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2014年

合集下载

2014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题及答案(经典)

2014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题及答案(经典)

2014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题及答案(经典)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正确答案为B。

这句话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战略目标,即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2.正确答案为D。

促进农科教结合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3.正确答案为C。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利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

4.正确答案为C。

研究性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5.正确答案为C。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标线指示是教师专业标准中的通识性知识基本要求之一。

6.正确答案为B。

初中阶段以综合知识为主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

7.正确答案为B。

该句话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

8.正确答案为D。

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应的研究属于辨别研究。

9.正确答案为B。

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0.正确答案为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下是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的判断题解析:1.正确答案为B。

这句话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战略目标,即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2.正确答案为D。

促进农科教结合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3.正确答案为C。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利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

4.正确答案为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研究性研究。

5.正确答案为C。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标线指示是教师专业标准中的通识性知识基本要求之一。

6.正确答案为B。

初中阶段以综合知识为主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

7.正确答案为B。

该句话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

8.正确答案为D。

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应的研究属于辨别研究。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2014年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2014年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2014年(总分:120.01,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______。

∙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D.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A.B. √C.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战略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下列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______。

∙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A.B.C.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3.下列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______。

∙ 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培养,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A.B.C. √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______。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真题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1、“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 B )。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D.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是( D )。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D.促进农村科教结合3、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修订规定的是( C )。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C.义务教育鼓励教科书循环利用D.义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发展教师教育。

4、《基础教育可改革纲要》(实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时间”、“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C )。

A.环境教育B.艺术学习C.研究性学习D.网络教育5、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基本要求的是( D )。

A.具有相应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C.具有形影的艺术欣赏表现知识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B )。

A.小学与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初中阶段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课程为主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7、“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或者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要求”,这段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B )。

A.全面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8、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为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映的学习属于( D )。

A.信号学习B.系列学习C.言语联结学习D.辨别学习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小学真题【解析】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小学真题【解析】

2014年某某省统考教育综合真题卷解析(小学)考试时间:120分,满分:12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教育机会公平,属于教育公平的内容。

2.D解析:《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里选项ABC均有表述。

选项D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它属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措施。

3.C解析:《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杂费,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教育,进行教师教育,不是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所以本题选择C项。

4.B解析:题干意指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接受教育,体现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思想。

5.D解析: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通识性知识领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D选项属于道德素养部分的内容。

6.B解析: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第一点就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其中B项不符合这一精神。

7.D解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8.D解析:辨别学习是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题干中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反应是辨别学习。

9.B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其中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核心。

10.A解析: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B解析:培养目标(培养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12.A解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予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结合题干,选择A项。

2014 年安徽考编小学语文真题

2014 年安徽考编小学语文真题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座号,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对.................。

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

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辩论辨别花瓣辫子B.松懈感谢倾泻邂逅C.垮台挎包胯骨跨栏D.日暮房幕裹慕喜然2.下莉各组词语中,有猪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滋润和蔼腼腆甜密B.旅行考察参观游览C.推敲探索猜测揣摩D.湛蓝墨绿绛紫黛青真题答案可加微信:hsjyfy3.下列各组成语中,感情色彩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文质彬彬神采奕奕风度翩翩仪表堂堂B.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C.春风拂面草长莺飞姹紫嫣红发愤图强D.众志成城胆小如鼠游手好闲发愤图强4.对下列古诗句中所应用的手法,表述错误的一句是( )。

(2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对偶的手法5.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安徽中小学教师2014年至2017年教师招聘笔试真题讲解

安徽中小学教师2014年至2017年教师招聘笔试真题讲解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综之教育学高频考点从2014 年安徽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统一考试至今,已经走过了 4 个年头,教育学综合知识是每年必考的科目,现在累积了 8 份试卷,近400 道不同题型的真题。

本文结合2017 年的考试大纲将各年教育学部分的全部真题和知识点匹配在一起,高频的考点展开详细的讲解,并且附以题目加以练习。

希望能够给备考的考生们以帮助,使备考复习做到详略得到,有的放矢。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高频考点一:【知识点】教育的本质【详述】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例题】教育是()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它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答案:A高频考点二:【知识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详述】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及其弟子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1、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作用:庶、富、教;个体作用:性相近、习相远2、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3、关于教育的目标:“礼贤下士”4、关于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5、关于教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关于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例题】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答案:D2.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学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A高频考点三:【知识点】教育学家杜威【详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2014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导读】(温馨提示:文档下载之后,可按住ctrl 键不放 然后鼠标左击就可以打开网址链接哦)2014年8月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汇总(含16地市):/html/2014/08/12118.html (ctrl 不放+左击=打开)安徽教师考试网为您提供以下教师招考信息↓↓欢迎加入安徽教师考试QQ 群:283349375 (文档下载后:ctrl 不放+左击=打开)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 )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3.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A.初等教育B.平民教育C.普及教育D.义务教育4.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经济基础C.生产力D.生产关系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的时期。

A.并不重要B.非常重要C.没有效果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7.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8.“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B.物质前提C.主导因素D.无关因素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1.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最新安徽省教招小语专业课真题试卷(含答案)

