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城市规划共24页文档
浅谈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

浅谈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我国风水理论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受到传统风水影响,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现代城市的布置和选址、规划设计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标签:风水学;城市规划一、风水理论的有关分析我国风水理论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占卜,到后来形成一门专门的堪舆分析。
风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郭璞的《葬经》,风水讲究的是选择合适的居住,以希求自然神灵的保佑。
选择居住是古今中外的民族居住部落遗址上,都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属于山地和平原、盆地等的边缘上,尤其这些地方都比较靠近水源,动植物密集分布,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和居住,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必要的生命物资保障。
风水的涌出就是仔细、周详的考察自然环境,并顺应自然的要求,有节制的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一个宜居环境,使得自然和空间上的达到理想化。
我国风水理论分为两个流派,主要是形势宗和理气宗。
前者比较重视寻龙捉脉,重视考察山川形势中的龙、砂、水和穴等的相互配合,对自然地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对生态和景观等有很多辨别和选择,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而后者主要是在实用性和科学性上有更多的价值,尤其是有着较多的美学知识,长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受到欢迎,其发展和应用历史非常兴盛。
但是,由于其带有浓厚的占卜和巫术色彩,对于方位以及时辰等的忌讳比较多,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风水理论对于天人合一的四线非常重视,尤其是对于这种观念的认识形成了长期固定思想。
人在自然中属于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伦和天道的标准是一致的,不可违背自然和天道,更不能与其作对。
人们应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认识和把握天道,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规划分析古代风水学思想在我国人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可磨灭的影响,绝大多数古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几乎都是在风水学说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完成的。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祖先们就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选择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认识水平。
亿凯风水学——风水与城市规划

亿凯风水学——风水与城市规划谈起城市发展规划,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将会承载多少人口、消耗多少资源,但往往忽略了城市所在区域风与水的因素,或者即使考虑了,在实际的实施中也往往将其置于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
因为气候流动、刮风下雨之类,在许多人看来,实在是一件平常事,尤其是与雄心勃勃的城市扩张相比,更无法做到等量齐观。
其实要说我们过去就完全忽视气候条件对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影响,这种观点也不尽准确,比如说过去在企业选址时,会将工厂的位置设置在城市的下风向,以免产生的浓烟影响城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进行选址时,也会考虑到气象因素,否则浓浓臭味凭借风势,让满城居民无法躲避。
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考虑,尤其在仍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年代,城市里没有更多的高楼,不存在因为大片高层建筑群影响城市气流的问题;路上跑的更多的是自行车,而不是现在挤满大街小巷、动辄堵塞交通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尾气的汽车。
随着时代发展,过去在城市规划中对区域“风”、“水”条件的简单考虑已经不适应快速城市化的趋势了。
尤其是时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里的高楼不但日益增多,也大有越长越高的趋势,而路上跑的汽车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城市污染物排放越来越多,污染物扩散也变得更加不易。
城市大气质量日益恶化、一些城市阴霾天气增多,除了先天的地理因素外,不能说和过去城市规划中对区域气象因素考虑不够有关。
比如兰州,狭长的河谷地带本来就不适合污染物扩散,而没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在这里安排大量高污染企业,让大气污染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
中国类似兰州这样的城市并不少。
即使像北京这样建在平原上的城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北京所处的地形是一个簸箕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建国后北京城的规划也考虑到了“风”的因素,比如城市东部是下风口,这里的建筑不能过于太高,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风”的因素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步被忽略,北京城市周边已建了大面积的高层建筑,整个城市形成了“中间低、两边高”的城市凹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大气污染物的顺畅流动,影响了城市自身的净化能力。
风水与城市规划

