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营造有特色社区环境及资源整合

合集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01•【字号】西政办发〔2018〕10号•【施行日期】2018.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办发〔2018〕1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提升我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6〕29 号),结合实际,制定《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整体推进西城区学校美育工作发展。

一、总体要求美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育工作是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美育工作,关系到教育的均衡和普及发展,涉及到课程、师资、教研、学校美育发展和重大改革项目,是西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美育工作。

遵循学校教育规律,树立“以美修身、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健体”的校园文化理念,以审美方式对学生育德、育心、育行,为学生成长打下美好的生命底色。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美育网络,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美育大环境。

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造就眼界开阔、情趣高雅、文化自信、求真向善、品格优秀、能力综合、富有民族情怀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街道市容环境管理运作服务项目服务方案

街道市容环境管理运作服务项目服务方案

第一章服务方案一、招标项目概况1、招标编号:xxxxxxxxx;2、项目名称:xxxx街道市容环境管理运作服务项目;3、采购单位:xxxxx人民政府xx街道办事处;4、代理机构:xxxxxxxxx咨询有限责任公司;5、管理区域:xxxx区域;6、管理路段范围:xxxx大道、xx大道及周围支路(1)xxx大道:xxx—xx—xx大酒店;(2)xxx大道:xxx隧道—x交总站—xx隧道;上述路段的各支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街、xx路、xx路等)。

7、管理重点及管理时间管理重点区域:公交总站、广场、学校、菜场周边,兴舟大道两侧:上午8:00—晚上20:00(夏季晚上21:00);其他区域:上午8:00—11:00;下午13:00—17:00(夏季14:00—18:00)。

个别区域的管理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作适当调整。

8、管理人员数量及要求管理人员总数要求不少于25人,人员要求男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下。

9、管理内容及要求(1)街面市容秩序维持:1)向沿街商铺、流动摊贩和个人等宣传普及《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督促管理对象切实遵守各项规定和要求;2)开展街面市容巡查,对各类市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劝阻,督促当事人进行整改;3)开展人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管理,督促当事人及时纠正乱停放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街面设施巡查管理:1)对沿街店招店牌、户外广告设施等进行日常巡查,发现设施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告知权属人相关义务和责任,并跟踪督促落实整改;2)对新建和改建设施行为,查看相关许可,必要时向采购方反馈相关情况和信息;3)对道路施工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检查相关施工许可,督查落实文明施工措施和施工后“清场”工作。

对违规施工行为及时责令停止,必要时及时向采购单位反馈相关情况和信息;4)对各类市政设施进行检查巡查,发现窨井缺损、电线搭挂裸露及其他市政设施因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正常市政功能的,及时采取临时应对措施并向主管部门反馈。

公园年度宣传及活动总结(3篇)

公园年度宣传及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公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类宣传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本年度的宣传及活动总结如下:二、宣传工作回顾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知名度(1)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对公园进行广泛宣传。

(2)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联合宣传活动,扩大公园影响力。

(3)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公园重大活动信息,提高公众关注度。

2. 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1)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发布公园动态、活动预告、科普知识等内容,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

(2)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如“我为公园拍美景”摄影比赛、“公园故事”征文活动等,提高公众参与度。

(3)制作宣传视频、海报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公园美景和特色活动。

3. 加强与媒体合作,扩大宣传范围(1)与知名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2)举办媒体开放日,邀请媒体走进公园,亲身感受公园魅力。

(3)与媒体联合举办活动,如“媒体杯”徒步比赛、“媒体家庭日”等,提高公园在媒体界的知名度。

三、活动工作回顾1. 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市民需求(1)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2)举办文化节、音乐节、戏剧节等文化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等,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2. 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吸引力(1)举办“公园夜话”等活动,邀请市民参与讨论,共同打造公园文化品牌。

(2)开展“亲子活动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亲子互动平台。

(3)举办“公益市集”,让市民在购物的同时,体验公园文化。

“健康小镇”经典案例

“健康小镇”经典案例

“健康小镇”经典案例作者:海森医管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这对建设发展健康小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未来20年,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根据健康小镇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健康小镇,常见的发展模式有以下七种:1、以休闲农业为亮点: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案例:浙江桐乡生态农业园桐乡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沪、杭、苏金三角地带之中,属江南水乡,地势平坦,河港纵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

桐乡生态农业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主导,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全方位传播生态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理念的生态旅游园区。

