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种植方式_楠竹种植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楠竹栽培实用技术

楠竹栽培实用技术

楠竹栽培实用技术第一讲:楠竹育苗技术教学目的:使学员掌握楠竹育苗及移栽技术;提高学员的科学种植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楠竹育苗及移栽技术教学过程:(一)播种育苗1、种子处理: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一是浸种消毒:将种子0.03%的高锰酸钾温水(50℃左右)浸种24小时,二是种子催芽:将砂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湿,再按3:1的比例与种子混合,堆积在砖屋内加温催芽,温度可保持在18~25℃,每两天喷一次水,至种胚露白点后筛出拌砂,再用清水洗,可提高发芽率5~7%。

2、选好圃地:密播育苗和容器育苗选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移植方便的圃地或就在移分蘖苗的圃地之中。

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山湾坡地或不浸水、不板结的稻田。

3、整地播种:苗床整理:实生原苗培育苗床,一般67m2为一个大棚,播种20~30kg,苗床宽1.5m,长10m,1个大棚分4个小块,结合整地每个大棚施牛粪2000kg。

开好排水沟,床高20cm。

床上盖3cm的黄心土,再盖3cm厚的潮泥砂,床面上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将已经催芽的种子播在床上。

大棚盖膜,保持棚内温度20度左右。

容器育苗每m2苗床放袋子400个,苗床宽1m,长1m左右。

一般密播育苗67m2可分蘖移栽20~25亩幼苗。

4、播种时间:无论是密播育苗或容器育苗,移栽均以11月10日左右播种为最佳时间。

大棚温床育苗,90天左右可以移栽,分蘖次数为5~6次,苗木产量高。

(二)苗木管理1、分蘖苗移栽:整理圃地,开好排水沟,施足基肥,促进幼苗生长和分蘖,结合整地,每亩施牛粪4000~5000kg,并加入10kg过磷酸钙。

床面平整不渍水,宽2~3m,长15~20m。

2、密播和容器育苗管理:一是播种后要注意鼠、虫和蚯蚓危害,在苗床周围施放毒饵诱杀。

二是防止烧苗,棚内土壤易干燥,每隔2天要喷一次水,晴天气上午10点后棚内温度达到25℃以上时要及时揭开两头灌膜通风透气。

三是施稀肥,一般待芽苗展叶3~4片时,可结合浇水每周喷0.3%的尿素或复合肥1次。

楠竹种子种植方法

楠竹种子种植方法

楠竹种子种植方法楠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通常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

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家具、建筑材料和纸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楠竹种子的种植方法,以帮助那些正在考虑在自己的花园或农田中种植楠竹的人们。

1. 准备工作首先,你需要购买一些楠竹种子。

你可以在当地的花卉店或种子商店购买,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

请确保你购买的是新鲜的、高质量的种子。

其次,你需要准备一个适合种植楠竹的土壤。

楠竹喜欢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你可以在当地的农资店购买适合种植竹子的土壤,或者自己制作土壤。

最后,你需要准备一些种植工具,例如锄头、铲子、水壶等。

2. 种植过程首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这可以帮助种子吸收水分,促进发芽。

然后,将种子放入干燥的容器中,让它们在室温下休眠3-4天。

接下来,准备一个深度为2-3厘米的种植槽,将土壤填充到槽中。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地覆盖一层土壤。

用喷水器轻轻地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你需要每天检查土壤的湿度,并保持其湿润。

当种子开始发芽时,你需要逐渐减少浇水量,以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系腐烂。

当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你需要将它们移植到更大的盆栽中,或者直接移植到户外。

在移植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幼苗的根系。

3. 管理和维护在种植楠竹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

(2) 在幼苗长大后,适当施肥,以促进生长。

(3) 定期修剪植株,以控制其高度和形态。

(4) 定期检查和清除病虫害,以保持植株的健康。

4. 总结种植楠竹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是如果你遵循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维护好植株,你会得到一片美丽的竹林,为你的花园或农田增添绿色和生机。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成功地种植楠竹!。

