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的基本手法讲课稿
《中国民间美术》—面塑课件PPT

陕西面塑
思考题: 1.以山西面塑为例,阐述民间面塑 所表达的地域文化特色。 2.列举你所熟悉的面塑艺术大师, 并分析其作品特点。 3.试分析民间面塑艺术价值。
谢谢!
二、面塑的起源和发展
源起:传统的饮食文化 ——“面花”和 “年馍” ——寒食飞燕,等等——面 塑流派的出现。
三大流派:山东的李派、北京的汤派、 上海的赵派。
第二节 面塑的种类
面塑可分为两大类: 面花和面人。
面花——食用的面馍主要是从节庆面塑延伸 而来 。春节面塑、清明节的寒燕面塑、七月 十五的面羊儿、婚礼迎娶的喜饽饽等
第四节 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
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枝艳丽多姿的奇葩, 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对生命的膜拜, 对幸福的追求,对爱情的祝愿
1面塑的“意”之美。 2面塑的“型”之美。 3面塑的“质感”美。
枣山
河南面塑
洛川面塑
洛川面塑
山东面塑
山东面塑
临汾面塑
山西面上海面塑在造型上摆脱了黄 河流域概括、粗狂的特点,较山东、山 西两地更为细致,外形更注重人物动态 的刻画,而面塑整体造型也更优美、逼 真、温婉,面部表情刻画非常细致,衣 纹简练概括,线条挺劲流畅,更贴近长 江流域人民细致委婉的性格特点。
“面人赵”的上海著名面塑艺术家赵阔 明。
面人——用于收藏和观赏的面塑形体通常较 食用面馍要小一些 :单人面塑,多为文雅官
员、风流仕女、武将侠客、天真儿童等,其 做工细致,色彩复杂;有声面塑动态面塑, 多为儿童玩具;盒装组塑,在一礼盒内,塑 几个人物,表现一个故事,
一、面花:
文化语义:面塑艺术在我国已有一千多的历 史,早在尧舜时代,地处黄河流域的山东常 因黄河决口,天灾人祸几乎不断。人们为了 祈求风调雨顺保平安,用面捏成猪羊,来代 替宰杀的动物敬天地供鬼神,这就是山东面 人中最早的面塑艺术了。面花类的面塑作品 多以圆雕造型为主,线条圆润流畅、删繁就 简、高度概括,更大幅度地追求神似,大都 为扁平状,既宜于平放和吊挂,又宜于晾干。
《民间面塑》PPT优秀课件

⑴鸟
⑵猪
⑶ 母鸡
╳
√
╳
√
╳
√
思考讨论:
1、想想设计什么动物形象?如何表现它的 外形和色彩?
2、可以用哪些方法将形象装饰得更有民间 特点3、两种以上彩面搓彩条
4、彩条变尾巴
5、叠捏成翅膀
6、剪出羽毛,梳子梳出纹路
搓
挑
剪
优秀学生作品:
艺术实践:
• 了解面塑基本制作方法,做动 物面塑作品。
• 要具有民间气息。
我们要传承
吹
民间美术
糖 塑
剪 纸 农民画
仕女像(北京)
狮子头(陕西)
造型精巧细致,惟妙惟肖。北京面塑的代表,一般用于欣赏 收藏。
盘有龙,代表龙的传人
元宝和鱼,代表平安如意
老虎形,代表孩子虎头虎脑,健康成长
花狮子,代表富贵吉祥
造型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山西、陕西等地的代表,一般 用于祭祀和食用。
面塑的动物形象与以往的动物形象一样吗?下面哪件是民间面塑? 什么地方不同?
民 间 面塑
面塑,俗称面 花、捏面人、子 福等 。它以糯米 面为主料,调成 不同色彩,用手 和简单工具,塑 造各种栩栩如生 的形象。
面塑的材料:如果是白色,那么就是面粉,可以食用; 如果是彩色的,那么就是面粉加上颜料,可以观赏。
利用平板电脑资料,小组讨论: ①两组面塑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②外形、色彩各有什么特点? 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4.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2. 难点:面塑的创新设计和艺术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材料和工具。
2. 演示法:展示面塑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面塑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
2. 准备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以便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制作技巧等内容。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简要介绍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新课内容】1.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讲解面塑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并展示实物。
2.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切等,并演示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3.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展示不同地域和风格的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实践】1. 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可以设置主题,鼓励学生创新设计。
2. 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面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和纹饰等特点。
2. 讲解面塑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如揉、搓、捏、切等。
3. 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民间面塑》说课

