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质博物馆

合集下载

参观地质博物馆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

参观地质博物馆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

参观地质博物馆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参观地质博物馆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篇一:参观地质博物馆周六,我和妈妈去参观地质博物馆。

我们坐地铁到西四站下,从D口出来,一下就看到了地质博物馆的大楼。

进入大门,买完票,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

一楼是地球厅,门口就放着一个地球模型。

从左面进入,第一个展示的是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地球的形状不是圆的,是椭圆的。

再往里面走是关于地震的,有个实验,用积木搭房子,第一次搭的刚6级地震就塌了,后来我吸取教训,又搭了一次,把前后都多搭些,变得很厚,这次8级地震都拿我的房子没办法,只掉了一个顶端的积木。

旁边是地震的模型,还有个问题,当地震发生时,躲在哪里?上了二楼,先到了宝玉石展厅,里面全是玉石钻石,还有块狗头金的矿石,里面大部分是金子。

然后到了矿物岩石厅,里面有给测验哪种是岩石的机器,我答对了,有陨石、大理石等等。

矿石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三楼是史前生物展厅,里面展示了鱼龙化石、中国安琪龙化石、翼龙化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恐龙灭绝。

后来我跟随四中的同学们听讲解员老师介绍矿石,我问了老师8个问题,他们还夸我爱学习。

我觉着这次参观非常有收获,但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

参观地质博物馆今天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好天气,我和弟弟胡嘉骐去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一个迷你的地球和几颗行星,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维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星球,也是维一一颗有生命的星球。

地球以没秒29.8千米的速度沿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小时9分9.5秒。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平面斜交成66°,地球因此有了四季。

走过了迷你的地球,便出现了一张蓝色的纸,纸上写着前言两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白色的小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她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地球的演变产生了生命,生命的进化又改变着地球。

生命的进化如同一部有声有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自然历史剧,演绎着从起源、辐射、绝灭到复苏直至人类诞生的螺旋式进化历程。

恐龙、矿物和古人类南京地质博物馆拾零

恐龙、矿物和古人类南京地质博物馆拾零

43化 石2021年 第1期博物之窗恐龙、矿物和古人类 :南京地质博物馆拾零金文驰来到南京市珠江路700号,一座砖红色的民国建筑便映入眼帘,这是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旧址。

而在它旁边,2009年落成的地质大厦拔地而起。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7大永久展厅就位于这一旧一新两栋建筑中。

虽然从博物馆的名字来看,它似乎只是一座地区性博物馆,不过它的前身可是“国家级”的:成立于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地质矿产陈列馆。

1935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建成,这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首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博物馆。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积累和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藏品数量已近2万件,展出标本约4000件。

南京本土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杨钟健先生在云南禄丰采掘的恐龙——许氏禄丰龙、黄氏云南龙和巨型禄丰龙;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炳灵大夏巨龙;我国矿物学家发现的首个新矿物——香花石……等特色展品不仅介绍了本土知识,也能一窥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发展历程。

初入“恐龙世界”展厅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主要陈列在地质大厦中。

拾阶而上来到二层,我便直奔炳灵大夏巨龙的部分真骨化石44化 石2021年 第1期“恐龙世界”展厅。

一进展厅,便觉空间开敞。

这一温室型的展厅空间很高,约有四层,其内没有支柱。

阳光撒泄在银杏、松柏类、苏铁和蕨类等塑料植物上,墙体上饰有假山石,营造出一派中生代景观。

此类全景展厅在国内外一些大型自然博物馆中较为常见,不仅颇具视觉冲击力,更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一条较宽阔的单向游览道贯穿展厅,仔细看,地上还有和我们同向行进的恐龙“脚印”。

展厅中有几具恐龙装架模型,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位于右侧的一条蜥脚亚目的泰坦巨龙了。

