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

合集下载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技术指引国环评证××××号×字第××××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委托单位:×××××××××××编制单位:×××××××××××××××年×月项目名称:××××××××××××××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法人代表:×××(加盖法人印章或签字)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编制单位:××××××××××××(证书编号:×××××××××)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证书编号:×××××登记类别:××××)报告书审核:××××(签字)报告书审定:××××(签字)主要编写人员姓名职称环评工程师/上岗证书号工作内容签名用文字说明编写工作内容,如工程分析(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目录第一章总论1.1任务由来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意义),项目基本情况,前期工作,委托环评情况,环评工作过程等。

S317线临洮~康乐~和政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哈密段公众

S317线临洮~康乐~和政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哈密段公众

S317线临洮~康乐~和政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项目概要拟建S317线临洮~康乐~和政二级公路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境内,路线起点位于兰临高速临洮县北出口处,终点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城三合桥东桥头,路线总体为东西走向。

全线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12.0m,路线全长67.9km。

本项目推荐方案共设置桥梁20座,其中新建桥梁16座(大桥1座、中桥10座、小桥5座),拆除重建桥梁2座(小桥),加宽利用桥梁2座(小桥),桥梁总长897.3m,设涵洞146道;全线设隧道1座,为太子山隧道,长1250m;平面交叉15处;设收费站兼养护工区1处、隧道管理站1处。

全线永久占地68.25hm2,临时占地72.67hm2;拆迁建筑物8551m2,均位于康乐县境内;路基土方1668.242千m3;估算总金额为64463.7135万元,平均每公里工程造价949.3920万元。

计划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2012年底建成通车,施工期为24个月。

二、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干线公路网的建设、促进省际间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商品流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且与沿线的城镇规划是是协调一致的。

(2)通过对沿线各乡镇地上、地下文物古迹的具体分布调查,本项目不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路线所经区域也未穿越风景名胜区。

(3)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主要表现为施工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占地对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4)本项目沿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路线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洮河、苏集河、大南岔河等。

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的搅动、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

只要落实好环保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含油污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妥善处置桥梁基坑开挖的泥沙,同时采取各项水保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期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1.总论 (4)1.1.评价目的 (4)1.2.评价依据 (4)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1.4.评价标准 (6)1.5.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7)2.工程分析 (9)2.1.项目概况 (9)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9)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9)2.4.主要工程量 (11)2.5.材料来源与运输 (13)2.6.交通量预测 (14)2.7.投资估算 (17)2.8.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7)2.9.工程污染源分析 (17)3.区域环境概况 (20)3.1.自然环境 (20)3.2.生态环境 (28)3.3.社会环境 (29)3.4.相关城镇规划 (31)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5)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5.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2)6.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4)6.1.收费站概况 (64)6.2.收费站 (64)6.3.影响分析 (64)7.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5)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5)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7)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8.1.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70)8.2.环境效益 (71)8.3.社会效益 (71)9.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3)9.1.环境管理计划 (73)9.2.环境监测计划 (73)9.3.“三同时”一览表 (73)10.公众参与 (74)10.1.目的与意义 (74)10.2.方式 (74)10.3.调查结果 (74)10.4.调查结果分析 (75)11.结论与对策建议 (77)11.1.结论 (77)11.2.对策建议 (80)前言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实例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实例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1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57号公告];
2.1工程现状
(1)从城南路至下洋桥,长约1400m的香港大道(汕马路)首期市政工程完成9m宽砼路面(快车道)及部分雨水管道的埋设。
(2)从下洋桥至新城电厂西侧长约1500m,已完成20m宽路基,而7.75m宽的砼路面正在浇筑中,近期可全面完工。
(3)从新城电厂至西洋哨所长约2500m,已按一级公路标准完成12m宽路床的施工。
市政道路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28829430.13元。
公路道路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3917056元。
以上市政排水、市政道路、公路道路工程项目合计建设投资总费用121172420.42元。
2.4工程建设计划
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汕马路市政道路工程实际工程量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该道路工程建设起约为一年,而道路两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争取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
a.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开挖、弃土和填土将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在建设过程或建设完成后,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附近农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而且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将使沿线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b.噪声源
在公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公路地基处理时有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等;公路路面施工时有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等。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不同,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一般在81~98dB(见表4-1)。因此,这些突发性非稳定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3)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安太至洞头(黔桂界)段)环境影响审批报告书(一)

(2023)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安太至洞头(黔桂界)段)环境影响审批报告书(一)

(2023)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安太至洞头(黔桂界)段)环境影响审批报告书(一)(2023)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环境影响审批报告书项目背景•该工程是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的二期工程,涉及安太至洞头(黔桂界)段。

•该路段全长约86.966km,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该工程建设对于缩短融安至从江的路程、促进沿途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完成,主要内容包括路线选择、土壤、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影响因素的评估和防护措施。

•环评报告明确了该工程建设将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硬化道路、加装噪音屏障等,最大程度地减小影响,保护环境。

环保措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采用土地复垦、水源保护等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将经过严格处理,确保排放到环境中的物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建成后,还将配备绿化带、人行道、隔音屏障等设施,更好地提高沿途环境质量。

