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面塑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涵博大精深,面塑自身的独特魅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将面塑的造型技艺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中,可以丰富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生烹饪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出路。

关键词:面塑技艺教学运用1面塑现状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礼馍、花糕,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水、油、蜂蜜等调成不同色彩的面团,再经捏、搓、揉、压、切、刻、划、嵌等技法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面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百姓生活,全国各地可见,目前,面塑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面团走进了艺术大殿堂。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业,面塑作为传统手工艺术在国内的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以前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各地的民间艺人在技艺的传承上严格保密,这对面塑技艺的传承也有着很大的阻碍。

目前面塑技艺还没有被列入烹饪专业必修的课程,全国开设面塑课程的职业学校也不多。

2面塑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传统面塑受到了时代发展的限制,但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虽然面塑在传统的民俗活动或街头、公园已很少见,但面塑在烹饪教学中地位却越来越高,通过烹饪教师的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目前面塑在烹饪中的运用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在面点制作中的运用。

运用面塑制作中的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等技艺,我们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点心,如水调面团中的花式蒸饺;膨松面团中的花式包子;澄粉面团中的象形点心等。

运用面塑的成型技法来制作这些点心,可以使点心的造型更精致,品种更丰富,为点心品种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2在菜点围边点缀中的运用。

面塑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食品雕刻新形式。

面塑在筵席上的运用

面塑在筵席上的运用
重 享 受。
关键 词 : 传承 ; 面塑 ; 盘饰 ; 筵席 ; 运 用
中图分 类号 : J 3 2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0 9 — 2 2 7 7 ( 2 0 1 3 ) 0 4 — 0 0 8 1 — 0 3
面塑 , 指尖上 的非遗传承。一根竹签捏在面塑 艺人 手 里 , 红、 黄、 蓝、 绿、 黑、 白、 紫等各 色面团, 在 揉、 搓、 拈、 压、 拍等连续 的动作之下 , 很快就变成 了 娇 艳 欲滴 的 荷 花 、 雍 容 华 贵 的牡 丹 、 笑 态 可 掬 的寿
黄 剑
( 武 汉商学院 ,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5 6 )
摘 要 : 面塑, 指 尖上的非遗传承。 民间面塑大多兼有食用性和观 赏性 , 广泛应用于祭祀 、 庆贺、 馈赠等 民
俗 活动 中。面塑 不仅 是 一种 食 品和人 们走 亲访 友 时的馈 赠佳 品 , 更是 一种 艺术 品和供 品 。面塑作 品 主要 用 寓 意、 吉祥 的主 题 。 根 据 不 同的 宴会 需 求和主题 来设计 应 用。 面塑盘饰 在 筵席 中装饰 菜 点 , 在 烹饪 中起到 较 大的 作用 , 面 塑与 烹饪 是相 辅相 成 的 关 系, 烹饪 本 身就 是 一 门艺术 , 既要 好吃 , 还要 好 看 , 兼顾 着味 觉 与视 觉 的双
星、 亭亭 玉 立 的 白鹤 、 窃窃 私 语 的 双鹅 、 矫健 腾 飞 的
中 国龙 。
每 年腊 月二 十 以后开 始忙 碌置办 年货 。 除夕 夜 , 人 们 便 将精 心制 作 的各 种 各 样 面塑 供 品摆 在 神 龛 前 , 以
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四季安康 ,同时也增添了节 日的 气氛。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面塑技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在烹饪教学中,面塑技艺的传承及应用也是一门极具价值和意义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并分析其对教育和文化的积极影响。

面塑技艺,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艺制作出各种具有形象艺术性的手工制品。

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早在东汉时期就有面塑的记录。

在中国,面塑技艺流行于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面塑技艺也可以与烹饪技术相结合,为烹饪教学增加趣味和乐趣。

通过制作面塑造型的食材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材的形态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增加他们对烹饪的兴趣。

学生们可以通过面塑模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种食材的处理方式和烹饪方法,这对于他们的烹饪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通过面塑技艺的传承和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面塑技艺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烹饪教学中传承和应用面塑技艺?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将面塑技艺作为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纳入到烹饪教学中。

通过给学生提供面塑技艺的传承培训,让他们能够学习和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面塑技艺。

教师在烹饪教学中要注重面塑技艺与烹饪技术的结合,通过设计能够结合面塑技艺的实验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可组织面塑技艺的比赛和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增强他们对面塑技艺的兴趣和热爱度。

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面塑技艺的传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

“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

“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

食品科技“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陆 静(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摘 要:“姑苏桥”非遗面塑是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食则是苏州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

将“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相结合,是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明晰“姑苏桥”非遗面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索“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以期为“姑苏桥”非遗面塑技艺的传承以及现代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姑苏桥;面塑技艺;苏州传统美食Research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andTraditional CuisineLU Jing(Suzhou Tourism and Finance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Abstract: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uzhou, and traditional food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food culture of Suzhou. The combination of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and traditional fo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eet the consumer needs of modern people.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organic fusion of non-relic plastic and traditional food, and explores the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cas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foo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techniques of “Gusu Brid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atering industry.Keywords: Gusu Bridge; dough sculpture techniques; Suzhou traditional cuisine“姑苏桥”非遗面塑糅合了苏州玉雕、砖雕、核雕等三维艺术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谓兼具文化性、技艺性、欣赏性和可食性。

