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合集下载

上海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设置标准

上海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设置标准

上海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设置标准一、引言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上海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上海城市居住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1.设施类别根据《上海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城市居住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类别。

2.设施规模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用地面积等因素,规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

例如,小学、幼儿园的规模应根据学生人数确定;医疗卫生设施的规模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来设定。

3.设施分布城市居住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原则上,居民步行15分钟内应能到达相关设施。

在设施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地区内的人口结构、用地性质、交通状况等因素。

三、上海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1.设施类别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类别。

具体设置应根据居住区规模、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

2.设施规模根据居住区的人口密度、用地面积等因素,规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

例如,小学、幼儿园的规模应根据学生人数确定;医疗卫生设施的规模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来设定。

3.设施分布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原则上,居民步行10分钟内应能到达相关设施。

在设施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内的人口结构、用地性质、交通状况等因素。

四、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原则1.公平性:确保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权益,避免资源分配不均。

2.便捷性:优化设施布局,提高居民使用便利性。

3.可持续性: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本部分将分析上海市某一典型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案例,以具体阐述上述原则的应用。

六、结论与建议本文对上海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进行了探讨。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和学校。

2. 医疗设施:包括诊所、医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

3. 养老设施:包括养老院、护理院等为老年人提供照顾和服务的机构。

4. 健身休闲设施:包括运动场馆、健身房、游泳池、公园等提供运动和休闲活动场所。

5. 交通设施:包括公交站、地铁站、停车场等提供便捷交通的设施。

6. 商业设施:包括超市、商场、市场等提供购物和商业服务的场所。

7. 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图书馆、电影院、剧院、博物馆等提供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8. 公共安全设施:包括派出所、消防站、治安监控等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设施。

9. 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垃圾处理设施、环境清洁设备等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设施。

10. 社区服务中心:包括社区卫生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的机构。

以上这些设施的齐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便利程度,一个良好的社区应该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制定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本规定针对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是规定的主要内容:一、选址原则1.按照规划布局进行选址,确保区域内居民容易接触到公共服务设施。

2.考虑交通便利性,选址应尽量接近居民住宅区、学校、医疗机构等重要场所。

3.结合居民需求,选址应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主要考虑因素。

二、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根据服务对象和功能特点,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

各类设施的建设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

三、教育设施1.学校设施的选址应满足周边居民的教育需求,保证学生就近入学。

2.学校建设要考虑教学质量和安全性,必须有合适的教学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

四、医疗卫生设施1.选址要考虑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疾病种类,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2.医疗机构应有合适的设备和医护人员,提供有效、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医疗机构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

五、文化体育设施1.设施选址要考虑居民文化休闲需求和交通便利性,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体育需求。

2.文化体育设施应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提供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和服务。

六、社区服务设施1.社区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中心等,选址要符合居民的便利性要求。

3.设施管理要注重服务质量,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七、设施管理要求1.设施的使用者应按规定使用设施,维护设施的完好和清洁。

2.设施管理单位应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日常巡查,及时修缮设施。

3.设施管理单位要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对设施的使用意识,共同维护好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以上的规定,上海市明确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选址原则和分类要求,并对各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引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供居民使用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园、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

这些设施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还有助于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和提升这些设施的质量。

重要性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对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些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如果居住区附近有公园,居民可以在那里散步、锻炼身体、与朋友交流。

如果有学校和医院,居民可以方便地就近就学和就医。

此外,购物中心为居民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使其不必远行就能购买日常用品。

由此可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对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座居住区如果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居住。

这些人口的增加将带动居住区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

与此同时,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社区文化也会得到改善,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会变得更加频繁和活跃。

因此,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对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至关重要。

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为了改善和提升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增加设施数量和种类首先,我们可以增加设施的数量和种类。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居民的需求,适当增加公园、学校、医院和购物中心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进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娱乐设施、运动场馆等,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 提升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除了增加数量,我们还应该提升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对于已有设施,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例如,改善公园的绿化、景观和设施设备,提高学校和医院的教学和医疗水平,提升购物中心的商品质量和购物体验等。

3. 加强设施管理和运营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管理得当,设施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正常的运营。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绿地、学校、医疗卫生设施、商业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良好运行和适当的配套能够提供方便的交通、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便利的生活购物等服务。

因此,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需求、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实力等因素。

首先,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来确定。

例如,学校是居住区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应根据居民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来确定学校的数量和规模。