风水与城市规划一、为什么要相信风水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着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就是这个过程,因其规律的科学判断一直界于人们的想象与不断认识之间,所以就出现了“预想定论”的现象。
特别是“洛河图”的出现,使人们从易经的角度对风水有着很神化的认识,大部分中国人由此有了相信风水的习惯,以至于在规划设计中不断地总结和提炼这方面的规律性,出现了许许多多风水运用手法。
我们现在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风水问题,可以说明显地感觉到,中国风水学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现实生活的总结,也可以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律和习惯。
在中国,若我们的建筑布局与生活习惯与风水规律相背,人们会从心理上认为是会影响不健康的。
当然,从一般的接受意义上讲,对于风水学相信与不相信的问题,事实上是与着你所在的社会环境有关的,对于你能左右的事情(有选择的事情),当然也就具备了你可相信空间与权利;而对于你所不能左右的事情,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事实上是没有控制能力的。
例如选择住房这件事,过去是分房制,能分到就不错了,对于人们哪还有选择的余地,由此也就出现了风水对个人心理的负担。
而现在,个人持币购房,有合适的房子就买,不合适就不买,相信风水也就情理之中。
二、中国风水民间谚语1、“前高后低,长幼昏迷”——指住宅或村庄、小区等,如果处于前高后低的地形特点,那从风水角度就会出现地场不顺、本末倒置的现象。
2、“阳照鞍,阴照尖”——是指阳宅应处于向阳且似马鞍形的虚缺处,这样可求无阻地吸纳生元之气(吉气),而阴宅则应向照尖背,得以幽静。
3、“鬼抬轿,灾难到”---说明房子四周的路对住宅的不好影响。
4、“路剪房,见伤亡”——也说明了道路对住宅的影响。
5、“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其意在于反应人们对生态的一种照应,门前“长槐(怀),应对吉庆”。
6、“榕树不榕人”——其意也是这种意思。
所谓榕,其本属阴,不宜阳宅之用。
7、“东种桃柳,西种榆;南种梅枣,北杏梨”——也是人们对生态的一种阴阳和谐的借喻。
城市风水学(第七章)

• 第一节 城市居住区风水规划 • 一、居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规划 • 1、通畅,不错不堵
2、优选道路走向,避“四正”
• 要利于采光和通风要求,道路系统应争取 南北、东西走向,同时还应避免正子午、 正卯酉走向。
3、道路力求平直,避免无意义的弯曲
4、道路交叉力求正交
5、道路交叉口的防护三角形
讲述历史的园林景观 ——美国.越战纪念馆
设计立意: 被遗忘的角落,历史上曾经走过的弯路。
转达地方文化的园林景观
• • •
99`昆明世博会湖北园 平面=地图 元素:武当山道教、橘 颂亭(屈原)、鹿角鹤、 橘
•99`昆明世博会云南园 •竖向=云南地形 •方位=西南门户 •构图=彩云之南+日月同 辉+26个民族 •表现=花卉产业+孔雀呈 祥
2、宅旁绿地的风水规划
• • • • • (1)植物有灵性 (2)植物有阴阳 (3)植物合五行 (4)形态求吉 (5)植物符合民俗文脉
风水植物与人体调节
• 调节人体的肾部:低明度系列植物,如松 柏、蒲桃、旱莲等(属水);
• 调节心脏和神经:红色系列植物,如火石 榴、木棉、象牙红、枫、红桑、红铁、红 草、红背桂等(属火);
2、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风水运用原则
• • • • • 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因地制宜; 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尊重自然,以自然为本; 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尊重人类,以人为本; 景观规划与设计要注意文脉的延续和营建; 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营造良好的小环境。
3、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不宜
• 不宜追求高档,豪华,远离自然,违背自 然。 • 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 不宜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
课程结语
城市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风水学

城市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风水学城市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如何打造一座既具备现代经济能力和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这是许多城市规划者和景观设计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而风水学从古至今就一直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传统文化。
在古代,风水学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到人、自然、时间、建筑、生命、命运等多方面的知识。
如今,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加入风水学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让城市更具有人文关怀。
一、“风景这边独好”,城市风水与人文关怀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围绕人的居住环境来进行的,可以说可以搭建的一个人居空间。
在这个属于人的空间中,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而风水学所倡导的“风水合宜,人居舒适”原则也恰恰能够为现代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带来许多新的思路。
以城市规划为例,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设计总图”应当涉及到道路、绿地等多个方面。
而在风水学中,规划要考虑的是城市的“门面”,即“吉堂”的安排,和能否有利于城市的“水纳峦、峦纳水”。
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到风水因素,包括地形、地势、水系、气势等因素,并付诸实践。
二、城市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的广告,也是对学问和文化的传承。
在景观设计中,风水的思路和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不仅可以提高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还可以增加城市文化的氛围,让人们在生活中重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人民广场等城市重要地标区域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古代城市文化,将其融入到城市的环境设计中。
景观设计应该引领人们认识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精髓。
三、生态建筑和传统的生态文化生态建筑有着很高的目的性,超出了普通建筑的规律范畴,它是为了让人与自然的环境更加和谐,打造一座生态友好型的城市。
而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更要考虑到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并且将自然中的风水因素与现代的科技有机的地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

