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适宜区分析过程

合集下载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下的渚洲土地适宜性评价目录摘要一、前言1、问题的提出2、研究现状3、研究内容4、研究流程二、基础理论1、基本概念2、研究技术方法Ⅰ层次分析法ⅡGIS与空间分析(1)地理信息系统(2)空间分析三、研究区域概况四、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1、评价目标的确定2、评价体系的拟定3、评价因子的选取4、评价因子数据获取(1)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2)评价因子专题数据生成.五、评价分析模型与结果分析1、评价分析模型2、评价结果分析(1)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2)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3)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六、结论参考文献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评价模型相结合,以莱西市渚洲地区的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作为评价对象。

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定了海拔、坡向、坡度、水源灌溉和交通通达性五个评价因子作为农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GIS的叠加分析、栅格数据聚类分析、DEM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域的评价因子专题层。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和法与限制性因素法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的评价。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一、前言1、问题提出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生产同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被当作基地、立足点和空间操作场所而发挥作用,而且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发挥作用,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农业资源区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生物环境和农业生产等因素的特点,将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利用规划,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和分区方法。

一、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首先需要收集有关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农作物适宜性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气象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

2. 专家评估与判断: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与判断。

专家可以根据各项数据以及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农业资源进行划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3. 地方实地调查与验证:农业资源区划的工作方法中需要进行地方实地调查与验证。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农民的种植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农业资源区划。

4. 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在数据收集、专家评估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规划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优势特点,明确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农业资源区划的分区方法1. 土地资源分区: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的核心环节。

土地资源分区可以根据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承载力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出适宜粮食作物种植的区域、适宜果树种植的区域、适宜蔬菜种植的区域等。

2.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水资源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的关键环节。

水资源分区可以根据降水量、水利设施情况、水质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出适宜灌溉农田的区域、适宜养殖的区域、适宜渔业发展的区域等。

3. 气候条件分区:气候条件是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分区是农业资源区划的重要内容。

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

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

二.主观题题型归类1. 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解题思路:①紧扣材料解读信息,找出该地区的区域特征,抓作物习性,从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分析。

②侧重从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光照、昼夜温差、土壤、生长周期、水源、生态环境、病虫害及其他条件(热量、降水、水热组合条件、地形坡度、种植历史、经验)选择性作答。

解题思路构建思维导图:请在下方空白处构建“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的思维导图:对点练习例题1.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近年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

藜麦耐寒耐旱,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 ℃,在土壤养分中等,坡度适中,排水良好地区适宜种植。

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产区。

右图为玻利维亚位置示意图。

(1)分析玻利维亚西南部发展优质藜麦种植的优势条件。

(8分)例题2. (2012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例题3.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

饭粒油亮,香味浓郁,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

(1)分析五常大米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8分)例题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羌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

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壤、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
性和人为管理因素,对土地适宜性进行科学评价,以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以某地区农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经过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发现该地区土壤属于淤泥土,质地细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透水性良好。

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我们对地形和水文条件进行了考察。

该地区地势平坦,水文条件良好,
灌溉便利。

这为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便利,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再者,我们对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
水充沛。

这为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温度条件。

最后,我们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对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适宜发展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地区农田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我们得出结论,该地区适宜
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也适宜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

这将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将为土地
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分析,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荷兰豆是一种对气候要求较高的作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才能生长良好。

本文将对威宁县种植荷兰豆的气候适宜性进行详细分析。

荷兰豆喜欢较温暖的气候,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荷兰豆的种子发芽温度为10℃,生育期的温度适宜范围是15℃-2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荷兰豆的花芽分化、果实膨大和色泽形成等生长过程都比较理想。

威宁县年均温为16℃-20℃,符合荷兰豆生长的温度要求。

荷兰豆对湿度要求较高。

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0%-80%。

在生长期间,荷兰豆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威宁县属于常年降水充沛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300毫米,有利于荷兰豆的正常生长。

荷兰豆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荷兰豆属于长日照植物,光周期对其生长和开花有重要影响。