和典型的泰坦巨龙一样,它长颈长尾,体长近30米,长约12米的颈项顶端有一小脑袋。

四肢强健,似乎正迈步徐行。

走到它跟前,才发现我也仅能够到它的股骨下端,目测其肩高应该超过8米,真是一庞然大物。

南京地质博物馆心得体会

南京地质博物馆心得体会

南京地质博物馆心得体会
南京地质博物馆是南京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之一,是一座教育性、科普性、文化性和旅游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博物馆。

我有幸在假期的时候参观了这个博物馆,让我对地质科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收获了很多有益的体会和感受。

一楼的翠屏石展区让我大开眼界。

瑰丽的石头栩栩如生,仿佛在我面前跃动着。

这个展区的特点是用石与人文巨大的作品相结合,使这座博物馆成为了地质、地理、历史、文化的交融之所。

我在这里学到了,地球上自然界中的翠屏石是如何形成的,它是通过长时间的地震和火山熔岩的作用而形成的,而且同时还看到了这些美重石头的用途和历史。

此外,博物馆还有其他多个展区。

在二楼,有英国皇家地质学会相映成趣的地质标本。

尤其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恐龙化石展区。

这里有许多被埋藏在地下数百万年的恐龙遗骸,这些骨骼化石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此,我深刻了解了恐龙生物学,仿佛身临其境地看见了远古时代的这些活生生的恐龙。

像这种以3D展示方式呈现的展品给了我很多震撼和启示。

此外,博物馆还安排了多次特别的展览,包括有中国著名地质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通过微观展品引导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运行的展览。

总的来说,这次南京地质博物馆之行,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科普知识,让我明白了地球的表面和地质构造的原理和规律,今后我会更好地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同时也会更多地关注国内外地质学的研究更新情况,争取成为一个对地球认识更深刻的人类的一分子。

南京汤山地质博物馆作文

南京汤山地质博物馆作文

南京汤山地质博物馆作文
地质博物馆很大,像一座迷宫。

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它高高地站在原地,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远古的秘密。

我抚了抚恐龙骨骼,冰凉凉的,仿佛能感受到它昔日的威武雄壮和强大。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树枝,有的像动物。

我疑惑地把它们拿起来,仔细观察着,总觉得它们是来自遥远星球的礼物。

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些化石。

它们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仿佛在讲述着地球亿万年的故事。

我见到了一片完整的树叶化石,它十分生动,宛若昨天才从树上掉下来。

我还看见了一颗恐龙蛋化石,它浑圆饱满,里面仿佛还藏着一个小生命。

赶去博物馆的时候,阳光很温暖。

我闭起眼睛,脑海里全是那些奇妙的展品。

我想,人类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地球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深深地扎根,不断生长,最终能长大成参天大树,与地球一起,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精选9篇)

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精选9篇)

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精选9篇)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精选9篇) ⽆论是⽼师还是⽗母,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带孩⼦们去参观博物馆,参观完后很多⼈会有感⽽发写800字观后感,下⾯是⼩编给⼤家整理的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精选9篇),希望能帮到⼤家! 参观博物馆有感篇1 余姚素有“⽂献名邦”之称,⽂物古迹举世闻名。

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场,⾸先印⼊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个⾦光闪闪的⼤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开眼界,河姆渡古⽂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积达4万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器时代的遗址之⼀。

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有内在联系的⽂化层组成。

第⼀、第⼆层距今5000⾄5500年,属母系⽒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族公社繁荣时期。

每个⽂化层⾥,都有⼤量的⽂物、遗迹。

更使⼈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化层中,发现了⼤⽚⽊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前发现最早的“⼲栏式”建筑。

这种已经成熟地使⽤榫卯的⽊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

如果说发掘现场使⼈⼤开眼界,那么⽂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

⼀跨进博物馆⼤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展厅,这⾥陈列着遗址中出⼟的⼤量动物⾻骼,有鸟类、爬⾏类和类等,展⽰了昔⽇河姆渡是古⽊参天,⽔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派⽣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过通道,来到第⼆展厅,这⾥展⽰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称奇的是展出的⼀些7000年前⼈⼯栽培的稻⾕芒刺清晰,颗粒饱满。

