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菌物讲义

合集下载

植物病原菌物(1)(1)(2)

植物病原菌物(1)(1)(2)

(二)菌物的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四、菌物的有性生殖
菌物的有性生殖:是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 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一)菌物的无性繁殖方式
1、质配:两个可亲和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细胞质连同细胞 核结合在一个细胞中。 类型 (1)游动孢子配合 (2)孢子囊接触交配 (3)孢子囊配合 (4)受精作用 (5)体细胞结合 2、核配:经质配进入同一细胞内的两个细胞核进行配 合,形成二倍体细胞核。 3、减数分裂:核配后的二倍体细胞发生减数分裂,细 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恢复原来单倍体状态1。
(二)菌物的有性孢子

1、休眠孢子囊 2、卵孢子 3、结合孢子 4、子囊孢子 5、担孢子
五、菌物的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是指异核体菌物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 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 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 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准性生殖过程: 1、形成异核体 2、形成杂合二倍体 3、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
谢谢聆听 ,欢迎指教
组织体: 某些真菌当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 丝体上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菌丝体变态成 菌丝组织体 1、菌核 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的一种休 眠体。 2、子座 子座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 的垫状结构。 3、菌索 由菌组织形成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根有些 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
三、菌物的无性繁殖
菌物的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 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方式 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菌物的无性繁殖的方式
菌物的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一)菌物的无性繁殖的方式
1、断裂:菌丝断裂成短段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 孢子。例:节孢子,厚垣孢子 2、裂殖:菌物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菌 体。例:黏菌,酵母菌 3、芽殖: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菌物的产孢细 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4、原生质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 干小块,每小块原生质转变成一个孢子。例:鞭毛 菌产生游动孢子,结合菌产生孢囊孢子。

植物病原细菌 ppt课件

植物病原细菌 ppt课件
20
三)侵入后的扩展 1 侵染薄壁细胞组织病害:病菌先在薄壁组织的
细胞间隙蔓延,当寄主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 后再进入细胞内。 原因:
分泌果胶酶,产生酸性物质,挤向四周 使细胞死亡或由于胶状物质渗透压高,使四 周细胞产生质壁分离而死亡;
分泌毒素,使四周细胞中毒而死。
21
2 维管束组织病害:通过薄壁组织或水孔后再 进入维管束,在木质部或韧皮部扩展。 稻白叶枯病菌在薄壁细胞中蔓延很慢, 形成局部的枯斑,进入维管束组织后,蔓 延加快,形成长条形叶枯症状。
菌体短杆状或略弯,0.5-1.0x1.5-5.0m, 鞭 毛1-4根或多根,极生;兼性好气性;G-, 无 芽孢;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G+C 5870mol% ,有荧光反应。
该属大多数种是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 叶斑或者和茎秆溃疡症状。
43
Agrobacterium Erwinia
Pseudomonas 44
6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大小(m) 染色体数目
核膜 呼吸作用场所
核糖体 肽葡聚糖
DNA 繁殖
原核生物 1-10 1 -
原生质膜 70S + 环状
无丝分裂
真核生物 〉10 〉1 + 线粒体 80S 线状
有丝分裂
7
结构示意图
8
革兰氏染色
❖ 先用结晶紫染色1分钟后水洗,然后加革兰碘液媒 染一分钟后用酒精脱色,再用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 染色后除可以看到细菌形态外.
26
传播
1 非介体
雨水飞溅:雨水可以冲刷、分散粘液状细菌, 使细菌便于流动,同时使植物充水,使植物体 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水膜,为细菌通过自然孔 口、伤口及侵入后的扩展提供了条件。雨水是 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菌物培训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菌物培训课件

(3)不亲和,寄主迅速启动体内抗病反应系统,迅速合成抗病 相关的物质,病原物不能成功侵入,或寄主植物在病原物侵入 位点附近发生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将 病原物禁锢于很小的范围内。
(4)亲和,病原物启动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致病相关物 质;同时寄主植物的抗病反应不能强烈、迅速地启动,病原物 可望成功侵入
附着胞:机械压力和水解酶类
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菌物
14
(2) 从自然孔口侵入
✓植物的自然孔口很多,如气孔、水孔、皮目、蜜腺 和柱头 ✓病原细菌及部分病原真菌和卵菌的侵入途径
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菌物
15
(3)从伤口侵入
✓物理因素: 风、雨、冻害、日灼和农事活动等
✓生物因素: 昆虫和线虫取食等
✓植物自身的生长: 如种子萌发、开花和侧根形成等均可造 成伤口
(1)多数真菌:单个孢子 (2)细菌和病毒:需要一定的群体
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菌物
17
三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
潜育期:病原菌与寄主建立关系之后到显症之前, 是病原物定殖(colonization)于寄主植物的过程, 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主要阶段 。
✓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生长、蔓延和繁殖的过程 ✓寄主抵抗病原菌生长、蔓延和繁殖的过程
The Fungi 2001, Seco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London Carlile MJ, Watkinson SC, Gooday GW
普通植物病理学病原菌物
52
真菌的描述
真核、异养、通过吸收获得营养物质,营养体为分枝 管状,通过产生孢子的方法繁殖后代的一类生物。