荷兰豆对日照的要求为每天12小时以上。

威宁县平均日照时数为1500-2200小时,夏季日照充足,适宜荷兰豆的生长。

荷兰豆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

荷兰豆喜欢富含有机质丰富、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PH值为6-7之间。

威宁县的土壤属于丘陵山地土壤,土壤质地较好,属于适宜种植荷兰豆的土壤类型。

威宁县的气候条件符合荷兰豆的生长要求,适宜种植荷兰豆。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安排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光照充足;合理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可以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威宁县荷兰豆种植业逐渐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本文将对威宁县荷兰豆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农民提供种植指导和技术支持。

一、威宁县气候特点威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降水量适中,阳光充足,地理环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荷兰豆的生长十分有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种植环境要求1. 温度要求:荷兰豆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苛,因此在威宁县的种植区域选择上需要考虑其对温度的适应性。

荷兰豆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威宁县荷兰豆种植的最佳时间为春秋两季,避开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影响。

2. 光照要求:荷兰豆是光照作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在威宁县,阳光充足,有利于荷兰豆的光合作用,提高养分的积累和转运,进而促进荷兰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3. 土壤要求:荷兰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更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威宁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非常适宜荷兰豆的生长。

在土壤的培肥方面,可以采取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为荷兰豆的生长提供养分。

三、种植技术要点1. 品种选择:在威宁县种植荷兰豆,品种选择至关重要。

应选择抗旱、抗病、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如东景一号、丰收王、金奖一等等,这些品种在当地的种植效果较好,深受农民青睐。

2. 种植密度:荷兰豆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在威宁县,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8000株左右,适当密植可以提高荷兰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3. 施肥管理:荷兰豆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追肥,尤其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需要增施磷、钾等养分,促进荷兰豆果实的发育和壮实。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坝区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坝区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10作者简介 王烨(1991—),女,安徽利辛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7-18Climatic Suitability Analysis of Rice and Broad Bean in Mosheba District, Louxia Town, Pu’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WANG Ye et al(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Pu’an County, Pu’an, Guizhou 561500)Abstract Based on the climate data of Moshe Dam in Louxia Town, Pu’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th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unshine and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Moshe Dam area downstairs in Pu’an County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growth of rice and broad bean.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need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climatic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and broad beans in Mosheba District, Louxia Town, Guizhou Province.Key words Dam area; Rice planting; Broad bean planting; Climate suitability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坝区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王 烨,吴 静贵州省普安县气象局,贵州普安 561500摘要 根据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坝区气候资料,对普安县楼下磨舍坝区气温、降水量、日照和坝区易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合水稻、蚕豆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探讨了贵州省楼下镇磨舍坝区的气候条件对水稻、蚕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鄢陵县农作物种植区域分析

鄢陵县农作物种植区域分析
县平均每 6 6 7 m 产量仅有 3 6 0 k g 左右。
为改变农 民以种粮为主 的传统种植观 念 ,加快农业 结构调整 步伐 ,变盲 目 性种植为 适宜性种植 ,我们 抓住被列 入 国 家测 土 配 方施 肥项 目县 这 一机 遇 ,依托 河南农业大学 环境与资源 管 理学院和 河南省土壤 肥料管理站 ,开 展了鄢陵 县小麦适 宜性 专题研究 。通 过采用鄢 陵县测土配方 施肥项 目和 耕 地地力评 价的技术成 果 ,从 对小麦 生 长影响较 大的土壤立 地条件 、理化性 状( 不包括气候条件 )两个方面入手 , 开展小麦 适宜性评价 ,分别划分出 了 高度适 宜种植区 、适 宜种植区 、勉 强 适宜种植 区和不适 宜种植 区 4 个区域 , 寻找适合 的种 植区域 既可以合理利 用 光、热 、土地 资源 ,提 高单位面积 的 总产量和 总效益 ,又可 培养地力 、保 护生态环境 ,使小麦及其 他作物生产 持续发展 ,为下一步实现 鄢陵县农业 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 其 中 ,小 麦 高 度 适 宜种 植 区面

