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统计学原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A. 平均数2. B. 中位数3. C. 众数4. D. 标准差5. A. 变量6. B. 变量值7. C. 数据8. D. 样本9. A. 定量数据10. B. 定性数据11. C. 离散数据12. D. 连续数据13. A. 频数14. B. 频率15. C. 累积频率16. D. 百分比17. A. 茎叶图18. B. 条形图19. C. 直方图20. D. 饼图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平均数 __均值__2. 中位数 __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__3. 众数 __出现次数最多的数__4. 标准差 __方差的平方根__5. 变量 __可以取不同值的量__6. 变量值 __变量的具体取值__7. 数据 __描述观察结果的数值__8. 样本 __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__9. 定量数据 __可以量化的数据__10. 定性数据 __不能量化的数据__11. 离散数据 __取值有限制的数据__12. 连续数据 __取值无限制的数据__13. 频数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__14. 频率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__15. 累积频率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累积比例__16. 百分比 __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__17. 茎叶图 __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的图表__18. 条形图 __一种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图表__19. 直方图 __一种用于展示定量数据分布的图表__20. 饼图 __一种用于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的图表__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正确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正确6. 错误7. 正确8. 错误9. 正确10. 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解答参考

《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解答参考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A. 总体- B. 个体- C. 样本- D. 均值答案:D. 均值2.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A. 频数与频率分布- B. 图表法- C. 假设检验- D. 概率论答案:D. 概率论3. 以下哪个不是集中量数?-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平均数- D. 方差答案:D. 方差4. 以下哪个不是离散程度的度量?- A. 极差- B. 四分位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答案:D. 变异系数5. 以下哪个不是概率分布的主要类型?- A. 离散型概率分布- B. 连续型概率分布- C. 偏态分布- D. 正态分布答案:C. 偏态分布二、填空题1.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____、____和____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答案:数据、信息、知识2.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是组成总体的每一个____。
答案:元素3.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____个数。
答案:个体4. 描述统计学主要通过____和____来描述数据。
答案:图表、统计量5. 推断统计学主要通过____和____来推断总体特征。
答案:样本、假设检验三、简答题1. 简述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及其关系。
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是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元素。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个体和样本是总体的两个层次,样本是个体的一部分,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断总体特征。
2. 简述集中量数和离散程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答案:集中量数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离散程度是用来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主要包括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
集中量数和离散程度都是描述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3. 简述概率分布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形考作业一答案:(第一~第三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同类实体)。
2.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质量属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一批产品)。
4.(调查方法)是选择个体和采集个体属性值的途径。
5.从某生产线上每隔25min抽取5min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等距抽样)。
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作用不同)。
7.按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称为(随机抽样)。
8.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为(总体)。
9.根据总体的形态,可将其分为(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
10.统计工作过程由(统计设计和统计实施)两个步骤构成。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实体和属性)。
2.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数量属性、质量属性、水平属性和特征属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
4.现场调查方法的方式有(访问、观察、实验和测量)。
5.按照调查的范围,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文字是一种数据。
(√)2.特性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应改为“特征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3.实体的构成要素只能通过普通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不能包括其他形式的信息。
(×)4.组件是实体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观察者主观视角的影响。
如果缺少组件,实体就不完整。
(√)5.数量属性和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6.统计学中,将许多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总体;将构成总体的许多小实体看成集合的元素。
电大国开版《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解析

电大国开版《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A. 数据B. 样本C. 概率D. 微积分答案:D解析:微积分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用于解决函数的极限、导数、积分等问题。
2.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统计学的方法?A. 频数分布表B. 图表法C. 数学模型法D. 逻辑推理法答案:D解析:逻辑推理法不是描述统计学的方法,它是用于论证和推理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答案解析1. 统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答案:数据、概率、推断解析: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主要包括数据、概率和推断三个方面。
2. 样本容量是指________。
答案: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的个数解析:样本容量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的个数,用来反映样本的大小。
三、简答题答案解析1. 简述统计学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统计学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1)描述统计学:主要研究如何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包括频数分布表、图表法、数学模型法等。
(2)推断统计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3)数理统计学:主要研究统计方法的数学理论基础,包括概率论、随机过程、统计推断等。
四、应用题答案解析1. 某企业对其生产的某产品进行抽检,共抽取了50个样品,其中有45个样品合格。
请用百分比表示该产品的合格率。
答案:合格率为90%。
解析:合格率是指合格产品数量与总产品数量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合格率 = (合格产品数量 / 总产品数量)× 100%代入数据得:合格率 = (45 / 50)× 100% = 90%。
电大国开版《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解析

