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措施
危重患者的血糖应如何控制

DIABETES W ORLD
数 患 者 来 说 血 糖 应 维 持 在 能安 全 达 标 的前 提 下 餐 前 血 糖 应 者不适宜用非胰岛素制剂进行 降
7.8~ 10.Ommol/L。3.胰 岛 素 尽 可 能 < 7.8mmol/L,且 随 机 糖 治 疗 。
静 脉 输 注 是 控 制 和 维 持 危 重 患者 血 糖 < l0.Ommol/L。2.对 入
NICE-SUGAR 研 究 结 果
起 了 广 泛 关 注 。 但 在 van den 者 ,强 化 控 制血 糖 与 住 院死 亡 率 发表 后 ,相 关 专家 对 危 重 患者 的
Berghe等 随后 的 一 项 研 究 内科 降 低无 关 ,且 可增 加 低 血糖 症 的 血糖 控 制极 为 关注 ,基 本一 致 的
2001年 比 利 时 van den 患 者 行 强 化 降 糖 治 疗 并 未 获 控 制 的 目标 尚无定 论 ,但 应 防止
Berghe等 进 行 的 Leuven研 益 ,VISEP研 究 甚 至 因 强 化 控 两 个极 端 ,即 不加 控 制 的 高血 糖 ,
究 发 现 , 严 格 控 制 外 科 ICU 制 血糖 组 中低 血糖 发生 率 过高 而 或者 过 分严 格 地 控 制血 糖 。
2009年 3月 新 英 格 兰 病 学 会 (AACE/ADA)联 合 发
(40.0%)相 比无 显 著 降 低 ,但 医 学 杂 志 发 表 了 NICE- 表 了住 院 患者 的血 糖控 制共 识 ,
强 化 治 疗 可 降 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 SUGAR 试 验 结 果 , 对 Leuven 表 明 了他们 目前 处 理这 些患 者 的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PPT

胰岛素治疗
对于危重症患者,胰岛素是控 制血糖的主要药物,通过注射 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时间应根 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情进行 调整,避免出现高血糖或低血 糖的情况。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密切观察 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低血糖症 状应及时处理。
营养与血糖管理
营养是危重症患者康复的重要因 素之一,合理的营养供给有助于
未来血糖管理的研究方向
发展更精确的血糖监测技术
研发更为准确、及时的血糖监测设备 和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 糖状态。
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群体的血糖耐受性 ,制定更为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探索智能化血糖管理方案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 智能化血糖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 、预警和自动调控。
有效的血糖管理对于改善 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良好的血糖管理有助于缩 短危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 和降低死亡率。
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 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 免疫功能。
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 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Part
02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化机制
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总结词
对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 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预后。
详细描述
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 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危重心血管疾 病患者,医生会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并采取相应的 控制措施。通过合理的胰岛素治疗等手段,将血糖维 持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 件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控制血糖还有助 于减少心血管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

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患有重症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血糖的监测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血糖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1.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ICU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手段的复杂性,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
不良的血糖控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等。
因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血糖监测方法在ICU环境中,血糖监测通常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或间断血糖监测系统(IGMS)。
CGMS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糖数据,并通过报警系统提醒医护人员。
IGMS则需要定时采集血样进行测定,一般是每4-6小时进行一次。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3. 血糖目标范围对于ICU患者,血糖目标范围的确定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对于非危重患者,血糖应维持在6.1-8.0 mmol/L之间。
而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伴有脑损伤或心脏手术等情况的患者,应将血糖目标范围控制在8.1-10.0 mmol/L。
但是,这些目标范围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血糖管理策略血糖管理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来制定。
一般而言,对于ICU患者,采用靶控制血糖策略比固定剂量血糖管理更为有效。
靶控制血糖策略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以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胰岛素治疗,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5. 多学科合作血糖监测与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糖尿病专科医生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护士负责监测血糖和执行治疗措施,营养师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糖尿病专科医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只有多学科的合作才能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总结:ICU患者的血糖监测与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护理

智能化胰岛素管理系统
结合血糖监测数据和胰岛素输注情况,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提高 血糖控制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新型的血糖控制策略
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
制目标,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的使用与调整
总结词
胰岛素是控制危重患者血糖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详细描述
对于需要胰岛素控制的危重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病情和体重等因素,计算初始胰岛素剂量。在胰 岛素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同时,应注意个体 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病情恶化。
护理措施
采用胰岛素微量泵持续输注胰岛素, 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 平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糖水平逐 渐稳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最终 康复出院。
血糖控制失败的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一位重症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导 致血糖持续升高,高血糖引起多
近红外光谱技术
利用近红外光照射组织,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波长 变化来推算血糖浓度,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对视网膜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可检测微血管病变和早期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的新型使用方式
胰岛素泵
通过持续输注胰岛素,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有效控制血 糖波动。
新型胰岛素类似物
当发现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更有 效的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

