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采访实录
关于剪纸的采访内容

关于剪纸的采访内容采访主题: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采访对象:一位具有多年剪纸经验的老艺人采访内容:Q1: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您。
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剪纸是什么吗?A:当然可以。
剪纸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主要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出或刻出各种图案。
这些图案可以用于装饰窗户、墙壁、家具等。
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汉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Q2:剪纸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A:剪纸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
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用剪纸来装饰窗户和墙壁,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祝福。
此外,剪纸还常常用于婚庆、生日等场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Q3:您能分享一下剪纸的制作过程吗?A:当然可以。
剪纸的制作过程其实非常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需要选择一张质地柔软、薄而有韧性的纸,然后设计出想要的图案。
接着,使用剪刀或刻刀沿着图案的边缘剪或刻出图案。
最后,将剪纸粘贴在窗户或墙壁等地方即可。
Q4:剪纸的图案有哪些常见的元素和寓意?A:剪纸的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常见的元素包括花、鸟、鱼、虫、兽、人物等。
这些元素都有着各自的寓意。
比如,花代表着美丽和繁荣;鸟代表着自由和幸福;鱼代表着富足和年年有余;虫、兽则常常用于寓意吉祥和好运;人物则常常用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Q5:剪纸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存在的价值吗?A:当然有。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它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剪纸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学习和传承剪纸艺术,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其次,剪纸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剪纸还可以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为人们带来经济收益。
非遗传承人采访提纲稿

非遗传承人采访提纲稿非遗传承人采访提纲稿一、介绍非遗与非遗传承人(200字)1. 非遗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指的是以人为载体的各种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与实践、自然和宇宙知识等。
2. 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人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和传统的人,他们承载着文化的记忆,是守护非遗的重要力量。
二、采访非遗传承人的动机和目的(200字)1. 了解非遗传承人: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们在非遗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2. 传播非遗文化:通过采访,可以将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从而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注。
三、采访问题(1000字)1. 请介绍一下您所传承的非遗项目,以及您是如何成为非遗传承人的?2. 作为一位非遗传承人,您认为非遗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3. 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4. 请分享一些有趣或感人的非遗传承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您的非遗项目。
5. 您希望年轻一代对非遗有何样的认识和态度?您在传承过程中有什么期望和希望?6. 非遗传承需要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您有什么想法和措施来确保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四、总结和回顾(300字)通过本次采访,我们深入了解了非遗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执着。
他们不仅传承了非遗的技艺和知识,更承担起了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的责任。
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传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但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他们希望通过传承非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非遗传承需要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保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唤起更多人对非遗的兴趣和关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500字)作为文章写手,通过参与撰写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采访非遗传承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的心路历程和感悟。
在此,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非遗传承人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非遗传承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坚守初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非遗。
在我从事非遗传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非遗技艺传承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缺乏兴趣,导致传承人后继无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遗技艺的培训和传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
其次,非遗传承还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非遗的原真性,防止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侵蚀;另一方面,又要让非遗技艺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过程中,既要保持传统特色,又要不断创新,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始终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坚定信念,传承非遗。
我深知,传承非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因此,我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为传承非遗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刻苦钻研,提高技艺。
非遗技艺的传承离不开精湛的技艺。
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为后人树立榜样。
三是创新实践,与时俱进。
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我要勇于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四是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要与同行们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非遗事业的繁荣发展。
五是弘扬文化,传播正能量。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将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非遗。
最后,我想说,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南京非遗传承人访谈系列——剪纸大师张方林