楠竹种植方式_楠竹种植管理技术

楠竹种植方式_楠竹种植管理技术

楠竹种植方式_楠竹种植管理技术楠竹种植方式_楠竹种植管理技术楠竹是毛竹中最有使用和经济价值的竹,那么楠竹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楠竹种植的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楠竹的种植方式全垦深翻,施基肥;全垦的目的是要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在全垦深翻的同时,挖除竹林内的“三头”(石头,竹蔸头,树桩头)和老竹鞭,创造有利于鞭根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深翻深度30~40cm,注意避免损伤幼壮竹鞭的鞭芽和鞭根。

深翻时间以冬季12月~翌年1月,结合挖冬笋进行较好b这时竹林行鞭结束,地上、地下部分均处于休眠状态,鞭根损害较少;或者在笋一功竹高生长停止,而鞭梢又尚未大量生长前的6月中旬进行也可以。

笋用林一般留母竹较少,林内阳光充足,容易滋生杂草。

为防止林地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必须及时除尽杂草。

除草松土可结合进行,使土壤疏松透气,减少行粮阻力,有利于鞭根生长和发笋。

每年夏秋(6~9月)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生长快,应进行1~2次,深度10~15cm。

要求除尽草根,不损伤竹鞭和笋芽3把杂草翻埋上中,腐烂当肥料。

在深翻基础上再施基肥,基肥以人粪尿,猪、牛栏厩肥,菜饼等有机肥为最好。

一般每1,000m2竹林中施人人粪尿或猪、牛栏厩肥4,000~5,000kg,菜饼400~500kg。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割青草进行“埋青”,每1,000m2“埋青”6,000~10,000kg。

“埋青”后再盖8~10cm厚的土,称“扛土埋青”。

这对培养竹林和培养大笋很有好处。

施肥深度150~25cm,先开沟后施肥,施后覆土。

留好母竹,合理砍伐:笋用竹林与材用竹林一样,为获得高额的竹笋产量,除了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外,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竹林结构。

竹笋在生长发育时期,主要靠母竹供给养分。

因此,母竹的数量和年龄直接影响到发笋的数量和质量(表)。

据研究一般笋用毛竹林的立竹数,每1,000m‘保留母竹250~300株为宜,母竹年龄为6年(3度)。

浅议楠竹栽培技术

浅议楠竹栽培技术

浅议楠竹栽培技术楠竹,又名毛竹、猫头竹、孟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类繁殖不同于树木。

其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地下茎的分生来实现。

因此,楠竹栽培管理技术不同于一般树木。

一、楠竹造林1、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楠竹的生态学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区域,一般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窝。

山麓和山腰缓坡地段作为造林地。

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易积水的平洼地,均不宜发展楠竹。

竹区群众有“松戴帽,杉树腰,楠竹窝”之说。

对土壤要求:(1)地层深厚,达50厘米左右,肥沃、湿润。

(2)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

(3)呈酸性,ph值4.5-7.0为宜。

适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称乌沙土),轻粘土。

碱性土和盐碱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

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

视具体地形,人力、财力而选择。

一般在平缓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应力争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为20-35株/亩。

株行距可选择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

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

(3)栽植穴规格:长1.5米——1.7米,宽0.8——1米,深0.5米左右。

挖成长方形或随圆形。

3、造林季节: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

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1)移竹造林。

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2)实生苗造林。

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

二、楠竹林抚育管理(一)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楠竹栽植后,头三、四年需要进行抚育管理。

主要抓除草松土,适时施肥、护笋养竹。

可以耕代抚、搞林宵间作。

除草每年需进行两次,第一次在五、六月份进行。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楠竹是一种常用的观赏竹子,外表翠绿笔直,姿态高贵,被广泛用于公园、庭院、花坛等景观设计中。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技术,才能让楠竹的生长更为健康,茁壮成长。

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

一、选择优质种苗选用优质种苗是成功育苗的基础。

一般来说,楠竹的育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竹笋扦插繁殖,另一种是通过种子繁殖。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选择质地完好的种苗。