植物病原菌物PPT精品文档

植物病原菌物PPT精品文档
数弱寄生。
.
4
1. 形态特点
1) 营养体:发达无 隔的菌丝体,老菌丝 或受伤的菌丝可产生 分隔。细胞壁成分主 要为几丁质。有时可 产生假根。联结两丛 假根的菌丝称为匍匐 丝。
.
5
2)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 囊孢子—静孢子。靠气流传播。
3)有性生殖:接合孢子。
.
6
同宗配合:在单一菌体上产生配子囊结合产生接 合孢子。
.
24
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 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
.
25
四)分类特征
分类根据: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
分为6纲。
.
26
三、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营养体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无产囊丝,子 囊直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裸生,壁薄,无孔□以壁胀裂或消解方式 释放子囊孢子。
子囊菌门的主要特点: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子囊 中产生子囊孢子。
.
16
生活史明显区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阶段(sexual stage)和无性阶段(asexual
stage) 完全时期(perfect stage)、不完全时期
(imperfect stage) 有性态(teleomorph)、无性态(anamorph)。
产囊体 产囊丝钩 子囊母细胞 幼子囊
有丝分裂
产囊丝 双核分裂 核配(2N) 减数分裂
子囊孢子(N)
.
19
2.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prototu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 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 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2-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

2-植物病原真菌PPT课件

菌丝在各菌种之间差异有限,透明、有色、暗 色、有无隔、直径大小、横隔的构造和隔膜处是否 小于菌丝直径,表面有无疣状物,是否等径等。
真菌的营养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 管组织,可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养分,具有输送和贮 存养分的功能。
隔膜的类型:
全 封 闭 型 : 多 数 无 隔 菌 丝 当 菌
丝形成繁殖器官、衰老或受伤时常 形成完全封闭的隔膜。
种类多:全世界约有150万种,只有约7 万种为文献所记载。中国:8-10万种,已 知8000种。
进化史长:4亿多年。
分布广: 地球表面到处都有
繁殖快:锈菌夏孢子堆有1000个夏孢子, 在一个生长季节,可繁殖4-5代,夏孢子数 可达1012个。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益处
(1)食品与食品加工:
菌丝断裂成短段或 菌丝细胞相互脱 离产生孢子
节孢子(粉孢 子)
厚垣孢子 无规则断裂
无性繁殖:断裂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外生孢子:外生
在特化的菌丝上 的无性孢子,称 作分生孢子。
内生孢子(细胞质割裂产生)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s):接合菌的孢子囊内 的孢子没有鞭毛,称作孢囊孢子。
子实体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为子实层,一为 由菌丝组成的支持保护结构。
子囊菌纲的子实体特称为子囊果,并分为球 形的闭囊壳,瓶状的子囊壳和子囊腔,盘状 或杯状的子囊盘4种类型。
在担子菌纲中,子实体也特称为担子果,其
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更是形形色色。如伞 状、半圆形、马蹄形、喇叭形、球形、头状、 耳状、笔状、珊瑚状等。许多为肉质,如蘑菇, 也有的木质或木栓质,如灵芝、树舌;还有的 为革质,如云芝;胶质的如木耳、银耳等。

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18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 中毒——致病、致死,如毒蘑菇80余种。 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19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20
植物病原菌物
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 害的菌物。已记载的植物病原菌物有8000 种以上。菌物可引起3万余种植物病害, 占植物病害总数的80%,属第一大病原物。 植物上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 粉病四大病害都由菌物引起,历史上大流 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菌物引致。
23
1. 菌丝(hypha)
菌物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叫菌丝, 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 (mycelium)。
菌丝呈管状,细胞壁无色透明;有些 菌物的细胞质中含有各种色素,使菌丝呈 现不同的颜色,但这些色素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菌丝可以无限生长,其直径因各个 种而不同,由1~30µm不等,一般为5~ 6µm。
24
25
1. 菌丝(hypha)
(1)无隔菌丝(aseptate hypha):菌丝 内无横隔膜(septum),整个菌丝体为一 个无隔多核的细胞。低等菌物的菌丝。
(2)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菌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 小细胞。高等菌物的菌丝。
26
A. 无隔菌丝 B. 有隔菌丝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主讲老师: 鲁国东教授
1
鲁国东教授
为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植物病理学 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 方向为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遗传学等。主 要研究领域为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 生物学,特别是水稻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的 分子机理。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1-PPT课件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1-PPT课件

