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特的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合集下载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园林的设计已开始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设计是把每一种植物元素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构建出更加科学而富有文化艺术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根据植物造景的概念和原则,深入分析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相关手法。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造景引言:花卉的配置具有很多种形式,它的种类很多并且色彩十分丰富,再加上整个布置过程较为简单,花期很容易被掌握,所以在园林装饰期间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点缀作用。

就当前我国园林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怎样用最合理的方式设计园林花卉,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一、植物造景概念在现代设计理念中,植物造景手法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进行相关性情境建设,根据植物四季不同环境的变化将园林设计打造成更加富有诗意的外部环境,将单调的园林景观设计变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植物造景手法是将植物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进行统一,将园林设计者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进行表达,将园林在不同时间与空间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二、植物造景的原则为了营造出自然怡人、绿草茵茵、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必须在熟悉植物配置原则的前提下,将各种植物元素合理搭配利用。

第一,熟悉植物生态特性和立地条件。

明确植物的生态特性在该地区的立地条件下能不能正常的生活以及发挥原有的生态效应。

植物的生态特性是指植物的开花期、花色、绿色期、适应的温度、植物高度、成熟期等;立地条件是指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地理环境、光照、湿度、土质状况等。

例如:属于盐碱地区的城市则须选择耐盐碱植物如合欢、柽柳、金叶榆、木槿、白蜡、红叶柳等。

第二,色彩搭配协调原则。

将不同颜色的叶片、果实和花朵的植物要素合理搭配,从而达到景观的丰富多彩和四季的更迭交替。

例如: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花色明亮的植物搭配、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红瑞木、白皮松等常用来色彩搭配。

中国园林叠山的表现方式

中国园林叠山的表现方式

中国园林叠山的表现方式
中国园林中的叠山是一种独特的山水景观,其表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叠山的形态:叠山通常是由多个小山峰组成,呈现出阶梯状的形态。

小山峰之间互相交错、相互依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山体。

2. 叠山的材料:叠山的材料通常采用石头、土、草木等天然材料。

其中石头是最常用的材料,因为石头可以长久地保存并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3. 叠山的造型:叠山的造型需要考虑整体的比例和平衡感。

在造型过程中,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山体的高度和形状,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4. 叠山的植物:叠山中一般植被繁茂,如青松、柏树、松柏、竹子等。

这些植物可以为叠山增添生机和自然感。

5. 叠山的意境:叠山常常被用来表现山水的意境,如“山高水长”、“飞流直下”等。

通过叠山的形态、材料、造型和植物,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总之,中国园林中的叠山是将自然山水融入到园林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独特之处,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和思考。

- 1 -。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佩兰园林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它以佩兰为主要植物材料,结合人工雕刻和景观设计,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广泛,包括佩兰景观、佩兰雕塑、佩兰庭院等。

佩兰景观是佩兰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形式之一。

在佩兰园林中,佩兰被种植在园林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景观。

佩兰景观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搭配,营造出和谐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在佩兰景观中,佩兰的形状和颜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使园林更加生动和有趣。

佩兰雕塑是佩兰园林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佩兰雕塑是将佩兰进行艺术雕刻和塑造,创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

佩兰雕塑在园林中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氛围,提升园林的整体观赏价值。

佩兰雕塑的制作需要对佩兰的生长习性和造型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雕刻和艺术创作技巧。

佩兰雕塑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考虑到佩兰的生长环境和养护要求,以保证雕塑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佩兰庭院是佩兰园林中的又一种应用形式。

佩兰庭院是将佩兰种植在庭院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庭院景观。

佩兰庭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庭院的整体风格和主题,以及佩兰的生长条件和养护要求。

在佩兰庭院中,佩兰的种植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庭院的大小和布局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空气净化效果。

佩兰园林的应用形式多样化,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共园林和私人庭院,还可以应用于商业广场和景区等场所。

佩兰园林的应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提升园林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同时,佩兰园林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人们的身心健康。

