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秒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倒计时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学生了解倒计时电子秒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实验计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组装和调试倒计时电子秒表,提高电子制作技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为倒计时电子秒表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功能。

3. 学生具备运用倒计时电子秒表进行时间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认识到倒计时电子秒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 分析计时器电路的原理,包括时钟电路、分频器、计数器等组成部分。

- 探讨倒计时电子秒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实践操作:- 教学学生如何组装和调试倒计时电子秒表,包括电路连接、元件识别等。

- 引导学生编写简单的倒计时程序,实现秒表的基本功能。

-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倒计时电子秒表进行实际计时操作。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电子秒表的认识,学习基本原理和功能。

- 第二周: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电路原理,进行电路图的识读。

- 第三周:动手实践,组装和调试倒计时电子秒表。

- 第四周:编写程序,实现倒计时功能,并进行测试。

- 第五周: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倒计时电子秒表的拓展学习。

电气07课程设计任务书(倒计时、秒表)

电气07课程设计任务书(倒计时、秒表)
2〕设置4个预置按钮,分别用于分个位、分十位和秒个位、秒十位的预置,预置时通过按钮对相应的时间位进行递增计数来完成预置。
3) 倒计时器通过外部功能键使其具有直接复位、启动、暂停/继续等功能;
4) 具有显示功能,用LED数码管实现;
5) 计时数器递减到零时,LED数码显示器的“00∶00”字样发生闪烁〔或停止〕,同时发出警报声。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题目:通用倒计时系统——A题
专业班级:班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郭照南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
设计完成日期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适于各类场合的通用倒计时系统,功能要求如下:
1) 计时器的计时间隔为1S,其递减计数器的模在59分59秒至00分01秒范围内可预置。
第二周星期五调试验收答辩
地点:实验楼403室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历雅萍、易映萍编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彭介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谢自美主编 华中理工出版社。
4.设置秒表的暂行、设计要求:
1.设计思路清晰,给出整体设计框图;
2.设计各单元电路,给出具体设计思路、电路图、器件清单;
3.总电路设计;
4.安装调试电路;
5.写出设计报告;
主要设计条件
3.提供面包板、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
4.提供各种TTL集成电路芯片、NE555定时器、电阻及电容等;
2.任务书;
3.说明书目录;
4.设计总体思路;
5.单元电路设计;
6.总电路设计;
7.设计调试体会与总结;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倒计时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计时功能的工作机制。

2. 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电路图,并识别其中的电子元件。

3. 学生能解释倒计时电子秒表中涉及的数字电路知识,包括计数器、时钟信号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编程知识,为倒计时电子秒表设计简单的控制程序。

3. 学生能运用倒计时电子秒表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际计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科技的魅力,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加强对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的理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情感。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秒表基础知识:- 电子秒表的组成与功能-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基础:时钟信号、触发器、计数器2. 电子元件与电路:- 识别常见的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电路图- 电路的组装与焊接技巧3. 编程与控制:- 学习简单的编程知识,如C语言基础- 设计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程序控制逻辑- 编程软件的使用和调试方法4.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组装与调试- 设计并实现简单的计时功能应用- 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课时:电子秒表基础知识学习第2课时: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电路图,识别电子元件第3课时:电路组装与焊接技巧培训第4课时:编程知识学习与程序控制逻辑设计第5课时:实践操作,分组完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组装与调试第6课时:成果展示,交流与评价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

课程设计倒计时秒表

课程设计倒计时秒表

课程设计倒计时秒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倒计时秒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倒计时秒表;3. 学生了解倒计时秒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实验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编程知识,编写倒计时秒表的程序;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元件,搭建倒计时秒表的硬件电路;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方法,调试并优化倒计时秒表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观念,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跨学科课程,结合编程和电子元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电子元件知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倒计时秒表,注重实践操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认识倒计时秒表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倒计时秒表的工作原理;- 了解倒计时秒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技能实践:- 编写倒计时秒表的程序;- 搭建倒计时秒表的硬件电路;- 调试并优化倒计时秒表的性能。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认识倒计时秒表,学习工作原理(1课时);- 第二阶段:编写倒计时秒表程序,学习编程技巧(2课时);- 第三阶段:搭建倒计时秒表硬件电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2课时);- 第四阶段:调试并优化倒计时秒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1课时);-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展示作品,交流经验(1课时)。

