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商品的含义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三政治知识点1神奇的货币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一是由国家发行的。
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
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
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1、商品的含义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政治必修一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量x 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一是由国家发行的。
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
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概念汇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概念汇总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概念汇总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高中思想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

〔3〕关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价值实现的根底。③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 消费者。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正〕确
〔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误〕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错误
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思考
《渔家》〔清·郑板桥〕 卖得鲜鱼二百钱, 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 晒在垂杨古岸边。
《渔家》这首诗中,鲜鱼、粮食、渔船、湿苇、 垂杨都是商品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商品及根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特点:劳动产品 目的:用于交换〔■买卖结论〕:。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是用于交换〔交换中、前〕
想一想
以下哪些是商品? 〔1〕空气、阳光
〔2〕超仓库里的物品
〔3〕中国政府为地震灾区人民提供的救援物资
〔4〕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5〕医院里的各种药品
〔6〕未经开采的矿泉水
4.商品的根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
判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误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谢谢
高中政治商品的定义

高中政治商品的定义一.高中政治商品的定义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恩格斯对此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
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的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
1、商品,指为了出售而得到货币,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广义的商品除了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外,还可以是无形的服务。
比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
在商标法事务中,适用于狭义的商品的有关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服务。
二.基本属性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1/ 4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商品两大属性的关系是对立性和统一性。
价值1.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同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
使用价值2.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维持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因此,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应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进行比较。
这种同质的共同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中的2/ 4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名词解释

商品的名词解释商品,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能够供给市场需求的物质财富和服务。
它是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核心对象,也是商业活动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商品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与价值和消费的关系。
一、商品的定义商品是人们通过社会化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能够用于满足他人需要的物质实体。
作为商品,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 有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具备实际的使用功能。
例如,食品能够提供营养,衣物能够提供保暖等。
2. 可以交换:商品具备用于交换的价值特征。
人们通过市场交换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商品的价格通常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而决定。
3. 通过劳动创造:商品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劳动可以是物质劳动,也可以是非物质劳动,例如知识和技能的付出。
二、商品的特征除了上述的基本特征,商品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1.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通常由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2. 价值与价格的差异:商品的价格通常会在其价值之上加上剩余价值,以获取利润。
因此,商品的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其价值,这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3. 存在周期:商品的生命周期分为生产阶段、流通阶段和消费阶段。
其中,生产阶段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流通阶段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交流环节,而消费阶段则是指商品被消费者使用的阶段。
三、商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商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1. 根据物质特性:商品可分为物质商品和非物质商品。
物质商品包括食品、衣物、电器等具有实体形态的物品,而非物质商品包括知识、服务等无形的财富。
2. 根据交换方式: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有形商品可以用于直接交换,例如出售物品;而无形商品则不能直接交换,例如知识和技能。
3. 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商品可分为消费品和生产资料。
消费品是指直接用于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商品,例如食品、衣物;而生产资料则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工具和设备,例如机械设备、原材料等。
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笔记

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笔记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从内涵把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2)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
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
所以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3)从属性把握: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注: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理论联系实际:
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所以,企业
理应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②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
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
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评析:“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与“物美价廉”
4)从外延上把握: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