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谢晋元的故事

合集下载

英雄烈士人物事迹范文7篇

英雄烈士人物事迹范文7篇

英雄烈士人物事迹范文7篇英雄事迹(Heroic deeds)指敢于正面抗击邪恶,及勇敢献身,无私忘我而令人鄙视和感动的人物故事。

下面是我整理的英雄烈士人物事迹7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英雄烈士人物事迹篇1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农历1930年11月20日诞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乐观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斗开头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头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忱所感动,同意破格录用。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安排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安排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精彩。

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头。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据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毁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成功开拓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斗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描写八佰护旗的片段作文

描写八佰护旗的片段作文

描写八佰护旗的片段作文《八佰护旗:守护民族尊严的英雄壮举》1937 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 88 师 524 团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在与日军的四天四夜的战斗中,发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四行仓库护旗的一幕。

1937 年 10 月 26 日晚,谢晋元接到了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市区的大型仓库,它毗邻苏州河,与英美租界只有一河之隔。

谢晋元深知这里的重要性,如果四行仓库失守,日军就可以沿着苏州河长驱直入,进攻英美租界,甚至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安全。

因此,他决定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一场殊死的战斗。

为了鼓舞士气,谢晋元决定在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是一面中华民国国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这面旗帜代表着中国的尊严和荣誉,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象征。

谢晋元希望通过升起这面旗帜,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决心。

然而,升起这面旗帜并不容易。

四行仓库周围都是日军的火力点,想要把旗帜升到楼顶,就必须冒着枪林弹雨,突破日军的封锁。

但是,谢晋元并没有被吓倒,他挑选了 88 名勇敢的士兵,组成了一个升旗小队,由陈树生担任队长。

10 月 27 日凌晨,陈树生等人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四行仓库楼顶。

他们用绳索把自己绑在楼顶的旗杆上,然后慢慢地升起了这面旗帜。

当这面旗帜升到半空中时,突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

日军用机枪、手榴弹向旗帜射击,企图把旗帜打下来。

陈树生等人毫不畏惧,他们用身体挡住了日军的子弹和炮弹,保护着这面旗帜。

在陈树生等人的努力下,这面旗帜终于升到了楼顶。

它在寒风中飘扬着,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这一幕被四行仓库周围的中国百姓看到了,他们纷纷欢呼起来,用掌声和欢呼声向陈树生等人表示敬意。

而日军看到这面旗帜升起后,也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

他们调来了更多的兵力,对四行仓库进行了更加疯狂的进攻。

陈树生等人在楼顶坚守了四天四夜,他们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八佰》中一位人物的认识500字

《八佰》中一位人物的认识500字

《八佰》中一位人物的认识500字
《八佰》是由郭敬明导演的一部历史剧情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官兵与日军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谢晋元,他是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也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九军的第三团团长。

谢晋元在片中被描绘成一个勇猛无畏、忠诚坚定的将军。

虽然谢晋元在片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他的形象非常突出。

谢晋元带领着他的部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带领士兵实施了多次突围行动,为了保护自己的部队,他甚至亲自冲上前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谢晋元在片中展现出了坚定的军人情怀和无畏的精神,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部下的关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是一位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将军,还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

虽然片中没有详细描写谢晋元的背景和个人生活,但他的形象通过他的英勇事迹得以展现。

他是一个英勇无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形象。

他的形象激励着观众,让人们对战争时期的中国军人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谢晋元的英勇事迹在《八佰》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他的形象也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

通过他的形象,观众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军人的坚毅和顽强。

他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伟大,也让我们对和平珍惜和感激。

总的来说,《八佰》是一部充满感情和震撼力的电影,谢晋元这个角色是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的形象通过片中的表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使得观众对当时战争时期的中国军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

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

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著名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是谁谢晋元出生在1905年,在1941年去世。

字中民,是我国汉族人士,祖籍是广东蕉岭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谢晋元担任军官职务,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一路从普通士兵上升到了将军级别的人物,后来在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和战友一起死死地守住了阵地,但是最后却被党内的叛徒人士杀害,后来谢晋元被追封为少将,也因此被人们尊敬的称呼为谢晋元将军。

在谢晋元很小的时候就在新式的学校读书,从小对孙中山等人的事迹耳濡目染,为以后的发展打定了现实基础。

环境和条件的艰苦让谢晋元更加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后来在国内展开了全面反对帝国主义和誓死铲除卖国贼的行动,那个时候许多的进步青年和学生都加入了这样的斗争中,谢晋元也是其中的一员。

被革命热情所感染的谢晋元最终放弃了读书,加入了黄埔军校后,以国民军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

在淞沪会战的过程中,以谢晋元为首的战士们孤军奋战,创造了历史上的神话传奇。

谢晋元将军因为守护着重要的地区,又十分的顽强执着,引起了敌伪军的注意,但是不论是威胁还是利诱,谢晋元将军始终不为所动,日军对谢晋元也是恨之入骨,谢晋元将军或许已经知道自己的危险境地,所以提前给父母写了封信,心中所说的话大义凛然,让人心生敬佩。