一
有共 同语 言 . ,但 是在 生活 上对 我 照顾很 大 。
.
刘 立 云:能否 请您 谈谈 这些 年代 表祖 国出访 的经历 ? 张方 林 :1 9 8 6年 ,我受 国务 院侨 务 办公 室 派 遣 ,到
刘 立 云 :您 从 工 人 大 学 毕 业 后 想 过 继 续 深 造 么 ?
刘立 云 :美 国宾夕 法尼 亚 大学博 物 院 、费城博 物 馆 、
张 方 林 :1 9 9 9年 和 2 0 0 0年 ,前 后 两 次 ,我 在 美 国 待 了差 不 多 快半 年 的时 间 。在 美 国宾 夕 法 尼亚 大 学 做 中
1989年我在大连参加第一节中国民间艺术节当时的文化部长贺敬之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敬文等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当时剪纸行业来了二三十家有延安剪纸山东剪纸等民间文学杂志的主编就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写一篇有关南京剪纸的文章所以我就写了漫谈南京喜花剪纸
《 戏剧之家 》2 0 1 7年第 O 1( 下) 期
总第 2 4 2期
张 方 林 :1 9 6 3 — 1 9 7 6年 , 这段 时 间除 了训 练基 本功外 ,
总 能 被 拐角 的剪 纸柜 台所 吸 引 。这里 凝 聚 了父子 两 代 人 这 段 时 问对您 今后 的人 生道 路有 怎样 的影 响 ? 对人 生 观 等 各方 面 的形 成都 产 生 了很 大 的影 响 。那个 时
候我基本上都待在家里。1 9 7 7 — 1 9 8 6年 ,我 的剪 纸 基 本
张 方 林 :我 出 生 于 江 南 剪 纸 世 家 ,我 的 家 族 已 有 功得 到 了很 大提 升 ,我 在 这 段 时 间形 成 了 自己的 艺术 风
清河坊民间手工艺寻访访问记录

7.1清河坊民间手工艺寻访访问记录一.画脸谱受访人:李女士从事时间:6、7年手艺获得方式:自学制作时间:平均半小时左右一个技术要点:有绘画基础、耐心、肯坚持作品特点:图案主要自创,同时结合市场需要,绘制动漫任务脸谱等材料:环保纸浆传承:从事该手艺比较辛苦,只是为了生计,无人继承,也不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习,认为上学读书更为重要。
销售:一般都现场制作,不在家完成,平时不一定能全部卖完,周末销量较好,可能脱销。
售价:20元左右一个其他:原先从事表演京剧脸谱,但市场不好二.苏绣受访人:刘先生(受访)张女士(手工艺人)安徽人士从事时间:10多年手艺获得方式:祖传,张女士从小跟母亲学习制作时间:最小的也要一天材料:丝线传承:做一天算一天,年轻人不肯做,在家乡从事苏绣的也越来越少销售:还可以,外地游客买杭州风景的比较多,本地的则选择花、鱼等。
售价:一般大幅作品三四百元,也有高达2到3万的建筑和人物绣品三.石刻受访人:张永军(中国苏州民间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会员、中国杭州市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清河坊艺人协会会员、中国徐州市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人士从事时间:9年手艺获得方式:祖传,自身爱好材料:紫袍玉带石等传承:有徒弟销售:还可以售价:几十块到几百、几千不等其他:一般需要4、5年才能学得比较好四.手工牛角梳受访人:吴女士从事时间:8年手艺获得方式:祖传制作时间:平均1个多小时一把技术要点:有20几道工序作品特点:形状大小材料各异,提供梳上刻字的服务材料:各种牛角传承:没有传人,因为比较辛苦、脏,年轻人都不愿意做。
销售:不错售价:根据大小、材料的不同,一般在30元到100多元不等其他:上过一些相关杂志和媒体报道五.草人桥受访人:王力(此人很牛,请大家自行百度)安徽人士从事时间:十几二十年手艺获得方式:祖传制作时间:最小的一个20到30分钟技术要点:技巧性大,不易学材料:棕榈叶子传承:有徒弟,但是现在从事这行的越来越少销售:还行售价: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其他:出国演出六.埙受访人:徐贤聪先生从事时间:7、8年手艺获得方式:从师学习制作时间:一个月一批作品特点:大小形状材质影响埙的音色,一般黑陶为最,雕刻精致体积较大多用来做装饰材料:陶传承:现在较年轻,没有收徒弟售价:二三十元到几百上千元不等其他:至今七千多年历史,发源浙江河姆渡。
关于传统手艺的采访稿

