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思想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用
风水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风水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风水学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殊的哲学思想,相信自然界存在一种气场,并通过调整周围环境中的气场来带来好运或者减少厄运。
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证明风水学的有效性,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城市规划中仍然起到一定的影响。
首先,风水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体现在选址和布局上。
根据风水学的理念,一个好的城市选址应该有一定的地势和地貌特点,以便吸引吉气并避开凶气。
古代中国城市的选址通常要求地势高而平,有山水相隔,尽量远离河流和墓地等“不吉利”的地方。
布局方面,风水学倡导平衡和谐的空间关系,例如“龙脉”(龙形状的地貌)的形成被视为吉祥的标志。
这些风水学的要求使得城市在选址和布局上注重自然环境与道路、建筑之间的平衡,追求整体的和谐美。
其次,风水学对建筑设计和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风水学的观点,建筑物应该符合自然界的规律,以便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避免过于突兀或者破坏生态平衡。
传统古建筑遵循了这一理念,它们一般采用木质结构,利用局部的优势地形和水源,形成独特的园林式景观。
此外,风水学还对建筑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认为建筑的宏伟和气势可以带来好运。
因此,在风水学的指导下,一些城市规划决策者会在设计建筑和规模上追求宏伟和气势,以提升城市形象。
风水学还对道路和交通规划产生了影响。
根据风水学的观点,道路的走向和曲线应该符合地貌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以便吸引吉气并避开凶气。
在古代中国,城市内的道路通常是曲折、弯曲的,通过融入自然地势和环境中,使得整个城市形成一个“鱼肚城”或者是“山水城”的格局。
此外,风水学还注重交通的畅通和平衡,认为交通流量过大或者拥堵的情况会带来不好的气场。
因此,一些城市规划师在道路和交通规划上会考虑风水学的原则,以保持道路的曲线和流畅。
最后,风水学对公共空间和绿化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风水学的观点,公共空间和绿地应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和空气质量,以吸引吉气。
因此,一些城市规划决策者会注重公共空间和绿地的布局和美化,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风水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的风水要点

风水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的风水要点城市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与管理,以实现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然而,除了考虑实用性和功能性之外,城市规划中还需要关注一些看似超自然的因素,比如风水。
风水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悠久的传统,并被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中的风水要点,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山水环境风水学理念认为山水环境对城市的影响至关重要。
合理的山水环境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场,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选址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湖泊、山脉等。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规划出公园、景观湖等休闲娱乐场所,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改善居民生活体验。
二、道路与交通风水学认为道路与交通对能量流动和城市运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道路网格,确保道路的连通性与畅通性。
道路的曲线和走向也需要精心设计,以便调节城市的能量流动,增强城市的生气和繁荣。
此外,还应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布局,促进便捷的城市出行,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三、建筑布局风水学认为建筑物的布局与方向对城市的气场和居民的运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建筑物的朝向、比例和高度。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的能量环境,提升城市的氛围。
此外,高层建筑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周围的山脉、河流等自然要素,以保持城市的和谐与协调。
四、绿化与公共空间风水学认为绿化与公共空间对城市的能量流动和居民的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布置绿地和公园,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
绿化植物的选择也需要慎重考虑,以兼顾城市形象和居民健康。
此外,公共空间的规划还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便利的步行道路、休息区和社交空间,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互动交流。
五、水资源利用风水学认为水资源对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规划湖泊、河流和水景等,营造舒适的城市环境。
玄学如何应用于城市规划

玄学如何应用于城市规划在探讨玄学如何应用于城市规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玄学。
玄学,在传统意义上,是指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泛指那些抽象、神秘且难以用常规科学方法解释的理论和观念。
然而,当我们将玄学的概念引入城市规划领域时,并不是要依靠超自然的力量或者神秘的法术来决定城市的布局和发展。
而是从一种更为宏观、综合和富有哲理的角度去思考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玄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一种整体的理念。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城市规划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
比如,在选择城市的建设地点时,要避开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如地震带、洪水淹没区等。
同时,要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如山体、河流等,来构建城市的景观和生态系统。
这样的规划不仅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威胁,还能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玄学中的“阴阳平衡”观念,也能在城市规划中找到应用之处。
城市可以被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元素,如商业区与住宅区、交通设施与公共绿地等。
在规划中,需要保持这些元素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集中或缺失的情况。
例如,如果商业区过度发展,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如果公共绿地不足,又会使城市缺乏生态调节功能,影响城市的气候和环境。
玄学所强调的“气场”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氛围营造有关。
一个良好的城市气场,应该是开放、包容且富有活力的。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在设计街道、广场和建筑物时,注重空间的流畅性和通透性,避免出现狭窄、压抑的空间。
同时,合理安排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以保证充足的阳光和通风。