最新安徽省教招小语专业课真题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业知识真题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共 7 题,共 24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韵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 分)()A.横竖彩虹耕耘温馨C.才能根本树坑感恩B.金银经营精英静音D.鸟瞰前沿鼾声河岸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分)()A.残垣断壁恶语相加俯拾即是C.慈眉善目无稽之谈形直影单B.沽名钓誊耳濡目染乔装打扮D.一代鼎臣抑恶扬善囊荧照书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2 分)()42A.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B.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力壮观。

C.看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照片,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

D.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犹如欢乐的海洋。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A.人们透过这阴惨惨的浓雾,远远地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辽阔的大海。

B.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C.先生把平生的学问都交给了诸葛亮,为诸葛亮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烙印。

D.我虽然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山,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念。

5. 下列关于引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里的引号表示引用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这里的引号表示否定。

C.现在,人们逛商场可以用“电子钱包”付款,这里的引号表词语有特殊的含义。

D.人们常接受“伸”,难容“屈”,认为“屈”是窝囊,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的内容。

6. 古诗文填空(8 分)(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李清照《夏日绝句》(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2014年(总分:99.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题(总题数:7,分数:18.0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辩论辨别花瓣辫子B.松懈感谢倾泻邂逅√C.垮台挎包胯骨跨栏D.日暮屏幕羡慕蓦然解析: A项“辩论”“辨别”“辫子”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为“biàn”,“花瓣”中的“瓣”读音为“bàn”。

B项中加点的字都读“xiè。

C项“垮台”中的“垮”应读作“kuǎ”,其他加点的字都读“kuà”。

D项“蓦然”中的“蓦”应读作“mò”,其他加点的字都读作“m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

A.滋润和蔼腼腆甜密√B.旅行考察参观游览C.推敲探索猜测揣摩D.湛蓝墨绿绛紫黛青解析: A项“甜密”中的“密”应为“蜜”。

3.下列各组成语中,感情色彩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文质彬彬神采奕奕风度翩翩仪表堂堂B.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C.春风拂面草长莺飞姹紫嫣红发愤图强D.众志成城胆小如鼠游手好闲发愤图强√解析: A、B、C三项中的成语感情色彩均为褒义,D项“胆小如鼠”“游手好闲”感情色彩为贬义,其余均为褒义。

4.对下列古诗句中所应用的手法,表述错误的一句是______。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解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没有用拟人的手法,而是用典。

5.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______。

A.一个人无论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都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B.如果一两个月干旱无雨,这条小溪就不会干涸。

C.虽然有时出来一阵冷风,而且阳光洒到身上却很暖和。

D.因为《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所以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解析:古诗文填空(1).子曰:“ 1,不亦说乎? 2,不亦乐乎?”(《论语》)解析: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 2。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解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 2。

(龚自珍《己亥杂诗》解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文学常识填空(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 1、 2三部分,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解析:雅颂(2).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很多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他的“三吏”是指《石壕吏》和 1、 2。

解析:《新安吏》《潼关吏》(3).叶圣陶的 1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

解析:《稻草人》(4).亚米契斯的 1是一本日记体的儿童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是小学生安利柯。

解析:《爱的教育》二、诗歌鉴赏题(总题数:1,分数:16.0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分数:15.99)(1).《古诗十九首》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长于抒情,请联系诗句加以简析。

(分数:5.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

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从艺术特色方面看,《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2).诗中运用了六组叠词,写出这些叠词,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分数:5.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艺术效果: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迢迢”是星空的距离,写距离之远:“皎皎”是星空的光线,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纤”是手的形状,状素手之修美;“札札”是机杼的声音,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是人的神情。

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

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3).现代诗鉴赏秋深了冰心树叶儿穿上红衣了它是多么可怜啊!“树叶”何以“可怜”?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阅读小诗后的理解。

(分数:5.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采用手法:拟人、移就。

内容:诗歌中把树叶拟作人,使得树叶像人一样有了动作,“可怜”本是人的感受,现在用来描写树叶,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总题数:1,分数:16.00)写字梁实秋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勤苦。

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的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

这样恶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这原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得心应手了。

写一寸径的大字,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力透纸背。

现代的人无需受这种折磨。

“科学”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

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的要变成“国粹”了。

当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

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说数,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

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

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

可惜的是,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

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至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

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

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

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靶木,大概是尖毫。

笔墨纸砚,对于字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吓人。

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

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

如果字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分数:16.00)(1).文题“写字”的含义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含义一:书法的艺术。

含义二:就写字谈人,写字泄露了一个人的个性。

(2).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国人因写字表露出的种种世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一是字如其人,二是字的运用与环境相称,三是写字要讲技巧,四是写字要有态度。

(3).文章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主要特点: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以常见的生活现象,几乎谈透了“写字”这一艺术中的方方面面。

举例说明: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讲写字与人的个性,只是简单地把郑板桥与颜鲁公的字进行比较,却在语言上显示了幽默、不堕俗气、简练的特点。

(4).电脑键盘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电子短信代替文字书信,键盘输入代替文字书写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