此外,医疗卫生设施的配套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考虑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健康水平等因素。

商业设施的配套指标也需要根据居民的购物需求和消费水平来确定。

其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实力。

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目标是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配套指标应根据城市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计划来确定。

同时,经济实力也是影响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的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需要根据经济实力来确定合理的配套指标。

除了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还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

居住区的空间布局需要合理规划,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和便利访问。

而环境容量则需要根据居住区的人口密度和环境质量等因素来确定,以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需求、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实力以及空间布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

合理的配套指标能够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合理的配套指标的实施,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并提高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一个居住区来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不仅关乎城市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在确定合理的配套指标时,除了考虑居民需求、城市规划和经济实力等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人口流动性、社会资源分配、社区发展需求等方面。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设置标准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居住区,需要制定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例如,对于高密度人口聚集的城市中心区,需要设置更多的公共交通站点、文化娱乐设施和医疗卫生机构;而对于低密度人口聚集的郊区,需要设置更多的休闲健身设施和便利店等。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其次,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充分调研居民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年龄结构等因素,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

比如,针对老年人较多的居住区,需要设置更多的医疗保健设施和便利设施,以方便他们的生活;而对于年轻人较多的居住区,则需要设置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和运动健身设施,以满足他们的生活方式。

此外,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整体要求。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使其能够覆盖到每个居民区,确保居民能够便利地享受到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便利。

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需要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同时不浪费城市的土地资源。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过程。

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居住区的特点、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整体要求,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设置标准,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准,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上海 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上海 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上海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上海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导语: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拥有繁荣的经济、文化和人口资源。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规划和建设居住区,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深度和广度,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城市居住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引言和背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这种人口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城市发展和居住需求,也增加了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挑战。

如何规划和建设居住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居民需求,是上海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上海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的现状2.1 居住区规划的目标和原则上海城市管理部门在规划和建设居住区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

他们的目标是打造宜居、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2.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上海城市管理部门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人口密度和功能定位等因素,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和娱乐设施等。

下面是一些主要设施的设置标准:2.2.1 教育设施(详细分析学校设置标准、幼儿园设置标准、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等)2.2.2 医疗设施(详细分析医院设置标准、社区卫生中心设置标准等)2.2.3 商业设施(详细分析购物中心设置标准、超市设置标准等)2.2.4 交通设施(详细分析公交车站设置标准、地铁站设置标准等)2.2.5 娱乐设施(详细分析公园设置标准、社区活动中心设置标准等)3. 对上海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个人看法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上海城市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规范性和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

规范性是指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居住区、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内,必须有良好的公共设施配置,否则会出现诸多不便和其他问题。

居住区内要配置以下公共设施:
a.教育--包括托⼉所、幼⼉园、⼩学、中学等。

 b.医疗卫⽣--包括医院、诊所、卫⽣站等。

 c.商业、服务--包括⾷品、菜场、服装、棉布、鞋帽、家具、五⾦、交电、眼镜、钟表、书店、药房、饮⾷店、⾷堂、理发、浴室、照相、洗染、缝纫、综合修理、服务站、集贸市场、摩托车、⼩汽车、⾃⾏车存放外等。

d.⽂化、体育--包括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站、⽼年⼈活动室、会所等。

 e.⾦融邮电--包括银⾏、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所等;
 f.⾏政管理--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

