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三维推进”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
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
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
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三、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
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
元代三大农书之一。
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
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引言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瑰宝,拥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在当今社会,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不仅有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还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推动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一、加强中华文化教育1.1 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通过开设中华文化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1.2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各地可以建立文化学习中心,提供中华文化的培训和教育课程。
同时,社区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各民族代表分享自己的文化传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认同。
二、加强中华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2.1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华文化传统的保护是推动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品等,确保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得以保留。
2.2 传统节日的传承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庆祝传统节日,可以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类传统节日活动,包括舞龙舞狮、赏花灯等,让各民族共同参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3.1 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跨文化交流活动,是推动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各民族代表参与,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
同时,各民族之间可以开展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鉴。
3.2 跨民族合作项目跨民族合作项目是推动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鼓励各民族之间开展合作项目,如共同举办文化展览、开展传统技艺培训等,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结论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居住的民族,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交流与融合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与汉族有着长期的接触和交流,通过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互动,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众多方面。
藏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使得藏传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使得中华文明的清真食品和建筑在中国广泛存在。
二、科技发明与传播少数民族在科技发明和传播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族人草原上的悠久历史和特殊环境,培养了他们的骑射技艺,对中国的军事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时期,蒙古族的骑射技艺帮助中国统一了北方,开展了边疆的开发和防御。
蒙古族还在建筑、医学、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书法艺术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形式。
藏族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藏字艺术,其字形浑厚,墨迹流畅,融合了佛教和民族特色;蒙古族的古蒙古文书法也有独特的韵味,书写规范而潇洒。
这些独特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明的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对提高中华文明的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文学与语言少数民族在文学与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贡献。
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神话、史诗等,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内涵。
壮族的桂林山水诗歌、布依族的苗疆歌谣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诗词创作。
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系统,如苗文、彝文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
五、民族建筑与工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和工艺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藏族各地修建的寺庙、宫殿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雕饰艺术,为中华文明的建筑风格提供了新的元素和样式。
壮族的壮锦、蒙古族的蒙古地毯等传统工艺品也在中华文明的民族工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古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一直以来,汉族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民族。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民族融合、宗教信仰、服饰习俗和建筑艺术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
一、民族融合在中国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融合。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南蛮,到唐宋时期的回鹘、藏族,再到明清时期的满族、蒙古族等,各个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例如,汉族的服饰、食品和建筑风格都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族主要信仰儒教、道教和佛教,而少数民族则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景颇族的纳西教等。
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带给中国古代人们不同的精神寄托和价值观念,也使得中国形成了多元而包容的宗教文化。
三、服饰习俗中国古代的民族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习俗。
汉族的传统服饰有袍、裙、衫等,而藏族则以长袍、长靴、长袜等为主要服饰。
少数民族的服饰多样且色彩斑斓,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习俗。
在中国古代,这些服饰习俗也常常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格。
四、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少数民族在建筑领域也有着丰富的文化表现。
汉族的传统建筑风格以木材为主,注重对天地宇宙的审美追求。