此外,城市中的文化设施、艺术作品等也能够为城市营造独特的气场,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中,玄学的思维方式也能提供一些启示。
不同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都有其独特的能量和特点。
风水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启示

风水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摘要:旧在当前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高品质、低经济、宜居住的城市,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风水学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的沉积而渗入到城市规划之中。
要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现代城市规划要达到更高的水平,风水学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关键词:风水理论、生态和谐、现代城市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规划建设加速发展。
在当前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当前城市规划的主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高品质、低经济、宜居住的城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中有科学道理,包涵有非常丰富的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居住乃至城市的规划发展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风水理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木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古代及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风水的很多基本思想是前人长期经验的积累,不仅合理而且实用。
这是最值得吸取的部分。
传统文化景观里包含了很多风水理论中有价值的成分,考证、吸取并古为今用是正确的态度。
但少数迷信的糟粕要注意摒弃。
另外,新时代、新环境下,传统的风水理论要发展、提高,盲目迷信不足取。
风水理论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人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环境互相协调。
风水学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的沉积而渗入到城市规划之中。
要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现代城市规划要达到更高的水平,风水学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风水与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中的风水要点

风水与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中的风水要点道路规划一直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城市交通的畅通与便利,还关系到城市整体的布局和风貌。
然而,除了交通规划的技术因素外,有人提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观点:风水与道路规划。
在风水学中,风水是一种通过环境布局与方位来达到“和谐”的方法。
这篇文章将探讨道路规划中的风水要点。
1. 方位选择方位选择是风水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考虑因素,因为需要利用自然环境的能量来提升道路规划的效果。
根据风水学的理论,南方朝向是最为吉利的方位,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的阳光与热量,提供生长与活力。
因此,在道路规划中,南北走向的道路往往更受青睐,特别是主干道的规划,以提供更好的交通效率与舒适度。
2. 地形与地势风水学中,地形与地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起伏的地势能够形成流动的气场,为道路规划提供更好的能量环境。
因此,避免规划道路在坡度过大或过小的地区,避免在山脉或水体的汇流处设置交通枢纽等,这些都是风水学上要避免的地势。
3. 周边环境周边环境是道路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风水学认为,道路的周围环境应该是和谐、美丽、清洁的,以提供更好的能量场。
因此,在道路规划中,需要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外观与风格,以及绿化植物的布局与选择。
同时,避免道路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有害环境进行过于接近的规划,以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健康。
4. 道路曲线风水学认为,直线的道路容易形成“射箭之气”,给人一种压抑感,而曲线的道路能够缓解这种压迫感,让人感觉更加舒适与愉悦。
因此,在道路规划中,适当的引入曲线与环路,能够为道路增添一种流动的美感,使道路更加顺畅与美观。
5. 能量纳集点风水学中,有一种观点是通过设置能量纳集点来提升道路规划的效果。
这些纳集点通常是一些自然或人工的景观,如公园、广场、喷泉等,它们能够吸引、积聚并散发着正能量。
在道路规划中,可以合理设置这些纳集点,以提升道路的能量场,增加路线的吸引力与艺术感。
6. 道路颜色颜色也是风水学所注重的因素之一。
风水学在当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风水学在当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摘要:空间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
“风水”之术的核心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直接观察并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寻求对理想环境认知的结果,是与阴阳八卦的形态密切相关的。
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的,二者的这些共同之处,可以在具体的规划项目中进行运用,使规划更具有合理性和文化内涵。
笔者结合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浅析风水学在当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学;当代城市规划;应用1风水的内涵风水,《辞海》定义为:“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风水”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早语出晋代郭璞传古本《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明代《地理人子须知》中论说风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
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
”由此可知,风水是一门察生气来聚藏的术数,追求的是“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理想环境。
而笔者定义的风水则是与传统迷信思想剥离,将其作为自然科学进行深刻挖掘和研究。
风水学是涵盖天文、地理、气象、地质、水文、环境、规划、建筑、园林等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自然科学。
风水学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城市营造、建筑选址、功能分区、建筑布局等有关人居环境建设的内容,包括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园林景观等都受其整个体系的约束和影响。
除了一些变量如政治体制与管理制度,风水学的这些特性恰好与当代城市规划学科有着高度一致的契合之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将风水学定义为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理念,从而指导了无数城池的营建。
2风水学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2.1促使城市整体规划观念得以加强不管是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还是理论,都有较长的时间历程,从田园城市到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都充分显示了风水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规划小区中风水理念的应用

