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 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教学步骤:一、精彩导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例文引路(一)例文评析: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一一读《傅雷家书》有感(二)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三)佳作欣赏:叹为观止《红楼梦》三、写作指导(一)认知读后感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一. 教材分析《写作学写读后感》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写作训练文章。

本篇文章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对所读文章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的读后感写作示例,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示例,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作过程中容易偏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如何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读后感示例,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练习教学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2.投影仪或白板。

3.写作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后感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教材中的读后感示例,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期间,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互相学习和借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写作训练进行总结,强调读后感写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生成问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例文引路掌握要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

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

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附:对点范文)

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附:对点范文)

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附:对点范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写作目标】1、了解读后感文体特点。

2、学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课上品读美文的时候,当我们课余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心灵会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如果我们能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写读后感》。

二、阅读文本。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66页《学写读后感》短文,筛选并圈划重点内容。

思考:1、什么是读后感?2、写读后感,要注意什么?明确:1、读后感,是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2、①适当引述②感受力求深入③练习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三、学写读后感。

第一步:拟定题目过渡语:文章总得有个题目,读后感当然也不例外。

这里老师教大家两种方法。

1. 拟一个题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读<------>有感》或者《<------->读后感》作为题目例如:读《-------》有感《--------》读后感2、正标题和副标题兼用。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人们经常采用正标题和副标题结合的办法,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练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

例如:永恒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那些逝去的和永恒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牛刀小试:请同学们就你学过的任意一篇课文或阅读过的一部名著(如《傅雷家书》、《红心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完成“拟定题目”环节。

【学生练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第二步:引述原文常用的引述方式:(1)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2)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3)两者兼用例如:《<昆虫记>读后感》开头对原文做了引述:“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定义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 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2. 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3.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4. 优秀读后感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和修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读后感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了解优秀的读后感是如何写的。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

3. 讲解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5. 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条理性和表达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分享心得和互相学习的程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读后感写作指导书籍或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文章:收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文章,用于分析和示范。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案例文章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

《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内容。

2.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任务】
1.思考:为一篇文章撰写读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思考:如果为鲁迅的《社戏》撰写读后感,可以抒写哪些方面的内容?简单列提纲。

【课上学习任务】
1.了解读后感写作的意义。

2.明确读后感写作的范围。

3.结合钱理群、迟子建对《社戏》的赏析,以及同龄人的习作,掌握读后感写作的具体方法。

提示:请同学们一边听讲解,一边适当做笔记。

【课后作业】
从八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选出一篇学过的课文撰写读后感,400字左右。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提示:应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写作时尽量少引述,重点写自己的真实感受,适当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

(完整版)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完整版)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有感》教课设计设计侣俸中学陶鸿中教课目的1.认识读后有感这类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有感的基本要乞降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有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育对读物的评论能力。

3.培育并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课要点:学习读后有感的一般写法,联合实质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课难点:在剖析、思虑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布、感觉最深、见闻新奇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觉来写作。

教课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达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论)(总第28-29 课时)教课步骤:一、出色导入高尔基说:“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本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引导着人生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日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加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识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有感。

二、例文带路(一)例文评析:陪同,是最光亮的温情一一读《傅雷家信》有感(二)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三)佳作赏识:惊叹不已《红楼梦》三、写作指导(一)认知读后有感读后有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依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 假如是看了某部电影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有感”,与“读后有感”的性质同样) 。

读后有感作文属于谈论文的范围,但又不一样于一般的谈论文。

一般谈论文,要求看法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实;而读后有感最突出的特色是“读”和“感”的密切联合。

“感”是要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看法;“感”,是指读后有何感觉。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二)写好读后有感的三点要求(课文纲要):1、适合引述。

要在充足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想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能够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感觉力争深入。

读完原文后,也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想,但比较平时、浅易,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走马看花式的。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求。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文章,提炼主题、感悟人生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过读完一篇文章后,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经历?2.分析读后感的基本结构(1)引导学生观察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读后感有什么共同点?3.写作指导(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引言部分?提示:简要介绍所读作品及作者,可以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部分?a.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b.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c.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好结尾部分?b.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和敬意;c.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议。