而少数民族的建筑则更多地使用土坯、石块等原生材料,其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相契合,展示了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例如,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藏式建筑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珍贵瑰宝。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种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的文化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多民族大家庭的象征,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也是从古到今逐渐凝聚成的一个精神大系统。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系中,在中华文化琳琅满目的鲜活内容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
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贡献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将汉族文化或外国文化与本族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更富浓厚意蕴的民族文化。
比如藏传佛教的“天圆地方”、“内圆外方”等思想,就是印度、尼泊尔的佛教与藏族的苯教、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教结合的产物。
从中国西南到东北绵延数千里的藏彝文化长廊也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典型。
再如,“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是古往今来北方游牧文化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文化至今仍然完整保存在东北的鄂伦春等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俄罗斯族作为在中国新疆和黑龙江北部定居的少数民族,他们带来了东正教、复活节、圣诞节等西方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充实还表现在他们丰富的史诗文化和歌声文化上。
如被搬上银幕成为经典的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以及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蒙古秘史》等等,都在歌颂本民族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的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
少数民族由于经典文献不多,因而表达人间真情、男女爱情等内容的民歌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广西的壮歌、西北各民族的“花儿”等等。
都是这些民族用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形式。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贡献自唐代吸收西域龟兹乐师改造的西凉乐创作出大唐音乐后,汉族的正统音乐才开始补充进鲜活、新颖的民族音乐营养,并使中华民族音乐有了雅俗共赏、汉民结合的持久活力。
高中生《少数民族》教案: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生《少数民族》教案: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而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也成为了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学生们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素材,并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概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语言文字、服装饮食、节日民俗、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
学生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从而了解多元化的我国文化。
二、少数民族教育的意义少数民族教育是指在对不同少数民族的教育中注重其文化传承和保护,并在教育中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促进少数民族和大汉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相应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少数民族教育的意义在于,既能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也能让其他族群的学生对少数民族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达到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途径1.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最好的途径之一。
如张爱玲的《金锁记》、叶圣陶的《马槽酒》、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这些文学作品都表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感人深情等特点,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电视剧、电影电视剧、电影也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如《边城汉子》、《心灵图谱》、《甘肃拐子》等电视剧,以及《卧虎藏龙》、《功夫》等影片,都展现了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不妨在平日里观看一些影视作品,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3.采风调研采风调研也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前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近距离接触少数民族的风情,亲身感受他们的文化特色。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蒙古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蒙古文,成为蒙古族人民交流和记录文字的重要工具。
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也拥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些传统方式传承、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要贡献。
历史上,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族的统治下,在元朝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与传统中华文明相结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藏族人还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他们为中国的医药、占卜和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科学技术领域。
少数民族在艺术、音乐和舞蹈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独特而多样化,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著名的蒙古族长调、藏族的藏戏、维吾尔族的古典音乐,以及彝族的大歌等,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
它们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艺术领域,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新的色彩。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参与国家政权的建设和维护,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领域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中国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在文化、科技、艺术和社会各个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性和丰富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拥有多元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工艺品等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传承着民族独特的历史、哲学和审美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价值。
通过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第三,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体验和欣赏中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比如,维吾尔族的古丝绸之路文化、藏族的唐卡艺术、壮族的龙腾歌舞等,无不给人们带来独特的美感体验。