《民间面塑》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十课《民间面塑》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民间面塑》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民间面塑造型生动质朴、夸张简练,色彩鲜艳的独特美感,体会作品蕴含的美好寓意,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体验夸张变形、装饰丰富的设计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热情,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根据“设计•应用”让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以及不同地区面塑形象生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的造型风格。
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在设计制作中体现出具有民间气息的面塑。
2.能力目标:在欣赏感受、观察对比和动手操作中丰富学生对面塑的视觉、触觉体验。
在集体探究过程中,了解设计制作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3.情意目标:感受民间面塑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和进行设计表现的兴趣。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和不同风格,运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的面塑方法设计具有民间气息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设计的动物形象具有民间气息。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因此本课开始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九比较容易掌握和学习。
三、说“教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美术教学,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多元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与互动,体会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10课 民间面塑(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0课民间面塑简介《民间面塑》是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0课,主要为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塑技艺。
通过课堂学习和亲身体验,学生将了解面塑的起源、发展历程、工艺特点以及塑造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面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2.熟悉面塑的工艺流程和塑造技法,能够手工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4.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面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其的价值认知。
2.学习面塑的塑造技法,掌握塑造手法。
3.挑选适当的面塑题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精美的面塑作品。
教学内容1. 面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面塑产生于我国古代,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
在历史上,面塑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面塑的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常见的有人物、动物、花卉等。
2. 面塑的工艺流程和技法面塑的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原材料、设计构思、塑造造型、涂色加工等环节。
在塑造造型方面,需要掌握如下技法:•建立骨架:用竹签、铁丝等制成基本骨架,确定形状和比例。
•堆积法:用不同大小的球状面团堆积而成,再进行细节加工。
•拉条法:将面团揪成条状,制成不同长度和粗细的条状面塑,组合成所需的形状。
•压片法:用手或模具压制面团,制成各种形状的面塑,并进行细节处理。
3. 面塑的题材和创作面塑的题材和创作可以根据想象和构思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进行创作。
创作时需要注意造型的精细、构图的合理和色彩的讨巧,力求将作品塑造得极具生命力和艺术性。
教学步骤1. 介绍面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面塑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背景,并讲解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老师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向学生讲解面塑的工艺流程和技法,并演示建立骨架、堆积法、拉条法和压片法等塑造技法。
《面塑》教案3

《面塑》教案一、教学目的: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四)、动手操作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五)、自主创作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六)、互相交流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七)、课堂延伸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历史:介绍面塑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习俗中的作用。
2. 面塑的基本材料与工具:讲解面塑所需的材料(如面粉、颜料等)和工具(如刀具、梳子等)。
3. 面塑的基本技巧: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如揉、搓、捏、切等。
4. 面塑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展示经典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5. 学生面塑创作实践:分组进行面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对面塑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面塑制作技巧的掌握和创作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制作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面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面塑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意性。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民间面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民间面塑艺术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材料:面粉、颜料、刀具、梳子等面塑制作材料。
3. 工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4. 网络资源:民间面塑艺术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面塑材料,分给学生。
2. 布置教室,设置展示区。
3. 制作教学PPT,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
4. 提前让学生收集面塑相关的资料,以便课堂分享。
八、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制作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面塑制作过程。
面塑教学大纲