就在之后不久的一天,谢晋元向往常一样的活动,但是已经被日军收买的叛徒故意挑衅,趁机将谢晋元杀死,一代英勇的抗日英雄就这样去世了。

抗日名将谢晋元纪念馆介绍谢晋元将军是民国时期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仿佛一颗耀眼的星一般的夺人眼球,被全国人民广泛的传唱,但是这样英勇无敌的战士却被自己人中的叛徒所杀害,事情一经传出马上引起了全国的举世震惊,人们纷纷悲痛惋惜。

为了纪念谢晋元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精神,谢晋元的故乡广东蕉岭县政府特地在谢晋元故居旁边建立了谢晋元纪念馆。

谢晋元纪念馆从外表看上去是一座三层的楼阁,靠近后就会感觉出纪念馆散发出来的庄严肃穆的氛围。

在谢晋元纪念馆第一层的大厅里,悬挂着巨幅肖像,还有《歌八百壮士》的歌曲循环放送在厅堂里,让人们的心弦都跟着歌曲一起震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震撼人心的时刻。

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7篇

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7篇

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7篇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篇1】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不到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

她自我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篇2】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异常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

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进取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活力,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隐蔽与奋斗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隐蔽与奋斗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下抗战隐蔽与奋斗的故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的一场长达8年的艰苦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地下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地下抗战中的故事,展现他们的隐蔽与奋斗。

一、火烧苏家屯1931年,日本发动了他们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当时,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中国的苏家屯,意图建立傀儡政权。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组织展开了一次秘密行动——“火烧苏家屯”。

该行动由地下抗日武装组织领导的游击队发起,他们在夜晚潜入苏家屯,放火烧毁了日本军队的军火和物资仓库。

此次行动不仅给日军带来了重大损失,还震慑了他们的进攻步伐。

二、谢晋元与电台破译在地下抗战中,有许多普通的抗日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默默无闻地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谢晋元就是其中一位勇敢的抗日斗士。

谢晋元在日本占领区开设了一家饰品店,但其实这只是他进行地下抗战活动的掩护。

他利用店铺经营的机会,搜集日军情报,并暗中传递给抗日组织。

谢晋元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破译了日本军队的电台代码,成功获取了大量机密情报。

这些情报对于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作战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马寿堂与地下邮局在日军控制下,中国人民的通讯受到了严格限制。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地下抗战组织建立了地下邮局,马寿堂是其中一位勇敢的邮差。

马寿堂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但他自愿承担起抗日任务,成为地下邮局的邮差。

为了逃避日军的搜捕,他经常利用山林与其他地下抗战组织联络,并将抗日宣传品和军情报告送达指定地点。

由于地下邮局的存在,中国人民能够及时获取战事的最新进展,保持对外界事态的了解,这对于地下抗战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章伯钧和地下医院在战争中,医疗条件的恶化使得伤员的治疗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地下抗战组织建立了地下医院,章伯钧是其中一位勇敢的医生。

章伯钧在日本占领区做医生的同时,利用职务之便,从事着地下抗战的医疗救助工作。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英雄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英雄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0年前,当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时候,全体中国人民不分年龄、性别、党派,一同肩负起了抵抗外来侵略的神圣使命。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英雄,供大家分享。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英雄:冷云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

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

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谢晋元将军_900字

谢晋元将军_900字

谢晋元将军_9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1937年10月26日谢晋元将军率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日谢晋元出身贫苦,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年任88师262旅524团团副,在团长负重伤后,升为团长。

眼见日军当时惨杀中国人民,谢晋元和战士无不摩拳擦掌,要同日军决一死战。

当时日军气焰嚣张,扬言“3天内攻占上海”,但谢晋元率军同日军作战2个月,仍坚守阵地。

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中国军队由谢团掩护退却,晚上11时,谢奉命率第一营800人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七层钢骨水泥建筑。

谢发誓死守,愿与阵地共存亡。

日军原认为这个小据点不难拔除,但出乎意外,从27日下午发动进攻,双方对峙4日4夜,800人打退了敌人1万人多次进攻,毙敌200多人,自己只牺牲了5个人。

到30日,谢晋元接到撤退的命令,只好忍痛撤出,由苏州河隔岸过桥进入公共租界。

壮士们挥泪离开阵地,谢最后一个离开。

至此,上海战争结束。

800孤军进入租界后,被租界英军借口解除了武装,安置在胶州公园边一个临时营房中。

谢晋元一直想归队,但上海租界沦为孤岛,无路可走。

当时,孤军营成为照耀上海全市的一座灯塔,每天前往访问的人不断。

谢晋元治军极严,每天升旗、上操、学习,生活井井有条,大家都等待有朝一日重返战场。

不幸事件发生在1941年4月24日凌晨,当时有四名不肖士兵同外界相勾结,利用早操时间,身带匕首、铁镐向谢头部、胸部猛击,谢流血倒地,不久即逝世,年仅37岁。

这件事震动了全国。

第二天在孤军营举行棺殓仪式,前往吊唁的有6万多人。

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企图将孤军营编为伪军,遭到坚决拒绝,慑于民心所向,日军未敢屠杀孤军,将他们分散各地充当苦力。

