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线在数学课中的美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反思

幼幼小学张静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新课程新设置的领域,它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使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仔细分析以上这些片段可以看出:

一、“起笔处”别出心裁,趣味纵生的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激发探究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是数学课,学生带着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心理期待走进课堂,出乎意料的是,教师却给学生表演魔术。学生疑窦丛生兴趣盎然。课始伊,趣已生。

课一开始,老师就说:“同学们,课前我们变了一个魔术,现在我再想带你们一起变魔术,愿意吗?”教师从变魔术引入,学生的兴趣当然很高。教师从一开始引入就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个魔术没有象课前的那么神奇,是吧?”“不过,更神气的在后面呢。”这些都体现了教师从一开始就把十分注重把学生引入到一种神奇而美丽的数学世界。

二、“运笔时”多维互动,无以言表的美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决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作任何预置的“圈套”。案在这节课上,教师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始终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倾听者、协作者、支持者的地位,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遇到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思考;遇到分歧引导学生自己辨析……教师只是在问题的关键处予以点拨、指导、匡正。让学生在无以言表的美中实现生生、师生的多维互动,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从模仿到创造、从符号到想象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能力,体验数学的美。

(一)猜想到动脑,美在思想

课从变魔术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一种神奇而美丽的数学世界。在做纸圈时先做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度,再用胶水粘牢,问:“是不是一条边一个面呢?”教师不仅创设了让每个学生剪一剪、画一画、拧一拧这种活动情境,而且还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猜想,再小心地验证。而学生正是在想一想的过程中,在这种人际互动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数学美在思

想。

(二)模仿到创造,美在创造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它就是从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仿作,由临摹到创新的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在这节课,从变魔术引入到学生自己创造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自主地玩,这就把模仿到创造落到了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地体验到数学美在创造。

三、“收笔处”联系实际,数不胜数的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讲用途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教师把前几个环节学生探索学习到的知识返回到了显示,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情绪兴奋之浪花,使学生在兴奋之时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教师还让学生大胆想象,显示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应用莫比乌斯带的原理。教师应用图声并茂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总之,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应该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这种美,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觉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体会到数学的真正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