非遗文化进课堂—浅谈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非遗文化进课堂—浅谈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非遗文化进课堂—浅谈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摘要:面塑制作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都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当前在民间从事制作面塑作品的手工艺人数量逐渐减少,直接导致了技艺传承断层危机。

因此,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创新和传承面塑工艺。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面塑技艺引入到职业学校的烹饪教学中。

关键词:面塑技艺;非遗;烹饪教学;传承与应用1.面塑技艺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出现和发展,面塑技艺随之产生。

根据我国相关文献记载,“花馍”源起于汉代时期,中原地区百姓使用面粉等谷物粉类进行塑造,制作出各种动植物造型的面花食品。

由此可知,面食在古代就已经不再满足于可食用,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在面食的造型和颜色等方面展开了创新,所以面塑技艺已经实现了从单纯的面食中脱离出来,增加了上色、装饰等手法,使这类可食用性面塑,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又兼具食用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面塑技艺的发展。

在新疆出土的唐代墓葬品中就存在由谷物制成的女俑头和由面制成的半身男俑,他们是我国当前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关于面塑的实物。

唐朝时期的文章就曾经记载过“粉人”,而这就是专门为祭祀活动而准备的面塑制品。

同时面塑制品也会被用于重大节日中,如端午、祝寿等等,这时的面塑就已经充当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宋元时期,民俗活动的兴起促进了我国面塑技艺进一步发展,这时候具有食用性和观赏性的面塑逐步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大众民俗生活中岁时当令的必备之物。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

面塑工艺逐渐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年节岁令期间人们使用的面塑一般都是由面粉制成相应的龙、凤、虎豹以及吉祥人物等造型,体现出浓烈的文化价值和美感。

1.面塑技艺的发展现状随着当前民俗活动举办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以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塑的价值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最初的使用价值变成了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收藏品。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面塑手工艺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了一种不容易产生形变、霉变和开裂的面团,运用这种面团进行面塑的艺术创作,不仅能够增强面塑作品的立体性和真实感,而且所塑造的面塑作品大多颜色鲜艳、造型生动形象,可以被人们长期保存。

教案揭秘:面点食雕的创意与技巧

教案揭秘:面点食雕的创意与技巧

教案揭秘:面点食雕的创意与技巧面点食雕的创意与技巧面点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一直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面点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唐朝时期。

在当时,面点被广泛地运用于宴席、祭祀、迎宾等场合,被视为高雅的美食。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食的追求,面点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诸如面点雕刻等独特的技法便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面点雕刻,指的是用针、剪、刀等工具在面点上雕刻出造型瑰丽的花鸟鱼虫等生物形象,使面点不仅在口味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还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

面点雕刻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和技术难度高的特点,而被视作中国传统点心文化里的瑰宝,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面点雕刻中的创意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爱上这项古老而又神奇的手艺。

一、面点雕刻的创意来源1.自然界自然界,是面点雕刻中最为常见的创意来源。

各种花卉、草木、山水、动物等都成为了面点雕刻的创意发源地。

以花朵为例,玫瑰、康乃馨、蝴蝶兰等都成为了面点雕刻的创意来源。

在制作中,可以根据花朵的特点,将面点仿照花朵的形状和纹路,运用雕刻技巧塑造出鲜艳夺目的花朵造型,极具观赏价值。

2.文化艺术古代文化艺术也成为了面点雕刻的创意来源。

像古代汉堡、汉韵花镜等古代器物都是面点雕刻的创意来源之一。

可以根据汉堡的形状和图案,将面点中雕刻出来的造型仿照其设计,制作出美轮美奂的汉堡面点。

在以汉韵花镜为创意源头的面点雕刻中,可以运用各种色彩的面点,制作出千变万化的花鸟虫鱼造型。

3.人物形象作为面点雕刻的另一种创意来源,人物形象可以带来非凡的艺术风格。

通过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静态和动态的姿态,我们可以创造出无数美丽的面点形式。

不仅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表情,还可以通过面点雕刻的技巧来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和特点。

二、面点雕刻的技巧1.选料制作面点中选取的原材料极其重要。

一般来说,面粉、糖、水、牛奶、芝士等都可用于面点制作。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面塑技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形式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逐渐淡漠,因此在烹饪教学中强化非遗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愈发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更多的人已经进入都市生活。

随之带来的是人们如何快速的获取物质和信息,而不是如何去发掘和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面塑技艺经过了千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技艺作品形式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日常物品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积淀的丰富性。

然而,传统面塑技艺的传承却受到巨大的威胁。

一些老手艺人已逐步退役,年轻人对这一技艺也日渐陌生。

1.传统面塑的制作在烹饪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面团制作面塑。

包括青花瓷、老汉头、狮子头、人形等。

通过教学的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在制作面塑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增强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认识和了解。

