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质谱法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五章 质谱法 经典习题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五章 质谱法  经典习题

第十五章质谱法 - 经典习题1.某未知物经测定为仅含C、H、O的有机化合物,其IR光谱显示在3100-3700cm-1之间无吸收,其质谱如图15-1,试推断其结构。

图15-1 未知物的质谱图解:(1)分子离子峰(m/z 136)较强,说明此分子离子结构稳定,可能具有苯环或共轭系统。

(2)查Beynon表136栏下,含C、H、O的只有下列四个分子式:a.C9H12O(U=4)b.C8H8O2(U=5)c.C7H4O3(U=6)d.C5H12O4(U=0)(3)m/z 105为基峰,提示可能为苯甲酰离子(C6H5CO+)峰(见教材附录十二),m/z 77、 m/z 51、m/z 39等芳烃特征峰的出现也进一步证实了苯环的存在。

(4)m/z 56.5、m/z 33.8两个亚稳离子峰的出现表明存在下列开裂过程:(5)根据上述解析推断,证明未知化合物含有苯甲酰基C6H5CO(U=5),这样即可排除分子式中的C9H12O(U=4)、C7H4O3(U=6,H原子不足)及C5H12O4(U=0),唯一可能的分子式为C8H8O2(U=5)。

(6)由分子式C8H8O2扣去苯甲酰基C6H5CO,剩余的碎片为CH3O,则可能的剩余结构为-CH2-OH或CH3O-。

(7)将苯甲酰基C6H5CO与剩余结构单元相连接,得到以下两种可能结构:由于该样品的IR光谱在3100~3700cm-1之间无吸收,提示结构中应无-OH,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为A。

(8)验证质谱中各峰的归属:验证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结构式是合理的。

2.已知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9H18O,IR光谱显示在~1715cm-1处有强吸收,在~2820cm-1、~2720cm-1处无吸收,其质谱如图15-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5-2 未知物C9H18O的质谱图解:(1)由分子式C9H18O求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U=1,且含有一个O原子,可能为一个羰基,故未知物可能是羰基化合物。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717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717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药学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科目代码:717)Ⅰ.考试性质药学基础综合是我校为招收药学(全日制)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考试科目,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药学基础综合考试范围为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以上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有机化学,占50%;2.分析化学,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题结构一般可包括以下内容,每套试题可有变化:1.选择题;2.命名题/填空;3.完成反应式;4.鉴别题;5.合成与反应机理题;6.判断题;7.问答题;8.论述题;9.计算题Ⅳ.考查内容一、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2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1.3有机分子结构与共价键1.4有机反应类型及条件1.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结构表示方法1.6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第二章链烃2.1链烃的结构2.2链烃的命名2.3链烃的物理性质2.4链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的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环烃3.1脂环烃: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脂环烃的结构与稳定性;脂环烃的构象;脂环烃的物理性质;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3.2芳香烃: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机理;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烷基苯侧链的反应;稠环芳香烃;非苯型芳香烃和休克尔规则;致癌稠环芳烃。

第四章立体化学4.1基本概念4.2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体4.3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体4.4无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体4.5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4.6立体异构体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五章卤代烃5.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5.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5.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烷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其机理;卤代烷烃的消除反应及其机理;卤代烷烃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性;卤代烯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Grignard试剂的制备。

第十五章 质谱法(一)

第十五章 质谱法(一)
2 m2 m = m1
记录质荷比 m1 m2
m﹡
m1 m2
m﹡
特点(1)峰弱,约为m1峰的1-3% 特点( 峰弱,约为m 峰的1 峰钝,可跨2 (2)峰钝,可跨2-5个质量单位 (3)质荷比一般不是正整数 可用于确定离子的“子母” (4)可用于确定离子的“子母”关
m/z

例:对氨基茴香醚在m/z94.8和59.2二个亚稳峰
R2 C R1 O
丢失最大烃基原则: 丢失最大烃基原则: α―裂解 裂解——丢失最 丢失最 大烃基的可能性最大 R1>R2
ex2:
异裂
R2
C
O
+ R1
ex3:
O C CH3
α裂解
C O CH3
(2) β 裂解 )
H H3CH2C O CH2CH2 CH2CH3 H3CH2C O CH CH2 CH2CH3
71 H3C 57 H3C 43 H3C 29 H3C 15 CH3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ex:
H3C CH2 CH2
H
H C CH3
OH
H3C CH2 CH2 H C OH CH3 m/z=45(2 CH2 C OH m/z=73(M-15) C OH
1.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2.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 3.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谱图复杂化。
M e M → 中性分子+碎片离子 → +
正离子 负离子
特点: 特点: 灵敏度高( ①灵敏度高(10-11g); ); ②分析速度快 1~几秒 几秒 测定对象广。 ③测定对象广。 用途: 用途: ①求精确分子量 ②鉴定化合物 ③推断结构 ④测Cl、Br等原子数 、 等原子数 ⑤与色谱联用进行定量分析

