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各国粮食产量排名

合集下载

世界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安全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万物之基,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直接的、主要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也主要是由粮食转化来的,是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需求,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正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

温度上升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加剧等问题,正在影响到全球的农业生产。

怎样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粮食分类粮食主要分为夏粮和秋粮,夏天收获的粮食(夏粮),主要包括小麦早稻。

秋季收得来的粮食(秋粮),主要包括玉米、红苕、大豆黄豆、高粱,水稻中的中稻、晚稻。

其中,秋粮相对夏粮要重要很多。

世界粮食的分布以下是世界粮食的主产区和该地区的气候:以下是2008年世界各国粮食产量排名: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也构成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按大洲:亚洲最多,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5以上;次为欧洲,占1/4;北美洲占1/5。

(2)按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四国的粮食年产量都在一亿吨以上。

包括法国在内,这五个国家的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5,其中中国粮食生产约占世界1/5。

(3)按人均产量: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人均产粮1500千克左右。

亚洲、拉丁美洲人均产粮较少,非洲最少。

(4)主要商品粮产区:北美洲的温带草原区和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区。

(5)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其中美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总出口额的一半。

中国也是粮食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我国南方的水稻栽培和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都为世界最早;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栽培养蚕和栽培养茶树的故乡;我国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糖料、大豆、茶叶、花生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以下是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全国生产区的分布:1.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13个省、市、区,稻谷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3%。

2007WFP年度报告

2007WFP年度报告

反应是抗击十一月席卷孟加拉国的强热带风暴和 并发的洪灾。2007年需要世界粮食计划署做出应 急反应的其他灾害包括尼席卷尼加拉瓜的“费利 克斯”飓风、横扫加勒比地区的“迪安”飓风、 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热带风暴“诺埃尔”和“奥尔 加”、菲律宾发生的台风“榴莲”、巴基斯坦和 莫桑比克的飓风、秘鲁地震以及对席卷西非、中 非、东非并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洪灾等。 世界粮食计划署也帮助弱势群体培养对极 端天气事件的适应和恢复能力。2007年,世界 粮食计划署继续加大力度,帮助贫困人群适应 恶劣天气影响。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资产 创建活动,确保贫困人群脆弱的食品安全体系 完好无损。
28 28
在苏丹的采购行动 在苏丹的采购行动
29 29
塞内加尔食盐碘化 塞内加尔食盐碘化
30 30
安全挑战 安全挑战
索马里 索马里
32 32
33 33
肯尼亚 肯尼亚
34 34
阿尔及尔联合国馆舍遭到炸弹袭击 阿尔及尔联合国馆舍遭到炸弹袭击
22 22
灾后救助行动 灾后救助行动 — — 学校供膳的重要性 学校供膳的重要性
38 38 联合国改革进程 联合国改革进程联合行动计划 联合行动计划
26 26
从发展中国家收购粮食 从发展中国家收购粮食
39 39
27 27 在亚的斯谷物交易所会见经销商 在亚的斯谷物交易所会见经销商 — — 当 当 地采购的力量 地采购的力量
一路飙升的粮食和燃料价格
2007年7月,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约塞 特·施林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全世界最容易受 到攻击的领域正面临一场大风暴”。截至2007年 底,这场风暴仍在酝酿过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 极为敏感,最先预见风暴对输送渠道的影响。 全球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正以两种基本方式 猛烈冲击世界粮食计划署。 首先是需求的增加使价格一路走高,这自然 意味着世界粮食计划署 救助饥民的成本会越来 越高。粮食价格在经历了近十年来的自由下落之 后,供应全世界一半卡路里的谷物价格在2007年 开始猛涨;小麦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400美元 /公吨创造了历史新高;玉米价格也一路高涨, 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其他粮食品种,包括 大米、大麦、大豆、豌豆、扁豆、向日葵、乳制 品的价格也在创纪录地上涨。其次是美元贬值, 致使可到达全世界饥民手中的粮食数量减少。

