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部分习题

合集下载

钢结构课后习题第三章

钢结构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8 已知A3F 钢板截面mm mm 20500⨯用对接直焊缝拼接,采用手工焊焊条E43型,用引弧板,按Ⅲ级焊缝质量检验,试求焊缝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心拉力设计值。

解:焊缝质量等级为Ⅱ级,抗拉的强度设计值20.85182.75/w f f f N mm == 采用引弧板,故焊缝长度500w l b mm ==承受的最大轴心拉力设计值3500*20*182.75*101827.5N btf kN -===3.9 焊接工字形截面梁,在腹板上设一道拼接的对接焊缝(如图3-66),拼接处作用荷载设计值:弯矩M=1122kN ·mm ,剪力V=374kN ,钢材为Q235B ,焊条为E43型,半自动焊,三级检验标准,试验算该焊缝的强度。

解:(1)焊缝截面的几何特性 惯性矩3341(28102.827.2100)26820612x I cm =⨯-⨯= 一块翼缘板对x 轴的面积矩3128 1.4(507)2234.4X S cm =⨯⨯+=半个截面对x 轴的面积矩31500.8253234.4X X S S cm =+⨯⨯=(2)焊缝强度验算焊缝下端的剪应力33214374102234.41038.9/268206108x x w VS N mm I t τ⨯⨯⨯===⨯⨯ 焊缝下端的拉应62max4112210500209/0.852********x M h N mm f I σ⨯⨯=⋅==>⨯ 所以,该焊缝不满足强度要求(建议将焊缝等级质量提为二级)则 max σ2209/N mm =<215f =2/N mm下端点处的折算应2222max 3219.6/ 1.1236.5/N mm f N mm στ+=<=且焊缝中点处剪应力33224374103234.41056.3/125/268206108w x v x w VS N mm f N mm I t τ⨯⨯⨯===<=⨯⨯3.10 试设计如图3-67所示双角钢和节点板间的角焊缝连接。

第3章 习题解答

第3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 习题解答(部分)[1]求以下序列)(n x 的频谱()j X e ω,其中0a >。

(2)()an e u n - (5)0sin()()an e n u n ω-解:对题中所给的)(n x 先进行z 变换,再求其频谱。

(2)由于111)]([)(----==ze n u e Z z X a an ,所以ωωωj a ez j e e z X e X j --=-==11)()(。

(5)由于aa a ane z e z e z n u n eZ z X 2201010cos 21sin )]()sin([)(-------+-==ωωω,所以ωωj e z j z X e X ==)()(aj a j a j e e e e e e 2200c o s 21s i n ------+-=ωωωωω [2] 设()j X e ω和()j Y e ω分别是()x n 和()y n 的傅里叶变换,试求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7)(2)x n (8)(),()20n x n g n n ⎧⎪=⎨⎪⎩=偶,=奇解:(7)2)()2()]2([ωωn jn n jn en x en x n x DTFT -∞∞-∞=-∑∑==为偶数 2)]()1()([21ωn j nn e n x n x -∞-∞=-+=∑)(21)(21)(21)(212222⎪⎭⎫⎝⎛+∞-∞=⎪⎭⎫⎝⎛+-∞-∞=-+=+=∑∑πωωπωωj j n n j n n j e X e X e n x e n x(8))()'()2/()]([2''2ωωωj n n j n jn e X en x en x n g DTFT ===∑∑∞-∞=-∞-为偶数[3]求出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1))5(2)(-δ=n n x (4))3()2()(--+=n u n u n x解:由DFT 定义有:(1)ωωωδ52)5(2)(j n jn j e en e X -∞-∞=-=-=∑(4)ωωωωωωj j j n jn n jn j ee e een u n u e X ---=-∞-∞=---==--+=∑∑1)]3()2([)(3222⎪⎭⎫ ⎝⎛⎪⎭⎫ ⎝⎛=⎪⎪⎭⎫ ⎝⎛-⎪⎪⎭⎫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21sin 25sin 11222225252525j j j j j j j j j j e e e e e e e e e e [5]已知001,()0,j X e ωωωωωπ⎧≤⎪=⎨<≤⎪⎩,求()j X e ω的傅里叶逆变换()x n 。

