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测量统计活动|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测量统计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在二年级学生经历过“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并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第一课时中结合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本节课教材以全班同学为素材,安排了两个通过“测量”收集数据的统计活动。
1、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教材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1)实际测量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
(2)把全班同学身高的测量结果按5厘米一段整理并填在统计表中。
(3)把分段统计的结果,再分性别(男生、女生)整理到复式统计表中。
2、调查全班学生的体重。
教材提出调查活动的要求后,直接给出按男生、女生体重分段统计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全班同学体重分段统计的单式统计表。
同时,教材结合两个统计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析从两个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身高和体重的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了解可以用“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能分段整理数据,并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3、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特征的活动中,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用测量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段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形成复式统计表,并分析数据。
四、教学准备:测量身高的器材、多媒体课件、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话:上节课我们调查并统计了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和蔬菜,你们还记得是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的吗?这节课我们用这些方法整理咱们班同学们的身高,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要想知道身高,我们就要进行测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统计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活动探究活动1:测量身高统计活动1、实际测量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1)课前学生分小组,有秩序的测量每位同学的身高,并做好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项统计表》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项统计表》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根据实际情境和信息需求,制作并填写单项统计表。
2. 掌握单项统计表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填写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单项统计表的组成结构和填写方法。
2. 数据的观察、分类和整理。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单项统计表样本、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老师展示一份已经填写好的单项统计表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单项统计表的作用和意义。
2. 新知讲解
老师以具体的例子介绍单项统计表的组成结构,包括标题、分类项、数据项和总计项,并讲解填写方法。
3. 练与巩固
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互相填写和交流单项统计表。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提供帮助。
4. 拓展应用
学生们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和实际情境,制作自己的单项统计表。
他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填写,展示给全班。
五、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单项统计表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填写方法。
六、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信息需求,制作一份
单项统计表,并填写相应的数据。
七、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教案标题: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并且能正确读取和填写复式统计表;2. 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
教学重点:1. 复式统计表的读取和填写;2. 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
教学难点:1. 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2. 使用图形工具进行图形绘制。
教学准备:1. 复式统计表的课件和练习题;2. 数学绘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统计表知识,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统计表进行联系。
2. 提问:有没有遇到过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发生或变化的情况?比如说有一份统计表,记录了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每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都是一对特征,我们可以怎样来记录这些数据呢?Step 2:复式统计表的介绍和读取(15分钟)1. 出示复式统计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指导学生读取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介绍读取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说,第一列是学生的名字,第二列是身高,第三列是体重,我们可以逐行读取每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3. 与学生一起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比如说,哪个学生的身高最高?哪个学生的体重最轻?等等。
Step 3:填写复式统计表(15分钟)1. 出示一个没有填写数据的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填写。
先让学生读取数据,然后逐行填写。
2. 指导学生注意填写数据的规范和准确性。
比如说,姓名和特征值之间使用逗号隔开,每个学生的数据占一行。
Step 4: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2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填写好的复式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
比如说,哪个特征的平均值较高?哪个特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什么特点?2. 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引导学生使用图形工具(如数学绘图表)绘制适当的图形,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和结论。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调查统计活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名称:数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教材名称:数学(下册)二、活动目标1.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统计能力;2.增强学生对于统计图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首先,老师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在试卷中涉及到的数据要与学生身边的生活有关,比如学生们日常习惯、家庭情况等等。
同时,老师准备好各种调查统计工具,如表格、图表等等。
2. 活动实施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教师在课前安排同学们分组,经过简单的引导和说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研究主题。
然后,学生们需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比如,调查同学们在一周内看电视的时间,老师在黑板上秀出:1小时内、1-2小时、2小时以上三个选项,学生们可以在黑板上贴贴纸、打标记来投票。
(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随着调查的结束,学生们把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采用图形化表现方式予以呈现。
比如,可以用画图形、做表格等方式展现数据,供全班同学查阅。