世界粮食危机的成因与对策-文档资料

世界粮食危机的成因与对策-文档资料

1.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供不应求



全球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 1、中国 1 3.3亿 (其中大陆13亿; 中国台湾2260万;中国香港739万; 中国澳门47万) 2 、印度 1,049,700,118 3 、美国 290,342,554 4 、印尼 234,893,453 5 、巴西 182,032,604 6 、巴基斯坦 150,694,740 7 、俄罗斯 144,526,278 8 、孟加拉 138,448,210 9 、尼日利亚 133,881,703 10 、日本 127,214,499 11 、墨西哥 104,907,991 共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一 亿
水稻
水稻的主要生产国 是中国、印度、日本、 孟加拉国、印度尼西 亚、泰国和缅甸。其 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 巴西、韩国、菲律宾 和美国等。中国的水
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 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 作物。种植小麦的国家很 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 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 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 家。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 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 国家,其次是印度、美国和 俄罗斯。
地方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辖区内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强化地方储备的骨干作用逐步加大承接中央储备中的周转储备任务改变中央储备规模远大于地方储备的现状以利科学迅速地应对因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粮荒或突发事件将粮食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世 界 粮 的食 成危 因机 与 对 策
数字解读世界粮食现状


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创1845年以来最 高 全球大米库存降至1984年以来最低 全球粮价可能将维持10年高价 世界粮食储备只够维持53天 粮食危机国已达37个 全球超过8亿人每天饿着肚子休息 冷战至今全球已闹5次粮荒 13个国家发生了粮食骚动

世界粮食产量1985-2007

世界粮食产量1985-2007
3701.50 5798.40 2069.10
2642.40
1395.60 2896.60 2548.50 4611.80
2087.90 1840.90
2743.70
1986年 2689.77
3463.05 2036.87 1430.01 1657.53 1050.06 2730.82
2570.40 4698.80
1106.50 2885.90 1333.30 4453.30
1502.10 1847.30
0.00
泰国 东帝汶 汤加 瓦努阿图 越南 阿尔巴尼亚 安道尔共和国 亚美尼亚 奥地利 阿塞拜疆 白俄罗斯 比利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保加利亚 海峡群岛 克罗地亚 塞浦路斯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爱沙尼亚 法罗群岛 芬兰 法国 乔治亚 德国 希腊 格陵兰 匈牙利 冰岛 爱尔兰 马恩岛 意大利 哈萨克 吉尔吉斯共和国 拉脱维亚 列支敦士登 立陶宛 卢森堡 马其顿 摩尔多瓦 摩纳哥 荷兰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尼亚 俄罗斯
507.60 2606.80 2965.50
4962.80
2915.00
2097.70 4970.70
2904.30 5742.70 5072.70 3015.50 5158.80 5238.10 3739.30
4047.00
1301.10 5049.00
2941.40 5301.60 5084.70 3602.80 4960.80 5362.90 3855.4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公顷

绵阳中学地理:世界上出口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与产值最大的国家—美国

绵阳中学地理:世界上出口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与产值最大的国家—美国

世界上出口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与产值最大的国家——美国1美国农业的地位自二战后的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和出口领域等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

(1)常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方面:以2007年为例,美国共有农场207.6万个,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作物产品出口国,如:小麦56(百万吨),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9.3%;出口量35.5(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32.1%。

玉米332(百万吨),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42.6%;出口量63(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64.5%。

大豆70(百万吨),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比重的32.0%;出口量29.7(百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比重的39.4%。

阅读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的定义主要包括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类。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10个主要的水稻种植国依次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巴西和日本。

这其中,虽然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但因中印两国人口众多,绝大部分大米都用于国内消耗,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国际贸易。

世界上前三位的大米出口国依次是泰国、越南和美国,主要的大米进口国包括孟加拉国、菲律宾、巴西、非洲各国和一些波斯湾国家。

十大小麦生产国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德国、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

中国和印度生产的小麦基本用于国内需求。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出口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在玉米生产方面,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将近一半(42.5%),他依次是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法国、印度尼西亚。