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杨文衡中国古代风水与城市选址和规划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受风水的影响很深,追溯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谈。
一、影响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和规划的宇宙观和自然观1.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形成。
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的墓葬方向是上南下北(按照古代的习俗,生者南面,坐北向南;死者北首,头北脚南),墓穴南部呈圆形,象天;北部呈方形,象地。
整个墓穴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以后在建筑上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特别是地方观念。
如:穹隆顶墓室,半球形封冢,方形墓穴,城市和居室都是方形,跟墓穴为方形的意思一样。
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城门,均呈现“上圆下方”的形状,以象天地。
紫禁城城门之“内圆外方”造型,表示紫禁城内外的差别犹于天上人间,城内为天,住着天子;城外为地,住着老百姓。
紫禁城中太和殿内,有“上圆下方”的藻井(又称龙井),这种结构,即所谓“上仿像夫天体之圆,下效法乎坤德之方”。
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善因殿,大钟寺内的钟楼等,均为上圆下方之重檐建筑。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中,有一处大型祭坛建筑基址,整个布局由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组成,按南北轴线对称分布,南圆北方,也体现了天圆地方观念()。
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中,出士了大小不等的玉琮,它外方内圆,寓意也是天圆地方观念。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式盘,是天圆地方观念的典型体现。
式盘中的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方形。
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也曾显现过地圆的思想,但只是昙花一现,不为社会主体思潮所接受和承认。
唐代外国的地圆观念曾传入中国,但也不为中国人所接受。
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也把西方的地圆思想和地图传入中国,但接受者寥寥,反对者则浪高。
直至清末,地圆观念才在中国站住了脚跟。
因此,天圆地方观念不仅影响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达两千多年,而且一直影响中国的城市规划,这事并不奇怪,是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的。
风水学与城市规划

风水学与都市一、整体系统原那么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特别早就开始运用了。
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那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
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根基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
风水学的功能确实是根基要宏瞧地掌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正确组合。
风水学充分注重到环境的整体性。
?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躯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假设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阳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躲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那么是风水学的总原那么,其它原那么都附属于整体原那么,以整体原那么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全然特点。
二、因地制宜原那么因地制宜,即依据环境的客瞧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
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太公瞧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因此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 中国地域宽广,气候差异特别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
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约材料,防火防冷,冬热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许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旧唐书南蛮传?日: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
竹楼空气流通,凉快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纳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
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根基上依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风水学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txt.dkb

风水学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风水学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大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使古代“象天法地”规划观念,融进了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气息。
我国古代城镇建了数量非常多的各种各样倡导文化倡盛的文峰塔、文笔峰、文昌阁、魁星楼,都是从风水观而来的,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受到历史重视。
历史上一些名楼的规划建设,如昆明大观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规划布局精美绝伦,与历代提倡风水建筑有直接关系。
水在城市和建筑群中(如皇宫、孔庙、辟雍、寺院等)独特重要地位,也是风水影响所致。
从风水观念讲,水可聚气,“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各种风水塔,与水结下深缘。
扬州市近郊的文峰塔位于大运河旁,而运河刚好在塔的附近转了三个湾,船在肮行时,若离若近,一会儿船头对准塔,一会又背离塔,做富文化内涵。
古代描写城市的诗句,大多也离不开水。
如李白描写金陵(南京):“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I,分白露洲。
”李商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独唱后庭花,”刘鸽描写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宋代尹廷高描写杭州:“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待夕阳红。
”苏轼:“水光澈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可以说,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灵魂。
二、加强了城市整体规划观念。
魁星?也得益于风水理论,它的建造者山子野实是一名出色风水家。
历代的帝王陵墓,如两汉、唐、宋、明、清,帝陵气势宏阔,布局严谨,整体规划观念很强,是风水规划的代表作。
受历代提倡,在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风水观念的基础上,发展了区域范围的环境理论—“形胜”,实质即是一种整体规划理论。
无论大中城市,还是小镇,都极讲究区位中的风水环境。
我的家乡是江南常熟与昆山交界处一个水乡小镇,西面与北面临阳澄湖,湖中倒影常熟虞山,东南方向也有湖泊,可望见昆山的玉峰山,其区位和环境可谓重要。
在小镇中间有一条繁忙的通往两个城市的航道。
大约在明末清初,在河上建了三座美丽的石拱桥,在南拱桥旁边一个小岛上,建了一座魁星楼,在北拱桥的一侧高地上,建立一座佛寺,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