4. 教材关联:- 《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三章“控制与传感”,第四节“定时器与倒计时器”;- 《电子技术》第四册:第二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七节“计数器与定时器”。

倒数计时器设计课程设计

倒数计时器设计课程设计

倒数计时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倒数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如逻辑门、触发器等。

3. 帮助学生理解计时器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倒数计时器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调试数字电路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心和毅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制作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和电子制作有较高的兴趣。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回顾: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原理。

2. 倒数计时器原理讲解:触发器级联、时钟信号、清零和预置功能。

3. 倒数计时器设计步骤:需求分析、电路设计、器件选型、电路仿真、实物制作。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回顾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分析倒数计时器原理(1课时)。

- 第二阶段:讲解设计步骤,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2课时)。

- 第三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器件选型和实物制作,教师巡回指导(3课时)。

5. 教材关联内容:- 章节:数字电路基础、触发器与计数器、电子制作实践。

- 内容列举:基本逻辑门、触发器种类、计数器工作原理;倒数计时器设计实例、电路仿真软件应用、常见电子元器件识别与使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倒数计时器原理及设计步骤。

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针对电路设计和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9秒倒计时课程设计

9秒倒计时课程设计

9秒倒计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9秒倒计时的概念,掌握时间单位秒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计算出9秒倒计时中的时间间隔。

3.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9秒倒计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时工具进行9秒倒计时的实际操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与9秒倒计时相关的实验或活动。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9秒倒计时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时间的珍惜态度,增强时间管理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结合数学知识,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回顾已学的时长计算方法。

2. 学习9秒倒计时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如体育比赛、科学实验等。

3. 教学内容涉及课本第四章“时间与时刻”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秒的换算和应用。

4.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计时器进行9秒倒计时的实际操作。

5. 安排数学计算练习,计算9秒倒计时中的时间间隔,巩固数学知识。

6. 引导学生思考9秒倒计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第一节课:引入时间单位秒,讲解9秒倒计时的概念和应用。

- 第二节课: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9秒倒计时实验。

- 第三节课:数学计算练习,解决与9秒倒计时相关的问题。

- 第四节课:总结与拓展,探讨9秒倒计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倒计时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倒计时秒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计时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操作倒计时秒表,进行简单的倒计时活动;3. 学生了解倒计时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倒计时秒表的设置、启动、暂停和停止等操作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倒计时秒表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时间的尊重和珍惜,树立时间观念;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3. 学生通过倒计时秒表的学习,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倒计时秒表的使用。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1. 理论知识:- 时间的基本概念;- 倒计时秒表的计时原理;- 倒计时秒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倒计时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倒计时秒表的设置与启动;- 倒计时秒表的暂停与停止;- 运用倒计时秒表进行简单的时间管理;- 合作完成倒计时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倒计时秒表的计时原理;- 第二课时:讲解倒计时秒表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操作;- 第三课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倒计时秒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倒计时秒表完成特定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关联教材中关于时间测量和倒计时秒表的相关章节。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教学内容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倒计时牌设计课程设计

倒计时牌设计课程设计

倒计时牌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倒计时牌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掌握倒计时牌设计的要素,包括数字显示、时间计算和基本电路连接。

3. 学生了解倒计时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和科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倒计时牌。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倒计时牌的设计和演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倒计时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的拓展内容,结合数学和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简单的电路知识。

课程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协作。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倒计时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

