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

合集下载

3.鸟的天堂(集体备课,第二课时)

3.鸟的天堂(集体备课,第二课时)

3.鸟的天堂(集体备课,第二课时)第一篇:3.鸟的天堂(集体备课,第二课时)龙背小学四优课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独特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1、播放百鸟齐鸣的音乐,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脑海里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2、指说后小结: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让我们再次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美丽的南国之乡,去看一看《鸟的天堂》吧!(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鸟的天堂在哪里?2、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3、学生反馈,简单点评三、小组合作(一)出示问题:“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齐读并谈谈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讨论后回答(二)分析12、13段1、鸟的天堂里的鸟有什么特点?并找出相关的句子2、学习排比句并运用4、找出拟人句并运用5、这两段展示了什么美?(动态美)6、带着喜爱的感情齐读,并引导学生背诵过渡:这么多的鸟儿,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吗?(三)分析7、8段1、分析榕树的特点: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大、茂密、绿)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理解“不计其数”的意思2、感受静态美:这两段展示了什么美?(静态美)3、出示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我们就带着这美丽的心情齐读这句话吧!(引导学生背诵)龙背小学四优课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结:正因为有了这么一棵茂盛的榕树,所以才引来了这么多的鸟儿在这里栖息,小鸟才会生活的如此快乐,因此最后作者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四、小组讨论1、课文5次写了年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教师渗透德育知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播放一个“鸟的天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鸟的天堂的鸟很多,加深印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3《鸟的天堂》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3《鸟的天堂》

22.《鸟的天堂》教学案例教学要求: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①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②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③“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加多一点)“隙”不要写成“”(第三笔是“丨”不是“亅”)“暇”不要写成“”(“日”字旁不是“目”字旁)④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1】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

该组的主题是观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在本篇课文中,作者巴金以“我”的身份,描写了自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过程,以及两次游览所看到的不同景观和不同感想。

文章语句优美,结构清晰,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其中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是生动。

在文章的细节描写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优美景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进一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本篇课文所用时间为2课时。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2、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清楚文章的主要结构。

3、分析重点语句,以及文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与自然间和谐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间和谐美。

课前准备:1、生自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通句子。

2、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有关榕树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置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堂”这个词吗?那你们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天堂应该是怎么样的吗?(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啊,不只是人有自己的天堂,鸟也有它们的天堂,怎么,不信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板书课题:3、鸟的天堂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同学们都读完了课文,你能根据作者游览“鸟的天堂”的次数,给文章分成几部分。

(1——9自然段:第一次游览 10——14:第二次游览)3、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游览的顺序)三、读思结合,解析第一部分,。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鸟的天堂》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第一单元第3课鸟的天堂(一)教材解读《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学习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2.主要作品《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等。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陆续: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逼近:靠近、接近的意思。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

3.鸟的天堂[5篇模版]

3.鸟的天堂[5篇模版]

3.鸟的天堂[5篇模版]第一篇:3.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所以很难想象作者所描绘的鸟的天堂的美丽与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榕、抛、暇”等4个字,会写“灿、烂、桨、纠、逼、禁、寂”等14个生字,并掌握其组成的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3课鸟的天堂

3课鸟的天堂
课件PPT
3
鸟的天堂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 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 三部曲》( 《家》《春》 《秋 》),《爱情三部曲 (《雾》、《雨》、 《电》)等。
资料宝袋
写作背景
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 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500年树龄 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 的天堂》。
字词乐园
我会写


写法:“彳”要窄, 右部的横间距要均匀。
组词:规律 纪律 律师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zhī

写法:“十”略收缩; “又”稍扁,捺要伸展。
组词:一支 支流 支持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zhū

写法:右部竖长而有力, 撇、捺舒展。
组词:植株 一株 守株待兔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fèng

写法:笔画较多,要写紧 凑些,“辶”稍小。
组词:缝隙 夹缝 裂缝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写法:左窄右宽。右部 上中下三部分结构均匀。
组词:缝隙 孔隙 白驹过隙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yào
耀
写法:“光”末笔变为 竖提,“翟”要紧凑。
组词:耀眼 闪耀 光耀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并没有 鸟 ,而是由_____ 远 到 看到_____ 近 地观察到大榕树的_______ 高大茂盛 ____ 和充满生机 _______的特点,作者抓住这 静 态的 些特点,对榕树进行了____Βιβλιοθήκη 描写,突出了榕树奇特的美。A

3、鸟的天堂

3、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一 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 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 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 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
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 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 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陆续 照耀 逼近
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许多鸟
第一段: 1 — 4自然段
第二段:5 — 9自然段 第三段: 10 — 13自然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
一段灿烂的红霞 陆续 解开 竹竿 白茫茫 波浪 平静 三支船桨 规律 一支乐曲 茂盛 主干 错误 一株榕树 真面目 不可计数 时期 生命力 展示 缝隙 翠绿 照耀 片刻 大概 涨潮 树梢 静寂 继续 翅膀 应接不暇 掌声 留恋 的确 天堂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 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 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总结拓展: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 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 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 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 课外搜集有关鸟类的资料。 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
前者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 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加上引号表示一 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 “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 的形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鸟的天堂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词句解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

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
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

“不可计数”,“数”在这里读shǔ,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

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

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建议
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还要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从对枝干、树根的描述中,感受到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使我们感受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体验到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第二个问题,抓住有关词句进行交流,体会到鸟儿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能想象出鸟儿自在飞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

3.思考并交流:“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
“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的“鸟的天堂”是说那
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文中出现的几次“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

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4.本文文字优美,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5.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

有部分难字要有选择地加以提醒。

如,“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另外,“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禁”的“禁”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g。

四、相关链接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了《家》的续集《春》和《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还首倡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的散文文字清丽流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的情节中回荡,虚实相间,挥洒自如。

他的散文不追求外在的精雕细作,而能在娓娓道来的朴实的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享受,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和光彩。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

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

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

榕树常绿乔木,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树冠大,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隐花果,初为绿色,熟时是紫红或淡黄色。

榕树的枝干常常会向下长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多数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也有的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树林,因此,榕树往往被人们称为“独木林”。

榕树生性强健,抗
风耐潮,耐旱、耐瘠、耐修剪,可做防风林、盆景、行道树、庭园树。

木料可制作器具,树叶、气根、树皮可入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