佩兰园林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园林艺术形式,其应用形式丰富多样。

无论是佩兰景观、佩兰雕塑还是佩兰庭院,都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

期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佩兰园林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植物造景艺术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意境美。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布局、造型和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意境,展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植物营造情境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一个核心意境就是通过对植物的精心布局和塑造,营造出与建筑、水景相辅相成的情境美。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被运用来营造出特定的情境,比如通过挂藤垂柳、萝蔓缠绕等手法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绿意盎然、清幽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到舒适宁静。

从而使人产生宁静、舒适、愉悦的情绪,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二、借景造势营造视觉美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布置也常常以借景造势的手法进行,将周围山水、建筑等元素纳入形成一种虚实相映的视觉美。

在园林中选植一些怪石、奇树,通过巧妙的摆放和点缀,使得植物与周围的山石水景相互映衬,相互辉映,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立体和丰富,给人以审美愉悦之感。

三、植物造型营造情感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不仅局限于植物的自然形态,更注重对植物造型的雕琢和塑造,通过修剪、造型等手法,赋予植物以更多的情感和寓意,从而营造情感美。

通过对植物的修剪造型,可以将植物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如动物、神人等,不仅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更能赋予园林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气。

四、通过植物传递文化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布置和塑造,更深层的内涵在于通过植物的运用和布局,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寓意和象征,如松树象征坚韧不拔、腊梅象征坚贞不屈等,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塑造,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彰显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简介:园林植物大多有它天然的独特形态美,有的苍劲雄得、有的炯娜多姿、有的古雅奇特、有的提根露爪、有的俊秀飘选、有的挺拔刚劲、有的情影婆娑,如树冠有球形、塔形、伞形、圆锥形等,可谓千姿百态。

但有的园林树木形态风姿欠佳,有的形态虽美,但要经过人工的整形修剪,进行艺术加工,会更加美妙。

如侧柏修成龙形、蝶形、马形、虎形、葫芦形、花瓶形等形状,则观赏效果令人耳目—新。

关键字:园林植物,形态美,树木造型进行园林树木造型主要是为增加树木的观赏性,增加其美学观赏价值。

树木造型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造型形式有自然式、造型式、理想式、建筑式及其它形式:自然式是树木的自然形态为标渡、保薛其大自然的造化神茵,只是对植株本身不尽人意之处稍加整理修饰,使其更加完美,如雪松断主尖,可以绑立一个侧枝为主尖,双尖的可以剪除一个尖;油松以诱引造成奇形,但总体上要保持它的自然风貌,不露人工做作的痕迹。

造型式是选样枝叶豁密,不易透露,枝条柔韧,不易折断及萌发力强,生长快速健壮,耐修剪的树种,按照人工想象的设计要求,运用绑扎、诱引、修剪等办法,制作成雄狮望月、丹风朝阳、仙鹤凌空、蚊龙探海、猛虎上山、孔雀开屏、熊猫观云等。

这些造型能充分展示人工独具匠心的艺术美。

理想式足以树木原有的形态为基础,对美之所在而进行修饰整形加工。

如龙柏自然生长就近似盘龙,若顺势进行近度的修剪,使它更具魅力,栩栩如生;垂柳婀娜多姿,人工剪除树干上影响美观的蘖枝,让其生长得潇洒自如,俊秀飘逸;黄杨自然生长近球形,经人工细致剪修,使它更加浑圆、秀美。

建筑式是将树木修剪成建筑物的形状,如方柱、球体、圆柱、菱形、楼形、塔形、亭形、桥形等形状,根据树木的生长势态,按照建筑物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树施艺,掌握好比例结构、形状特点、凸凹变化,将枝条合理布局整理成建筑物的轮廓,再经过细致巧妙的绑扎、精心修饰、剪裁,便可做成精美绝伦的绿色建筑造型,提高了树木的观赏性、艺术性,既发挥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又体现了建筑的艺术特色。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盆景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展示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价值。

1.山水盆景山水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代表之一,主要以山、水、云、石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要素。