2.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倒计时牌原理介绍(第1课时)- 数字显示原理- 计时器工作原理- 倒计时牌的应用场景2. 倒计时牌设计要素(第2课时)- 数字显示设计:七段显示管原理与制作- 时间计算方法:日期与时间的换算- 基本电路连接:电路元件的认识与使用3. 制作倒计时牌(第3-4课时)- 小组合作设计倒计时牌方案- 动手制作倒计时牌:焊接电路、编写程序- 成果展示与评价4. 倒计时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5课时)- 探讨倒计时牌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分析倒计时牌的优势与不足- 拓展倒计时牌的创意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课时:导入倒计时牌原理,激发学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附件…………………………………………………………11
源程序…………………………………………………………………12
总体电路图………………………………………………………………22
一.设计目的
1熟悉整个项目的流程即单片机系统设计过程
2学会使用各种仿真软件
3熟练的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小的应用程序
4掌握系统的调试与安装
倒计时秒表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要求……………………………………………………………1
三.总体设计……………………………………………………………1
设计方案…………………………………………………………1
硬件电路设计……………………………………………………1
晶振电路模块
3)LCD显示部分
D1-D7口分别依次接单片机的;
RS,RW,E分别接口
LCD显示部分
4)键盘及蜂鸣器部分
键盘及轰鸣器部分
口是“调模式”num 10,num20,num30,num50,num100
口是“开始”倒计时端口
口是“关闭”(返回)轰鸣器口,在定时可以返回到模式状态。
口是给轰鸣器送触发信号口
{
TH0=0x3c;
TL0=0xb0;
jishu++;
if(jishu==20)
{
jishu=0;miFra biblioteko++;
}
}
//***********************定时器1蜂鸣器************************
void time1(void) interrupt 3 using 0
}
//**********************液晶初始化程序***********************
void initial_lcd()//hen yong yiwang ji gai bufen
{
Delay1ms(20);
write_com(0x38);
Delay1ms(5);
write_com(0x0c);
5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设计要求
1)可以实现正常秒表的所有功能,包括启动,暂停,复位等2)可以自由设定倒计时时间(10s,20s,30s....),并进行倒计时(10s,20s,30s....)3)显示方式自选4)任选一款51单片机5)扩展功能:在秒表基础上增加时钟功能;倒计时完成时加入报警单元,如声音,灯光等
三.总体设计
设计方案
1)方案讨论和设计:倒计时数字秒表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LCD液晶显示器如何显示数字0—9;二,如何用单片机来控制LCD的显示;三,单片机最小模式下的设计。处理好这些问题此设计才能完整,为此必须先了解LCD的显示原理和接线方法,再了解单片机的组成原理和控制方法。硬件电路的绘制和软件程序的编写是此次设计的关键和基础,只有硬件电路的设计是正确的、合理的,软件设计才可以根据硬件电路编程,以下的设计才能够进行。
for(j=0;j<120;j++);
}
//*********************写液晶命令程序****************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
rs=0;
rw=0;
en=0;
Delay1ms(2);
P1=com;
Delay1ms(4);
en=1;
Delay1ms(4);
xmiao2=xmiao%100/10;
xmiao3=xmiao%10;
write_com(0x80+0x0a);液晶定位
if(xmiao==100)
{
write_data(0x30+xmiao1);
write_data(0x30+xmiao2);
write_data(0x30+xmiao3);
}
if(xmiao<100)
1)CPU部分…………………………………………………………1
2)晶振电路部分……………………………………………………2
3)LCD显示……………………………………………………3
4)键盘及蜂鸣器部分…………………………………………………3
软件程序设计……………………………………………………4
四.方案实施…………………………………………………………6
软件调试及调试方法
1)启动keil uVision,编写倒计时汇编语言程序,然后点击Project菜单——〉New project,新建一个工程,接着选择CPU类型,我们选择最常用的AT89C51。
2)在工程中加入文件。新建一个文件倒计时.C保存,汇编语言文件建好后把文件加入到工程中。仿真图形如下:
Delay1ms(5);