(3)利用调查结果设计试卷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考虑到学生在第二步中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行,应尽可能让题目紧密联系起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然后通过调查结果,适当调整测试指向,进行针对性的出题,以便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活动总结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调查统计活动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带着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咨询、解答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本次活动。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调查统计活动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上得到了提高,还在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和试卷设计等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6篇)

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6篇)复式统计表三年级下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及活动1、咱们今天先算几道特殊的加法算式。
最后一条:师:等于什么呢?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二、创设情境、了解新知(一)出示数据,直入新课1、师:孩子们,姜老师请了我班的两个小助手,他们帮我做了一项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师:请看[边说边按课件]让我们静静思考、静静读懂它。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三(2)班学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师:孩子们,哪个活动是这两个班是喜欢的啊? 预设生[猜测]:玩电脑??或其他??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三(1)班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你希望老师把这两张表格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3、逐步合并 (1)左右放置 (2)上下放置 (3)调整活动项目顺序放置 (4)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项目名称推上去。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并?(因为两张表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去掉一张表里的活动项目,直接推上去)(3)交流讨论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同桌两人一张表格,咱们把它给填完整,把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加合理,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简单的统计活动》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能够用图形表示某些信息;2.学生能够用柱形图和折线图统计集合中某些事物的情况;3.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和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初步的统计活动;4.学生能够培养基本的统计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认识什么是柱形图和折线图,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比较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初步的统计活动。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信封和信纸数量,要求学生对信封和信纸数量进行统计,问他们想到什么办法进行统计,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3.2 初始认识教师给学生出示某篇报纸上的报价列表,让学生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最贵的商品是什么?2.最便宜的商品是什么?3.每件商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4.共有多少件商品?5.购买所有商品需要多少钱?教师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并对常见的统计工具进行讲解。
3.3 统计图形1.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讲解柱形图和折线图的概念,并且告诉学生如何制作柱形图和折线图。
2.学生自主制作柱形图和折线图。
3.4 统计活动1.教师给学生分发统计活动问题,让学生用柱形图和折线图来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帮助解答。
3.5 总结1.教师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的内容。
2.教师把柱形图和折线图制作的基本技巧再次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1.统计课程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统计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3.统计课程需要适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4.统计的教学需要严谨分析、深入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简单的统计活动一天用的纸统计第1课时统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2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23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
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出示课题)[点评:以旧引新,通过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为下面探索统计的方法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1(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
(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2(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99页,我换⽛了——统计。
教学⽬标: 1、在体验⾃⼰换⽛的⽣活情境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的意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能⼒,感受统计在⽣活中的应⽤。
教学重点、难点: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的问题意识。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同学们,看照⽚上的⼥孩笑的多开⼼,你能猜猜他有⼏岁呀?(6岁)你能告诉⽼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因为他的⽛齿掉了,所以和你差不多⼤。
) 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师把⼤拇指送给你。
2、介绍乳⽛、恒⽛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知道吗?每个⼈⼀⽣中能长出两副⽛齿,从你⼀出⽣,就长出的⽛齿,叫乳⽛,⼤约2岁半就长齐了。
可是这副⽛伴随咱们的时间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就⼀个个脱落,⼤约12岁左右,乳⽛会全部掉光,长出⼀种新的⽛齿,谁知道这种⽛叫什么?对,叫恒⽛。
所以刚才同学说根据⽛齿猜他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告诉你们,这个⼥孩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齿,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换⽛了没有?找找哪是乳⽛?哪是恒⽛?有谁换⽛了⼤声告诉⽼师——我换⽛了!(教师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主学习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师听出来了:换⽛了,让你感觉很⾃豪,很⾼兴!是啊,换⽛也是⼀种成长的标志! 师:那你现在换了多少颗呢? 哦,你换了1颗⽛,你换了两颗,你换了三颗,还有换了四颗,五颗⽛的呢。
(根据学⽣的回答,板书:1颗、2颗、3颗、4颗、5颗……) 可是呢,⽼师⼜特别想知道换2颗⽛的有⼏⼈,还想知道换3颗⽛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学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 辅导科目:
课时: 2 学科教师:徐老师
教学目的
1、根据统计图能够发现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上次作业检查与讲解;
二、学习要求及方法的培养:
三、知识点分析、讲解与训练:
一、纵向统计图
知识梳理
班级 月份
四年级
五年级
3月
95
100
4月
105
110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0 分)
六年级
105 110
育才小学春季植树情况统计
7、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年份
2001
排放量 /亿吨
名称
工业废水
2002
2003
2004
生活废水 1、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从 2001—— 2004 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哪一年购买的科普类和教育类图书一样多?(
2 分)
4、小强家和小军家 2006 年各季度电费情况如下图:
小军、小强家 2006 年各季度电费情况统
计图
季度
小强 家小 军
第四季度
家 185 135
第三季度
270 210
第二季度
130 115
第一季度 0
205
160
电费 / 元
100
200
300
1 、小强家第( )季度电费最多,是(
七月 20 台 45 台 38 台 24 台
八月 14 台 35 台 29 台 12 台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有何打算?