浅析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

浅析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

社区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 , 但并非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是社 区资源, 社区资源只是社会资源的一个组 成部分。只有那些与社区建设有关的, 能够为社区建设提供帮助的社会资源才是社区资源, 可以说, 社 区资源是一种特 定的社会 资源 。 社会资源与社区资源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同一种社会资源 , 在同一个社区之内, 彼时不是社区资 源 , 此时却可 能成 为社 区资源 ; 而 同样一 种社会 资源 , 在此社 区内未 得 到利用 , 不是社 区资源 , 而在彼 社 区内却 有可 能成为社 区资源 。社 会资 源能否 成为社 区资 源 , 关键 一点 就是看 其能 否为该 社 区的社 区建 设提供服务与帮助。简 明概括社区资源的含义 : 社区资源即能够为一个特定的社 区所掌握 、 支配、 动员 的特定 的社会 资 源。I这一特定 的社会 资源必须是 能 为社 区所掌 握 , 为社 区建设 提供服务 的资 源 , 2 1 能 否
资源短缺 的矛盾 、 维护社 会稳 定具有 重要 意 义。本 文从 营造 良好社 区环境增 强社 区
认 同感 、 整合社 区人 力资源 、 组织 资源 及物质 资源 四方 面提 出 了有 效整 合社 区资源
的对 策措 施 。
【 关键词 】 城市 社区资源 资源整合


对社 区资源的认识

岗”失业人员进行登记 、 、 培训、 考核 、 推荐、 代理招聘 、 安置, 等等; 第三, 社会改革也给社 区带来了许多政 策性很强的社会工作, 比如退休人员的管理、 社会保险、 社会医疗统筹等, 也转由社区出面来进行。另一 方面, 随着城 市化 进程 的加 快 , 大量 流动人 口涌人城 市 , 如何 对这部 分新增 的流动 人 口进行 管理并 为其 服务 成 了社 区工 作的新 内容 , 流动人 口的涌人也给本 已不足或有 限的社 区资源带来 了新 的压力 。因此 , 有必要对城市社区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 合理配置 , 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 实现社区资源效益的最大 化 , 这样 , 能有效 解决城市人 口膨胀 、 只有 才 需求增 长与社 区资源短缺之 间的矛 盾 。 ( ) 二 整合利 用社 区资 源是 解决城 市社 区资源不足与部 分资源 闲置浪 费两者之 间矛盾 的有效途径 城市 社 区资 源短缺在物质 资源 、 组织资源 和人力 资源方 面都 有表现 。较 为常见 的 、 区居民感受 明 社 显 的是物 质资源 的短缺 , 如社 区内缺乏 居 民活 动的场所 与设施 , 特别是针 对老 年人 、 儿童及 残疾人 的活

关于开展物业小区环境整治方案

关于开展物业小区环境整治方案
(2)对可能影响整治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密切关注,及时调整整治策略。
十八、总结与推广
1.总结经验
(1)整治工作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梳理经验,查找不足。
(2)编写整治工作案例,为其他小区提供参考。
2.推广应用
(1)将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其他小区进行推广,提升全市物业小区环境整治水平。
(2)建立交流平台,促进各小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
(2)鼓励居民参与决策,通过居民大会等形式,共同商讨小区环境整治策略。
十六、资源整合与利用
1.资源整合
(1)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整治工作。
(2)利用小区内的公共空间,合理规划,增加绿化带和公共活动区域。
2.资源利用
(1)通过政府补贴、居民自筹、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整治工作所需资金。
十一、激励与约束
1.激励措施
(1)对在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对积极参与整治工作的居民,优先考虑其在社区活动中的评优资格。
2.约束机制
(1)对整治工作不力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管,对不履行职责的物业公司进行处罚。
十二、持续改进与优化
(2)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提高环境整治工作的社会关注度。
十七、风险预防与应对
1.风险预防
(1)制定详细的整治工作计划,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应对措施
(1)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及时开展解释沟通工作。
关于开展物业小区环境整治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

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

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本次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概述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旨在整合草根组织、社区基层治理等多种资源,落实社会化治理要求的重要工作。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主要负责对社区人员、公共设施、社会资源等进行监测、管理、维护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工作目标在本次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我们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实现社区治理的全覆盖,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落实。

2. 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提高社区服务效率,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3.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三、工作内容在本次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我们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内容:1.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确定各网格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2. 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和宣传,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和素质提升。

3. 进行社会资源整合,提高社区服务效率。

4. 监测社区环境,维护公共设施的完好性。

5. 加强对社区企业的管理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四、工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建立了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

2. 加强了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意识和参与度。

3. 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整合,提高了社区服务效率。

4. 环境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公共设施的维护工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5. 对社区企业的管理监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本次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2. 社区资源整合和服务效率还需进一步加强。