土 、两合土 、淤土 、黏盖石 灰性砂姜 黑土为 主。土壤质地 以重黏土 、重壤 土 、中壤土 为主 ,土层深 厚 ,土壤肥
部分村 庄。种 植的土壤类 型主要是 两 合土和 脱潮两合土 。土 壤质地 以中壤 土为主。
沃 ,氮、磷 、钾丰富 , 有机质含量高。 主要分 布在鄢陵县东南 部淤土区和 中 南 部 的砂 姜 黑土 区。小 麦 适 宜 种植

其 中在 张桥 乡潘 庄及附近 村庄 ,以生 产酥梨 为主的杂果面积为 8 O h m 左 右 ;陶城乡陶北村 、追 岗村 、十室村 、 后 路村等 5个村种植 的晚秋 黄梨等杂
区2 4 1 7 7 . 8 2 h m ,占全县 耕地 面积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X型作物适宜区分析
1、实验目的
根据X 型作物的生长条件,学会用ArcGis软件快速的确定所给地区适合种植X 型作物的范围,并制作专题地图。

由此来熟悉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ArcGis软件操作实践更深刻的理解GIS的空间分析原理及方法。

2、实验内容
某一地区引进X型经济作物,该作物的生长环境需要满足一定的地形及气象条件。

现有该地区的地形及气象数据,请根据X型作物的生长条件,为该地区进行X型作物适宜区分析,并制作专题图。

专题图内容要求以地形和水系作为背景,且给出适宜种植面积(投影面积即可)。

【1】相关信息说明如下:
数据中,dem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gully.shp为主沟谷数据;climate.txt为气象观测表数据(包含坐标、温度/℃及降雨
/ mm等)。

【2】X型作物生长的条件为:
(1)作物喜阳(坡向为90~270为阳坡);
(2)作物一般生长在该山区主沟谷两侧区域,一般不超过800米;
(3)作物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9.5-11.5℃;
(4)作物生长的年总降雨量为600-720mm。

- 1 -
3、实验步骤
主要流程:
[1] DEM数据->坡向图->提取阳坡数据
[2] 沟谷数据->沟谷缓冲区->面转栅格
[3] 栅格插值->温度分布->提取T =9.5-11.5℃数据
[4] 栅格插值->降水量分布->提取600-720mm数据
【1】创建文件地理数据库
导入DEM数据和gully.shp,并将它们添加至视图窗口,在地理处
理中进行环境设置,如下图
【2】添加climate的XY数据
在菜单栏的文件下拉框中点击添加数据->添加XY数据,选择
climate文本数据进行添加,然后右击该图层,点击导出数据,输出
climate点要素类至视图窗口,如下图
- 3 -
【3】用DEM 数据生成坡向图并进行重分类
在ArcToolbox 中双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输入DEM 栅格数据生成坡向图
双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输入刚生成的坡向图,点击“分类”按钮进行手动分类,分成3类,设置两个中断值90和270,然后对新值进行如下设置,将阳坡(90-270度)新值设为1,其余均设为NoDate
点击确定后即可得到阳坡图
【4】对沟谷建立缓冲区
双击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在沟谷两侧建立800米宽的缓冲区
- 5 -
【5】对Temperature 和Rainfall 分别进行IDW 插值
双击3D Analyst Tools->栅格插值->反距离权重法,输入点要素
climate ,值字段分别输入Temperture 和Rainfall ,输出栅格也对应的改成Temperture 和Rainfall ,点击确定后得到它们的分布图
【6】用栅格计算器分别提取出适宜X型作物生长的温度和降雨量分布区域
双击Spatial Analyst Tools->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输入如下表达式
- 7 -
【7】将各条件进行叠加分析
双击Spatial Analyst Tools->叠加分析->加权叠加,分别添加阳
坡数据、沟谷缓冲区栅格数据、提取的温度分布数据、提取的降雨量分布数据,设置同等比重,得到下图结果
【8】最后计算出X型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面积并制作该专题图在最后结果的图层右击,打开属性表得出栅格单元个数为23208个,所以X型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面积为23208x10000平方米。

最后以沟谷线和地形图为背景制作X型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面的专题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