2.面塑食品制作现代菜谱可以使用面塑来制作精美而又有特色的食品。

例如,奶香糯米面塑、咸蛋黄肉松面塑、红烧肉面塑、煎饼果子面塑等。

无论是中式美食还是西式美食,我们都可以将面塑技艺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美食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传承面塑技艺,以保证美食味道突出,营养丰富。

三、总结面塑技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而在烹饪教学中,面塑技艺的传承和应用,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非遗文化,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教育平台的优势,将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基础,为学生打造一个宽广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一、面塑技艺非遗的传承与特色面塑技艺是一种利用面粉等食材进行手工艺制作的技艺,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已有上千年历史。

面塑技艺不仅在造型技法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面塑作品通常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动植物等为题材,通过手工巧妙地搭建成形象生动的作品,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面塑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民间学习两种方式进行。

师徒传承是面塑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师傅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学徒,并通过严格的技艺要求和规范传承下来。

而民间学习则是指通过自发组织的面塑技艺班、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和传承。

这些传承方式保证了面塑技艺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面塑技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富有表现力和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等方面。

面塑作品既可以制作成各种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妖魔,也可以制作成各种寓意吉祥的动植物等形象,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让人目不暇接。

面塑技艺的表现力和传统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面塑作品常常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二、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传承与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烹饪教学中,学员需要对食材进行各种加工制作,而面塑技艺正是一种通过手工制作的艺术。

通过面塑技艺的教学,可以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烹饪过程中更加熟练和灵活。

(二)增加课堂趣味性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引入,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吸引学员的兴趣。

学员可以通过面塑技艺制作丰富多彩的食材造型,为烹饪教学增添了一份乐趣和色彩。

(三)丰富烹饪教学内容面塑技艺本身就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传统文化内涵,将其引入到烹饪教学中,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知识,增加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四)促进非遗传承面塑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产,其内涵博大精深,面塑自身的独特魅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将面塑的造型技艺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中,可以丰富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生烹饪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出路。

关键词:面塑技艺教学运用
1 面塑现状
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礼馍、花糕,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水、油、蜂蜜等调成不同色彩的面团,再经捏、搓、揉、压、切、刻、划、嵌等技法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面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百姓生活,全国各地可见,目前,面塑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面团走进了艺术大殿堂。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业,面塑作为传统手工艺术在国内的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以前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各地的民间艺人在技艺的传承上严格保密,这对面塑技艺的传承也有着很大的阻碍。

目前面塑技艺还没有被列入烹饪专业必修的课程,全国开设面塑课程的职业学校也不多。

2 面塑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面塑受到了时代发展的限制,但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和经济价值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虽然面塑在传统的民俗活动或街头、公园已很少见,但面塑在烹饪教学中地位却越来越高,通过烹饪教师的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目前面塑在烹饪中的运用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面点制作中的运用。

运用面塑制作中的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等技艺,我们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点心,如水调面团中的花式蒸饺;膨松面团中的花式包子;澄粉面团中的象形点心等。

运用面塑的成型技法来制作这些点心,可以使点心的造型更精致,品种更丰富,为点心品种的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2 在菜点围边点缀中的运用。

面塑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食品雕刻新形式。

面塑面团色彩丰富,可以模仿出任何一种颜色,制作的作品可以做到惟妙惟肖、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且作品可以长期保存,反复使用,这是面塑相对于传统果蔬雕刻的优势。

面塑作品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色彩可以美化宴席、陪衬菜肴、烘托气氛、增进友谊,一盘精美的菜点如果陪衬着一件贴切菜肴的面塑作品,会使菜点更加光彩夺目,使人不忍下箸。

不论是国宴,还是家庭喜庆宴席,都能显示出面塑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艺术和精神的享受。

2.3 在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中表演展示。

面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与表演性,非常适合在一些学校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配以适当的包装,可以让参观者有耳目一新的
感觉,如果再有现场制作表演助兴,这样可以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增添亮色。

2.4 开设专门的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类学校的重视,学生也希望通过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面塑社团作为一个特色社团,可以让学生多一个选择。

有人说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面塑更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面塑社团不仅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学校里非烹饪专业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面塑课程的优势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训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技术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烹饪专业的学生要学的专业知识较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对烹饪专业所有的技术都精通,但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益的。

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我们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面塑技艺也就是提升他们以后职业竞争力。

将面塑技艺运用到烹饪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面塑的入门学习简单,学生有能力能够学好。

烹饪专业的技能训练课基本都要到相应的实训室里进行,而面塑制作对环境、工具的要求不高,特别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果蔬雕刻需要用到刀具,而面塑制作的主要工具为塑针和压板,安全性较好,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
经过防腐处理,面团保存时间长、成本低,制作时不需要在专门的操作室,学生在自习课、课余时间制作都很方便,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

传统面塑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从最初的摸索,到目前已初见成效,更多的运用,还有待我们烹饪专业的老师研究与开发,相信,在以后传统面塑技艺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大学,2007.
[2]孙杨.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山东面塑景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冯磊.关于烹饪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创新思考[j].企业导报,201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