这种盆景追求自然的美,注重造型、线条和空间的表现。

山水盆景强调“写意”,追求“以胸襟、目光、智慧包容四方,并以审美的态度塑造质朴而又精致的自然景观”。

2.叠山盆景叠山盆景,又称为重山盆景,是模仿真山景观的一种盆景艺术形式。

它通过选用特殊的石材、树木和植被,运用层层叠石法、造型法等技巧,构建出一个有层次感和虚实感的山体景观。

叠山盆景特点是造型灵活多变,以石头的堆叠为主要手法。

3.花鸟盆景花鸟盆景是将花草和小鸟放置在盆景中,以展现自然和谐的盆景艺术形式。

花鸟盆景注重色彩、花瓣纹理等自然元素的表现,并且通过鸟类的装饰元素来增加艺术感。

传统的花鸟盆景多采用细长型的花盆,使整体形式更加纤细和柔美。

4.佛教盆景佛教盆景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盆景艺术形式。

它通过选取有着佛教寓意的植物、石头和水景等来构建一个具有佛教氛围的盆景场景。

佛教盆景注重营造专注、寂静、悠远的环境,追求超脱尘世的情境。

5.宫殿盆景宫殿盆景是模拟仿真宫殿景观的一种盆景形式。

它以石头、树木、建筑等元素塑造出具有宫殿特色的景观,以宫殿的壮丽和华丽为主题。

宫殿盆景注重颜色和形状的对比,以及金碧辉煌的构建,展现了中国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体而言,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注重表现自然美与精神美的统一、每一种盆景流派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价值观。

这些盆景艺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园林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发展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热爱和推崇。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独具特色,表现在多方面。

本文将从空间构成、建筑形态、装饰图案、植物布局等各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空间构成上,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生态、和谐的设计理念,建筑物与园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即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手段,将一些小的元素融合到大的空间中,让人们在不断的游赏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

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拱桥”、“廊腰”等元素,巧妙地把花园分隔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花坛,同时让人们在拱桥或廊腰间穿行,逐渐领悟到这个含有多种空间的整体空间构成。

此外,中国园林的路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

其不仅是连接一处处风景的纽带,还具有审美和乐趣的视觉效应。

例如,武汉的东湖公园有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游人在沿路漫步的同时,屏风山上秀丽的楼阁景致、枫林边嬉戏的孩童、荷花塘畔婀娜的花道等等,绚丽而又鲜明地呈现在眼前。

在建筑形态上,中国园林以传统建筑的手段为主,融合了多种艺术和文化风格。

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九遵宫”等建筑,以传统中国庭院的布局方式为基础,结合了南北方的建筑元素,造型优美、气势磅礴。

此外,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多依山傍水,以仿自然的手法模拟山水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例如,扬州瘦西湖中的“石舫”、“虎丘山”等建筑,以透明的布局方式,将园内湖水的动态美和山林的静态美相融合,令人感叹自然与人工同时厚重的力量。

此外,中国园林的一些建筑还有独特的荷花墙、太极图案等装饰元素,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在装饰图案上,中国园林运用了众多的雕刻技术和绘画手法,展现出了无穷无尽的审美魅力。

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盆景”、“壁画”等细致精巧的装饰,精致而不失简洁,展示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审美造诣。

此外,在装饰手段上,中国园林还动用了一些与园内布局相得益彰的图案,例如“八卦图”、“福禄寿图”等,不仅为园林增添了气氛,而且深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渊源。

中国园林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渊源深厚,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格。

中国园林最早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到秦汉时开始大规模兴建并开始模仿自然造园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火连绵,士大夫们为求精神上的解脱,大多寄情山水,开始注重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使中国园林艺术走向了与自然山水、诗画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山水写意化,在这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园林的建造风格开始转向于寄情山水,中国园林独具一格的特色真正形成。

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艺术、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诗、书、画及禅宗的发展和诗、书、画等艺术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园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私家园林也渐多且开始向小型化发展,园林欣赏也出现了近观细赏的喜好,文学和艺术色彩及其浓厚。

长期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各种特色造园艺术活动的不断实践,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明代中期开始,造园风气大盛,清代时皇家园林之盛,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与西方几何形园林艺术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综合了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及诗文等多种艺术。

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浓缩、集中到庭院之中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除满足造园者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满足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经常用诗词书画、题额楹联渲染气氛,提升意境。

园林中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无论帝王富贾,还是文人士子在园林中留下难以尽数的诗词歌赋,给具体有限的形象赋予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别样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建筑,除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强调幽深曲折,入口之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独特的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园林植物造型,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