竹笋扦插繁殖时,需要选择最顶部的新出笋,长度应在10厘米以上,表面光滑无损伤。

种子繁殖时,需要选择大小均匀、表面无损伤、发芽力强的种子。

二、适宜的育苗基质楠竹的苗床应该选用肥沃、疏松、透气的基质,保证良好的排水性,不至于积水造成根失氧。

常用的育苗基质有泥炭、腐叶土、珍珠土、腐熟鸡粪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应该做好基质消毒,可以用热水浸泡或用残石灰溶液浸泡。

三、合理的育苗温度楠竹的萌芽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之间。

在育苗期间,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态,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苗床的通风口应该定期开放,促进空气流通。

室内空气湿度过高会导致病虫害滋生,因此应该及时清理苗床上的杂草和落叶,保持苗床的清洁卫生。

四、适量的灌溉和施肥楠竹耐旱,但苗木在生长初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度。

在干旱季节和空气干燥时,应该适度增加苗木的浇水量,但不要过度浇水,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同时,应该适时进行施肥,每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或复合肥,促进苗木的壮大生长。

五、注意病虫害控制在楠竹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纹枯病、波尔多液病、竹虫、螟蛉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在苗床旁边种植一些花卉或香草,利用它们的异味来吸引有益的昆虫,帮助控制害虫的繁殖。

同时,也应该注意及时清理苗床上的杂草和落叶,减少病虫害孳生的机会。

以上就是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的详细介绍。

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技术,才能让楠竹成为美丽与健康的景观植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楠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它生长迅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领域广泛应用。

但是,竹类植物的栽培和管理并不简单,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本文将介绍楠竹栽培管理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楠竹,合理种植和管理。

一、楠竹的生长环境及生态要求楠竹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温度在10℃~35℃之间,耐寒性较强,能够耐受-5℃的低温。

它对水分的需求也比较高,要求土壤通气性好,保持适宜的水分和营养供应。

此外,楠竹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性很强,但无法生长在过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中。

二、楠竹的选种与繁殖楠竹选种需要考虑其生长习性、外观质量和用途。

优质楠竹应具有较高的繁殖力、生长速度和抗逆性。

出苗的楠竹需要进行育苗,现代化的成品花盆育苗环境可以保证苗木健康快速地发育。

繁殖时可以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相对容易,但需要等待长达一年的发芽和生长期,分株繁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生长健康的苗木。

三、楠竹的种植土壤及施肥管理种植土壤对于楠竹的生长十分关键。

一般选用肥沃、排水良好、通气性强的土壤,特别是酸性的红壤和黄壤。

楠竹对钾肥的需求较高,施用钾肥可以增加植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在生长初期可以施用少量氮肥,但不要过量,否则易导致秆上长出大量侧枝,影响株形。

另外,插枝植株需要与相邻植株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充分的阳光和通风。

四、楠竹的修剪管理楠竹的修剪可以控制其株高、分枝和开展度,对于保持植株色彩、形态和生长状态也非常重要。

年轻的楠竹植株需要保持好形状,可以进行根、枝和叶的留枝,产生较高株高和健康根系。

在发现植株叶片或枝条有病害或许多枯丫时应及时清理,以保证生长的良好状态。

同时,楠竹也需要适当的日光照射,可以通过散光渐进的方式让楠竹树冠处于通风透气和舒适的状态。

五、楠竹的病虫害防治楠竹的病虫害较为常见,可以用农药和有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萎蔫、叶斑、白粉病等,常见虫害有尺蠖、象甲、金龟子等。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

楠竹的育苗管理技术楠竹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秆高可达20米,径达18厘米,是中国经济价值最大、面积最大的竹种。

楠竹的育苗可分为种子育苗和无性繁殖两种:1、种子育苗:(1)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苗圃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接近水源、排水良好、日照较短的山谷和阴坡,以生荒地、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应深挖过冬并进行土壤消毒。

要求苗床宽1米,高15-20厘米,步道30厘米,周围开好排水沟,每亩施农家肥或火土灰1500-2000斤以上作基肥,切忌使用未腐熟的油枯。

(2)播种期及种子处理:根据贵州的气候条件,以立春到春分播种为好,最迟不超过清明。

由于楠竹种子透水性差,发芽期长,催芽就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一般在播种前用35-45℃温水浸泡24-48小时,每天换水4-5次,至种子膨胀后即可播种。