玉米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阿根廷与中国。

(2)畜牧业方面:美国一直是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超级大国,以2008年为例,主要产品如牛肉1223.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9%,居世界第一位;猪肉1046.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0%,居世界第二位;禽肉2014.1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2%,居世界第一位;鸡蛋533.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居世界第二位;牛奶8617.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5%,居世界第一位;奶酪48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全球粮食价格飙升:根源、影响及对策

全球粮食价格飙升:根源、影响及对策

全球粮食价格飙升根源、影响及对策引言饥饿是粮食的最佳佐料。

——苏格拉底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粮食危机已经远离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它仅仅继续困扰着一部分最不发达国家。

然而自2006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飙升证明我们错了。

各种基础粮食产品的价格急剧上升,这恶化了全球最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可能将更多的人口拖入贫困,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当前的粮食价格危机不仅意味着七年的全球减贫运动成果毁于一旦,[1]而且可能将低收入国家中新的1亿人拖入贫困。

[2]2008年初至今,已经有37个国家因为粮价上涨导致食品短缺而发生骚乱,海地的总统因此下台。

[3]相对于石油价格危机而言,粮食价格危机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更加息息相关,有着更加深远的社会政治经济含义。

何况,目前全球经济同时面临着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双重冲击。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发达国家央行普遍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历史低位。

而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则依靠商品和石油出口积累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充足资金,将全球长期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此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初期都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以及各国旺盛总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开始进入上升周期。

如图1所示,从2003年起,国际原油和金属价格开始加速上升。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指数上涨了327%,国际金属价格指数上涨了227%。

[4]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和金属价格,前者从2006年初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国际粮食价格指数上涨了77%。

虽然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如原油价格和金属价格,但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图1 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数飙升从四种最重要的粮食产品来看(见图2),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大米价格上涨了193%,玉米价格上涨了180%,大豆价格上涨了158%,小麦价格上涨了109%。

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天然气产量

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天然气产量

03 . 03 . 03 . 02 .
4 . 08
1. 23 98 .
5 . 44
3 阿根 廷 4
1 伊托克 0
1 印度 尼 西 亚 1
1 挪 威 2
3 1
28 .9
18 .
17 .
17 .
3 巴布亚新几 内亚 5
4 . 50
3 . 30
04 .4
0 4 .1
03 .9
04 .4
0 4 .1
03 .9
02 .
02 .
02 .
3 英 国 6
3 盂 加 拉 国 7
57 .
2 . 40
I 土 库 曼 斯 坦 3 1 澳 大 利 4
1 5 码来 两 亚 1 埃 及 6
26 .7 2 5 .1
0 8 .5 0 7 .4
0 6 .9
0 6 .3
5 . 40
2 . 76 5 . 47
2 . 86
5 . 44
9 . 44
2 阿 曼 9
3 罗 马 尼 亚 0
5 阿 联 酋
6 美 国 7 尼 日利 亚 8 委 内瑞 拉 9 阿尔 及 利 亚
5 9 .8 5 3 .0 5 1 .5 4 5 .2
2 . 37 1. 91
— . 08 43 . — . 25
2 乌克兰 6
2 巴基 斯 坦 7 2 玻 利 维 亚 8

06 .
05 . 04 .
04 .
04 .
4 .5 4 6
2 .0 78 2.0 5 6
7 1 .7
6 0 .9
7 . 35
10 .3
0 8 .5 0 7 .4

2007年世界六大农牧产品走势

2007年世界六大农牧产品走势

2007年世界六大农牧产品走势2006年,我国粮、棉、油、糖、肉、水产等六大农牧产品“五增一减”,即粮食产量略增;棉花、糖料、肉类、水产品增产;油料减产。

2007年,由于国家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已基本用足,播种面积扩大的空间有限、气候不确定等因素,预计全年粮食生产维持2006年4.9亿吨的水平。

2007年国内棉花需求还将增加,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可能进一步扩大,棉花产量有可能达到630万吨。

由于油菜种植面积已出现下滑,加上江淮温度较高、降雨偏少,影响了油菜生产,2007年,油料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世界能源危机使巴西糖厂转为生产工业乙醇,从而拉动了食糖价格,2007年糖料生产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预期产量1亿吨。