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高的大树,都可以用来造型,观赏价值很高。

人们称它们为“无笔的画”、“无言的诗”,是“绿色的植物雕塑”。

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得以调整、舒缓。

“城市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

提倡植物造型,要求造型植物、攀绿植物和绿篱保持造型美观。

绿地中的造型花篮、动物形态、彩色组字等,保持完整,绚丽鲜明。

”这是国家的绿化标准。

对树木造型,人们见到的多是把观赏树木剪成球形或半球形等简单几何图形。

而本文所介绍的树木造型,是河南民间园林工作者独创的,融民间艺术、传统绘画、木雕、石雕于一身的综合技艺。

这种技艺通常以四季常青且耐修剪的松柏树木为材料,按照塑造物的大小、形状,把树木有计划地组合栽植在一起。

比如“六角凉亭”需要规划一个正六边形,每个角栽一棵树;蒙古包”是沿一个圆密植若干棵树;而一条“长龙”则需要按游走的路线弯弯曲曲栽植许多树,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程。

无论哪种造型,栽的树成活后就需要搭架、绑扎、整形,修剪造型,随着树木生长;不断及时修剪绑扎,使树叶覆盖整个骨架,逐年培养,便成为活脱脱的绿色长龙,或展翅欲飞的凤凰,或憨态可掬的大象,或宏伟壮观的城楼,或妙趣横生的猴子等
河南树木造型起源于淮阳县,古称陈州。

在被称为陈州园林的太吴陵园中,满园皆造型,处处有芳菲,四季常青的桧柏被修剪成屋宇、松亭、松塔、飞机、火车、坦克、孔雀、青龙、大象、骏马,还有熊猫滚球、卧龙、青蛇、仙鹤、和平鸽、金鸡报晓、长颈鹿、虎、羊、狗、猫等。

各种造型风姿独特,形象逼真,俨然是绿色动物园,并迎来了一批批中外游人。

植物造型是融植物学、建筑学、美学、民间工艺于一身的独特造园手法,它首先是从民间兴起的。

陈州园林的创始者王殿一,原是民国时期总统府伺弄花草的园丁,他懂建筑会木工,又是民间艺术之乡淮阳走出来的人,曾有七十余件微型树木造型艺术作品空运至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王殿一与其儿子王月会共同开创出陈州园林。

而今二王作品尚在,人已作古。

开封龙亭公园,也有很大面积的桧柏造型,与太吴陵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造型品种更多。

原来,曾在淮阳太吴陵工作过的曹敬先老人在此造园。

二王的技术精髓曹老不仅心领神会,而且更有创新,这里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组合造型、猛虎下山扑羊组合造型,惟妙惟肖,深受游人喜爱。

曹敬先老人的植物造型取材十分广泛,各种观赏花木的根、干、枝、叶、花、果、藤、须均可作造型素材。

有许多造型以剪取线,以枝为骨,以叶取色,利用自然界树木枝叶形态的长短粗细、曲直顿挫、虚实疏密、强弱刚柔,由造型者施行艺术加工美化,塑造出不同形式的景物。

其程序是:选材一设计一制作一成景一命题。

在艺术上讲究神形兼备的外观视觉效果及整体效果,制作出或简洁。

或飘逸,或雍雅,或粗犷的不同景物,达到情景相融,从而叩开人们的心扉,使之神思飞驰,浮想联翩。

民间园林艺术家们,熟悉花木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植物的特性,他们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吸取了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等学科内容,以艺术的眼光和一双巧手,做到胸有千姿百态,开剪见精神,形神有个性。

无论那种造型,或飞禽走兽,或人物、屋宇、器械,他们都能做到美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随树作型,取舍得体,超凡脱俗,妙在一个“美”字,精在一个“动”字,巧在一个“形”字,好在一个“神”字。

使景物形象具有新、奇、巧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自然风景与人工造园艺术的高度和谐。

园林植物造型艺术的发展,既能在园林建设中做大文章,又能在住宅小区、机关;学校、厂房见缝插绿,用一株一盆的修剪造型来丰富城市景观,给人们创造赏心悦目、静谧幽香、消除疲劳的美好环境,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东方的大观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