通过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社会文化生活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推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可以让中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防止文化多元性被同化和消失。
然而,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推广少数民族文化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平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由于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原因,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和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第 3期 5豢
Vo1 2 一 No 3 .5 .
百
色
学
院
学
报
21 0 2年 5月
Ma . 0 2 y 2 1
J OURNAL OF B S AIE UNI R I VE S TY
少 数 民族 对 中 华 民族 文 化 的 “ 维 推 进 三
杨 义
( 中国社 会科 学院 , 京 1 0 3 ) 北 0 7 2
摘 要 : 中华 民族 文化 共 同体是 一 种 “ 巨伞 型” 复合 结构 , 有 5 的 具 6条伞 骨 , 开 采荫 蔽八 万 撑 里, 拢起 来 一柱 擎天 。它 的动力 系统具有 中原 动力 和边缘 活 力互动 的特 征 , 没有 中原文 化 的凝 聚 力和 辐射力, 多元文化 板块 的碰撞 就 可能元 气耗散 ; 没有 边缘 活 力 , 中原 的凝 聚 和辐 射 就会 在 单 线运 动 中 自我停 滞 、 化 。为什 么中华文 明五 千年 不 曾 中断 ?很 重要 一 个原 因是 , 河文 明与长 江文 明的相 互 僵 黄 推 移和 交融 。 因为有 了长 江的 阻隔 , 北方游牧 民族入 主 中原 时汉族一 些大 家族 迁移 到 长江流 域 , 得 使 长江流 域 经济 、 文化快 速发展 。游牧 民族滞 留在 中原逐 渐地 被 汉化 , 就形 成 了南 北的“ 这 太极 推 移 ” , 你推 过 来 , 我推 过 去 , 汉文化 与游牧 民族 文化愈 来愈 深 地 变得“ 中有我 、 中有你 ” 你 我 。在“ 南北 太极 ” 推 移 的过程 中, 蜀是 一 个重要 的“ 巴 太极 眼” 。西 南 中国是 中华 民族文化 的后 花 园, 太极 推移 冲 击波 是 的接 纳体 , 有储 存 文化 活化 石的功 能 。 中原周 边的 少数 民族 在主 体 民族 扩 张和 南北 太极推 移 冲击 波 的作 用下 , 携带 着 自身的 文化 行 李和 沿途 拿 来的文化 成品 , 迁徙 到大 西南 区域 。古老的 文化成 品沉 积 下来 , 百越 百 濮 的土著风 俗相调 适 、 融合 , 与 相 形成 了渊源极 古 、 态极 异 的文化 遗 存 。如彝 族 、 形 白族 作 为村 社保 护神 的 土主 崇拜依 然盛行 , 述神 话与 民族 迁徙 的《 叙 苗族 古歌 》 广泛传 唱 , 等 。少数 民族 等 对 于 中华 民族 文化有“ 维推 进” 三 之功 , 得 我们 以极 大的责任 感加 以深度 的认识 和发掘 。 值 关 键词 : 少数 民族 文化 ; 中华 民族 文化 ; 中原动 力 ; 缘 活力 ; 边 太极推 移 中图分 类号 : I0 . 27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2 3 2 1 )3 0 5 8 1 7 —8 3 (0 2 0 —0 5 —0
, ,
The Fa iia i n o lu e o c lt to பைடு நூலகம் f Cu t r f Ch n s a i n y M i o iy i e e N to b n r t Gr u s o p
YA N G ’
( ie e Ac d mY o o i f ce c , ei n 1 0 3 ) Chn s a e fS c a S in e B j g, 0 7 2 i
Ab t a t Cu t r f Ch n s a i n s i e a u e m b el s a i g c l r s r m s r c : lu e o i e e n t i k h g u r l o l a h d n u t e fo u 5 M i 6 — no iy rt gr up . o s The drv n f c f r he e l pm e o t c lur of i i g or e o t d veo nt f he u t e Ch ne e a i n o e i s n to c m s fo r m bo h t d t he omi a c t r a d n nt ulu e n m a g n l ulur s r i a c t e wh c a e l i dip nsb e i h r a l n s e i l .Chi e e ul n s c — t e he ihe a o h s or of 5 00 e r , ur c rs s l ng i t y 0 y a s whih s c i ma n y e fca r i l b ne ii lf om t o m u i a in he c m n c to be we n i iia i ns t Ye l w Ri e a t e t e c v l to of he z lo v r nd h Ya t e ng z Ri e .W h n he vr e t no t r r he n no a c m di t i r l d e t a Chi a, om e g a le o ha m i r t d o he rbe u e c n r 1 n s bi f mii s f n g a e t t Ya t e ng z Ri e b s n, v r a i whih c br ugh t a d e e o o t he r pi d v l pme t f n o Ec n o omy nd ulur t t a r g o The a c t e o h t e i n. no t r r he n no di ma c t i e n h c nt a Chi b c m e a t r b i t e e r l na e a p r of Chi e e a e .Cu t r of n s l t r lu e Ch n s a t a o t e i e e nd h t f h n r h r ma i rb n e r t d r d a l . c e t S c u n wa a mp r a t e t e o h o t e n No d c t i e i t g a e g a u l An in ih a s n i o t n c n r f r t e y i e r to f t s t we t e i n f nce t nt g a i n or he ou h s r g o o a i n Chi s r e a t ba k a de f r na e v d s he c g r n o Chi e e n s c lur t s o e t r al os i u t e o t r is e f s1 pa t r .M i ort g o s u r nd n t e e r Ch n mo d o n iy r up s r ou i g h c ntal ia ve t s t ou hwe t s Ch na i wih her u t e whe t e omi a n ton lt t o t i f r r a a t t i c lur s n h d n nt a i a iy o k her o me 1 nd nd te h mi r to f i f m i e o h n a p n d g a i n o b g a l s f a h p e e .Th a ce t u t r s f h mi o i g o p i e n in c lu e o t e n rt y ru s we e c r i d o n i t g a e wih h s f B i u n B i u a i n l is wh c e e t a l r a re n a d n e r t d t t o e o a y e a d a p n to a i e , i h v n u l t y f me c t r h rt ge wih o h sor a die st .For ns a c , he or d ulu al e ia s t l ng i t y nd v r iy i t n e t wo s i of r hp Tu hu, z t e g d p o e t g v l g s i s i o u a n B i Na i n l y a d Yi n to a i The h o r t c i i a e ,s t l p p l r i a to a i n a i n l y n l l t t 0l ng d So s o i o Na i n l y t l n y h a d s o is a o t h i r t n i tl u g b a y p o f M a to ai e l g m t s n t r b u t e m g a i s i s n y m n e — t i e o s 1 p e Cu t r s o i o i r u s f c l a e t e d v l p e t o u t r f Ch n s a i n i a y l . lu e f m n rt g o p a i t t h e e o m n f c lu e o i e e n to n m n y i wa s w h c r h o r f r h r r c g ii n a d e p o a i n wih a h g e r e o e p n i i t y , i h wo t u u t e e o n t n x l r to t i h d g e f r s o sb l y o i Ke wo d c t r s o no iy r ps c lur f Chi e e a i n; rv ng or e r y r s: u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