2007年肉类产量比2006年预计增长4%,其中猪、牛肉增长平稳。

奶类仍保持平稳增长。

预期2007年水产品产量为5300万吨,比2006年增加100万吨,增长约2%。

在农民收方面,2007年农民增收缺乏新的亮点,同时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未彻底消除,2007年的增收形势可能比2006年更为严峻,农民收入增长预期指标为5%左右。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2007年预测)资料来源:《世界2007年鉴》世界经济发展欧洲亚洲北美南美中东和非洲另外,如下国家2000-2007年平均GDP增长率分别为:博茨瓦纳6%,加纳5.1%,毛里求斯4.2%,纳米比亚4.3%,塞内加尔4.6%,坦桑尼亚6.5%,乌干达5.5%,科特迪瓦-0.2%,津巴布韦-5.4%。

资料来源:《世界2007年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6年预测)资料来源:《世界2007年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世界各国粮食产量排名
耕地面积(亿公顷)-- 占世界耕地比例-- 粮食总产量(亿吨)
中国 1.21 ---8.06% ---5.01
美国 1.97 ---13.15% ---3.63
印度 1.70 ---11.32% ---2.16
巴西0.86 ---5.76% ---1.33
阿根廷0.27 ---1.80% ---0.85
俄罗斯 1.26 ---8.39% ---0.81
法国0.18 ---1.22% ---0.59
加拿大0.68 ---4.52% ---0.51
越南0.10 ---0.66% ---0.40
德国0.12 ---0.80% ---0.40
澳洲0.51 ---3.45% ---0.31
乌克兰0.33 ---2.20% ---0.29
波兰0.14 ---0.96% ---0.26
哈萨克0.35 ---2.33% ---0.20
泰国0.20 ---1.32% ---0.18
粮食产量人口数人均粮食产量
1950年13213万吨55196万239公斤1951年14369万吨56300万255公斤1952年16392万吨57482万285公斤1953年16683万吨58796万284公斤1954年16952万吨60266万281公斤1955年18394万吨61465万299公斤1956年19275万吨62828万306公斤1957年19505万吨64653万302公斤1958年20000万吨65994万303公斤1959年17000万吨67207万253公斤1960年14350万吨66207万216公斤1961年14750万吨65859万224公斤1962年16000万吨67295万238公斤1963年17000万吨69172万246公斤1964年18750万吨70499万265公斤1965年19453万吨72538万268公斤1966年21400万吨74542万287公斤1967年21782万吨76368万285公斤1968年20906万吨78534万266公斤1969年21097万吨80671万262公斤1970年23996万吨82992万289公斤1971年25014万吨85229万293公斤
1972年24048万吨87177万275公斤1973年26494万吨89211万297公斤1974年27527万吨90859万303公斤1975年28452万吨92420万308公斤1976年28631万吨93717万305公斤1977年28273万吨94974万298公斤1978年30477万吨96259万317公斤1979年33212万吨97542万340公斤1980年32056万吨98705万324公斤1981年32502万吨100072万325公斤1982年35450万吨101654万349公斤1983年38728万吨103008万376公斤1984年40731万吨104357万390公斤1985年37911万吨105851万358公斤1986年39151万吨107507万364公斤1987年40298万吨109300万369公斤1988年39408万吨111026万354公斤1989年40755万吨112704万362公斤1990年44624万吨114333万390公斤1991年43529万吨115823万376公斤1992年44266万吨117171万377公斤1993年45649万吨118517万385公斤
1994年44510万吨119850万371公斤1995年46662万吨121121万385公斤1996年50453万吨122389万412公斤1997年49417万吨123626万400公斤1998年51230万吨124761万411公斤1999年50839万吨125786万404公斤2000年46217万吨126743万364公斤2001年45264万吨127627万355公斤2002年45706万吨128453万356公斤2003年43070万吨129227万333公斤2004年46947万吨129988万361公斤2005年48402万吨130756万370公斤2006年49746万吨131448万378公斤2007年50150万吨132129万380公斤2008年52850万吨132802万398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