3静力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3静力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部分习题解答3-10 AB ,AC 和DE 三杆连接如图所示。

杆DE 上有一插销H 套在杆AC 的导槽内。

试求在水平杆DE 的一端有一铅垂力F 作用时,杆AB 所受的力。

设DE BC HE DH DB AD ===,,,杆重不计。

解:假设杆AB ,DE 长为2a 。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右图所示,列平衡方程:∑=0C M02=⋅a F By0=By F取杆DE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0HM0=⋅-⋅a F a F DyF F Dy =∑=0B M 02=⋅-⋅a F a F DxF F Dx 2=取杆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0y F0=++By Dy Ay F F FF F Ay -=(与假设方向相反)∑=0A M02=⋅+⋅a F a F Bx DxF F Bx -=(与假设方向相反) ∑=0B M02=⋅-⋅-a F a F Dx AxF F Ax -=(与假设方向相反)3-12AD AC AB ,,和BC 四杆连接如图所示。

在水平杆AB 上作用有铅垂向下的力F 。

接触面和各铰链均为光滑的,杆重不计,试求证不论力F 的位置如何,杆AC 总是受到大小等于F 的压力。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0C M0=⋅-⋅x F b F DF bx F D =F CF C yF DF CxF CyF BxF ByF DxF DyF HyF BxF ByF DyF DxF Ax F Ay取杆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0A M0=⋅-⋅x F b F BF bx F B =杆AB 为二力杆,假设其受压。

取杆AB 和AD 构成的组合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0E M02)2(2)(=⋅--⋅+⋅+bF x b F b F F AC D B解得F F AC =,命题得证。

注意:销钉A 和C 联接三个物体。

大学物理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3-1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薄圆盘上,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圆孔,孔的中心在求所剩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

分析:用补偿法(负质量法)求解,由平行轴定理求其挖去部分的转动惯量,用原圆盘转动惯量减去挖去部分的转动惯量即得。

注意对同一轴而言。

解:没挖去前大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1R处,2J11MR2①2由平行轴定理得被挖去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1MRMR3J2Jcmd2()2()2MR2②2424232由①②式得所剩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JJ1J213MR2323-2如题图3-2所示,一根均匀细铁丝,质量为M,长度为L,在其中点O处弯成120角,放在某Oy平面内,求铁丝对O某轴、Oy轴、Oz轴的转动惯量。

分析:取微元,由转动惯量的定义求积分可得解:(1)对某轴的转动惯量为:L20J某rdm(lin600)22M1dlML2L32(2)对y轴的转动惯量为:L1ML2M5Jy()2(lin300)2dlML20322L96(3)对Z轴的转动惯量为:1ML1Jz2()2ML2322122题图3-23-3电风扇开启电源后经过5达到额定转速,此时角速度为每秒5转,关闭电源后经过16风扇停止转动,已知风扇转动惯量为0.5kgm,且摩擦力矩Mf和电磁力矩M均为常量,求电机的电磁力矩M。

分析:Mf,M为常量,开启电源5内是匀加速转动,关闭电源16内是匀减速转动,可得相应加速度,由转动定律求得电磁力矩M。

解:由定轴转动定律得:MMfJ1,即52520.54.12Nm5163-4飞轮的质量为60kg,直径为0.5m,转速为1000r/min,现要求在5内使其制动,求制动力F,假定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系数0.4,飞轮的质量全部分布在轮的外周上,MJ1MfJ1J20.5尺寸如题图3-4所示。

分析:分别考虑两个研究对象:闸瓦和杆。

C语言教材第三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C语言教材第三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C语言教材第三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三版谭浩强)3.6写出以下程序运行的结果。

main(){char c1=’a’,c2=’b’,c3=’c’,c4=’\101’,c5=’\116’;printf(“a%cb%c\tc%c\tabc\n”,c1,c2,c3);printf(“\t\b%c %c”,c4,c5);}解:aaㄩbbㄩㄩㄩccㄩㄩㄩㄩㄩㄩabcAㄩN3.7要将"China"译成密码,译码规律是:用原来字母后面的第4个字母代替原来的字母.例如,字母"A"后面第4个字母是"E"."E"代替"A"。