3. 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维护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2.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区服务效率。

3. 加大对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强维护和监督。

社区五个一工作总结7篇

社区五个一工作总结7篇

社区五个一工作总结7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概述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社区以推进“五个一工程”(一流服务质量、一强化环境管理、一优化社区氛围、一完善基础设施、一深化志愿服务)为主要任务,致力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未来展望。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一流服务质量本社区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

具体成果包括:完善居民服务热线,解决居民问题响应时间缩短至XX小时内;定期开展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效率和满意度。

2. 一强化环境管理社区加强环境整治力度,通过定期清理垃圾、绿化环境等措施,实现了社区环境的明显改善。

本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公共设施维护,确保社区设施完好。

3. 一优化社区氛围为营造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本社区组织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如邻里节、文艺演出等,增进居民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社区风尚。

4. 一完善基础设施本社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包括改善道路状况、增设健身设施等。

具体举措包括:铺设沥青道路,改善行车与行走体验;增设健身器材与休闲座椅,满足居民运动与休息需求。

5. 一深化志愿服务本社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通过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参与环境整治等活动,弘扬志愿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居民反映服务响应速度和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为此,我们将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2. 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部分居民对社区活动缺乏热情。

我们将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 基础设施维护需加强,部分设施损坏后修复不及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營造有特色社區環境及資源整合台南市南區金華社區理事長長柯崑城 97-12-23 一、推展目的、社區環境改造及空間營造在政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已成為社會改革的主流運動,也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後的反思行動,更是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優質的生活環境空間、健康的生活品質層次,成為普羅大眾共同的需求指標;在社區自主的潮流下,讓社區環境的營造,透過社區自主性的參與、經營、管理,將更能發掘出不同的社區特色,以居民的需求為環境改造空間營造之考量,權衡居民的意見,達成社區居民對環境改造與空間營造之共識。

二、具體目標、從事社區環境改造、空間營造,首先要發揮草根立場,根據社區特色,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再帶動其它相關項目,整合成一個營造計劃,社區環境改造不是齊頭式的什麼都作,別社區有的我都要,而是要瞭解社區特殊資源,以有限的資源,透過社區創意的發揮,產生最大的效益,改善和提昇社區的居住環境品質。

為了讓里、社區逐漸具備自我營造的能力,本社區工作團隊花時間進入子社區了解與學習,和居民共同面對困難,成為子里、社區的「夥伴」,以社區專業團隊結合社區組織,培訓社區幹部、義工、建立民主參與的機制,建構社區願景,規劃社區公共事務,激勵居民參與執行社區事務,營造新的社區環境,創造新的社區社會,培養新的公民意識,以嶄新的構思,勾勒出社區的魅力激勵社區互動起來,集體發揮創意、創造魅力,展現出社區的活力。

並以輔導、推動之方式,除協助進行社區總體生活環境的掃描外,擬針對支持性的空間環境規劃與空間營造之推動,藉有社造及空間環境改善經驗之優質社區,聯合其他初步社區,以經驗的相互交流、學習、觀摩、教育,傳導各社區正確的生活環境改造共識,以社區為單位營造基礎,漸次擴及區域內社區,期逐一完成整體空間之營造及居民生活環境之改善。

三、社區之特色與代表性-以「金華經驗」成功案例引言:成就與驕傲─金華社區城鄉風貌成果金華里里長柯崑城金華社區位於台南市南區的西北側,由金華路二段、健康路、中華西路、新孝路所圍,面積僅0.2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二千戶七千餘人。

這個地區早期是荒廢的鹽田,1974年起市政府在此進行市地重劃並興建兩期國民住宅,本區才開始吸引人口進住。

隨著民間土地開發而人口漸增,1982年配合市政府進行行政區整編後才獨立設里,稱為金華里。

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里內多為四至五層樓的集合住宅、三層樓的透天店舖住宅,居住密度高,但仍有若干地主保留的土地尚未開發。

如同我們曾分析過的,都市內的新興社區都是住民彼此不相識的陌生鄰里,在社區營造上的首要課題是如何無中生有創造出「社區感」。

在各地的真實經驗中,絕大多數新興社區之所以啟動對社區的認同,多半是因為遭遇生活環境的威脅,為確保社區內的「公共服務品質」而發起。

金華里的起步也是如此,他們為爭取公園而發起的集體行動,成了營造社區的第一步。

為爭取公園而起步金華社區與許多新興住宅區一樣,都是經過市政府土地重劃才形成的住宅區,重劃區內除了道路之外,通常還劃有公園預定地、市場預定地等,但市府限於財政往往都未加以闢建。