(1)无性繁殖的类型:
B、裂殖——单细胞的真菌的营养体一分为二, 变成两个菌体。
(1)无性繁殖的类型:
C、芽殖——单细胞的真菌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 菌的产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1)无性繁殖的类型:
D、原生质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被分
割成许多小块,每小块的原生质连同其中的细胞

中药:灵芝、茯苓、冬虫
夏草。

西药:青霉素、灰黄霉素、
头孢霉素等。
(3)农业、园林:
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
◆ ◆
菟丝子炭疽病菌。 白僵菌防治害虫幼虫。
◆ 木霉菌、拟青霉、轮枝菌等对其它真
菌病原的拮抗作用、防治作用。
◆ 非致病菌、致病菌的弱菌系诱导植物
对致病菌的诱导抗性。
云杉芽虫幼虫
捕食线虫真菌 被真菌寄生
细胞)在融合时最初发生地过程,严 格地讲是细胞质融合
核配: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性
细胞细胞核的融合
三、真菌的生活史
概念: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
经过生长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 子为止的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无 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本节重点:

一、真菌的基本形态 1、真菌的营养体----菌丝 常见的菌丝体:菌核、菌索、子座 2、 真菌的繁殖体----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常见的组织体有菌核、菌索、子座
(1)菌核:
由许多菌丝交织而成的休眠体颜色较深,质地较
硬,储有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湿和干燥有很强
的抵抗能力。作用——渡过不良环境。
当条件适宜时可以萌生出新 的菌丝体或从上面产生孢子 的结构。
菌核萌发
(2)菌索:

《植物病原真菌》课件

《植物病原真菌》课件

黑粉菌属
总结词
引起植物黑粉病的真菌
详细描述
黑粉菌属真菌是一类引起植物黑粉病的真菌,主要侵染谷物、蔬菜、果树等植物。黑粉菌属真菌在植物组织中形 成黑色或褐色的冬孢子堆,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防治黑粉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锈菌属
总结词
引起植物锈病的真菌
VS
详细描述
锈菌属真菌能引起植物锈病,导致植物叶 片、茎秆等部位出现黄色或铁锈色的疱状 物。锈菌属真菌通过气流传播,在寄主植 物表面萌发,侵入表皮细胞并在其内生长 蔓延。锈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 影响,防治锈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之一。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病原真菌之间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 组结构和变异,揭示其进化和适应机制,为抗病育种和病 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利用基因敲除、敲入等技术手段,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功能 基因进行验证和解析,研究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研究
新型药剂的研发
探究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的分子 机制,包括抗药性基因的变异、表达 调控等,为抗药性治理和新型药剂的 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3
《植物病原真菌》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与特征 • 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 • 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方法 • 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2023
PART 01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植物病原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 ,它们通过寄生或腐生在植物上,导 致植物出现各种病害症状。
生物农药
利用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制成农药进 行植物病害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囊周围无真正的子囊果壁, 而是单独或成束地生长在单腔或多腔的子座内。 子囊座呈子囊壳状或子囊盘状,有些含单腔的子 囊座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像子囊壳称为 假囊壳(pseudothecium)。假囊壳通常暗色,少数 鲜色。子囊座内的子囊双层壁,有假侧丝或无, 子囊孢子通常有隔膜。
3)有性生殖:接合孢子。
同宗配合:在单一菌体上产生配子囊结合产生接 合孢子。
异宗配合:在两个不同菌体上形成配子囊后结合 而形成接合孢子。“+” “-” ;“雌”“雄”
生活史
1. 重要属
根霉属(Rhizopus):孢囊梗不分枝,从匍匐枝上 长出,于假根相对而生。
黑根霉(R. nigricans): 引起果实、块根、 块茎、蔬菜等的腐烂。
植物病原菌 物
接合菌门(Zygomycota)
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Zygospore),菌丝体发达 无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孢子。
接合菌门真菌已明显地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由游 动孢子发展称为不游动的静孢子或分生孢子。
腐生、兼性寄生、专性寄生。常腐生于土壤、植 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各种有机物上,或寄生于藻 类、种子植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 等。
毛霉目(Mucorales)
属接合菌纲(Zygomycetes) 大多数腐生在死去的动植物残体上,少
数弱寄生。
1. 形态特点
1) 营养体:发达无 隔的菌丝体,老菌丝 或受伤的菌丝可产生 分隔。细胞壁成分主 要为几丁质。有时可 产生假根。联结两丛 假根的菌丝称为匍匐 丝。
2)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 囊孢子—静孢子。靠气流传播。
2.菌体形态:具有发达的菌丝体,每个细胞 都具有双核。依靠双核菌丝在寄主的细胞 间隙扩展,寄生性强,但不产生吸器。
3.有性生殖:有双核菌丝形成膨大的菌丝,其 每一个细胞称为产囊细胞,形成子囊和子囊 孢子。
•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 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双壁子囊(bitunicate):囊 壁双层,外层称为子囊外 壁,内层称为子囊内壁。 释放孢子时外壁因无弹性 而保持原位,内壁因有较 大的弹性而常超出外壁顶 端。
3.子囊果(ascocarp)
子囊被包在有菌丝组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 结构的子实体。
(imperfect stage) 有性态(teleomorph)、无性态(anamorph)。
二、形态特点
一)菌体:具发达多细胞的菌丝体,具隔膜。菌 体的主要时期是单倍的。绝大多数有菌丝的种 类菌丝深入到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少数是外生 的,利用吸器深入到寄主体内。
少数子囊菌菌体不发达,甚至是单细胞的 如酵母菌。
子囊果的类型:
闭囊壳(cleistothecium): 无孔口,子囊通常为近 球形,散生在闭囊壳内。
子囊壳(perithecium): 由疏松的菌丝体或从子 座产生,具明确的子囊壳壁。球形、梨形至烧 瓶形,有颈部和孔口,有的无孔□肉质、革质 或炭质,鲜色或黑色,表生或埋生。子囊单层 壁,顶端有不同结构,棍棒形或圆柱形,束生、 周生或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有侧丝或侧丝早 期消解。
分为两个纲:接合菌纲(Zygomycetes)和毛菌 纲(Trichomycetes). 。
接合菌纲中,植物病原真菌大大都属于毛霉 目,虫霉目都是昆虫的寄生菌,捕虫霉目真 菌大都寄生或捕食原生动物、线虫或其他小 动物。
毛菌纲是附生于节支动物内脏或外骨骼上的 专性共栖菌。寄主分布广泛,有海洋的,淡 水的和陆生的节支动物,最普通的是昆虫。
毛霉属(Mucor):孢囊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不 产生假根和匍匐丝。
笄霉属 (Choanephora):能 形成大小两种孢子囊。
产生小孢子囊时,孢
囊梗顶端膨大体上产
生许多小枝,小枝末
端形成膨大的囊状体,
小孢子囊聚生在囊状
体表面突起的小梗上,
内含一个孢子囊孢 子——相当于分生孢 子。大孢子囊内形成
有些可以引起植物的病害,引起斑点、炭疽、溃 疡、腐烂等症状。有些寄生程度很高,如白粉菌。 子囊菌门的主要特点: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子囊 中产生子囊孢子。
生活史明显区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阶段(sexual stage)和无性阶段(asexual
stage) 完全时期(perfect stage)、不完全时期
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 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
四)分类特征
分类根据: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
分为6纲。
三、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营养体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无产囊丝,子 囊直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裸生,壁薄,无孔□以壁胀裂或消解方式 释放子囊孢子。
二)无性繁殖
三)有性生殖
1.子囊(ascus) 与子囊孢子
(ascospore) 的形成过程
产囊体 产囊丝钩 子囊母细胞 幼子囊
有丝分裂
产囊丝 双核分裂 核配(2N) 减数分裂
子囊孢子(N)
2.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prototu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
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分3个目: 原囊菌目(Protomycetales)、 内孢霉目(Endomycetales)、 外囊菌目(Taphrinales)
外囊菌目:菌丝细胞均含双核,由产囊细胞形成子囊,
子囊裸生,无包被,全部是寄生菌。一科,外囊菌科, 一属,外囊菌属(Taphrina).
1. 特点:无子囊果,子囊由双核菌丝直接产生,在寄主 的角质层下排列呈栅栏状。为寄主的强寄生菌,引起寄 主的肿大、缩叶、带果和丛枝等畸形症状。
多个孢子囊孢子(条 件不利时产生)。
瓜笄霉(C. cucurbitarum): 引起许多植物的 花腐,果腐。
菌根 (Mycorrhiza)
子囊菌门(Ascomycota)
一、概述 子囊菌有2720属(+2810syn.),28600 spp.,是真
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子囊菌分布广泛,包括腐生和寄生的种类。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