 g.市政公⽤--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泵房、煤⽓调压站等。

 h.其他--包括居住区内的街道的⼯业、⼿⼯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必需布置于 小区道路上
小学设计要求
❖ 教学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 ❖ 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无法避免,门前应留缓
冲地带。 ❖ 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距离不应小于300米。如不能满
足,应采取隔声措施。 ❖ 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
住区商业形态
❖ 住区商业从其形态上分类,可分为集中式商 业和沿街商业二大类。
❖ 集中式商业设计难度较大,其内部空间较复 杂,很难做到各个商铺的均好性,因此如何 提升集中式商铺的商业价值,减少商业风险 是社区商业设计中的一大课题。
住区商业面积 的控制
❖ 对于住区商业而言,单元面积宜小不宜大,据分析 一家小型服装便利店适宜的经营面积在30m2左右, 而一家小型餐饮店的经营面积一般也在50m2左右即 可。
居住区配套设施分类表
小学规划布置
❖ 是居住区公建中占地与建筑面积对大的项目。 ❖ 入学人数占居住区人口比例:小学10%
规模
用地指标
小学选址
❖ 为便于就近上 学,服务半径 小学500米。
❖ 不宜紧靠住宅, 以减少对居住 的干扰。
❖ 良好的日照与 通风,并远离 铁路、城市交 通干道。
小学选址
❖ A 位置
布置于小区一角 布置于小区一側 布置于中心
距离不小于80米。如不能满足,应采取隔声措施。 ❖ 容积率:小学不大于0.8;中学不大于0.9。 ❖ 操场面积:小学2.3m2/生;中学3.3m2/生。 ❖ 蓝排球场最少每6个班设一个。 ❖ 田径场:设200-400米环行跑道,当城市用地紧张时,至少小
学设置60米、中学设置100米直跑道。 ❖ 球场、田径场长轴以南北向为宜。
商业
❖ 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宜设置在小区入口处; ❖ 居住小区服务中心,为便利居民途径使用,
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地段或小区主要出,入口 处,其建筑可设于住宅底层,或在独立地段 设置。
商业服务中心布置形式
❖ A 沿街带状布置 ❖ B 成片集中布置 ❖ C 沿街与成片布置相结合
总体选址布局
❖ 商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 人流。因此,商业应设于人流量多且易于到达的区 域。
幼儿园平面布置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 选址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位置适中,交通 便利; 结合活动中心或绿地。
❖ 文化设施用地面积指标。 容积率:文化馆0.4-0.8;文化站0.3-0.6。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 有独立的建筑基地,交通便利。 ❖ 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 与居住区的学校、幼托保持适当距离。
卫生站:1—1.5万人设一处,建筑面积300㎡,用 地面积500㎡。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
❖ 宜与居住区活动中心结合设置,或设在住宅 底部,服务半径不超过规定
市政公用设施设置规定
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属性分类配置
❖ 在居住区配套设施中,按照外部收益大小可分为公 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政府应是公共产 品类(包括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建设主体。 设立配套设施建设财政专款专用帐户和管理单位。 在政府出让 土地时,可按照面积向开发商征收公共 服务设施配套费。如小学、初中、体育场、街道办 和公厕等。开发商是私人物品类的建设主体。由开 发商 负责私人产品开发,产权归开发商。如商业设 施、银行等。
❖ 班级数
小型规模3-6班 中型规模6-12班 大型规模12-15班
幼儿园布置图式
❖ 布置于组团之间 ❖ 布置于组团内 ❖ 布置于小区中心
幼儿园设计要求
❖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建占地最大的项目,应独立设置。用地紧 张可设住宅底层。
❖ 由教育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组成。 ❖ 基地选择远离污染源,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 场地干燥。 ❖ 幼托的总平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与通风。 ❖ 应设有集中绿化园地,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 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机械。 ❖ 层高以1-2层为主,也可考虑局部三层。 ❖ 活动室、寝室、卫生间每班应为单独使用的单元。 ❖ 厨房位置应设对外出入口,并布置杂物院。
❖ 现在多数商业都集中设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附近, 且面向居住区外,形成一个商业带,这种商业设施 在商业运作上较为方便灵活,管理也能一步到位。
❖ 如果居住区出入口附近没有合适的沿街面可用,而 小区人口又较多,需要配置一定量的配套商业时, 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折中的社区商业形态——内街式 商业,即在居住区出入口内主要人流方向的一侧或 两侧设商铺。也可将小区出入口位置适当内移,在 入口处形成“U”型或“L”型广场。
跑道尺寸
普通教室尺寸
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布置
❖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建占地最大的项目,应独立设 置。用地紧张可设住宅底层。
❖ 幼托的总平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 朝向。
❖ 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机械。 ❖ 层高以1-2层为主,也可考虑局部三层。
规模
❖ 班级人数
小班20-25人 中班26-30人 大班31-35人。
❖ 当然商铺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小面积,面积过小,商 铺承受的业态会受到限制,使用的灵活性将大打折 扣。
❖ 现在住宅设计规范已明确规定,餐饮类商业不宜放 在居民楼内,居民楼内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 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
教育设施
❖ 居住区教育设施包括中学(居住区级)、 小学、幼儿园(居住小区级)和托儿所 (组团级)。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按使用性质分类
❖ 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 称配套公建) 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 务、金融邮电、市政公 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居住区各级设施的空间距离服务半径
❖ 居住区级≤800-1000米 ❖ 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