隨著新住人口增加,幼稚園、學校、公園等集體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高,但市政府仍無力提供。

聰明的商人便設法向市政府租用公園保留地,開闢為幼稚園,美其名為政府獎勵民間投資。

70年代,台南市有許多新興社區內的公園用地陸續被民間業者租用興建為私立的幼稚園,金華社區也遇到相同的問題。

75年,社區居民知道社區內唯一的一塊公園用地將出租興建幼稚園,遂集體動員,提出「我們要公園,不要幼稚園」的清楚訴求。

里民們的意志堅定,透過集體的力量,終於成功擋下市府的獎勵民間投資案,對於生活環境品質的意識也隨而萌芽,他們積極地希望興闢公園。

但因為幼稚園事件,金華社區難以從市政府獲得補助,只能向民間尋求資源,這也促成金華社區從此建立善用民間資源的獨特作法。

里長柯崑城發動社區募款,短短三天內就募得一百七十七萬餘元,並號召居民參與營造,合力打造完成一千六百坪的「金華公園」。

金華公園行動有效地喚起居民為社區奉獻的心,後來在公園中增建一棟社區活動中心則進一步讓整個園區成為社區行動的核心基地。

居民親手栽植園中的花木,主動照料修剪。

各種年齡層的居民在此各取所需,休閒、泡茶、聚會、運動、學習、構思、企劃,在柯里長的帶領下陸續推出許多社區營造行動。

來到金華社區,肯定會對他們善用每一吋土地之用心,深感折服,社區裡頭的空地經過里長與社區幹部奔走協調,以及居民的支持與努力,變身成為公園、停車場、好望角、樹苗銀行、都市農園、鄉土文化館、綜合福利館等等,動員社區人力、財力並結合社會資源,開創「地方出錢、建設地方」的最佳典範,社區營造的魅力聚落在金華,都市裡難得的開闊綠境,優質的人文教育、環境景觀、健全的健康、福利體系、安全聯防系統、讓這裡的居民感受到離不開、走不遠、有了一股難以割捨的鄉土情感。

持續營造社區環境近十年來,金華社區針對都市居住生活的需求,陸續推展環境營造行動。

譬如社區內有一塊地是市場用地,但市府沒有經費整建,遂被佔用違建且雜草叢生。

76年,柯崑城先生當時擔任社區發展促進會主委,發動居民向市府申請代管這片荒地,並向環保署爭取經費改造為美麗的開放空間,金華社區交出亮麗的社區改造成績單後,以服務的績效,整頓的成果做敦親睦鄰的基礎,進而展開一系列「視覺景觀」的改造工作,規劃出角落造景,將髒亂的違建區,自力開闢成中庭式的花園,從里辦公處的落地窗望出去,隔著馬路就是一座優美的小公園,微微起伏的綠草坡,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徑,幾株挺拔沖沖的雨豆樹,印度紫檀,樹下散佈著幾顆白色風景石,公園雖小(750坪),卻散發著清新疏朗的氣質,都市難得一見的綠野風景,週邊刻意設計停車空間,疏減居民停車的困擾,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量的規劃,深獲全體社區居民高度認同與讚賞,社區將它命名為「觀心園」。

83年社區發展協會又針對社區四處可見的角落空地,遊說地主讓居民認養並設置為小型停車空間、轉角綠地等。

經過努力,總計有三十二塊土地被整理出來,可供停車數百輛。

這個行動的總花費僅68萬元,即把社區內四處可見的髒亂空地改變成方便使用的停車空間、小綠地甚至小菜園。

此外住宅區內的道路車流量較少,社區也推動路邊植樹增加綠意。

金華里的環境改造由內而外,由簡單而漸向困難挑戰。

在住宅區內大致完成改造之後,便向外拓展到商店街的改造。

新孝路是重要的商店街,社區向外申請經費補助後鼓勵店家配合作店招的調整,讓商店街統一招牌,街景煥然改觀。

這些切合實際需求、又花費儉省的作法與成果,讓金華社區在88年參加第二屆全國城鄉新風貌展示觀摩會時,囊括最佳效益、最佳效果、最佳名嘴、最佳推手、最佳人氣、熱心參與等六項大獎。

最近,金華社區將環境營造的重心擴展到社區內荒廢多年始終無法處理的大台南觀光城。

這個觀光城是早年配合河溝加蓋而興建的商場,但因管理不善,連續遭逢五次火災,建築物滿目瘡痍,內部公共設施全毀,成為藏污納垢的死角社區之瘤。

但長久以來,市政府無力改善,社區只好設法自力救濟,逐年爭取小額經費改善走道照明、修復公廁,並將外壁重新油漆等,一步步讓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被照顧到。

