10棵特异树种,尽量减少伐木对生物多 样性的破坏。保留树干是为了给某些鸟留下做窝的地方,保 留几棵倒木则是为了让菌类能够附着在上面生长。每年还要 在新生林地里选择5%的面积放火烧一遍,为的是让一些只 有被火烧过才能生长的特殊品种能够更好地存活。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模仿大自然的做法。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模仿大自然的做法。
课间 休息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与大自然的相处
1、我们和大自然的关系: 、我们和大自然的关系:
人类依大自然而存活。 ★ 人类依大自然而存活。 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 ★ 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
2、我们应如何从大自然中取用所需? 、我们应如何从大自然中取用所需? 合理 = 顺应
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牛奶和肉类的真相, 您知道吗?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三: 减少或杜绝一切浪费
• 水 / 电 / …… 不浪费就是在惜福。 培福,惜福,造福 享福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其他“天同覆,地同载” 我们其他“天同覆,地同载”的兄弟姐妹在 过怎样的生活? 过怎样的生活?
故事: 故事: 手势: 手势: 游戏: 游戏:
本课内容
凡取与,贵分晓;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己不欲,即速已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给予(jǐ yǔ)
(向外舍) 凡是财物的取得和给予, 凡是财物的取得和给予, 一定分辨清楚明白, 一定分辨清楚明白,不 可含糊。应当多给别人, 可含糊。应当多给别人, 自己少拿一些。 自己少拿一些。
2、我以后要怎么做? 、我以后要怎么做?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 知恩,报恩 知恩, ★ 我们最大的恩人是谁?
父母! 父母! 探讨: ☆ 探讨:我们是如何报答父母的?
1、当父母为我们准备好一日三餐时,我们是感 恩?还是挑食? 2、当父母对我们嘘寒问暖,照顾备至时,我们 是感恩?还是厌烦? 3、当父母给我们零花钱,尽可能满足我们所需 时,我们是在把每一元钱都珍惜使用?还是在 铺张浪费,并向父母索取更多? 4、当父母为了我们的学业进步而尽全力去做他 们能做到的一切时,我们是在积极学习或者沟 通,还是在消极,冷漠抑或对抗? 5、当父母极力帮助扶持我们成长为仁德之人时 ,我们是在努力,还是在反叛? 6、……
④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二:不吃肉,或少吃肉 不吃肉,
1. 沙尘暴的源头是过度畜牧和不合理利用。 过度畜牧就是因为有需求。 人们消费和浪费 消费和浪费太多的牛奶,牛羊肉,羊绒衣 消费和浪费 服等等
2、冰川融化是由于气候变暖
3、全素饮食者仅耗费肉食者5%的资源,换句话 说,原可喂养20位素食者的食物,只能喂养1 位肉食者。 全世界,每天有二万四千名孩童餓死, 全世界,每天有二万四千名孩童餓死,有十亿 人口遭受饥饿及营养不良之苦。 人口遭受饥饿及营养不良之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假设场景来体会他人, 假设场景来体会他人,以纠正自己
1、我在看电视,你叫我,叫了我十来声,我也不搭理你,问我问 题,我也不看你,随口说说,你是什么感受? 2、某同学很擅长电脑,我们现在请他来给大家讲解某一事项,可 是,大家在下面却各做各的事情,你是什么感受? 3、你花了几个小时用纸做了一个手工,送给爸爸,爸爸看了一眼 ,公式化地说了一声,谢谢,真漂亮。然后,就放到一边,过了一会儿 ,爸爸不小心把咖啡碰到了,不巧,刚好倒在了你做的手工艺品上。没 办法,只能把它扔了。你会难过吗?会心疼吗? 4、你的同学跟你约定,明天各带一样东西到校交换,结果,你带 了,他却没带,还编了很好的理由。下次他和你约定,你还会相信他吗 ?
取得
(往内拿)
让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 礼让,忍让,谦让。 礼让,忍让,谦让。 • 让什么? 让什么?
让功名利禄, 让食物,让职位 ……
泰伯让国
士选让产
六尺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力行之探讨: 力行之探讨: 1、我是怎么做的? 我是怎么做的?
我有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位吗?能给同学让个好座位吗? ① 我有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位吗?能给同学让个好座位吗? 我与兄弟姐妹相处时,有好吃的,好玩的,我是争还是让呢? ② 我与兄弟姐妹相处时,有好吃的,好玩的,我是争还是让呢? 我和邻居相处时,是否只想着自己的方便, ③ 我和邻居相处时,是否只想着自己的方便,而把垃圾抛到楼下 把地垫在阳台往下拍打? ,把地垫在阳台往下拍打? 遇到好吃的,是先让给长辈?还是使劲往自己碗里夹, ④ 遇到好吃的,是先让给长辈?还是使劲往自己碗里夹,甚至看 其他人多吃一点时还不高兴 ? ⑤ ……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古人: 古人:认识大自然 总结大自然的规律 顺应大自然
“取地之材而节用之” 地之材而节用之”
有节度地取
云南
内蒙古
内蒙古
北京
哭泣的冰川
挪威北极地区
[英国《每日邮报》
2009-09-03]
南极
松树岛湾 海域罕见 无冰现象
【2010年3月 14日,美国 宇航局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