关于传统手艺的采访稿采访对象:李师傅(化名)职业:传统篆刻师傅问:请问李师傅,您是如何开始从事篆刻这一传统手艺的?答:我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
在学校期间,我偶然看到一位老师在教授篆刻技艺,深深被这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吸引。
从那时起,我开始自学,并找到一位老师传授技艺。
慢慢地,我对篆刻的热情越来越浓,于是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手艺中。
问:篆刻是一门传统手艺,您认为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答:篆刻是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分支,它融合了硬笔书法、绘画和雕刻等元素。
与其他书法不同的是,篆刻通过刀刻在印材上创造出雕刻感,给人一种立体、深邃的美感。
它所使用的篆刻刀也是独特的工具,师傅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形状的刀来刻制不同的印章。
这种独特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
问: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传统手艺是否受到了冲击?答:确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
传统手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篆刻也不例外。
人们现在更多使用电脑或机器来制作印章,而不再选择手工制作。
但是,我认为传统手艺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许多人仍然对传统手工制作的产品情有独钟,这也为我们手工艺人提供了机会。
问:那您是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呢?答: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首先要注重传统技艺的学习与传授。
我会定期招收徒弟,并亲自传授技艺,确保传统的工艺和技术不会失传。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篆刻艺术展览或工作坊,与其他篆刻爱好者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另外,我也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向更多人宣传篆刻的魅力,并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问:最后,请问您对年轻人学习和发展传统手艺有何建议?答: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和发展传统手艺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时间。
但是,我相信只有通过真正的学习和努力,年轻人才能找到自己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和激情。
同时,也希望年轻人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和体验传统手艺的魅力,不要盲目跟从现代潮流。
非遗传承人采访提纲稿

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
I. 引言
•介绍非遗的定义和意义
•引出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
II. 非遗传承人的角色
•描述非遗传承人的定义和特点
•论述非遗传承人在传承非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III. 保护非遗的必要性
•阐述非遗面临的威胁和消失的可能性
•引用案例或数据证明非遗需要得到保护
IV. 非遗传承人的重要贡献
•论述非遗传承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非遗传承人承担的重要任务,如传授技艺、研究和记录非遗等
V. 非遗传承人的意义和价值
•论述非遗传承人对于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的贡献
•引用相关调查或报告,显示公众对非遗传承人的认可和尊重
VI. 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强调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来支持和保护非遗
•提及政府相关政策和计划,以及社会组织的努力
VII. 培养和培训非遗传承人
•论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性
•提出建议,如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和支持
VIII. 结论
•总结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呼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确保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注意:根据任务要求,避免使用可能被视为敏感的词汇和话题。
此提纲并未提供实际论据和例子部分的详细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扩展,以确保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论述。
同时,在编写完成后,将内容转换为Markdown格式输出,注意排版和语句表达的流畅。
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采访实录