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增加胰岛素用量也不能达到最 大效应
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 应性均降低
机体胰岛素抵抗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胰 高血糖素等可以使胰岛素受体 数目下调或受体结构改变
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通过降 低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内在活性 而降低脂肪细胞对糖的摄取
儿茶酚胺还可以抑制糖诱导的 胰岛素释放,导致机体产生高血 糖
6.1~12.2
2u iv Bolus, 2u/h 泵入维持
12.2~15.9
4u iv Bolus, 4u/h 泵入维持
15.9~33.3
6u iv Bolus, 4u/h 泵入维持
>33.3
10u iv Bolus, 6u/h 泵入维持
一、初始剂量:
ICU应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指南
二、胰岛素泵入维持剂量的调整
强化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可以减轻组织的蛋白丢失和缺 血性损伤,还可以使能量的产生增加、 刺激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 制蛋白质的分解和芳香氨基酸的释放, 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和蛋白 丢失,改善机体的氮平衡
试验证明,在住院的糖尿病患 者中依靠糖尿病管理队伍严格 管理血糖,不仅能成功地改善 血糖水平,还可减少住院天数 并显著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一些使毛细血管血糖测定不准确的特殊情况
休克,低氧血症,脱水 红细胞压积增大 胆红素,甘油三酯升高 某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多巴胺, 水杨酸盐)
加强皮肤护理!!!
谢谢大家!
应激反应中细胞因子对胰岛素的抵抗
研究发现,应激反-α能抑 制脂肪细胞的信号传导和胰岛素介导 的糖摄取,并能抑制胰岛素受体自身磷 酸化及受体底物-1的磷酸化。
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β和干扰 素等已有证据表明也可以引起胰岛素 介导的受体底物-1磷酸化的降低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PPT课件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 分析、回归分析等,以评估血糖管理效果。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 的重视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确保血
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02
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血糖控制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 01 目标,通常建议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某些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危象患者 02 ,血糖控制目标可能需要更加严格,以降低并发
症风险。
血糖监测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而 03 定,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
个体化血糖控制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 糖控制策略,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提高血糖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完善血糖监测流程
优化血糖监测流程,减少监测过程中 的误差和延误,提高血糖监测的效率 和质量。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危重症患者血糖 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患 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重要指标。
低血糖发生率
02
低血糖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反映血糖
管理的安全性。
血糖波动幅度
03
血糖波动幅度大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控制血糖波动幅度也是
评价血糖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包括血糖值、监测时 间等。
数据整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管理中的应用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一)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一)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糖尿病的高发率增长,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血糖控制对于危重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维持血糖平稳的状态。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来为医护人员提供支持和指导。
一、血糖监测在进行血糖控制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以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静脉血糖监测和穿刺式连续血糖监测,其中后者的优点在于可以连续监测,更加准确。
二、血糖控制策略血糖控制有许多策略,根据危重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目的等不同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危重患者一般会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等药物来控制血糖。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用量和时间的合理控制,以避免副作用和不必要的风险。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一个很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在控制病人饮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饥饿,防止低血糖发生。
同时也需要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饮食。
3. 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可以帮助危重患者控制血糖,而且对于病人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但是,危重患者的活动量通常较小,运动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观察病情变化危重患者的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避免药物副作用药物治疗是很好的血糖控制策略,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3. 技术操作规范在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无误,减少风险。
4. 防止感染危重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注意细节,防止感染发生,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危重症患者静脉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指南