南京地质博物馆地球核解释

南京地质博物馆地球核解释

南京地质博物馆地球核解释
南京地质博物馆是一家集地质学科展示、教育、科普于一体的文化机构。

地球核解释是该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该项展示,给观众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现象。

下面我们将从地球核解释的概念、地球历史、地球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地球核解释的概念
地球核解释是地质学科展示中的一种应用,主要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来解释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人
们可以了解地球岩石的构成、地震的成因、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现象。

二、地球历史的解释
地球历史的解释主要是讲述地球在不同时期的演化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地质标本和图片,将复杂的地质历史和发展过程
分段展示,使观众可以系统性地了解地球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物种
的出现与消失,以及地球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等。

三、地球结构的解释
总之,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地球核解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普工作,它
可以将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内部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好地
了解地球。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对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的兴趣,增强观众的地球科学素养。

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介绍

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介绍

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介绍作为我国优秀的地质公园之一,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方山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地质爱好者前来游览、学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壮观的自然奇观,还可以一窥地球演化的历史留痕。

而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作为这一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将为您全面介绍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特色和魅力。

一、博物馆概述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是方山地质公园内的重要景点,位于方山风景区核心区域的中心位置。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以展示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质资源等内容为主。

博物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示了方山地质公园的形成、发展、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多方面内容,是游客们了解方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窗口。

二、展览内容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演化、地质资源、古生物化石等方面内容。

在地质演化展区,展示了方山地质公园形成的地质年代、构造演化、地貌特征等内容,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方山地质演化的全过程。

在地质资源展区,介绍了方山地质公园中的各种矿物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等,展示了这片土地的丰富资源禀赋。

在古生物化石展区,展示了方山地质公园中发现的多种古生物化石,让游客可以一窥古代生物的神秘面纱。

这些展览内容不仅展现了方山地质公园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向游客展示了地球演化的奥秘和壮丽。