4.实践写作(1)布置写作任务: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自己喜欢或有所感悟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5.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写作任务,写一篇读后感。

2.阅读一篇课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如何写好读后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和启示。

重难点补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有效地融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重点、难点
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时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
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学写读后感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来: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领。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

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

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

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

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

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
来。

“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

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

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

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

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四、写作文题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

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五、佳作欣赏
叹为观止《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公认的文学巨著。

曹公之功力,无法用语言形容。

全书包罗万象,煞是好看。

鲁迅先生评价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缠绵,革命家看排满,流言家看宫闱秘闻。

”除此之外,实还可看社会万象,看养身之道,看官场百态,看工艺建筑;并可看戏看诗文看排场看笑话。

我自十一岁始读《红楼梦》后欲罢不能,得空便读。

初,纯乎是看个热闹,只觉人多事也多。

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

愈读愈觉得好,“如口中含了个千斤重的橄榄”(香菱语),味美得说不出。

不必说全文,单取任一段看,都有独到之处。

仅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先说其热闹。

门外已然一片盛景,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

人物陆续登场,丫环婆子已不寻常,太太奶奶更是了不得。

借黛玉之眼,看那珠光宝气,富贵堂皇。

那些个霓裳锦衣,通体的装饰,名堂甚多,皆未听说过。

各人容貌,谈吐举止,仪礼之道,亦是与众不同。

数年前初看此段,便有点发呆,无话可说。

再略探门道。

各人出场不同:有扶,有请,有自个儿跑来,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有的借故不见,“出场”的只是个名字。

各人之言语又不同:有的小心翼翼,中规中矩,有的放诞不拘,先声夺人。

各人动作亦不同:有携、拉、扶、送……借黛玉之耳目,皆跃然于纸上,是曹公用笔之精妙。

这些个不同,都很有道理。

再说那“凤辣子”,偏不像其他
人规规矩矩,安安静静,而是自己“不请而至”,人不到声先来。

令黛玉私下纳罕,也让读者心存疑虑,兴趣顿生:究竟是谁,如此特别?人来了,却仍看不清。

只因浑身上下实在鲜亮夺目,几乎叫人睁不开眼。

足见其贪图虚荣爱好富贵且非风雅之士。

待看清面目,只觉美则美矣,却亲近不得。

含春粉面中也透着可畏阴气。

好可怜见的黛玉!被凤姐拉来送去,很是被动;又时悲时喜,甚是唬人。

凤姐那段著名台词,亏曹公想得出!一箭数雕,讨好这个,笼络那个,亲在其表威匿其中,八面玲珑,又很是干练,但藏不住那虚伪之心。

再说两个“文”字辈。

曹公用虚笔免他们出场,也免读者因雷同而生厌。

把个活宝宝玉,也藏得甚好,最后一个露面。

写其外貌装束,穷极美词,一首《西江月》寓褒于贬。

两个悲剧主人公初次见面,一惊一笑,暗藏悲情。

曹公处处用心,为下文作好铺垫。

少不得要提高君那后四十回。

十一岁时便很不喜欢,捏着鼻子读完,现在更多些恶感。

枉费曹公心计,前八十回在高君眼里,仅剩一“人物关系表”而已。

后四十回人物形象干瘪,一个个均突然转变,如第八十三回中,黛玉竟然没来由地劝
宝玉读书。

事儿也少,热闹也少。

待到“沐皇恩”,只叫人无语。

高君写得当然不坏,但多少破坏了全书整体美感。

这与他出身环境有关,可以理解。

《红楼梦》是本叹为观止的好书。

对待它,或许应像爱因斯坦对待巴赫一样:“我们只能品味,只能欣赏,不要妄加评论”。

点评:洋洋大观一部《红楼梦》,作者用短短千字便评出一些情味来,个中原因何在?在于抓住典型,撮其要领。

先总评其博大精深,然后由总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典型,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叙与议、引与评巧妙结合。

结尾用“闲笔”提一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对比。

语言洒脱不拘,大家气象,特别有概括力。

例如:“只觉人多事也多”,“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妙极!“好可怜见的黛玉”,着一“见”字,那情味便非同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