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祖国山河一、对教材和丛书的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4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这儿真美”和“语文园地”。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和洞庭湖独特风光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方美丽城市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方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在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篇现代文中很多自然段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写的,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借助它们就能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习题:“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老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些关键语句。
再如《海滨小城》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课文中有“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这些中心句,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通过它们理解段落的意思。
对于本单元的3首古诗、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用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的方法理解诗意。
课后习题也要求:“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3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风光的,充满了画面感,学生学习时不要停留于对词句生硬的理解,要充分想象画面来感受诗中风光的壮美。
另外,本单元3篇现代文都有中心句,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海滨小城》中“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含学情分析)

第六单元:祖国河山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展现了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古诗三首》描写了山水美景,《富饶的西沙群岛》表现了海疆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描绘了南国美丽的风光,《美丽的小兴安岭》展现了北国四季迷人的景色。
山水美!海疆美!南国美!北国美!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三年级之前,孩子们对祖国的了解还比较模糊,知道有“热爱祖国”这一说法,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
分析
本文旨在对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进行分析。
该教材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课后
题和研究要点。
该单元的主题是“阅读与理解”。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课文,学
生可以培养语言理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题的练,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本单元共包括X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有特定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课文的内容涉及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除了课文外,本单元的教材还包括课后题。
题种类丰富,涵盖
了词语理解、语法练、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这些题旨在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能力。
此外,本单元的教材还提供了研究要点,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
所学的知识。
研究要点涵盖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语
言规范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研究要点的掌握,可以提高自己的语
文水平。
总而言之,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一本以
阅读与理解为主题的教材。
通过课文、习题和学习要点的综合教学,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在语文学科上的能力。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理解段落的意思。
第二,本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因此,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相机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小练笔,并在习作教学时,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三篇精读课文,旨在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第一个语文要素,那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学会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编排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认识35个生字,会写51个字和45个词语,读准6个多音字。
2.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5.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6.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7.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8.背诵课文中的3首古诗和日积月累中的1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9.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10.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
11.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35个生字,会写51个字和45个词语,读准6个多音字。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课件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了老师所展开的祖国地图,每个学生都在独立的思考。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2、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活动意图: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出示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同时使学生对古诗三首也有所了解。
活动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了更加整体的认知,与文本产生共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9海滨小城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3.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复读古诗,深度了解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与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人生。
选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故事。
有教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父子骑驴》;有教会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让我们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结果”的《三袋麦子》;还有教会我们坚忍、清白做人的古诗《竹石》,以及教会我们要控制自己情绪,不乱发脾气的《钉子的故事》。
这些故事充满思辨,饱含哲理。
不仅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养。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学会思考与选择,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思想水平。
这个世界像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幻无穷。
孩子们用他们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觉得新鲜、奇妙,也充满了许多疑问。
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
这个世界充满了奥秘,也充满了智慧。
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保持水晶一般纯洁的.心,还要教给他们许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可爱。
本单元的课后问题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
特别是进一步体会一些有深度的表达情怀的词句。
也有适当的拓展题,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应用于观察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及自己身边的生活。
把自己摆进去,达到开阔视野、拓展襟怀、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目的。
“积累与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和“习作百花园”联系紧密,教学时可以拉通进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全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辅助。本单元的主题为“祖国河山”,作为初步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课文内容片段理解还需要方法的渗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生在学习第五单元仔细观察,把观察感受所得写下来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写具体,把意思表达清楚,还存有差距。因而本单元重点训练阅读时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用“—”标出关键词句,并根据词句的字面和背后的含义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3.学生默读《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写景的部分,说一说如何做到完成习作,进行自批互批,运用修改符号自我完善修改。
4.学生借助查阅的祖国各地美景,讨论对中国壮美河山的看法。
三、评价时间:
课堂及时评价,课后巩固练习测评。
四、评价实施:
(二)《富饶的西沙群岛》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观察方法,关注第四、五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明白一段话可以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并在课后小练笔“看图写话”中,引导学生运用从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从颜色、数量、动物的动作等方面观察文中插图,并进行合理想象,赋予图中各种生物以“人”的动作、语言等,仿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
(六)语文园地六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活动设计
开展“祖国各地”交流会。
四、实施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www.5ykj.com 一.内容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21《古诗两首》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①播放西湖景色的。
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②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①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碧水:开、回、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孤帆:日边来晴水光、2、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雨山色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电教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读画出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出示填空:海底有()、()、()、()。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珊瑚各种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鱼多得数不清)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体验。
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