面塑教学大纲面塑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手工艺术,它通过将面粉和水搅拌成面团,然后用巧妙的手法塑造成各种形状,再经过烘烤而成。
面塑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面塑教学大纲是一份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面塑技巧和艺术的重要文件。
它包含了面塑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方法,以及学习面塑的步骤和要求。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面塑教学大纲的内容。
首先,面塑教学大纲应包括面塑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面塑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他们还应该了解面塑的材料和工具,如面粉、水、刀具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面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面团的制作、面塑的造型和烘烤等。
其次,面塑教学大纲应包括面塑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面塑技巧,如揉面、拉面、捏面等。
他们还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如刀具、模具和颜料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面塑的造型方法和技巧,如造型的比例、形状和纹理等。
第三,面塑教学大纲应包括面塑的学习步骤和要求。
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学习面塑技巧和艺术。
他们需要学习面塑的基本步骤,如准备材料、制作面团、塑造造型和烘烤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面塑的练习和创作,如按照主题进行面塑作品的创作、按照要求进行面塑作品的评价等。
最后,面塑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面塑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需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面塑作品。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会欣赏和评价面塑作品,了解面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面塑教学大纲是一份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面塑技巧和艺术的重要文件。
它应包括面塑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方法,以及学习面塑的步骤和要求。
此外,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面塑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欣赏和评价面塑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能和艺术水平。
面塑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面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面塑源远流长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实际上是在“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
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
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
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
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资科,汉代早已有面塑的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
山东菏泽相传在尧舜时代用面捏成猪羊来祭天拜神,那是曹州最早的面塑艺术。
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模”的,并将这古老习俗一宜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
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
在陕西关
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
面塑技法与应用之基础
面塑作品的特点:
1成型快,作品需一次完成;
2形象逼真,色彩鲜艳;
3作品可大可小,制作精细;内涵丰富!
4易于保存,可作收藏品;
面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插棍式.吊线式 .浮雕式雕式微雕式仿效式等
面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揉 .捏 .揪. 挑 .压 .搓. 滚. 碾. 剁. 拨 . 接. 切 .填补. 延展等
面塑常用到的颜色有;红白黄蓝黑肉色等
面塑调制:原料;面粉400克,糯米粉100克,水300克,蜂蜜100克,防腐剂50克
制法:
1将所有原料防入不锈钢盆里搅拌均匀后,加入开水和匀,然后按成大片[厚约二三厘米]],放在托盘里上笼蒸约20分钟。
2取出托盘,用和面机打匀面片或放在不锈钢的案板上揉匀,并且分成小块面团。
3将每块面团加入所需的颜色料揉搓均匀光滑,放在塑料盒里备用即可。
面团色彩的调和:将J 这些带颜色的面团相互揉搓即可起到调色的作用例如:
肉色=白色+红色+黄色+本色
橙色=红色+黄色
紫色=红色+蓝色
棕色=红色+黑色
绿色=黄色+蓝色
灰色=白色+黑色
此外,面团分量及配比不同面团颜色的深浅程度也就会不一样,只有正确熟练的掌握面团颜色的调配,才能不断使其色彩变幻多端,使面塑作品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
面塑用到的工具如:
拨子:又称为塑刀,是面塑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可根据制作者的使用习惯分为大小两种规格,一般大的13厘米长,小的10厘米长。
拨子下宽上尖,两边的斜面可作刀刃,用来切割面片或条状的面团,也可用来压人物的衣纹和胡须的线条;尖端可用来压挑之用。
大拨子可用于制作大型面塑作品,小拨子可用与制作小型和微型面塑作品。
滚子:是一跟圆棒,一端尖细,一端略微收细一些,但端头不是尖的,是圆滑光润的。
其主要用途是在面塑时压出眼窝,袖口,山石,以及人物,动物的肌肉等。
压纹尺刀:形似尺子,一侧呈刀刃状,主要用来压面塑人物的衣服,衣带或者切割,压纹是用。
竹签:是制止面人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为各种面塑人物都是先将面团插在竹签上塑造完成的。
使用前可事先在竹签上插一些油,以便与完成后取出。
但油不要太多,否则面团挂不住,不便与操作,竹签的尖部要细滑。
有机玻璃棒:主要用于制作大型面塑人物的衣服。
可取直径约为2厘米的空心或实心的有机玻璃棒,截成30厘米长的段即成。
半圆塑刀:食品雕刻刀里有这种刀,主要用于刻人物的铠甲以及鱼鳞,龙鳞等。
剪刀:用于制作面塑人物时剪出手指,脚趾等。
梳子:用于制作面塑人物佩带的项链或编织物的花纹等,小的可用来制作项链,大的可用来制作佛珠,铠甲等。
毛笔:最好选用毛比较硬的,用于面团与面团之间刷水粘接。
如连接袖子,腿,脚等。
小毛笔还可以用于在面塑作品上绘画,写字等。
小水瓶:可利用胶卷盒替代,用于毛笔沾水。
镊子:应选用头较尖的镊子,用与人物胡子,铠甲的制作。
小刀:可取一段8厘米长的钢锯条,将顶端部分磨制成刀刃,并将手握部位用布条等缠绕包裹起来。
这种到很锋利,可劈竹签用
锥子:文具店有售。
主要用于往底座上打孔,然后将带有面团的竹签粘上乳胶,插入底座上;待乳胶风干后,塑好的作品就直接插放在底座上了。
乳胶:五金店建材商店均有售。
用于粘接面塑与底座。
檫手油:将蜡与色拉油混合即可,蜡于油的比例1:4。
制作面塑前,可抹些此油在手上和竹签上以防止粘黏之用。
钳子:五金商店有售,用于整齐的钳断竹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