例二、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
种类 数量 停车场 甲
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货车
28
12
6
4
乙
24
10
7
3
(2)请学生说说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0、下表是小青、小华、小敏、小芳四人每天练习打字的时间与一次测试的记录。(
12 分)
小青
小华
小敏
小芳
平时每天练习时间 /分
20
30
35
60
时间 /分
12
19
18
13
测试 字数 /个
384
631
846
728
记录 速度(个 /分)
①请你根据测试记录计算出每个人的打字速度。 (打字速度=打字总数÷打字时间)
3、下面是曙光小学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根据问题回答。
曙光小学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
年份
2009 2008 2007
450 350
600 680
550
科普类 教育类
1、(
)年购买的图书最多,有(
)本。( 4 分)
2、科普类图书购买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多少本?(
3 分)
3、从 2006 年到 2009 年,教育类图书共购买了多少本?( 3 分)
1、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
项目
人数
美术
书法
电脑
年级
中年级
40
22
50
高年级
18
40
32
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兴趣小组
科技
科技 25 45
高年级 中年级
电脑
书法
美术
人数
0
10
20
30
40
50
60
1、完成统计图 2、并回答问题: ①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②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什么兴趣小组?高年级呢?
2、我国生活废水排放量从 2001—— 2004 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图中的信息,谈谈你的想法。
8、看图回答问题:( 8 分) 五年( 1)班同学喜欢的午餐统计图
名称
饼干
馅饼 鸡块
女生 男生
包子
面条
0
2
4
6
8
10 人数
1、男生最喜欢的午餐是( 2、女生最不喜欢的午餐是(
),女生最喜欢的午餐是(
( 2) 2001 年 的 工 业 产 值 比 1999 年 增 长 ( ) 亿 元 。 ( 百 分 号 前 保 留 一 位 小 数 。 )
( 3) 2002 年 的 工 业 产 值 比 1998 年 多 ( ) 亿 元 。
( 4) 这 五 年 的 工 业 产 值 平 均 是 ( ) 亿 元 。
二、解答
别
年份
1997
124
392
84
326
1999
155
404
138
449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1997 年我国哪类自然保护区最多? 1999 年哪类最多?
⑵1999 年我国各类保护区均比 1997 年 (
)。
⑶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6、下面是育才小学 3 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元。 ( 4 分)
2、小军家第( )季度电费最少,是(
)元。 ( 4 分)
3、小军家全年电费(
)元,小强家全年电费(
)元。小强家比小军家电费多(
4、全年两家电费一共是(
)元。 (4 分)
)元。 ( 6 分)
5、我国 1997、1999 年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如下表。( 8 分)
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分析一下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作出解答。
2、甲、乙两个村 1998-2006 年家庭汽车拥有量统计图
汽车拥有量/辆
30
25 20
15
10
5
23
0
1998 年
56
12 9
2001 年 2004 年
26 24
2006 年
1、2004 年乙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 1998 年的几倍?( 3 分)
甲村 乙村
年份
2、 2004 年甲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 1998 年的几倍?( 3 分) 3、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 4 分)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要很容易的知道某病人
24 小时内体温的增减变化,应选用(
)统计。
①折线统计图 ②统计表 ③条形统计图
2、气象员记录一天气温变化选用( )。
①折线统计图 ②条形统计图 ③统计表
3、工厂选用( )来表示各车间人数的多少。
①折线统计图 ②条形统计图 ③统计表
4、 某 地 区 1998 年 ~ 20 02 年 工 业 年 产 值 统 计 图 。 ( 1) 工 业 年 产 值 最 高 的 是 ( ) 年 。
)。
),有(
)人。
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
9、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
人
项 乒乓球
足球
目 数
性
别
男生
17
18
女生
13
4
12 分) 跑步
8 6
请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游泳
14 13
跳绳
7 16
(1)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
(2)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注意: 1、条形粗细要均匀
2、复式的两个图案要不同 3、写好数量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二、横向统计图
注意: 1、条形粗细要均匀 2、复式的两个图案要不同 3、写好数量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教学内容
典例精讲
例一、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规格 1 匹 1.2 匹 1.5 匹 2 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