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材理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阿兰正在欣赏他的邮票。

他发现有些邮票的边缘有整齐的小孔,而有些却没有。

他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去问爸爸。

爸爸告诉他:“这些小孔叫做邮票齿孔。

很久以前,人们要撕开邮票很不方便,后来有一个叫亨利的年轻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用大头针在邮票边缘扎了一排小孔,这样邮票就容易撕开了。

这个发明被大家接受了,从此以后,所有的邮票都有了齿孔。

”阿兰听后,对亨利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他想,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赏析:《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小学语文课文。

通过讲述阿兰对邮票齿孔的好奇和爸爸的解答,文章揭示了生活中平凡事物中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

首先,课文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阿兰对邮票齿孔的好奇,正是这种观察和探索精神的体现。

其次,课文通过讲述亨利发明邮票齿孔的故事,弘扬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亨利在面对问题时,没有被传统的做法束缚,而是敢于尝试和创新,最终解决了问题,这也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只要有创新思维和实践勇气,就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课文通过阿兰的感悟,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阿兰从邮票齿孔的故事中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这不仅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也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总的来说,《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寓教于乐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邮票齿孔的故事[精选5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精选5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精选5篇]第一篇: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一、课文特点:《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围绕“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来选编的。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位先生用别针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整齐很容易地被撕开,阿切尔由此受到启发,通过不断研究,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故事。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第一课时以师生探究式学习为主,通过抓住主要词句及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以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书写生字为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从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②、激发学生欣赏邮票、保护邮票的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邮票、针、卫生纸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多种识字法: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教给识字方法。

②、课件辅助法: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

③、创设情景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寓教于乐,不言自明”的目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邮票齿孔的故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邮票齿孔的故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齿、邮、值”等生字新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含义;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邮票齿孔的故事和发明家的聪明才智。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邮票齿孔的发明过程和方法,能够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发明家的创造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勤于观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齿、邮、值”等生字新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含义;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邮票齿孔的发明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邮票齿孔的发明过程和方法,能够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邮票和邮票打孔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邮票齿孔的由来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生字新词教学:教师讲解“齿、邮、值”等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邮票齿孔的发明过程和方法,以及发明家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4.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具体来说,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发明家为什么想发明邮票齿孔?(2)发明家遇到了哪些困难?(3)发明家是如何克服困难的?(4)邮票齿孔的发明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5.小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教师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课文朗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邮票齿孔的故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邮票齿孔的故事∣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邮票齿孔的故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齿”等13个生字,会写“刀”等12个字词。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课文内容,明白得生活中要留心观看,乐于发觉,善于探究。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观看分析、勤于动手的好适应。

二.教材分析《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周围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课文语言淳朴,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聪慧的火花。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通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奇异,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的事,多动脑筋摸索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制造的机会。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明白得发明和生活并不遥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情况。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看、分析、动手的好适应。

五.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明白这是什么吗?(出示课件2)。

比较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请大伙儿跟着老师读。

最初发明的邮票是没有小齿孔的,这些小齿孔是如何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读那个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点,结合拼音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检查初学情形:(出示课件3、4)a.出示生字,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b.认读词语。

3.总结识字方法:(出示课件5)(1)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2)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a.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b.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读课文:指名读(检查生把握情形)──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

5.写字指导。

(1)“刀”字比较简单,能够放手让学生临写。

(2)“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上的齿孔》讲的是法国发明家阿切尔由身边的偶然小事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故事。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邮票上的齿孔课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

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风车转转……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二、比赛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

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

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三、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识字四、自作“识字卡片”,引导学生多识字,把字写漂亮。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地名,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

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一、观察导入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2、比较以往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刀”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2、以往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A、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习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3)汇报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C、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习第四自然段(1)此时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间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5)用敬佩语气读。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教案:邮票齿孔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教案:邮票齿孔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教案: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

2.教学难点:(1)邮票齿孔的发明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邮票吗?谁知道邮票是什么?(2)邮票是用来寄信的,那么你们知道邮票上为什么有齿孔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邮票齿孔的故事。

2.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故事有趣吗?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故事内容?3.生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生字词,自己拼读,理解词义。

(2)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内讨论,用生字词造句。

4.课文理解与分析a.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把邮票齿孔剪掉?b.老师为什么说小男孩的发现很有价值?c.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5.实践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用一张白纸,自己设计一个邮票齿孔。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邮票齿孔。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邮票齿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设计出各种独特的邮票齿孔,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如下对话:师:同学们,请你们注意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谁能示范一下正确的朗读节奏?生:示范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故事说课稿(1)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故事说课稿(1)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故事说课稿(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故事说课稿(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说课稿一”这篇语文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教材分析:《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二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这篇课文,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发明、创造等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就《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字数量多,但大多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整合单元和课文特点。

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他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事,多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因此,计划用两课时,第一课时有两个目标,一是识记13个生字,二是读通课文,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愿望,能主动的积累好词好句。

能根据课题、课文内容质疑,且能自主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认识生字词语,会写“仍”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过程与方法:抓信文章对两个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品读,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并从中受了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生活中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

3.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连张邮票、生字卡片、一张纸、和笔尖。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点拨法,参与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质疑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法、读议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首先,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有齿孔,一张没有齿孔,让学生对比。

发现齿孔,导出些齿孔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最爱听故事了。

揭题再次学习14课,来揭开这个有趣的故事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材理解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

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数量多,但其中好多字在生活中接触过,比如,
“刀、酒、便”。

要通过自主识字展示的方式,把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分类,然后有侧重地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

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刀”字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

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

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

“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便、使”右
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

“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二)朗读感悟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教师可以倡导。

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要多读。

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的看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可以。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
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读好各部分课文。

以下的引导方法可供参考。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
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四)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

响应学习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合作感悟,进行思维训练
1.默读课文,初知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组推荐代表或自荐在全班交流。

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还是研制邮票打孔机的人?一个反映灵敏、聪明手巧;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要创造发明,二者都需要。

4.老师设计或选择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解决。

据说,最初生产的卫生纸是完整无孔的,人们使用时需要用手撕开,使用起来不方便。

后来,有人建议在一小段一小段之间切成孔隙,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五、资料袋
邮票创始人罗兰·希尔
罗兰·希尔(1795—1879)是英国教育家,邮票的发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