第十五章色谱分析法导论

第十五章色谱分析法导论
系为 Y1/2=2.354
3.峰底宽度Y---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 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 Y=4
16
5.保留值
试样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行为的量度,反映了组 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大小,通常用保留时间和保留体 积表示。可以揭示色谱过程的作用机理和分子的结构 特征。
(1)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
12
13
二、色谱常用术语
1.色谱图
色谱柱中的流出物通过检测器产生的信号对时间(或流动 相体积)的曲线 在适当的色谱条件下,每个组分对应的色谱峰一般呈正态分 布,色谱图是定性、定量和评价色谱分离情况的基本依据。
14
色谱峰
号 信 进样 空气峰
h
2.基线
a
色谱流出曲线
色谱柱中只有载气无样品通过时,检测器响应信号反应的
n有效= 5.54(tR / W1/2)2 = 16 ( tR / Wb)2 有效板高 : H有效 = L / n有效
27
例:已知某组分峰的峰底宽为40 s,保留时间为400 s ,计算此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解: n = 16 ( tR / Y)2 = 16 (400 / 40)2 = 1600 块
量。 3.分析速度快 4.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度;液相
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 5.不足:被分离组分的定性问题
11
第一节 色谱基本概念
一、色谱分离过程
AB两组分吸附能力 和分配系数的差别, 导致两组分在柱中 移动速率不同,经 过数次吸附(分配), 组分逐渐分开,先 后进入检测器检测。
一、塔板理论 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Martin提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

仪器分析 第十五-第十九章思考题

仪器分析 第十五-第十九章思考题

第十五章思考题1.色谱法具有同时能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特点而区别于其它方法,特别对复杂样品和多组份混合物的分离,色谱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2.按固定相外形不同色谱法是如何分类的?是按色谱柱分类:①平面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②柱色谱法:填充柱法、毛细管柱色谱法3.什么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

4.保留时间(tr)、死时间(t0)及调整保留时间(t’r)的关系是怎样的?t’r = tr - t05.从色谱流出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①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②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③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④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⑤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6.分配系数在色谱分析中的意义是什么?①K值大的组分,在柱内移动的速度慢,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长,后流出柱子;②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③柱温是影响分配系数的一个重要参数。

7.什么是选择因子?它表征的意义是什么?是A,B两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的比值α= t’r(B)/t’r(A)>1意义:表示两组分在给定柱子上的选择性,值越大说明柱子的选择性越好。

8.什么是分配比(即容量因子)?它表征的意义是什么?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分配达到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质量比。

K=ms/mm意义: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9. 理论塔板数是衡量柱效的指标,色谱柱的柱效随理论塔板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板高的增大而减小。

10.板高(理论塔板高度H/cm)、柱效(理论塔板数n)及柱长(L/cm)三者的关系(公式)?H=L / n11.利用色谱图如何计算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数(公式)?12.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是否一样?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是不一样的13.塔板理论对色谱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怎样的?(1)塔板理论推导出的计算柱效率的公式用来评价色谱柱是成功的;(2)塔板理论指出理论塔板高度H 对色谱峰区域宽度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质谱法

质谱法
β开裂
β开裂 开裂
卓鎓离子 C7H7+ m/z91
环丙烯
环戊二烯
(3) α开裂 开裂
(4)有γH烷基取代苯有麦氏重排 有 烷基取代苯有麦氏重排
m/z 92
4.饱和脂肪醇 饱和脂肪醇 (1) M 弱 (2) 易发生 裂解 烷烃开裂 易发生α裂解 烷烃开裂) 裂解(烷烃开裂 m/z31
m H R = z 2V
加速电压V、场强 一定时 加速电压 、场强H一定时
2
2
m/z小的离子,R小 小的离子, 小 小的离子 m/z相同的离子,R相同 相同的离子, 相同 相同的离子
磁场质量色散作用
实际上,仪器 固定 实际上,仪器R固定 不变, 扫描, 一.H不变,电压 扫描,电压由小至大,离 不变 电压V扫描 电压由小至大, 由大至小进入检测器. 子m/z由大至小进入检测器 由大至小进入检测器 磁场扫描(略 二、磁场扫描 略)
第十五章 质谱法
分析化学教研室
不属于 光谱法 红外 IR 紫外 UV 核磁 NMR 质谱 MS
四大光谱
质谱分析法:将分子电离成分子离子和碎片离
并按质荷比( 子,并按质荷比(m/z)不同分离测定,用于定 )不同分离测定, 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分子量————分子离子峰(M )质荷比 分子量————分子离子峰( ————分子离子峰 碎片离子————裂解方式与分子结构有关 碎片离子————裂解方式与分子结构有关 ———— HPLC-MSn ————液质联用,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液质联用 液质联用, GC-MSn ————气质联用,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气质联用 气质联用,
叔C阳离子最稳定
2.烯烃 烯烃 (1)M 强 ) 裂解: (2)发生 裂解: )发生β裂解