三、教育意义作为地质科普的重要载体,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博物馆不仅向游客展示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通过生动的展览和互动体验,使游客亲身感受地质演化的神奇魅力,激发了人们对地球和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尤其对青少年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场所,让他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激发了对地质学科的浓厚兴趣。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作文范例800字5篇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作文范例800字5篇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作文范例800字5篇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1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不如馆内,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构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_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史前时期,陕西境内就有古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告别了蒙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礼貌.那里有蓝田猿人.大荔人.半坡人.华人公认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史前人类为了生存,适应自然.同时又坚韧不拔的改造自然,渐渐的在满足生存所需的同时,还创造着艺术,艺术的创作和想象又反作用于人类的思想意识,使礼貌螺旋上升,向更高层次进发.这样的礼貌曙光却是以亿万年来计算的!应对祖先,我们除了敬畏还有什么!实用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同时也萌生了早期的科学,怀着崇敬的情绪继续欣赏古人的杰作,毕加索比之那些在陶器上作画的原始人类艺术家的出色作品当会自愧弗如!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陶瓷工匠应对老祖先在陶瓷造型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岂不汗颜我们的先人以前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世人惊叹.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礼貌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那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省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礼貌的艺术殿堂.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为我们五千年的礼貌感到自豪.中国人不就应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潜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就应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仅是拿着历史上以前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就应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参观不仅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此刻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此刻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潜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未来是完美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此刻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必须是我们的!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2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_年5月_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非常感谢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3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3月_日,我有幸来到那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能够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那里的寓意吧.新国博建成后,构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构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陈列透过_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_40年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取了马克思主义,选取了中国共产党,选取了社会主义道路,选取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务必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_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复兴之路〞上,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油画.文物展此刻眼前.让我也受到了教益.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思考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经构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十分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持续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构成有机的结合.不仅仅持续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而且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不仅仅仅是照片.油画.文物等静态的展品,还增加了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了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既强化了视觉效果,丰富了陈列资料,又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项目.国博精心设计使修改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彰显出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深邃魅力.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4今天是第四十一个世界地球日,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古生物和地质结构,能够更加的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地球,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地质博物馆新馆,新馆有四层楼,每层楼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走进一楼,这里是一度电展区,用很多模型和图片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绿色的发电知识,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验机会,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积极参与,非常有趣.来到二楼展厅,大家更加兴奋,这里不愧称为恐龙世界,只见山下,树旁,草地上,瀑布边,到处都是一头头巨大的恐龙.有鹦鹉嘴龙,有翼龙,有近蜥龙….,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头巨大的`大夏龙,它真是太大了,有8米高,28米长,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恐龙,我们站在它的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就连那些原本看起来很大的恐龙和它一比,也都统统变成小弟弟了.只见他四肢粗壮,身体庞大,尤其是长长的脖子,几乎有身体的一半那么长,真是太神奇了,但是和它的身体比起来,它的头太小了,我不知道它那小小的嘴巴每天要吃进去多少东西才能填饱那大大的肚皮呀,我猜肯定是不停的走哪吃哪.徜徉在这美妙的远古画面中,看着远古的风景,看着这一具具古老的化石,我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恐龙在我面前嬉戏玩耍,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生动.离开了了恐龙世界,我们来到了三楼,这里是行星与地球的展厅,通过许多实物,标本,模型和图片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和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使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四楼,我们通过许多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了解了生命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演化过程,学到了许多生命进化的知识.参观完新馆,我们又参观了地质馆老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幅恐龙化石的图像,可惜的是,那些曾经的地球霸主已经彻底的从地球上消失了,他们曾经是那么强大,那么不可一世,而毁灭的原因是地球变暖.如今,我们的地球又在逐渐变暖了,所以,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同心协力,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好好的呵护我们唯一的地球,让我们可以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永远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喜欢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5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______爷爷亲笔题的呢!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_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_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00年,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参观博物馆最新观后感作文8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

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 平米。

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

《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

《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

《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

《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

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具有70 多年历史的老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科学普及法》、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同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江苏省政府先后拨款1.68 亿元,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老馆(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造(一期工程)与新馆建设(二期工程)。

在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新老馆展厅内容设计编写、形式设计及招标,老馆建筑物加固工程招标及施工,2006 年10 月28 日,南京地质博物馆一期工程(老馆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

目前,南京地质博物馆二期工程(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二期工程包括建设博物馆新馆和地调院科研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7200 平方米,共设置“恐龙世界球” 、“行星地球” 、“生命的演化”3 个主要展厅,2010年4月2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形成由老馆和新馆组成的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国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20 多万人次。

本馆现为全国和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2002 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感悟到“石人合一”的无我境界,其中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园林和观赏石文化,陈设形式新颖独特、展品内涵丰富。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设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

采用互动形式展示了世界、中国、江苏的矿产资源分布。

用先进的真人幻像技术和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场景,使观众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

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和演示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

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爆发时的振荡、海啸、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类的无助,还可了解到灾害发生的根源、预防及治理等专业知识。

新馆设置了《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4个展厅。

一层的临时展厅,举办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二层的恐龙世界展厅,贯通2-4层、模拟中生代场景的巨大展示空间,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它身高8米、体长28米的装架模型与其真骨化石(10枚颈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颈肋和背肋、1枚脉弓、右肩胛骨、右乌喙骨和右股骨)同时展出;首次装架展出了杨钟健先生在国内首次发现的3具恐龙真骨化石;还配有恐龙影院、模型互动、恐龙常识介绍与知识查询展区。

三层的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

四层的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

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生命的诞生、演化的曲折经历,了解生命进化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

它的展示内容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意义,是熔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南京市科技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南京市社区科普教育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