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
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
“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于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濡”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
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
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
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
孙道荣《看你一眼,心生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题)

孙道荣《看你一眼,心生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题)(四)记叙性文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看你一眼,心生种子孙道荣(1)一位朋友,阳台上种满了花草。
(2)朋友的家我没有去过,但那些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我都见过。
每天,她都会在朋友圈发一张或一组它们的图片。
一朵花打苞了,一颗草籽发芽了,一只蝴蝶飞来了……她都会及时发布,更新。
她的朋友圈,就是一处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3)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点赞,点评。
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位朋友的点评:每天在你的朋友圈,看一眼你的阳台,看一眼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4)看你一眼,心里便种下一颗种子。
多美的经历,多美的感受,多美的种子。
(5)生活中从不缺乏美,我们看到了,即使什么也没说,即使我们没有文学家的优美辞藻来赞美它,有什么关系?一颗美美的种子,已经种进了我们的心里--(6)难得早起,看到草叶上的一滴晨露,它就是一粒种子;(7)在大街上行走,看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手里拿着张纸片,走了很远的路,最后,将它投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它就是一粒种子;(8)斑马线前,有人欲横穿马路,一辆车停下来了,又一辆车停下来了,它就是一粒种子;(9)前面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孩子,孩子伏在妈妈的肩头,向后张望,我与孩子的眼神撞在了一起,孩子忽然咧嘴冲我笑了笑,它就是一粒种子;(10)走在我前面的人,推开旋转门,待我也走进去了,才松开手,它就是一粒种子;(11)抬头看见蓝天,白云,它就是一粒种子;_____……(12)如果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一刻。
你看见了它,你经历了,你融在其中了,你切身感受到了,那么,你的心里,就会种下一粒种子。
(13)没错,生活从不是风花雪月,有很多不如意,甚至悲伤和灾难。
艰辛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挣扎和苦难,视而不见与粉饰太平,都是对生活,也是对自己的不敬和背叛。
我们赞美生活,并非因为它总是美好的,艰难、忧伤、痛苦,总是如影相随。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异同。
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鳏寡孤独陶后鲜有闻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5、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分别默写出有关“菊”、“牡丹”“莲”的诗句各一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汇总】各位热爱语文科目的初中同学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和详细明晰的整合,为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试题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传递》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15分)传递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如今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个儿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阶段,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别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别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算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缘故。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别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依然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假如是秉笔直书,不过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缘故依然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个儿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别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具点评的主体。
如此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可能混为一体,别至于妨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底所想。
如此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具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别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钞票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向来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别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具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蜡烛________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鸡,乡下人家照(列例)总要养几只的。
记叙文西木《爱的传递》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木《爱的传递》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22分)爱的传递西木“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
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
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髙,身材瘦削。
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
”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
“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
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不知道,我哪天査査。
”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
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I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
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
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I血椅。
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
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匍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我没有钱捐款。
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
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
”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
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
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
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巧日。
一方而,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而,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善的回音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善的回音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共18分)善的回音壁善,穿越古今,绵延千年,在你我心田,矗立成一面亘古的回音壁……一老大的双胞胎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光学费就一万多元。
老大东跑西颠,跑细了腿儿,也没把钱凑够。
为这事,老大吃不香,睡不安,愁起满嘴的燎泡。
媳妇说:“该借的都借了。
实在不行,你跟老二张个口吧!”老大一听,咧了嘴:“去年,老二盖鸡场鸭场,跟咱借两千元,可咱连百十元都没借給他。
这个时候找他,我咋张得开口?”那……咱儿子的大学就不上了?”媳妇担心问道。
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这时,有人敲门。
老大开门一看,竟是老二。
老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说:“俩侄子考上了大学,担心哥凑不够学费,就给哥送来三千元……”说着,老二从口袋里掏出厚厚一沓钱,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老大羞愧难当,一张脸涨成了红高梁。
老大说:“老二,哥对不起……去年你盖鸡场鸭场,跟哥借两千元钱,可我……”老二摆摆手说:“哥的家庭我知道,嫂子有病,俩侄儿要上学,你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
再说,你去年不是还借给我五百元吗?”“五百元?”老大一头雾水。
“对呀,”老二说,“哥,你忘了吗?那五百元,是你托娘捎给我的啊!”老大终于明白,不禁跪倒在娘的遗像前,发出一声内心的呼喊:“娘啊——”二节日期间,在由杭州开往成都的列车上,旅客严重超员。
一个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上饶的,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也没人上来。
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位瘦弱的姑娘,看上去不到20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着这情景,老大爷关切地问:“闺女,这么站着遭罪,你要像我一样早点儿上车来找个座。
到哪儿下啊?”“我没事的,爷爷,我到荆门。
”“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着头表示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5分)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
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
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
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
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
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
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
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
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
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
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
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
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
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
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
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
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