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2月社科纵横Dec,2006

总第21卷第1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21NO.12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之路

严 芳13 巩艳梅2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2.开封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3)

【内容摘要】台湾的产业升级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台湾为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适宜的科技产业发展策略。如:以科学工业园为基地推进“科技岛”计划;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确定高科技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使本地区产业融入跨国公司的生产线;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

【关键词】台湾地区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6)12-0040-02

上世纪80年代后,台湾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高涨,国际上环保意识普遍加强,加入WTO后又要开放区内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产业升级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产业升级的关键是科技进步,科技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原动力,而且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研究开发水平显著提高,高科技产业发展世界上居领先地位。1998年台湾高科技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已高达43. 7%,迈向制造业全面科技化的新阶段,科技产业实力在全球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每万人在美获得专利数居全球第7位。台湾为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适宜的科技产业发展策略。

一、以科学工业园为基地推进“科技岛”计划

台湾高科技的发展是以发展科学园区为先导的。开辟特定区域,集中发展高尖端科技,营造高新技术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也是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因此,科学园区和智能工业园区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摇篮。台湾科学园的设立直接起因是1973年台湾发生了第一次能源危机,这次危机促使台湾当局认识到,20世纪60年代所大力推行的建立在劳动密集型基础上的外向型的工业政策必须进行重大调整,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为了吸引区外高科技工业的投资和转移技术,必须提供一个产业聚集空间,使厂商除了员工训练、厂房、土地等基础设施成本得以达到规模经济而降低外,还可以在技术革新的传播方面享受聚集经济的利益。

1980年台湾以美国斯坦福科学园为蓝本创建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园区设立的宗旨是塑造高品质的研发、生产、工作、生活、休闲的人性化环境,以吸引高科技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建立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促进产业升级。园区位于台北附近的新竹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两所以理工见长的大学及“工业技术研究院”紧邻园区,园区内设立了6个实验室,并为园区提供了优良的科技人才,所衍生的公司达50多家。至1990年,园区已开发面积605公顷。园区的开发规划强调社区化、公园化,由工业区、住宅区及休闲娱乐区构成,工业园区如同一个城镇,设有银行、邮局、学校、诊所、消防队等。对园区的税收、承租土地和厂房都有相关的优惠措施,对在园区内投资的外籍厂商给予优惠。如规定5年免税期,期满后各种税收总额不超过营业收入的20%;技术对工业发展有特殊贡献者,减免5年的土地租金;外国投资者享有100%股权及与本地投资者相同的优惠条件。科学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裔科技人才投资和从事开发研究,对台湾相关工业技术的提高有非常显著的贡献。目前,园区内形成了集成电路、电脑及外围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及生物技术等六大科技产业。新竹科学园区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镇和世界高科技产业园区群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享有“台湾硅谷”的美誉。

1997年1月台湾又在台南县开始创建台南科学园区。新的园区在总结新竹园区的经验基础上,既有所承继又有所改进。如新园区将产业发展定位在生物科技和微机电两大类上,设置了微电子精密机械、半导体、农业生物科技三大专业区,有别于新竹园区半导体产业独大的现象;发展高科技的方向更加明确,规定了“技术领先产业优先进驻的原则”,即引进的产品必须是台湾空缺或技术比台湾先进,或是台湾急需的关键零部件。台南园区的设立有助于改变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人口、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确定高科技产业发展重点

制造业过去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后日渐衰退,失去优势,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台湾为传统产业制定的转型目标是高科技化。1995年台湾在规划制造业21世纪的发展方向时,对传统产业进行了筛选,选出了34项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决定用3年时间,每年完成11项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在策略上加强对其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并由科研单位协作和辅导,帮助其克服技术升级的瓶颈。

由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全球科技革命的到来,台湾于

04

3作者简介:巩艳芳,笔名严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97年将资讯电子等24项高科技产业技术作为当时重点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技术,其中包括精密零组件、64位元微处理机、通讯技术关键零组件、高清晰视讯产品、生物科技产品、复合材料等。

为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形势,台湾借鉴美国、日本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成功经验,选定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重点发展的四大高尖端技术,以此领导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一是信息技术,主要制定和实施资讯通讯基础建设计划,这个庞大的计划预计耗资上百亿元新台币,用6年时间完成;二是电子技术,主要是加速电子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及加速发展半导体技术,力争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形成新的实力;三是生物技术,将其定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特制定了生物发展计划,重点实施;四是航天技术,在21世纪把航天工业作为维系其经济增长和科技升级的重点技术。