因此,"China"应译为"Glmre"。

请编一程序,用赋初值的方法使cl、c2、c3、c4、c5五个变量的值分别为,’C’、’h’、’i’、’n’、’a’,经过运算,使c1、c2、c3、c4、c5分别变为’G’、’l’、’m’、’r’、’e’,并输出。

解:#include <stdio.h>main(){ char c1=’C’,c2=’h’,c3=’i’,c4=’n’,c5=’a’;c1+=4;c2+=4;c3+=4;c4+=4;c5+=4;printf("密码是%c%c%c%c%c\n",c1,c2,c3,c4,c5); }运行结果:密码是Glmre3.9求下面算术表达式的值。

(1)x+a%3*(int)(x+y)%2/4设x=2.5,a=7,y=4.7(2)(float)(a+b)/2+(int)x%(int)y设a=2,b=3,x=3.5,y=2.5(1)2.5(2)3.53.10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

main(){int i,j,m,n;i=8;j=10;m=++i;n=j++;printf(“%d,%d,%d,%d”,i,j,m,n);}解:9,11,9,103.12写出下面表达式运算后a的值,设原来a=12。

第三章习题集

第三章习题集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测试题一、判断题1.“引导程序”的功能是把操作系统从内存写入硬盘。

(______)提示:当计算机加电启动时,CPU先执行BIOS中的自检程序;若无异常,CPU继续执行BIOS 中的自举程序,它从硬盘读出引导程序并装入到内存;然后由引导程序把操作系统从硬盘读入内存。

2.C++语言是对C语言的扩充。

(______)提示:C语言是一种简洁高效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是以C语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是对C语言的扩充,是当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流语言。

3.MATLAB是将编程、计算和数据可视化集成在一起的一种数学软件。

(______)提示: MATLAB是一种提供数据可视化等功能的数值计算程序语言。

4.P3是世界著名的项目管理软件。

由于使用P3能管理一个大型工程系统的有关资源,所以,它应属于系统软件。

提示:系统软件是指为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系统、给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提供支持、或者能为用户管理与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一类软件。

它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是专门为某个具体应用而开发的。

5.PC机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

(______)提示:目前流行的PC机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统(Windows9X系统、Windows NT 系统、Windows2000系统、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等)、UNIX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6.Windows系列软件和Office系列软件都是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软件。

提示:Windows系统是目前最为普及的系统软件,Office系列是微软公司开发的目前最为流行的办公应用软件。

7.安装好操作系统后,任何硬件设备都不需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正常使用。

(______)提示:在Windows9X等系列的操作系统中,第一次使用某个硬件一般都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外设的生产厂商在提供硬件设备的同时必须提供该设备的驱动程序。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3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3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A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 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 mB.nmC.mm2. .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A.球形B.蝌蚪形C.杆状D.丝状3.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B.RNAC.DNAD.DNA和RNA。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5.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A.脂类B.多糖C.蛋白质6.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A.DNA和RNAB.DNA或RNAC.DNAD.RNA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吕文虎克8.CPV是()A.颗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核多角体病毒9.NPV是()A.核多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颗粒体病毒10.GV是:()A.无包涵体病毒B.颗粒体病毒C.核多角体病毒1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B.酵母菌C.霉菌12.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寄主B.形态C.核酸13.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A.烟草花叶病毒B.痘苗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14.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B.缺陷噬菌体C.插入寄主染色体15.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B.部分噬菌体C.外来同源噬菌体D.其它噬菌体二、是非题1. 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2.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3. 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4. 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