write_com(0x06);
Delay1ms(5);
write_com(0x01);
}
//***********************定时器0定时1S****时钟程序************************
void time0(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图2 DMF5001液晶映射方式
因为T6963内部含有ASCII码字库,所以要想显示字符信息,只需在文本区内填入相应的信息即可。
如果要显示汉字或图形,则必须先在单片机内部的ROM区建模,然后将这些信息写入液晶的图形缓冲区,在液晶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相应的信息就会映射在显示屏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汉字或图形信息了。
目前单片机在社会上应用很广泛,这使我相信所学的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用的。在本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六.参考文献
[1]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2]迟荣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3]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en=0;
}
//*********************写液晶数据程序*********************
void write_data(uchar dt)
{
rs=1;
rw=0;
en=0;
Delay1ms(2);
P1=dt;
Delay1ms(4);
en=1;
Delay1ms(4);
en=0;
设计中应用到的STC89C51是Atmel公司生产的51系列单片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AT89C51引脚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AT89C51有P0、P1、P2、P3四个输出输入口,其中口接开关用来LCD数字显示的起停,其中+5V的高电平有电源电路提供。
动态LCD液晶显示器显示
液晶是人机交互最重要的通道,液晶不光要显示文字信息,还要显示波形信息,所以,编写一套完善的函数库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应该包括显示ASCII码、字符串、整型数字、浮点数、汉字、画点、画线等一系列函数。
上层函数的建立离不开底层的驱动,最底层驱动应该是建立在液晶基本时序与指令的基础上。如图1,是液晶模块的基本时序图。
图1 DMF5001液晶模块基本时序图
根据时序图和控制指令,不难写出基本的读写函数。这些函数就是构建上层的基础。之后,还必须了解液晶的基本显示方式和充填方式。如图2,是液晶模块的缓冲区与显示屏的映射关系。T6963控制芯片内部有64KB的缓冲区,可以由程序划分为图形、文本、文本特征3类缓冲区,在不同缓冲区里写入不同数据,在液晶屏上将映射相应的信息,这也就是液晶模块显示信息的原理。
七.附件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rs=P3^0;
sbitrw=P3^1;
sbiten=P3^2;
sbittiao=P2^0;
sbitkaishi=P2^1;
sbitfanhui=P2^2;
sbitfm=P2^3;触发蜂鸣器
2)通过本次设计,使我认识和了解了基本的单片机设计的开发及仿真过程,我学到:
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单片机和模拟电路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学会了液晶显示器接法,熟识了硬件驱动LCD动态显示的基本原理和程序编写,提高了将单个电子器件组合到一起构成所需电路系统的能力;
3)在绘制电路图和仿真图的过程中,巩固了电气专业最基本软件要求,提高了对Protues单片机仿真软件及汇编程序编写软件keil uVision3的认识;
2)主要任务:软件的调试和烧录
硬件电路设计
1)CPU部分
口是“调模式”num 10,num20,num30,num50,num100
口是“开始”倒计时端口
口是“关闭”(返回)轰鸣器口,在定时可以返回到模式状态。
口是给轰鸣器送触发信号口
口是“暂停”口
主要有AT89C51,按键等构成
2)时钟振荡模块
时钟振荡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时钟信号,电路由两个30pF的瓷片电容和一个12MHz的晶振组成,并接入到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处,使单片机工作于内部振荡模式。此电路在加电后延迟大约10ms振荡器起振,在XTAL2引脚产生幅度为3V左右的正弦波时钟信号,其振荡频率主要由石英晶振的频率决定。电路中两个电容C4、C5的作用使电路快速起振,提高电路的运行速度。
3)编译工程及文件,发现错误更改后再重新编译文件,直到没有错误并且产生了的文件。
4)用单片机仿真软件Professional来仿真此次设计的单片机是否能够完成设计的要求。仿真显示电路图如下:
五.课程设计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