三、制定《促进产业升级条例》

台湾对产业升级的重视还表现在1989年正式废止了实施近30年的《奖励投资条例》,并于1990年底通过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内容包括以租税抵减奖励的措施鼓励厂商进行研究开发、自动化和人才培训条例、对资源贫瘠地区提供投资抵减租税优惠条例以及为重大投资事业提供工业区土地条例等。

《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主要是针对产业升级最直接相关活动,如研究开发、人才培训、自动化等“特定功能”采取抵减租税措施,同时对重要科技、投资事业也给予股东抵减税收或五年免税的优惠。所以,该条例基本上是一个通过租税减免优惠措施来带动产业升级的产业政策工具。该条例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功能性的奖励而大幅减少其他奖励。该奖励以特定功能作为奖励对象,目的在于补足市场机制的不足,例如研究发展的早期风险较大,厂商不敢轻易尝试,即使投资成功,由于知识产权保障的困难和技术生命周期的逐渐缩短,使厂商投资的回收充满不确定性。从人才培训来看,人才的培养对厂商的技术升级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如若培养的人才跳槽,就可能使厂商培养人才的努力血本无归。这些市场机制失灵的地方,只能有赖于政府的适度介入,通过租税奖励方式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因此,从理论上看,政府准许厂商研发费用抵减其应纳营利税款,可以降低厂商从事研究开发的成本,这也相当于政府的一项变相补贴措施,从而提高厂商的创新意识,增加研发支出,强化厂商的竞争力,增加产业发展潜力,从而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四、使本地区产业融入跨国公司的生产线

台湾的大企业不多,以重点产业资讯业为例,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先天不足,核心技术力量明显落后于美、日、欧等一些先进国家,做不了CPU、CD-ROM等高精尖产品,因此短期内不宜刻意追求经济规模和独创的品牌技术。台湾从本岛实际出发,尽量避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正面竞争,主动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模式,把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纳入国际跨国公司的生产线,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一道或几道生产线的专业加工部门,或着重为跨国公司生产某种零部件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各个企业实行严格、精细的专业分工,每个企业重点生产一、二个小产品,并力求使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具有全球最高的市场占有率。这就是“小产品、大市场”的发展策略。由于力求以一项或几项产品占

领市场,从而逐步形成集单项产品积聚而具有的产业或行业整体优势,形成宏观层面上的规模经济效应,并逐步建立以电子周边产品和个人电脑产品为核心,企业与企业从产品到服务的产业链,在产业内部自然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互惠互利联合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台湾的“小产品、大市场”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台湾电子企业大多是生产电脑硬盘、主机板、键盘、接线器、机箱、鼠标等电脑配件和电子产品的中小企业,但这些小产品集中起来便可组装成一部质量一流的电脑整机,在世界电脑市场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均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五、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

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针对人才外流严重的情况,台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1983年颁布了《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以两年为期,推行相关措施。这是第一次以科技政策方式颁布的方案,反映了对引进人才的重视,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人才回流的起点。1995年又制定了《加强运用高级科技人才方案》,计划3年内每年引进600名高级科技人才,以加强岛内的科技研究和科技产业研发工作。同时,台湾的《振兴经济方案》将“加强人力的规划运用”列项,责成有关单位配合,办理扩大引进海外产业技术人才返台服务工作,制定了《协助台湾民营企业引进海外产业专家返台服务暂行作业要点》,决定以提供专项资金的方式,不惜重金引进海外产业专家,以期达到台湾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的最终目的。

台湾还专门成立“杰出人才基金会”和“贝尔人俱乐部”。“杰出人才基金会”由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教授发起,1994年11月下旬正式成立,目的在于以民间资源招聘国际水准的学术人才回台长期参加研究工作。“贝尔人俱乐部”是以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过的返台科学家为主组织成立的。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资助台湾厂商、学校、研究单位招聘美国高科技人才,计划引进1000名“贝尔人”到台湾。

经过努力,台湾研究发展人力资源指标得到了持续的增长。1999年上述各种人才的总数为136323人,比1990年增加81.23%,这些人才为产业升级做好了人力上的准备。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个趋势,即台湾高科技产业与大陆的合作逐渐增多,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以高科技产业居多,被台媒体称为岛内高科技产业“西移”。这是因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存在着巨大的互补互利的合作空间,可共同研发、共选项目、共合资金、共享市场。这种以两岸优势互补为基础形成的新的发展力,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祖国大陆将成为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腹地,因此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对台湾的科技产业都是不祥的信号。

参考文献:

[1]娄勤俭.中国台湾IT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

[2]徐宗玲,李艳华.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启示[J].开发研究,2004年第6期.

[3]顾永红.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领先战略[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4]李友华,陈曜.台湾出口加工区与大陆保税区功能转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