271规划小区中风水理念的应用赵慧勇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渊源及其现实意义,阐述了其与现代建筑中隐形传承发展的可能性,然后提出了其应用于当代居住区布局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若干原则,为大家认识和研究风水,借鉴其可贵经验,对当代环境设计进行指导,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风水;环境;应用;发展风水是一门独特的中国文化分支。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风水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生存环境的代名词。
风水理论基本的取向,特别关注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风水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处于同一个有机整体。
风水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要求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风水的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风水关于“人一建筑一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
风水追求自然的情怀,提倡“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阳宅十书》),要求建筑物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
风水的目标是面向自然的,也是面向整体有机的。
风水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由于中国古人把居住之宅看作“人之根本”,因此,风水思想的最有利的表现舞台是建筑学领域。
由于风水环境观的实用价值和哲学意义,因而再度唤起了近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相应领域对它的推崇和信赖。
意大利现代建筑学理论权威赛维(Bruno Zevi),在《现代建筑语言(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一书中,就曾不无感慨地说:“当我们对工业社会未来的幻想破灭之后,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史前社会。
巳醒悟到困扰我们星球的生态灾难的严重程度,巳觉察出庞大的社会使人与人和人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疏远”。
20 世纪 50^60 年代,工业化国家相继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诸如英国伦敦的“杀人烟雾”、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仅病”、“骨痛病”等,引起了数以千计的人死亡和受害。
风水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风水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门涉及环境与人类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环境,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幸福和成功。
本文将探讨风水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风水的基本原理1. 阴阳五行理论风水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即阴阳、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种相反力量或属性,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能量或属性。
通过调整和平衡这些能量的流动,可以达到改善环境能量的目的。
2. 气场理论风水中的“气”指的是环境中的能量流动。
根据风水理论,环境中的气场对人的身心健康和运势有着显著影响。
良好的气场可以积聚正能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3. 形势学原理风水中的“形势学”是指通过分析环境的地理特征、地形等因素,来判断其是否符合风水的原则。
例如,山水环绕的环境被认为是好的风水,而尖锐物体对环境能量的流动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二、风水的应用1. 家居风水在家中应用风水可以提升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例如,将床头朝向有利的方向,如对着卧室门的方向,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和亲密关系。
另外,保持家中清洁整齐,让阳光充足进入室内,也有利于积聚正能量。
2. 商业风水商业场所的风水布局对于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办公室中,将办公桌正对门口或窗户,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机遇的到来。
此外,保持经营场所的整洁与舒适,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繁荣业务。
3. 城市规划风水风水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例如,城市的街道规划、建筑高度和方向,都应该遵循风水原则,以保持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福祉。
同时,公园和绿化空间的规划也应注重风水因素,以创造一个健康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4. 风水咨询服务由于风水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许多人会咨询风水师寻求建议。
风水师通过对环境的仔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和事业的运势。
三、风水的争议与批评尽管风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受到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风水是一种迷信,缺乏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水思想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应用初探【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某些方面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鉴于此,我们在对传统风水学理论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了风水学里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作用,以探索其能够对当代城市建设及规划布局有所借鉴的同时,为建设一座和谐、宜居、绿色之城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风水思想;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布局
一、风水理论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城市规划,通俗而言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谋篇布局,也就是说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西方学说的观点中,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要考虑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即“在自然界中,有机体通常分布在地表,进而实现各物种之间的平衡状态”[①美﹒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48]而景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布局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一)风水与城市意向元素的关系
1、绿化植物城市绿地堪称是城市的绿肺,防尘,防噪,遮阳,防风,调节小气候,美化居住区的功能。
2、综合广场广场应大而有生机,要方而能神聚,这样才能发挥其收气的功能。
3、人物雕像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人物的雕塑应根据其品格、历史身份来放置,如伟人雕塑当注重阳气,提势气,补正
气等设计元素。
4、标志建筑城市标准性建筑物也就是一座城市的地标,它具有纳贵气,养灵气的作用。
