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实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民主法治、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德追求。

加强家庭教育,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中华传统家庭观念,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同时,加强社会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二、倡导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

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公民的法治情怀和法治品质。

同时,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素养。

三、推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我们要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机会。

加强社会公平意识的培养,树立大公无私、公正廉洁的社会风尚。

加强社会公正监督,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社会监督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尊严和权威。

同时,加强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权利。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党之本、治国之基的战略任务,旨在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本文将探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方法,并展望未来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诚信等为核心要素。

这些价值观的确立和弘扬,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使整个社会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更加关注社会公正。

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辅相成,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育优良社会风尚。

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形成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关心他人、崇德向善。

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将推动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它具有恢复社会道德秩序、提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力。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等多方面的参与。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弘扬方法:首先,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家庭也是培养孩子品德的主要场所,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其次,加强法制建设。

法律法规是保障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基石,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提高全社会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方面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面对挑战和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此主题展开讨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包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核心价值观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标准化,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本准则。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体现,是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工具。

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 教育引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课程设置和教师引导,推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2.文化传承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重要载体。

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理解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具有积极向上价值取向的文化创作,在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制度保障社会制度对于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标准。

同时,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媒体引导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通过正确的报道和宣传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1.1 社会稳定和和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调动人们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凝聚社会共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1.2 培育优秀人才核心价值观以真善美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础,弘扬了传统美德、革命英雄主义等优秀品质。

通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1.3 领导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熏陶的作用,能够塑造社会风尚,激发人们的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有在共同信仰和价值观的框架下,人们才能形成共同体,并发挥领导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2.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在家庭教育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尤为重要。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

2.2 学校教育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阵地,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构建德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媒体宣传媒体是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各类型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出各类主题节目和优秀文化作品,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4 社会活动举办各类社会活动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政府、社区等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公益事业等,引导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指导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基本指导原则。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在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构建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旨在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健康价值取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诸多的价值观念冲突和选择困难。

因此,构建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尤为重要。

政府应当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制保障等手段,推动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播。

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弘扬,形成社会共识,为人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尊崇道德,注重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质。

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子女的思想道德观念。

其次,要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社会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同时激励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活动。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求人们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维护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首先,要加强财富分配机制的改革。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平等和谐。

其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增强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感。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念。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凝聚人民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宣传和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学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接受到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水平,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宣传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广告宣传等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

对于一些典型事迹和先进典范,要进行深入报道,引导社会关注,让人们从身边的榜样中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此外,可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如举办主题演讲、辩论赛、征文比赛等,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实践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投身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来体验和感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政府可以加大对公益事业、志愿者活动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在工作岗位上,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尽职尽责,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和内部管理,推动员工践行核心价值观。

总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实践,我们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念和行为准则。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分析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分析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分析一、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和理论指导。

在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本文将通过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分析,阐述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广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育引导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学校也应该加强课程设置,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让学生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接受思想教育。

此外,社会上也应该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三、立法规范国家不能仅仅通过教育引导来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需要对一些行为进行立法规范。

例如,尊重劳动的观念,国家可以制定《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国家也可以制定《家庭暴力保护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通过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可以让公民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文化产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方式进行推广。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加强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出版图书、拍摄影视作品、创作音乐等多种途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五、网络传播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合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火山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同时,网络还可以强化公民教育,开设网络课堂和在线讲座,让公民免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知识。

六、社会活动除了以上几种途径,社会活动也可以激发公民的思想,在社会层面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例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主题的社会活动,可以让公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力量。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都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塑造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明确其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内容。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旨在构建一个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能够为人们提供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最后,核心价值观能够强化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要想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广泛动员和全民共建。

首先,教育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活动来普及核心价值观。

其次,媒体传播也是重要手段。

媒体应该树立正确导向,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其次,我们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弘扬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学校教育机构,都应该注重培养员工和学生的道德素质,传承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首先,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
定的。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最后,要有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和机制。

赏罚分明,历来是治国、治军、治政必须坚持的起码规则。

工作努力、品行端正、贡献突出的人,应该得到肯定和褒奖;工作马虎、品行不轨、一事无成的人,应该受到批评和惩处。

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激励制度和机制,就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奋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反之,如果赏罚不明,甚至该赏的没赏,该罚的不罚,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大家就会向落后者看齐,互相攀比谁能投机取巧,谁能阿谀逢迎。

结果,正气不能上升,邪气却日益蔓延,一个单位和地方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坏。

同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
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

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