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习重点难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高一年级历史教案5篇

高一年级历史教案5篇

高一年级历史教案5篇高一年级历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客观描述隋唐统一的过程,了解隋朝时期的成就建树。

2、通过展示史料并进行小组讨论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而加深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唐朝诗人__的《汴河怀古》,并提出问题:此诗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此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教师追问: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此运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成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隋统一的过程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长期处于__状态。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那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400年的__局面。

教师强调:隋朝的统一结束了__局面,为后来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各项建设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二段,提问: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学生分析总结:隋朝时期在长安、洛阳设粮仓;隋炀帝时期修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教师总结:隋朝初期建设颇多,其中大运河最为。

教师展示《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都流经哪些地方,沟通了哪些水系?学生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教师展示史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修建这条大运河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代表回答:隋朝开通大运河能够加强南北方的政治经济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教师总结:运河的开通能够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发展,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为我们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它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中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重难点】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会议【知识·梳理】1.背景(1)二战的悲剧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战前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于是有人主张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3)二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

2.内容: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

决定成立两个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3.意义: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战后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勾画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蓝图。

按照这个会议的精神,很快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深化·拓展】1.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二战后各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欧洲被普遍削弱,德.意.日经济濒于崩溃,英.法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削弱,而美国的实力却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不但在工业生产领域占据压倒的优势,而且在国际货币和金融方面也确立了统治地位。

美国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确立战后世界经济霸主乃至世界霸主的地位。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5课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5课

划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进而撒下了现代 丽的光彩”指什么?
文明的种子。
[答案] 文明:城邦制政
——《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 体。光彩:民主制。
• 〔典例试做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 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 大影响是( A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 (2)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民主氛围 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___精_神__文_化_____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 2.局限 • (1)只是“___成_年__男_性__公_民__当_家__作_主___”的政治制度,妇女、外
邦人、广大奴隶不享受民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___直_接__民_主_____成为政 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 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是雅典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 1.奠基——梭伦改革 • (1)背景:__社__会__矛__盾____尖锐。 • (2)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 (3)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确立 公民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 四百人议事会 和公 民 陪审法庭;废除 债务奴隶制 。 • (4)影响: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图解识记 梭伦改革的内容
• 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 (2)内容: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②设立__五__百__人__议_事__会_____,
• 3.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 (2)内容: • ①所有___成__年_男__性____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6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6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材整理1临危受命1.背景(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2.结果: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教材整理2实施“新政”内容具体措施作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复兴工业(核心)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工程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等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6“学思之窗”,思考: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这些立法反映了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了社会保障措施,对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材整理3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深度点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高一的历史说课稿

高一的历史说课稿

高一的历史说课稿高一的历史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__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_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__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同时明清时期__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__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__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__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__的影响二、说学情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篇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篇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并能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2.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

2. 学习(30分钟)a. 分组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带着问题阅读,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b. 分组讨论并汇报,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3. 深化(15分钟)a.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列出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b. 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并总结成笔记。

4. 拓展(15分钟)a. 课堂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b.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作业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培养了学生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但在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部分学生对相关材料理解较困难,需要提前进行教师引导和辅导。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模板: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斗过程;3.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掌握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含义,意识到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建设中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包括土地改革和工业化;3.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应用;2.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3. 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1.什么是科学实验精神?2.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课堂教学1. 教师引导•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索中曲折”和科学实验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查找资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3. 教师组织讨论•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就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五、评价与反思1. 评价指标•学生是否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是否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是否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并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学习重点难点是什么
对于历史课本内容,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

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

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些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

其次,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

那什幺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呢?比方说: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它的作用和影响可能就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评价历史事物不能离开它所处的历史背景,这就叫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法。

什幺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呢?通俗地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许多历史事物往往既具有进步之处,同时又具有不足地方,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全面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评价。

有的同学学历史时就像学语文和外语一样,大声地朗读,扯着嗓子拼命地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不需要发出声音。

历史需要反思,需要冷静地思考,历史是无声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囊括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承载了庞杂又十分巨大的知识量。

这就决定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大致可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史实。

要求学生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