(3)播种方法及播种量:播种可点播或条播,条播沟3-4厘米深、10-15厘米宽,沟距5-10厘米;点播株行距20×30厘米、穴径5厘米。

播种后再盖草保湿。

贵州省播种期一般较晚,种子贮藏时间长,发芽率低,应加大播种量,每穴播10-15粒,按株行距20×30厘米,每亩可播7770穴左右(实播面积0.7亩左右),每亩需种子1.5-2.5公斤。

(4)幼苗的管理:①及时揭草、搭荫棚:播种后30天左右,竹苗便开始陆续出土,一般持续20天左右。

当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就要及时揭草,揭草后要及时搭荫棚,荫棚高80-100厘米。

荫棚要搭成东高西低或北高南低,有一定的倾斜度,使透光度在40-50%,秋后天气凉爽,荫棚即可拆除。

②加强中耕除草,注意抗旱排涝:除草应除早、除小、除了,每月进行1-2次。

松土可结合施肥进行。

幼苗前期每半月左右施肥1次,以清粪水为主或尿素(浓度0.2-0.5%),随着幼苗的生长,浓度可逐渐加大。

③移苗、补苗:应选择雨天将过密的苗带土移植到缺窝中,使每穴保留2株为好。

移苗补栽后,要浇足定根水,以促进幼苗成活和生长。

云南大理楠竹苗种植

云南大理楠竹苗种植

云南大理楠竹苗种植云南大理楠竹(学名: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竹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之一。

云南大理楠竹又名蚰蜒竹、林赛竹等,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地区,因此得名。

它具有丰富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环境保护植物。

云南大理楠竹苗的种植非常受到农民和花卉爱好者的青睐,下面将从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管理要点和收获利用等方面来介绍云南大理楠竹苗的种植。

一、种植环境云南大理楠竹对气候和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年均温度在15-20摄氏度,降雨量在800-1600毫米,土壤要求肥沃、湿润,并有一定的排水能力。

这种竹子在云南大理地区的海拔1000-2000米的地方最为适宜生长,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质肥沃,适合云南大理楠竹苗的生长。

二、种植技术1. 繁殖方法云南大理楠竹苗的繁殖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是将成熟的种子收集起来,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然后取出播种到育苗盘或育苗盆中,埋在15-20摄氏度的温室中,大约10-15天后,种子开始发芽。

而分根繁殖则是将成熟的竹根分割成苗木,然后栽植在合适的土壤中。

2. 土壤准备云南大理楠竹对土壤要求高,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

首先,清除杂草和地上的残渣,保持土壤肥沃和湿润。

其次,施加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

最后,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3. 栽培技术云南大理楠竹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移植和管理等方面。

首先,将种子或分根苗木在早春或秋季进行播种或移植,然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温度来适时浇水和施肥。

在生长期间,需要及时除草和修剪枝叶,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营养供给。

此外,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进行检查和喷洒农药。

三、管理要点云南大理楠竹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及时浇水、施肥、修剪等。

首先,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

其次,要定期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其生长发育。

最后,要定期修剪枝叶,以促进竹子的分枝和茂密生长,同时也可以控制其高度和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楠竹种植方式_楠竹种植管理技术楠竹是毛竹中最有使用和经济价值的竹,那么楠竹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楠竹种植的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全垦深翻,施基肥;全垦的目的是要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在全垦深翻的同时,挖除竹林内的“三头”(石头,竹蔸头,树桩头)和老竹鞭,创造有利于鞭根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深翻深度30~40cm,注意避免损伤幼壮竹鞭的鞭芽和鞭根。

深翻时间以冬季12月~翌年1月,结合挖冬笋进行较好b这时竹林行鞭结束,地上、地下部分均处于休眠状态,鞭根损害较少;或者在笋一功竹高生长停止,而鞭梢又尚未大量生长前的6月中旬进行也可以。

笋用林一般留母竹较少,林内阳光充足,容易滋生杂草。

为防止林地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必须及时除尽杂草。

除草松土可结合进行,使土壤疏松透气,减少行粮阻力,有利于鞭根生长和发笋。

每年夏秋(6~9月)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生长快,应进行1~2次,深度10~15cm。