电大国开版《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解析一、选择题解析1.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求计算样本的方差,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使用样本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S^2 = \frac{\sum_{i=1}^n (X_i - \bar{X})^2}{n-1}$,其中$X_i$为样本值,$\bar{X}$为样本均值,$n$为样本个数。
根据选项可知,B为正确答案。
2.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求计算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使用概率乘法规则进行计算,即$P(A \cap B) = P(A) \times P(B|A)$,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根据选项可知,A为正确答案。
3.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求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根据统计学原理,如果两个事件独立,则它们的联合概率等于各自事件的概率之积,即$P(A \cap B) = P(A) \times P(B)$。
根据选项可知,C为正确答案。
二、计算题解析1. 答案:$\frac{1}{6}$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求计算掷骰子出现奇数的概率。
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使用频率法进行计算,即将出现奇数的次数除以总次数。
在一次掷骰子的实验中,出现奇数的可能结果为1、3、5,总共3种可能结果。
因此,概率为$\frac{3}{6}=\frac{1}{2}$。
根据选项可知,$\frac{1}{6}$为正确答案。
2. 答案:120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求计算从10个人中选出3个人的组合数。
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使用组合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即$C_n^m = \frac{n!}{m!(n-m)!}$,其中$n$为总体个数,$m$为选取个数。
在本题中,$n=10$,$m=3$,所以组合数为$C_{10}^3 =\frac{10!}{3!(10-3)!} = 120$。
根据选项可知,120为正确答案。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功课一(第1-3章)一、判别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讨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目方面。
(× )2、统计查询拜访过程中采用的年夜量察看法,是指必需对研讨对象的一切单元停止查询拜访。
( × )3、周全查询拜访包罗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头是肯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元。
(× )6、我国的生齿普查每十年停止一次,因而它是一种连续性查询拜访办法。
(×)7、对全同各年夜型钢铁消费基地的消费状况停止查询拜访,以控制全国钢铁消费的根本状况。
这种查询拜访属于非周全查询拜访。
(√)8、对某市工程手艺人员停止普查,该市工程手艺人员的工资收入程度是数目标记。
√9、对我国首要粮食作物产区停止查询拜访,以控制全国首要粮食作物发展的根本状况,这种查询拜访是重点查询拜访。
√10、我国生齿普查的总体单元和查询拜访单元都是每一小我,而填报单元是户。
(√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域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讨这些企业的产物消费状况,总体单元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物;D、全数工业产物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消费运营成果年报呈报时候规则在2004年1月31日,则查询拜访刻日为(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生齿普查中(B )。
A、男性是质量标记B、人的春秋是变量C、生齿的均匀寿命是数目标记D、全国生齿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主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查询拜访中,查询拜访单元与填报单元分歧的是( D )A、企业设备查询拜访B、生齿普查C、乡村耕地查询拜访D、工业企业近况查询拜访6、抽样查询拜访与重点查询拜访的首要区别是( D )。
2024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请描述观察法以及抽样研究的基本含义。
答:观察法是指以观察和研究现有的现象为手段,以描述或了解现象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抽样研究是指从所有潜在的单位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从中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
2.请简述研究设计的几种类型。
答:研究设计的类型包括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双重盲法研究、回顾性研究等。
3.什么是非参数统计方法?
答:非参数统计方法是指在没有假定总体或样本分布形式的假设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非参数统计方法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总体分布不可知的情况下。
4.请解释样本和样本量的概念。
答:样本指的是在一个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它由每个特定研究目的下,按照其中一种统计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组成;样本量指的是研究中所采用的有效样本的数量,一般情况下,越大的样本量所产生的结果越接近总体实际情况。
5.请描述数据分析的目的和利用场合。
答: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利用统计分析技术,从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数据分析可以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四(第8 — 9章)
五、计算题
1、( 1)某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 28.2%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8209亿元,增长24.3 %,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 13%和6.8%,试问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多少?
(2)某厂2003年的产量比2002年增长313.6%,生产费用增加了 12.9%。
问该厂 2003年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如 何?
解:(1)城镇物价指数:128 .2% =113 .45%
农村物价指数:124 .3% = 116.39% 113 % 106.8%
城镇物价上涨13.45%,农村物价上涨16.39%
112 9% (2)产品成本指数: …;% =27.3%,即产品成本降低了 72.7%。
413 .6%
2、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 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单位成本变动影响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 pq 一7卩心=46100 -48000 --1900(万元) (2)产量总指数:
]阴1200
4 5000 8 2000 = 48000 “Ma% -p °q ° 10 1000 4 5000 8 1500 42000
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q^o -a q 0p 0 =48000 -42000 =6000(万元)
(3)因素分析: 处 处
109.76% =96.04% 114.29% 为 q °p ° 为 qe 为 q °p °
' 5P 1 -' q °P ° =:" 55 P °q 1 广 P °q 1 -' P °q °
4100万元二-1900万元 6000万元
要求:()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额;
(2) 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绝对数;
(3) 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指数和销售量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数。
.1 p 1q 1 (1)价格总指数K p 上-
乞P4 k p
解:(1)单位成本指数:
K p 瓦 PZ 1 _ 8 心200 +4.5汇 5000 +7 疋 2000 一送 p 0q i 一 10 X1200 +4X5000 +8X 2000 _ 46100 "48000
=96.04% 650 200 1200 2050
105.74% 650 _200 1200 1938.69
解:
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额—Pk—31万元)
y p 1q 1 (2)销售额总指数K R 巴 送 P o q 。
销售额变动绝对数 v p 1q 1「為p 0q 0 =350(万元)
120.58%
(3) K R =K P x Kq 销售量指数 K q 114.03%
q 105.74%
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 350 —111.3= 238.69 (万元)
4、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
试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 —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650 200 1200 2050
500 200 1000 二 1700
解:(1) 一季度月平均总产值 a 180 160 200 =180万元
季度月平均工人数 b b 2 600
580 620 竺
2
2 -600人
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c n -1
a 180 0 —
0.3万兀/
人 600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C = 3 0.3 = 0.9万元/人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料如下
)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a n ~a01099.7 =219.94(
乂=¥旦=5;6860
= 1.0356= 103.56%
V a。
\ 5760.3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3.56% 6、(1)某地区粮食产量2000〜2002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3, 2003〜2004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05, 2005年比2004 年增长6 %,试求2000〜2005年六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2)已知2000年该地区生产总值为1430亿元,若以平均每年增长8.5%的速度发展,到2018年生产总值将达到什
么水平?解:(1)2000〜2005年六年的平均发展速度x =*1.033汉1.052汉1.06 =104.2%
(2) 2018 年生产总值a n = a0x n= 1430 x 108.5%10= 3233.21 (亿元)
平均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