质谱法(讲义)

质谱法(讲义)
缝进一步准直后进人质量分析器。
EI的优点:
(1)重现性好,在一定能量(70eV)的电子流轰击 下,离子流稳定,始终得到一样的图谱,故质谱仪谱 库中的标准质谱图均是采用EI方式制作的。 (2)灵敏度高,所得碎片离子多,质谱图复杂,获 得有关分子结构的信息量大。 (3)有丰富的碎片离子信息和成熟的离子开裂理 论,有利于物质的结构分析和鉴别。
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一、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质谱分析法:
将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按质荷比差异进行 分离和测定,实现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样品导 入系统
产生离子流
离子源
m/z
质量扫描
质量 分析器
检测器
H0
放大器 记录器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离 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离子电离后经加速 进入磁场中,其动能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 即
磁分析器
最常用的分析器类型之一就是扇形磁分析 器。离子束经加速后飞入磁极间的弯曲区,由于 磁场作用,飞行轨道发生弯曲,见图
m = H 2R 2
z
2V
R = mv zH
仅用一个扇形磁场进行质量分析的质谱仪称
为单聚焦质谱仪,设计良好的单聚焦质谱仪分辨 率可达5000。
若 要 求 分 辨 率 大 于 5000 则 需 要 双 聚 焦 质 谱 仪。单聚焦质谱仪中影响分辨率提高的两个主要 因素是离子束离开离子枪时的角分散和动能分 散,因为各种离子是在电离室不同区域形成的。 为了校正这些分散,通常在磁场前加一个静电分 析器(Elctrostatic Analyzer,ESA),这种设 备由两个扇形圆筒组成,向外电极加上正电压, 内电极为负压。
57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电喷雾离子化(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大气压化学离子化
(atmospheric pressure chmiecal ionization,
APCI)
第十五章 质谱法
5.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
仪器分析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source,MALDI)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1.磁质量分析器(magnetic mass analyzer)
最常用的分析器类型之一就是扇形 磁分析器。离子束经加速后飞入磁极间 的弯曲区,由于磁场作用,飞行轨道发 生弯曲。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工作原理:
离子在离子源中被加速后,飞入磁极的弯曲区, 受磁场作用而作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磁场作用使飞行 轨道发生弯曲,此时离子受到磁场施加的向心力作用, 且离子的离心力也同时存在,只有在上述两力平衡时, 离子才能飞出弯曲区。
仪器分析
(一)真空系统
提供质谱仪的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 分析器和检测器正常工作所需的真空状态。
离子源真空度:1.3×10-4~l.3×10-5Pa 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真空度:l.3×10-6Pa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二)样品导入系统
仪器分析
亦称进样系统,可高效重复地将样品引 入离子源且不造成真空度的降低。
第十五章 质谱法
质谱法概述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质谱法特点
•灵敏度高 •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 •信息量大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第一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一、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仪器分析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 离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
此种进样方式一般要求试样最好在操作 温度下具有1.3~0.13Pa的蒸气压。
主要用于气体和易挥发试样
第十五章 质谱法
2. 直接探针进样系统
仪器分析
主要用于热敏性固体、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试样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在直接进样杆尖端装上少许样品(1~ 10ng),经减压后送入离子源,快速加热使之 气化并被离子源离子化。
第十五章 质谱法
FAB源的优缺点:
仪器分析
优点:
(1)广泛应用的软电离技术,易得到较强的分 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由此获得化合物分子量 的信息 ;
(2)在离子化过程中样品无需加热气化,离子 化能力强,对强极性、 难气化化合物也能电离,
故适合于热不稳定、强极性分子、生物分子及 配合物的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离子阱由一环形电极 上下各一端罩电极构成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以端罩电极接地,在环电极上施以变化
的射频电压,此时处于阱中具有合适的m/z的
离子将在环中指定的轨道上稳定旋转,若增 加该电压,则较重离子转至指定稳定轨道, 而轻些的离子将偏出轨道并与环电极发生碰 撞。当电离源产生的离子由上端小孔进入阱 中后,射频电压开始扫描,陷入阱中离子的 轨道则会依次发生变化而从底端离开环电极 腔,从而被检测器检测。
1.电子轰击源
仪器分析
(electron impact source,EI)