要求除尽草根,不损伤竹鞭和笋芽3把杂草翻埋上中,腐烂当肥料。

在深翻基础上再施基肥,基肥以人粪尿,猪、牛栏厩肥,菜饼等有机肥为最好。

一般每1,000m2竹林中施人人粪尿或猪、牛栏厩肥4,000~5,000kg,菜饼400~500kg。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割青草进行“埋青”,每1,000m2“埋青”6,000~10,000kg。

“埋青”后再盖8~10cm厚的土,称“扛土埋青”。

这对培养竹林和培养大笋很有好处。

施肥深度150~25cm,先开沟后施肥,施后覆土。

留好母竹,合理砍伐:笋用竹林与材用竹林一样,为获得高额的竹笋产量,除了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外,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竹林结构。

竹笋在生长发育时期,主要靠母竹供给养分。

因此,母竹的数量和年龄直接影响到发笋的数量和质量(表)。

据研究一般笋用毛竹林的立竹数,每1,000m‘保留母竹250~300株为宜,母竹年龄为6年(3度)。

竹龄组成:l~2度竹各占35%,3度竹占30%。

根据日本野中重之教授的研究报告认为,毛竹笋用林母竹立竹数,以每1,000m2竹株留130~200株为宜.留竹时间以竹林出笋最盛期前10天开始出土的,竹笋留为母竹最好。

母竹年龄l~5年生为好。

选留母竹应以中、后期出土的竹笋为宜,因为这个时期出笋数量多、质量好、成竹率高,可以从中均匀地选择健壮的竹笋成为母竹。

如前期出笋选留母竹,消耗养分过多,影响后期出笋和产量;而后期出上的竹笋成竹率低,成竹质量差,不宜留作母竹。

笋用林的母竹砍伐更新应在冬季进行,每年砍伐量应与新竹数大致相等。

在风雪危害较严重的地方,对保留的母竹需进行钩梢,一般在Ic~11月间进行。

为保持竹林有一定的叶面积指数,钩梢强度要予以控制,一般钩梢后要留枝12~15盘。

及时抢笋,施好肥料:毛竹春笋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出土,挖春笋要遵从“初期挖笋,中期选笋留母竹,后期笋挖光”的原则。

早期笋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及时挖除早期笋,还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处于休眠状态但具有分生能力的笋芽萌发,达到多出笋,提高产量的目的。

据研究,在不同出笋时期选留母竹,对竹笋产量有很大影响。

江苏宜兴地区,谷雨留母竹比清明至谷雨留母竹增产30.7%,比清明目母竹增产373%。

毛竹的笋芽在秋季7~8月份开始萌动,这时笋体小,无食用价值,到了冬季芽体膨大成为竹笋,称为“冬笋”,可挖取食用。

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栽植穴。

留2/3的松土在穴内,浇入6?D8千克水,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D5千克。

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埋入泥浆中,上面用1/3松土盖住,成馒头状。

移笋栽竹法即只挖掘鞭笋栽竹,当年栽竹当年出笋。

方法是:每年3月,挖取2-D3年生长健壮的母竹竹鞭附近的笋芽,留鞭长0.3-D0.4米,去鞭长1-D1.2米。

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损伤笋芽与鞭的连接处(螺丝顶),挖取后用稻草包扎运往林地栽竹。

栽植方法与水湿栽竹法相同。

埋鞭栽竹法埋鞭栽竹主要是依靠竹鞭上的芽发育成新竹。

竹林地要选择肥沃、疏松、湿润的沙质壤土。

翻耕林地,深耕24?D25厘米,并挖好栽竹穴,穴长1.2-D1.5米,宽70-D100厘米,深50?D75厘米。

穴底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25?D30千克,上盖7-D10厘米厚的泥土。

3月上旬出笋前挖鞭栽竹。

母鞭要求选择1?D2年生的母竹竹鞭,鞭色深黄或黄铜色,鞭芽饱满直径2?D3厘米,每段鞭长60-D70厘米。

鞭上带13-D14个笋芽。

栽竹时,将母鞭埋入穴中压实,上盖12-D15厘米的土。

一般每亩栽竹鞭40-D50根。

若遇干旱,上面必须盖草保湿。

竹蔸栽竹法先在林缘或竹林稀疏处选择2?D3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竹枝分桠低、竹叶墨绿的母竹。