最近觀光城的部份空間已被改修為「綜合福利館」配合推動社區關懷照顧工作。

向文化與社會福利拓展十多年來,金華社區在社區營造的道路上是摸索與企劃同時並進的,根據柯崑城里長的分析,他認為金華社區首先是由「基礎環境景觀」著手,進而營造「視覺景觀」,在這兩階段的營造後,則進入所謂「生活性文化景觀營造」。

亦即,從實質環境的改善入手,進而拓展到對於「文化」與「人」的思考。

新興的都市社區既然由陌生鄰里轉化而成,原本即欠缺屬於這社區本身的「傳統」與「文化資產」,必須重新培養,甚至是特別加以「發明」。

金華社區在十餘年環境整頓頗有成效之後,投入新文化的培育工作。

91年,社區內一處由建設公司所擁有但暫無開發計畫的土地,經過柯里長遊說後,建商不僅無償借出土地,還捐贈樣品屋和貨櫃,由社區改造為鄰里公園和鄉土文物館,這是金華社區經營社區文化的濫觴。

93年更與台南市社區大學合作,在金華社區成立全市第一個分校,開設七個課程,有系統地提供終身學習的管道。

此外也與佛光山社區學院合作,設立金華社區分部,開設一系列婦幼成長、心靈成長、快樂學習、戲說人生、藝術、親子童玩系列課程。

鼓勵各年齡層的學習互,是長期建構屬於金華社區之文化的重要基礎。

在「人」的向度。

隨著社區內退休人口漸多,養生與養老需求日增,金華社區開始大幅度投入社區福利的相關工作。

首先,在社區內成立健康保健站,提供居民保健服務,同時也配合市政府的社區關懷照顧計畫,設立社區綜合福利館。

94年啟用的「長青館」及「長青食堂」,便提供社區長輩安全通報、問安、餐食服務、醫療健診、休閒活動及終身學習等服務,其中「長青食堂」,為提供設籍於金華社區且能自己行動之65歲以上長者提供午餐服務。

人的動員與行動創意人的動員始終是社區營造成敗的關鍵,金華社區自有一套獨特的動員手法,兼具擴大參與與民主決策的功能。

這手法是柯里長的發明,他堅持召開「戶長會議」。

在社區組織的幹部針對社區議題有具體行動構想後,金華社區即正式通知各住戶召開「戶長會議」,各家戶需派出代表參加會議,在會中討論並作成決議之後,即成為社區的公議,為社區行動提供最有力的民意支持。

比較而言,一般社區在推動社區營造時,雖然通常面對「參與」的課題,但多半並未清楚地意識到社區的構成方式,因此,往往不特別注意以誰為對象來召喚居民參與。

多數社區營造只是由熱心的幹部,隨機地召喚另一些熱心的、零散的個人參加行動,但個別投入的程度不同,團體對個體也缺乏約束力。

「戶長會議」強調以「家戶」為單位,各家戶被要求由戶長作為家戶的代表,這制度具有十分獨特的宣示意義,它明白地在公共場域中突顯家戶的重要性,也善意地表示「社區」對各「家戶」的重視。

家戶會議因此成為金華社區公共事務決策與宣傳的重要機制。

柯里長表示,金華社區多年來經由戶長會議、公聽會、說明會,引導居民漸進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造就了公園認養、空地代管、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角落造景、打造新街、資源回收等傲人實績。

在九二一地震發生後,也能迅速達成共識認養災區的社區,每週都有相當數量的義工結伴開車前去中寮協助社區復建。

金華社區早在84年即成立環保義工隊,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義工日,十幾年來義工從事掃街、整頓公園、空地、清理防火港、小廣告、資源回收處理及各項宣導工作從未間斷。

繼柯崑城先生之後接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盧鵬仁先生也指出,一個優質的社區絕非以投入多少金錢來衡量,而是來自民眾的參與,進而獲得彼此認同且達成共識後,再經由不斷的溝通凝聚向心力。

94年,第三屆總統文化獎,金華社區脫穎而出獲得社區營造類的最高榮譽──玉山獎。

玉山獎的評審表示,金華社區最後出線的原因在於該社區確實達到「提升社區居民品質」的目標,且不吝於自清除垃圾的小地方著手,評審們實地明查暗訪後更發現該社區除了無國防與外交功能外,根本就是「政府中的政府」,執行力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