()5.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6.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7. 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8.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9.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一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 胎儿的大脑形成时间是( )A.20周左右B.22周左右C.25周左右D.18周左右2. 新生儿出生后就会显示痛苦表情,但是新生儿愤怒的表情出现于( )A.5个月B.8个月C.4个月D.6个月3.认为不愉快反应通常是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由所有不利于机体安全的刺激所引起的是心理学家( )A.林传鼎B.陈鹤琴C.斯皮兹D.霍姆林斯基4. 儿童的基本情绪主要包括微笑、哭泣、兴趣、惊奇、厌恶等,其中最基本的积极情绪是( )A.微笑、惊奇B.微笑、兴趣 C、微笑、厌恶 D.微笑、哭泣5. 乳儿期指的胎儿出生至( )A.2 岁B.3岁C.1岁D.1.5岁6. 提出情绪分化理论认为婴儿出生时就具有五大情绪是心理学家( )A.孟昭兰B.伊扎德C.斯皮兹D.林传鼎7.乳儿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在( )A.4至5个月B.3至4个月C.2至3个月D.5至6个月8. 哪个不属于幼儿前期幼儿言语发展阶段( )A.单词句阶段B.多词句阶段C.复杂句阶段D.简单句阶段9. 以聊天,给胎儿讲故事,与胎儿一起欣赏文学作品,画册等方式进行的胎教是( )A.言语胎教B.音乐胎教C.抚摸胎教D.文学胎教10.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0至2岁B.0至4岁C.0至1岁D.0至3岁二、判断题( )1.乳儿期是儿童动作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其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的。

( )2.乳儿的动作起初是无意的,当他做出各种动作时,既无目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6个月以后逐渐出现有目的的动作。

( )3.教育进度应按每个儿童的特点来决定,不应强求一致或操之过急。

( )4.恐惧是婴儿自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射性的反应。

( )5.刚生下来的宝宝对光线是没有反应的。

( )6.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是情绪愉快的表现。

( )7.新生儿的哭很普通,不需要担心或紧张。

( )8.新生儿是指自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36天的婴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CO2 + H2O H2CO3* pK0=1.46H2CO3* HCO3- + H+pK1=6.35HCO3-CO32- + H+pK2=10.33其中K1=[HCO3-][H+] / [H2CO3*] ,K2=[CO32-][H+] / [HCO3-]用α0、α1和α2分别表示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得下面表达式α0= [H2CO3*]/{[H2CO3*] + [HCO3-] + [CO32-]}α1= [HCO3-]/{[H2CO3*] + [HCO3-] + [CO32-]}α2= [CO32- ]/{[H2CO3*] + [HCO3-] + [CO32-]}把K1、K2的表达式代入以上三式,得α0= (1 + K1/[H+] + K1K2/[H+]2)-1α1= (1 + [H+]/ K1 + K2/ [H+] )-1α2= (1 + [H+]2/ K1K2 + [H+]/ K2)-1设C T = [H2CO3*] + [HCO3-] + [CO32-],则有[H2CO3*] = C T(1 + K1/[H+] + K1K2/[H+]2)-1[HCO3-] = C T(1 + [H+]/ K1 + K2/ [H+] )-1[CO32- ] = C T(1 + [H+]2/ K1K2 + [H+]/ K2)-1(2)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表示为P 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K H·P CO2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C T = [CO2]/ α0= K H·P CO2/ α0[HCO3-]= (α1/ α0 )K H·P CO2= (K1/[H+])K H·P CO2[CO32-]= (α2/ α0 ) K H·P CO2= (K1K2/[H+]2)K H·P CO2(3)比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在封闭体系中,[H 2CO 3*]、[HCO 3-]、[CO 32-]等可随pH 值变化,但总的碳酸量C T 始终不变。

而对于开放体系C T 、[HCO 3-]、[CO 32-]均随pH 值改变而变化,但[H 2CO 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2.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入多少碱?解:总碱度=K W / [H +] + C T (α1 + 2α2) - [H +]C T =2121αα+{[总碱度] + [H +] - [OH -]} 令α=2121αα+ 当pH 在5~9范围内、[碱度]≥10-3mol/L 时, [H +]、[OH -]项可以忽略不计,得到简化式:C T =α[碱度]当pH =6.5时,查教材P110表得α1=0.5845,α2=8.669×10-5,则α=1.71,C T =α[碱度]=1.71×1.6=2.736mmol/L若加入碳酸钠将水的pH 升至8.0,查表得α′=1.018,此时C T 值与碱度值均有变化。