再将母竹留来鞭长30-D40厘米,去鞭长70-D100厘米后挖起。

(注意不要伤螺丝顶),然后在竹蔸20-D25厘米处锯断竹竿,留下竹蔸用稻草包扎,保护好鞭根后运往造林地栽植。

栽植方法与水湿栽竹法相同。

(1)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

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

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

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次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

一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

花纹乡星星村群众在1972年冬观测3株冬笋证明,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取冬笋。

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

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

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

(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

目的在于:①减少林地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

②消除病虫害的寄生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

劈林应在6~7月进行。

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灌木幼嫩。

易于腐烂。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进行一次劈林,俗称劈“白露林”。

(3)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

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给竹鞭行龙创造条件,提高竹鞭孕笋量。

①垦复时间。

以7~8月份为佳,谷称“7月挖金,8月挖银。

”②垦复深度:要求达到10~15厘米为宜。

③垦复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头,以及死鞭和老鞭。

切忌伤害新壮鞭和笋芽。

星星村试验证明,垦复可提高新竹量20%~30%。

(4)适时施肥楠竹生长快,产量高,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

为保让楠竹林稳定、高产,必适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

①施肥时间。

每年追施两次。

第一次在清明前一个月(即4月)施笋前肥。

第二次是在9月从施崔芽肥。

②施肥量。

第一次以化学肥为主。

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适量磷肥。

第二次以有机肥为主。

每亩施用土渣肥1000公斤,或饼肥50~100公斤。

③施肥方法。

有机肥应以沟肥为主。

即沿水平等高线方向,按1~1.5米的间距,开10×15厘米的施肥沟,将肥均匀施于沟内,并盖土。

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沟施。

(5)合理采伐①采伐原则:“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

”严格执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

砍劣不砍优,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内竹不砍林缘竹。

”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一、二度竹占50%,三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

②采伐季节。

在楠竹生长季节,因生理代谢旺盛,伐竹会引起大量伤流。

这不仅损伤了竹林“元气”,而且严重影响出笋量和成竹质量。

因此,楠竹应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应严禁砍竹。

③采伐量。

合理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

一般情况下,采伐量应视当年新竹量确定,做到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

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

丰产林应达300~350株/亩。

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时,应砍竹叶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孕笋‘的竹株。

忌砍林缘竹。

楠竹种植管理技术一、楠竹造林1、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楠竹的生态学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区域,一般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窝。

山麓和山腰缓坡地段作为造林地。

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易积水的平洼地,均不宜发展楠竹。

竹区群众有“松戴帽,杉树腰,楠竹窝”之说。

对土壤要求:(1)地层深厚,达50厘米左右,肥沃、湿润。

(2)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

(3)呈酸性,ph值4.5-7.0为宜。

适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称乌沙土),轻粘土。

碱性土和盐碱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

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

视具体地形,人力、财力而选择。

一般在平缓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应力争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为20-35株/亩。

株行距可选择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

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

(3)栽植穴规格:长1.5米;;1.7米,宽0.8;;1米,深0.5米左右。

挖成长方形或随圆形。

3、造林季节: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

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1)移竹造林。

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2)实生苗造林。

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

二、楠竹林抚育管理(一)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楠竹栽植后,头三、四年需要进行抚育管理。

主要抓除草松土,适时施肥、护笋养竹。

可以耕代抚、搞林宵间作。

除草每年需进行两次,第一次在五、六月份进行。

第二次应在八、九月完成。

抚育要达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咸宁市林科所1965年采用移竹造林方式,营造30亩楠竹林。

造后坚持抓抚育管理。

到1970年就郁闭成林。

目前,竹林已护展到60余亩,亩平立竹达469株,平均眉围32.2厘米。

已成为咸宁市楠竹经营模式林。

(二)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1、护笋养竹。

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

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

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

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嗣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

一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花纹乡星星村群众在1972年冬观测3株冬笋证明,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取冬笋。

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

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

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

2、劈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