(二)风水与城市选址的关系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建立总是要涉及到选址或建址的问题。
为什么选建在此地而不是他地,做这种布局规划而不是另一种?即使是专门的研究者来回答这个问题也会给出多种答案和说法,比如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交通安全等等方面考虑。
1、地形因素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2、气候因素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3、河流因素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4、交通因素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二、城市规划布局运用风水理论的现实意义
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中,当综合风水理论的各种因素来考虑城市的选址和规划。
古语有云“堪天道,舆地道”,选择理想的地理位置,应当充分考虑到所建之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因素,强调因地制
宜、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一自然哲学思想在选择居住环境上的反映。
总而言之,合理的运用风水理论来指导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整体规划,凸显城市和谐之美城市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复杂的系统,对于一座旧城的改造亦或是新城筹建,它需要综合处理土地、环境资源、居民、、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原有的各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立足于景观设计理论的整体性原则,运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宏观思想,才能统筹城市整体规划,凸显城市的和谐之美。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城市一流形象从理论上来讲,结构决定功能。
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个性的体现,进而决定城市产业聚集能力的强弱,最终反映在城市形象和城市的竞争力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景观设计所提出“左青龙、右白虎”的布局理念,即以主山—一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为两翼,这种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融入“像法天地”理念,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一座和谐、宜居之城,不仅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还是城市居民心灵的归宿、情感的寄托。
对于这样的城市而言,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浓郁的文化底蕴是两个重要特色。
如以南京为例,在历代风水师眼中,南京一直被视为“王气所钟”之地,因为,南京城东
有钟山龙盘,西有石头山虎踞,南是秦淮河镇守,城北有玄武湖,恰恰形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风水四兽”镇护的形式。
从文化层面上来说,这些因素形成了南京理想风水的特色。
三、景观设计思想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师吴良镐先生曾指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设计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
”关于景观设计思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景观设计所强调的“相地如相人”,在《玄女青囊海角经》一书中,就曾根据人体的结构将龙脉之真穴归为三类,即“上聚之穴,如孩儿头,孩子初生囱门未满,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
”这里讲穴位应是左右对称的和谐点。
风水讲究“天人合一”,就是主张天和人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不断进行调整,使之
协调与和谐。
这主要表现为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自然与人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
(二)整体系统的哲学标准
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布局它可能包括方方面面,但无论程序多
么复杂,内容多么纷繁,到最后它必需是一个相互之间关联着的整
体。
古代选择都城,帝王都非常看重风水。
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一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南有朱雀,朱雀属火,所以城南必须有水,以水克火。
北方之神玄武,属水,所以城北必须有山,以山压水。
以北京都城的规划为例,“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东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式,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北京南面有永定河,北有燕山,紫禁城南有金水河,北有景山,金水河是挖出来的,景山是堆起来的。
这颇耐人寻味。
(三)因地制宜的辩证思维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尽不同。
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多朝南设计,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
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徒。
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四)顺乘生气的玄学理念
明代的风水大师瘳希雍在《葬经》中指出,“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
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雕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
”可见,生气就是万物
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
风水理论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如果把大门设在闲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
这个典型的城市当数深圳
四、结束语
风水思想其实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环境文化思想,它的文化前提源于“天人合一”的大地有机思考。
当今多数学者普遍认识到,中国景观设计是关于人居环境选择的学问,它通过对地质、地貌、水源、光照、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进而选择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
在追求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积极吸取景观设计理论内核——“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发挥其指导、统筹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7
[2]王丽心.《风水:古代中国的生态建筑学》,《世界宗教文化》,2001.12
[3]林立.《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17卷,1996.1
[4]褚良才.《易经风水,建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2
[5]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
[6] 刘沛林.《理想家园》,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12
[7] 亢亮亢羽.《风水与城市》,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
[8] 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团结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