设加入的碳酸钠量为Δ[CO 32-],则有C T + Δ[CO 32-]=α′{[碱度] + 2Δ[CO 32-]}即2.736 + Δ[CO 32-]=1.018{1.6 + 2Δ[CO 32-]}解得,Δ[CO 32-]=1.069 mmol/L若加入氢氧化钠将水的pH 升至8.0,其C T 值并不变化,可得:[碱度] =C T / α′=2.736/1.018=2.688 mmol/L碱度增加值就是应加入的氢氧化钠强碱量:Δ[OH -]=2.688-1.6=1.088 mmol/L3.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1)表面吸附:由于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

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

(2)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

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化学吸附。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

(3)专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

该作用不但可以使表面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4)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金属吸附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4.已知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Fe3+ + H2O Fe(OH)2+ + H+lgK1=- 2.16Fe3+ + 2H2O Fe(OH)2+ + 2H+lgK2=- 6.74Fe(OH)3(s)Fe3+ + 3OH-lgK so=- 38Fe3+ + 4H2O Fe(OH)4- + 4H+ lgK4=- 232Fe3+ + 2H2O Fe2(OH)24+ + 2H+ lgK=- 2.91请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

解:(1)K1=[Fe(OH)2+][H+]/ [Fe3+]=[Fe(OH)2+]K W3/K so[H+]2p[Fe(OH)2+]=3lgK W - lgK so + 2pH - lgK1=2pH - 1.84(2)K2=[Fe(OH)2+][H+]2/ [Fe3+]=[Fe(OH)2+]K W3/K so[H+]p[Fe(OH)2+]=3lgK W - lgK so + pH - lgK2=pH + 2.74(3)K so=[Fe3+][OH-]3=[Fe3+]K W3/[H+]3p[Fe3+]=3lgK W - lgK so + 3pH=3pH - 4(4)K4=[Fe(OH)4-][H+]4/ [Fe3+]=[Fe(OH)4-][H+]K W3/ K sop[Fe(OH)4-]=3lg K W - lgK4 - lgK so - pH=19 - pH(5)K=[Fe2(OH)24+][H+]2/ [Fe3+]2=[Fe2(OH)24+]K W6/ K so2[H+]4p[Fe2(OH)24+]=6lg K W - lgK - 2lgK so + 4pH=4pH - 5.09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下:5.解释下列名词: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水解速率;直接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

(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

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K 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

(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

(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8)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

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6.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

(1)负载过程:污水排放速率、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入有机毒物至天然水体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

(2)形态过程:①酸碱平衡:天然水中pH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而影响挥发及其他作用。

②吸着作用:疏水有机化合物吸着至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而影响它们以后的归趋。

(3)迁移过程:①沉淀-溶解作用:污染物的溶解度范围可限制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可利用性或者实质上改变其迁移速率。

②对流作用:水力流动可迁移溶解的或者被悬浮物吸附的污染物进入或排出特定的水生生态系统。

③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可能从水体进入大气,因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浓度。

④沉积作用:污染物被吸附沉积于水体底部或从底部沉积物中解吸,均可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4)转化过程:①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代谢污染物并在代谢过程中改变它们的毒性。

②光解作用:污染物对光的吸收有可能导致影响它们毒性的化学反应的发生。

③水解作用:一个化合物与水作用通常产生较小的、简单的有机产物。

④氧化还原作用:涉及减少或增加电子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金属的反应都强烈地影响环境参数。

(5)生物累积过程:①生物浓缩作用:通过可能的手段如通过鱼鳃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摄取至生物体。

②生物放大作用:高营养级生物以消耗摄取有机毒物进入生物体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使生物体中有机毒物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