危重症患者静脉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指南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制定危重症患者静脉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blood glucose,BG)的指南,旨在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同时提高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成人危重症患者,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是否比更高的血糖目标值更能降低病死率?对于绝大多数成人ICU患者,在血糖大于150 mg/dl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使用标准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要绝对保持在180 mg/dl以下,并尽量避免发生低血糖(BG≤70 mg/dl),但对病死率的影响有限。
(证据质量:很低)(2)对于成人危重患者,将血糖控制在150 mg/dl以下对控制并发症有什么好处?A.对于成人ICU患者的总体而言,在严重并发症上(肾衰、输血、菌血症、神经病变和ICU住院时间)尚无明确一致的差别。
(证据质量:很低)B.建议在心脏手术后实施适度的血糖控制(BG70 mg/dl,并避免医源性高血糖。
(证据质量:很低)(5)成人ICU 患者监测血糖的频次应为多少?对于绝大多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每1~2 h监测1次血糖。
(证据质量:很低)(6)成人ICU 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便携式血糖仪的准确性如何?大多数便携式血糖仪是准确的,但是对于静脉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作为常规血糖测定并不理想。
临床医师必须意识到在贫血、缺氧及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它的准确性受影响。
(证据质量:很低)(7)成人ICU患者什么时候应该改变使用指尖毛细血管的血标本检测血糖?建议对于休克、应用升压药、严重外周组织水肿和长期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患者,选用动脉或静脉的全血标本而不是指尖毛细血管的标本检测血糖。
(证据质量:中等)(8)对于危重症患者持续血糖监测可以替代床旁血糖检测吗?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不推荐或反对在危重症患者中使用血糖传感器持续监测血糖。
(证据质量:很低)(9)静脉用的胰岛素应当如何配置和给药?建议胰岛素持续输注治疗(1 U/ml)前以配好的普通胰岛素溶液20 ml预充输液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措施
陆菊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010-7-12 点击:2016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水平明显增高,导致应激性高血糖,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
内外科的危重患者,不管是否有糖尿病史,此时常存在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抵抗。
现结合近年来有关住院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试验,探讨此类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措施。
血糖控制标准受关注
2001年比利时van den Berghe等进行的Leuven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外科ICU危重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4.4~6.1mmol/L)可降低死亡率,该结果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在van den Berghe等随后的一项研究内科ICU危重患者结果却显示,强化治疗组的主要转归指标住院死亡率(37.3%)与常规治疗组(40.0%)相比无显著降低,但强化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许多国家的糖尿病诊治指南都纳入了上述研究结果。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指南对于危重患者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6.1mmol/L。
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高血糖患者(>6.1mmol/L),通过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而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4.5~6.0mmol/L范围内可改善预后;但也提到较为保守的血糖目标(6.0~10.0mmol/L)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合适。
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
一些类似研究(如GLUCONTROL等)发现危重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并未获益,VISEP 研究甚至因强化控制血糖组中低血糖发生率过高而被迫提前中止。
2008年发表在《JAMA》的一项荟萃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对于危重患者,强化控制血糖与住院死亡率降低无关,且可增加低血糖症的发生风险,但能降低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2009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NICE-SUGAR试验结果,对Leuven的研究
发现提出质疑。
这项试验共入选了6104名外科综合性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
(n=3054)和常规降糖组(n=3050)。
强化降糖组血糖控制在4.5~6.0mmol/L,常规降糖组血糖控制在 10.0mmol/L。
90天后显示,强化降糖组死亡率高于常规降糖组(P=0.02),且严重低血糖症发生率(6.8%)较常规降糖组(0.5%)显著增高(P<0.001)。
此结果对ICU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策略具有重大影响,会否定危重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临床策略。
研究发现,在ICU病人中,严格血糖控制只对接受肠外营养,尤其是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有益,对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未能获益,并且可增加低血糖症的发生风险。
不同危重患者降糖目标与预后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
总之,目前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尚无定论,但应防止两个极端,即不加控制的高血糖,或者过分严格地控制血糖。
国外血糖控制共识
NICE-SUGAR研究结果发表后,相关专家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极为关注,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不能将血糖控制得太严格。
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ACE/ADA)联合发表了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共识,表明了他们目前处理这些患者的意见。
要点如下: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 1.ICU危重患者血糖持续>10mmol/L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2.如果进行胰岛素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血糖应维持在7.8~10.0mmol/L。
3.胰岛素静脉输注是控制和维持危重患者血糖的理想治疗方案。
4.推荐采用行之有效和安全的胰岛素输注方案,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5.必须密切监测血糖,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并避免发生低血糖。
住院非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目前尚无有关住院非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报道。
建议如下:1.推荐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在能安全达标的前提下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
2.对入院前已进行严格血糖控制且血糖稳定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合适的。
3.对临终患者,或患多种严重疾病者的血糖
不应控制太严格。
4.推荐皮下注射胰岛素,并结合基础血糖水平、进食和其他因素,来达到和维持血糖的控制目标。
5.不鼓励使用可调量性胰岛素持续输注装置为住院期间的单一胰岛素治疗方案。
6.对需要治疗高血糖的大多数住院患者不适宜用非胰岛素制剂进行降糖治疗。
治疗危重患者的高血糖时应每天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血糖的平稳性。
血糖的波动性可用于预测ICU患者的死亡率。
高血糖变异度是ICU患者死亡的很强预测因子,与升高的血糖均值相结合后预测效率更高。
即使血糖浓度较高时,较低的血糖变异度也具有保护作用。
ICU应用短效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指南
一、初始剂量:
二、血糖监测:
对于禁食病人的血糖监测,初测每小时一次,若连续3~4次血糖值在4.4~6.1mmol/L之间,改为每4小时一次;
对有经胃肠内营养或持续胃肠外营养,血糖监测应以每2小时一次为宜,待血糖连续3~4次维持在4.4~7.7mmol/L之间,改为每4小时一次。
三、胰岛素泵入维持剂量的调整:
**若较前次增加20%,胰岛素增加20%;
若较前次降低20%,胰岛素降低20%。
静脉输入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为2-4g配1u胰岛素(本科内科教材),应该为短效胰岛素
老年人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一般为约10g:1u为宜。
对14岁以下的儿童原则上不加外源性
胰岛素(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
胰岛素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
不稳定。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
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
可作静脉点滴。
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
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
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
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
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制剂中的短效成分起效迅速
可以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中
效成分缓慢持续释放,主要起
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