9月26下午,我们走访了家住山东省菏泽市牡丹桥李村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传人李双虎老师。
李双虎,山东省面塑艺术学会面塑工艺师,菏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菏泽市牡丹区面塑协会理事。
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镇桥李村的面塑世家,外祖父李俊兴是建国前后国内外著名的面塑老艺人,李俊兴擅捏“文官风雅”,李俊福则擅塑“武将雄姿”,被誉为“文武二李”。
他们曾多次随团出国访问献艺,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舅父李芳清乃中国面塑艺术家协会主席、面塑大师,多次荣获国家级民间工艺大奖,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李双虎自幼跟随舅父学习面塑,深得大师真传,从艺20多年来,认真刻苦,不断创新,技艺不断提高,其风格独树一枝。
李老师为人很热情,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亲自出门迎接,到家里坐下后热情的招待我们。
李老师家里比较简陋,传统的农家小院,院子里还种着一些冬瓜,爬在院子的上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宽敞的房子,排列有序家具。
走进家门,矮矮的房子,屋里甚至有点阴暗,几个座椅,一张方形桌子,算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吧,同时又是他的工作台,上面还放着他制作作品的材料和未完成的作品,花花绿绿的,他笑着对我们说“有点乱,这是为文博会准备的”墙上挂着李老师去参加一些活动是的一些照片和参加博览会的一些参展证。
李老师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给我们看,其中“有岳母刺字”、“八仙过海”、“关公”还有巾帼女英雄“穆桂英”。
各个人物都栩栩如生,颜色鲜明,十分逼真,创造的环境山水、树木齐全每个作品甚至可以看到每个人物的每个头发、脸上的皱纹,足见李老师技艺的精湛。
李老师在给我介绍他的作品的时候神采飞扬,总是时不时的露出那种自豪的微笑,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骄傲的,并且把它们都当做自己的宝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月26下午,我们走访了家住山东省菏泽市牡丹桥李村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传人李双虎老师。
李双虎,山东省面塑艺术学会面塑工艺师,菏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菏泽市牡丹区面塑协会理事。
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镇桥李村的面塑世家,外祖父李俊兴是建国前后国内外著名的面塑老艺人,李俊兴擅捏“文官风雅”,李俊福则擅塑“武将雄姿”,被誉为“文武二李”。
他们曾多次随团出国访问献艺,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舅父李芳清乃中国面塑艺术家协会主席、面塑大师,多次荣获国家级民间工艺大奖,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李双虎自幼跟随舅父学习面塑,深得大师真传,从艺20多年来,认真刻苦,不断创新,技艺不断提高,其风格独树一枝。
李老师为人很热情,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亲自出门迎接,到家里坐下后热情的招待我们。
李老师家里比较简陋,传统的农家小院,院子里还种着一些冬瓜,爬在院子的上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宽敞的房子,排列有序家具。
走进家门,矮矮的房子,屋里甚至有点阴暗,几个座椅,一张方形桌子,算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吧,同时又是他的工作台,上面还放着他制作作品的材料和未完成的作品,花花绿绿的,他笑着对我们说“有点乱,这是为文博会准备的”墙上挂着李老师去参加一些活动是的一些照片和参加博览会的一些参展证。
李老师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给我们看,其中“有岳母刺字”、“八仙过海”、“关公”还有巾帼女英雄“穆桂英”。
各个人物都栩栩如生,颜色鲜明,十分逼真,创造的环境山水、树木齐全每个作品甚至可以
看到每个人物的每个头发、脸上的皱纹,足见李老师技艺的精湛。
李老师在给我介绍他的作品的时候神采飞扬,总是时不时的露出那种自豪的微笑,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骄傲的,并且把它们都当做自己的宝贝。
接下来,李老师亲自给我们演示了自己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拿着特质的面材料在手里捏来捏去,手灵巧的玩转,不一会功夫,一个面人就捏好了,他告诉我们,一般捏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几天的时间,我们提出让他给我们捏几件作品,他摆摆手说“现在没时间,现在正准备文博会那”。
他还对我们说这些面料都是加入一些化学元素特制而成的,不容易腐烂,只要给他一个图像,他就可以根据图像直接做出来,因为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年的面塑,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在与李老师闲聊的过程中,他提到现在有些艺人花钱买证书,并给我们讲到先前有个传媒公司给他打电话,说只要交一部分钱,就可
以给他宣传一个头衔,李老师表情严肃的说“我当场就拒绝了,这种事咱能干么,花钱买的没什么意义,做传统手工艺就得坚持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乱搞”。
我们感觉到,李老师不仅生活简朴,品格也是很让人敬佩的,,在经济利益驱动的时代,他还能保持纯洁的品行,可以说是德艺双馨。
最后,我们与李老师合影,看着他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真是舍不得走。
抱着李老师的作品,正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