组成:是一种硬电离方法。主要由电离 室(离子盒)、灯丝(锑或钨灯丝)、 离子聚焦透镜和一对磁极组成,只能用 于小分子(400Da以下)的检测。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在离子源内,用电加热锑或钨丝到2000oC,产生高速的电子束
常用的进样系统:间接式进样系统
直接探针进样系统
色谱联用进样系统
第十五章 质谱法
1. 间接式进样系统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通过试样管将少量(10~100μg)样品引 入试样储存器中,由于进样系统低压强及储 存器的加热装置,使试样保持气态。由于进 样系统的压强比离子源的压强大,样品离子 可以通过分子漏隙以分子流的形式渗透过高 真空的离子源中。
样品(试样与甲烷之比为1:1000)导入离子 源,试样分子(M)与试剂离子以下列方式进行 反应,转移一个质子给试样或由试样移去一个 H+或电子,试样则变成带M+的离子。
CH5+(C2H5+)+M→(M+H)++CH4(C2H4) CH5+(C2H5+)+M→(M-H)++CH4(C2H6)
第十五章 质谱法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其中V为电压的交流幅值,ω为高频电 压角频率,t为时间。
第十五章 质谱法
3.飞行时间分析器
仪器分析
(time of flight analyzer,TOF)
这种分析器的离子分离是用非磁方 式达到的,因为从离子源飞出的离子动 能基本一致,在飞出离子源后进入一长 约lm的无场漂移管,不同m/z离子到达终 点时间差为:
通常将试样放入小杯中,通过真空闭锁 装置将其引入离子源,对样品杯进行冷却或 加热处理。
第十五章 质谱法
3. 色谱联用导入系统
仪器分析
利用与质谱仪联机的气相色谱仪或高 效液相色谱仪将混合物分离后,通过特 殊系统的联机“接口”进入离子源,依 次进行各组分的质谱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三)离子源
仪器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缺点:
(1)CI图谱与实验条件有关,不同仪器 获得的CI图不能比较或检索,因此一般
不能制作标准图谱
(2)碎片离子少,缺少样品的结构信息
(3)样品需加热气化后进行离子化,故 不适合于热不稳定、难挥发物质的分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3.快原子轰击源
(fast atom bombardment ionization source,FAB)
2.化学电离源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CI)
化学电离法是待测物通过气相分子一离子反应来进 行的。核心是质子的转移。
CI源结构(与EI源相似):电离室(离子盒)、灯丝 (锑或钨灯丝)、离子聚焦透镜和一对磁极组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化学电离源常用的反应气是CH4、异 丁烷、NH3、H2O、H2或He等。在高能电子 流的轰击下,反应物(如CH4)首先被电离, 生成一次离子CH3+和CH4+·,即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场中,其动能 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U为加速电压, m为离子的质量,υ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 动速度。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二、质谱的表示方法 (一)质谱图
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以相对 强度为纵坐标,并将最强的离子峰定为基 峰,强度定为100%,其他离子峰以其对基 峰的相对强度百分值表示。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三、质谱仪
仪器分析
质谱仪的基本组成:真空系统、样 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 子检测器,其中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是 质谱仪的两个核心部件。
样品导 入系统
第十五章 质谱法
离子源
质量 分析器
检测器
仪器分析
放大器 记录器
真空泵
质谱图
I
m/z
15-2 质谱仪的组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分辨率可达5000。该仪器不能对不同动能(能量) 的离子实现聚焦。若要求分辨率大于5000,则需要双 聚焦质量分析器。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2.四级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 mass filter)
由四根平行的金属杆组成,理想的四杆 为双曲线,但常用的是四支圆柱形金属杆, 被加速的离子束穿过对准四根极杆之间空间 的准直小孔。
仪器分析
缺点:
重现性差,对于非极性化合物灵敏度 低,且基质在低质量数区(400Da)以下
产生较多干扰峰
第十五章 质谱法
4.大气压电离源
仪器分析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API)
是在大气压下的质谱离子化技术的总称, 包括电喷雾离子化(ESI)、大气压化学离子 化(APCI)和大气压光喷雾离子化(APPI)等技 术 ,ESI和APCI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
MALDI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低聚核苷 酸和低聚糖,可测分子量达40万Da以上。MALDI 与飞行时间(TOF)联用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 非常重要的工具。
第十五章 质谱法
(四)质量分析器
仪器分析
依据不同方式将样品离子按质荷比m/z 分开,得到按质荷比大小顺序排列的质 谱图
质量分析器的主要类型有:磁质量分析 器、四极滤质器、飞行时间分析器、离子 阱质量分析器和离子回旋共振分析器等
CH4+e→CH4+·+2e CH4+·→CH3++H·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一次离子CH3+和CH4+·快速与大量存在的 C次H离4分子子C发H5+生和离C2子H5-+,分即子反应,生成二
CH4++CH4→CH5++CH3· CH3++CH4→ C2H5+ +H2
第十五章 质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