孤军在俘虏期间并没有停止斗争。

被遣往浙江诸暨的一支孤军在我地下党配合下,跳出罗网,上山去打游击。

抗战胜利后,这些人自谋职业,生活艰苦。

直到上海解放,由陈毅市长亲自安排他们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月上旬,孙传芳的福建军务督办周荫人,趁国民革命军在广东兵力薄弱之机,率领4个军3万余人南下,分3路进攻广东。先后占领了蕉岭、松口、饶平等地。并在永定设立行营,补给物资,指挥作战。
在这种敌情下,谢晋元率领一排人马参加袭击永定城的战斗,三天三夜,攻克永定,全歼永定之敌4500人,周荫人率千余人越城逃走。11月8日,十四师在漳州
1925年12月,谢晋元从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毕业,转入黄埔军校
谢晋元将军与黄埔军校
第四期,先入步兵科,后转政治科,是政治大队第三队学生。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谢晋元经常聆听革命思想教育。
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就读于黄埔军校的谢晋元提前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八个军约10万人,分中、西、东三路进军。当时,谢晋元隶属东路北伐军,在第十四师师长冯轶裴的指挥下,任排长,率领一排人马,在东路北伐军驻守汕头地区前线英勇作战,扫荡孙传芳在福建、浙江的军队。
个人生平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省蕉岭县,生于1905年4月26日。父亲谢发香是小商贩,母亲李
氏是渔民的女儿。晋元少年时好下棋,善书法,爱读书,为人憨厚、刚毅、果敢。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国民族矛盾急剧上长升的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贻至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生灵涂炭,沉重的民族灾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侵略者仇恨的火种。他把岳飞的“精忠报国”作为座右铭,立志为国献身。
老师结合教学,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进行“天下为公”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教育,讲授“礼义廉耻”的做人做事的道德
谢晋元将军中学母校——梅州中学
准则。谢晋元在育民学校读书四年,就受到了新文化进步思想的启蒙教育。
1919年,15岁的谢晋元以优良成绩考上省立梅县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谢晋元在梅县的读书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丝毫没有气馁,相反他更加发奋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学好书本知识在人生事业上至关重要。他在后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要努力勤读,以求增进个人的学识,凡一切事业,均由学问为出发点,没有学问,无论是很好的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而且会做坏”。
8月25日夜,北风呼号,浓雾弥漫。孙传芳以三个师的主力6万余人,分三路,从望江亭、划子口、大河口三处强渡长江,向南京边防区乌龙山,栖霞山及龙潭一带进攻。第一军所据守阵地先后失守,被逼向南京后撤。26日,孙军占领龙潭东站。在此危急之时,白崇禧电令驻京沪路东段的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率部向龙潭反攻。同时,电令杭州的第一军第二师刘峙回师助攻龙潭。与孙传芳血战七个昼夜,终于歼灭了孙军5万余人。而谢晋元在此次反攻龙潭的战役中,率领一连人,勇敢善战,一马当先冲杀搏击,拼死战斗,激战七昼夜,终于取得胜利,建立奇功,升为副营长。[8]
198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展出了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四行仓库的事迹图片,深受中外观众好评。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将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并称为“英雄群体”,称他们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英雄谢晋元的故事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第69号)。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赠为陆军少将。上海30万民众前往“孤军营”吊唁,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蒋中正誉其“精忠贯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晋元高级中学,晋元公园,并以晋元路命名道路,以晋元里命名小区作为纪念。八十年代文革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万国公墓重建其墓,以彰其“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少年时代
谢晋元的童年,正处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
1912年,蔡元培、吴玉章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正在全国各地兴起。那时,尖坑村的父老乡亲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就在村中利用几间旧平房创办新学,用新思想教育民众,所以为学校取名“育民学校”。
1913年春,父亲将9岁的谢晋元送到育民学校读书。老师除教授算术、珠算外,还教《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作为识字课本。
不战而胜,逼近福州。谢晋元在永定、漳州等战役中,身先士卒,英勇果断,冲锋杀敌,初建战功。因此由排长升至少尉连长。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攻占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并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
1927年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继续进行北伐。谢晋元随军到达南京,驻守京沪路东段。
1919年,在全国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卖国贼的斗争形势下,梅县许多青年学生包括谢晋元都参加到这场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浪潮中去。在宣传活动中,他深切体会到青年人若只求空谈理论,不求实际斗争,这样的斗争必然会失败。于是谢晋元决心以三民主义为原则,身体力行去奋斗。[8]
投笔从戎
1925年,谢晋元在声援“五卅运动”示威大游行的斗争中,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暴行,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封建军阀作乱,人民不得安宁。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革命力量,看到了周恩来亲自组织黄埔军校学生参加示威游行。于是,谢晋元毅然投笔从戎,并赋从戎诗一首:“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古青史尚留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