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11《教育学基础综合》大纲
2020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原文(1)

2019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原文——跨考教育整理文字版目录Ⅰ.考试性质 (1)Ⅱ.考查目标 (2)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Ⅳ.考查内容 (3)教育学原理 (3)中外教育史 (13)教育心理学 (27)教育研究方法 (35)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笔记整理版)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笔记整理版)一、概述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认识和掌握程度。
本考试试题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组成,考生需全面准备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理论部分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学科,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特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探索和塑造人的发展和培养过程。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性原理、发展性原理和社会性原理。
个别性原理强调个体差异,发展性原理着重个体发展,社会性原理关注人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相互作用。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强调数据分析和实证验证,理论研究方法注重理论构建和推理,实践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
4.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5.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阶层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常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
6. 教育经济学基础知识教育经济学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成本及其效益。
常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理论和效益评估理论。
三、实践部分1.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评价策略的确定。
实施教学时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学生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困难的重要手段,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与领导是指对学校及其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试题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15~2017年)

6、教育学把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职业行为要求称为()A、教师的道德形象B、教师的人格形象C、教师的文化形象D、教师的政治形象7、师生关系通常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A、契约关系B、人际关系C、心理关系D、合作关系8、“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这是()的观点。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经验主义课程论9、布鲁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A、学生行为的改变B、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C、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D、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人10、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A、法制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生态教育D、通识教育11、在文化教育上重要特征表现为“学在官府”的朝代是()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12、在教育对象上实行“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家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13、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A、王充B、郑玄C、贾谊D、董仲舒14、民国时期积极倡导和支持“教育独立”的教育家是()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15、主持1929-1936年河北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梁漱溟C、晏阳初D、黄炎培16、《理想国》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派1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是昆体良写的()A、《爱弥尔》B、《教育论》C、《忏悔录》D、《论演说家的培养》18、在《教育漫话》里提出“白板说”的著名教育家是()A、斯宾塞B、洛克C、杜威D、卢梭19、夸美纽斯从“泛智论”出发,提出了()A、补偿教育思想B、回归教育思想C、终身教育思想D、普及教育思想20、下列不属于杜威教育思想的观点是()A、教师是中心B、教育即生活C、学校即社会D、从做中学21、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斯金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22、()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02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将涵盖广泛的教育领域的重要主题和考察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包含在大纲中的参考内容,以便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1.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哲学:包括不同教育哲学流派的理论和观点,如进化主义、存在主义、社会重建主义等。
- 教育心理学:考察学习、认知、发展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
2. 教育政策与管理:- 教育政策:关注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包括教育改革、教育经费分配等方面。
- 教育管理:涉及学校领导、课程设计、教师培训和评估、学校管理等方面内容。
3. 教育发展与变革:- 教育全球化:考察国际教育标准、教育合作等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 科技与教育:探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和应用。
4. 教育社会与文化:- 教育公平与多元化:考察追求教育公平的方法和实践,包括少数族裔、儿童贫困等问题。
- 跨文化教育: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和解决方案。
5. 教育评估与测量:- 教育评估:涉及学生绩效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教学效果评估等。
- 教育测量:包括标准化考试、教育问卷设计等。
6.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 特殊教育:考察对残障学生、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等的教育和支持。
- 学习困难:关注学习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的诊断和帮助方法。
7. 职业教育与培训:- 职业教育:涉及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 终身学习:关注职场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8. 教育法律与伦理:- 教育法律:考察法律对教育行业的规范和监管。
- 教育伦理: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概念。
9. 教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探讨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
上述内容仅仅是可能涵盖在2024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中的一些参考内容。
实际考试大纲可能根据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新兴的研究领域进行更新和调整。
湖南农业大学613普通生物学(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第四篇 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三)基因表达调控; (四)重组 DNA 技术简介;(五)人类基因组。 第五篇 生物进化 (一)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二)物种形成;(三)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一)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二)植物和真菌多样性 的进化;(三)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四)人类的进化。 第七篇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一)生物与环境;(二)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三)群落的结 构、类型及演替;(四)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五)动物的行为。
四 考试要求:
总体要求: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 律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代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的新动向。
五 具体要求: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了解生命的共同特征。
第一篇 细胞 了解细胞的元素组成;掌握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了解细胞的大小和数目。 掌握原生质的概念,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细胞器的 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定义、形态及结构,染色体的 组型和梁色体的带。 掌握细胞骨架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分子。 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间的异同。 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全过程,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以及无氧呼吸。 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主要过程。 了解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 掌握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和各个时相的特点,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行为。 了解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了解癌基因、抑癌基因,癌细胞分裂的特点。
2020年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2020年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科目名称及代码: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11适用专业(领域):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学考生需带的工具: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90分,每小题3分)1、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是在()的指导下形成的。
A、杜威的实用主义B、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C、中国的儒家学说D、卢梭的自然主义2、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
A、教育的个体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社会功能D、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学把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称之为()。
A、教育理念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规划4、()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整合。
A、终身教育B、人文教育C、通识教育D、国民教育5、为了适应现代生产,劳动者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技能,于是学校教育系统中设置了()。
A、成人教育机构B、高级中学C、高等学校D、职业学校6、教师的职业形象通常包括道德形象、人格形象和()。
A、政治形象B、文化形象C、生活形象D、管理形象7、师生关系通常可分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A、契约关系B、人际关系C、社会关系D、合作关系8、课程理论流派中的永恒主义强调()。
A、名著课程和教材的优越性B、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C、课程的组织应当心理化D、课程内容的实用性9、各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B、教学计划C、课程方案D、教学设计10、“教育性教学”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教育学概念。
A、罗杰斯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弗洛伊德11、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专制型、放任型和()等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
A、企业型B、传统型C、浪漫型D、民主型12、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主张“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家是()。
考研教育学专业综合大纲

考研教育学专业综合大纲
教育学专业考研综合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学科知识等。
2.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3. 教育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包括教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规律性、目标和任务等基本问题,以及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等。
4.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历程,以及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5. 教育学的专业背景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和专业等。
6. 教育学的专门理论和发展方向:包括教育学的专门理论体系、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等。
此外,还可能包括一些教育学的具体知识,比如课程与教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学习与发展、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经济学等。
具体大纲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年份而有所不同,建议考生根据招生学校和年份的要求进行综合准备。
2020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教育学基础: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等。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与人口等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个体发展:主要考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的意义。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定原则,以及教育价值观的取向。
课程与教学:包括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理论流派、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及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德育理论与实践:主要考察德育的基本概念、德育理论流派、德育实践方法等。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等。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律责任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总体而言,2020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对考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
素质要求较高,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教育学原理、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学原理约37%中外教育史约37%教育心理学约15%教育研究方法约11%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Ⅳ.考查内容一、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基础。
(五)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理论价值;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2.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广义教育与侠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再生产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4.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施瓦布的实践模式。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日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1949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考;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八)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2.思想教育3.政治教育4.法制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德育课程与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教学育人,指导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社会行动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3.教师劳动的特点4.教师的地位与作用5.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取向与途径。
6.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专业自主与教师的专业权利;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义务。
(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与学生组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少年儿童组织;学生群体与组织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二、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的学风。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2.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2.齐国的稷下学宫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