社会效益•该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融安至从江的路程,方便沿途地区的居民出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出行,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有助于加速地区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总结该工程建设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评估结果和防护措施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还是生态环保上看,该工程都是一项有利的举措,值得期待。

建设进度•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施工已经开始。

•据悉,该工程将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分为两个标段进行,以便更好地控制建设质量和进度。

•工程预计将在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将极大地方便沿途地区的出行和物流需求。

项目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群众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宾阳(思陇)经武鸣至隆安(那桐)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宾阳(思陇)经武鸣至隆安(那桐)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宾阳(思陇)经武鸣至隆安(那桐)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 工程概况拟建宾阳(思陇)经武鸣至隆安(那桐)公路位于南宁市宾阳县、武鸣县和隆安县内,公路等级由三级路、等外路改为二级公路,路线起点K0+000位于宾阳县思陇镇长塘附近G322国道K747+700处,与G322国道相接,公路沿线经过武鸣县天马圩、太平镇、双桥镇,隆安县丁当镇,终于隆安县那桐镇南(宁)百(色)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连线处。

终点桩号为K103+403,路线全长103.403km。

拟建项目永久征占地257.92hm2,临时占地10.55hm2,需拆迁建筑物10101m2。

本项目总投资额66067.7348万元,自治区基本建设基金16516.9337万元,银行申请贷款49550.8011万元,本项目计划于2012年8月开工,2015年8月交工,总施工期36个月。

1.1.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一、现状评价拟建公路无涉及旅游景点,在K13+400左侧120m处经过坛李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拟建宾阳(思陇)经武鸣至隆安(那桐)公路是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中“横-9”苍梧至龙州(水口)路线的重要组成路段,是横向连接宾阳、武鸣、隆安三县的重要公路通道,是云南与广西及广东等沿海通道联系的传统通道,是广州至昆明高速公路的辅道。

2、本公路与宾阳县思陇镇,武鸣县双桥镇、宁武镇和隆安县丁当镇总体规范相符,因此,公路总体走向与当地规划和发展相协调。

3、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南宁市县城的经济发展,优化群众出行线路、促进南宁市县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南宁市县城旅游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提高宾阳县、武鸣县和隆安县未来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总之,本项目建设将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拟建公路为旧路改扩建工程,推荐方案永久征地257.92hm2,全线共拆迁建筑物10101m2,涉及的拆迁户约106户,受影响人口约430人,房屋拆迁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某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某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某公路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报告第一章总论1.1建设项目来源国道北京至哈尔滨公路是我国南北向干线公路,起自首都北京,止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经由北京市、沈阳市、四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

京哈公路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大动脉,也是东北地区与关内各省市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陆地必经的通道。

京哈公路吉林省境内长度为307.2km,其中四平至长春段公路处于咽喉部位,现有公路全长98.0km,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12m,是1977年至1983年改造建成的。

现有旧路沿线穿过的城镇较多,公路街道化现象日益严重,交通经常受阻,事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降低了车辆的运输效率。

项目所在区域的铁路也存在运能不足、运量饱和现象;水运、航空、铁道运输三种运输方式对本项目影响又很小,因此,为促进长春市、四平市以及沿线的经济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网的水平势在必行。

目前,四平至长春段的交通运输需求有一定的潜力,预测未来的交通量也较高,对公路等级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改造国道京哈公路四平至长春段公路已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为完善国家干线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功能、提高区域交通设施水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加强东北三省横向经济联系,吉林省交通厅决定将该路段改扩建为一级公路,改扩后推荐方案全长95.99km,总投资为129262万元。

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于2002年3月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4月16日吉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吉计交字[2002]291号文件批复了该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受吉林省交通厅的委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的规定,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要求,以及吉林省环保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复意见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宜昌火车东站至龙泉公路工程

宜昌火车东站至龙泉公路工程

宜昌火车东站至龙泉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受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委托开展对宜昌火车东站至龙泉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现根据国家及地方法规及规定,并经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1.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宜昌火车东站至龙泉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建设地点:宜昌市伍家岗区、夷陵区建设性质:改扩建建设内容:宜昌火车东站至龙泉公路工程项目路线起于伍家岗区城东大道与桔城路交叉处宜昌火车东站前(汉宜公路桩号K316+081),经宜昌花艳、魏家畈、土门垭、牛路口、钟家畈(土门大桥)、水府庙、徐家湾、龙泉铺,止于夷陵区龙泉镇法官泉村与土峡公路对接(土峡公路桩号K8+960),路线全长18.22 公里。

本方案从起点至牛路口段基本沿现有汉宜路进行改扩建(其中魏家畈段按城市规划裁弯取直改线1.8 公里方案设计),过牛路口后为避免大规模拆迁(钟家畈集镇、稻花香集团厂区及龙泉城镇)弃走现有汉宜路经水府庙于夷陵区徐家湾与小鸦一级公路相交(长约 5.9公里、小鸦路桩号K15+783);为避免龙泉城镇大规模拆迁,弃走现有土峡公路改为从龙泉镇西侧改线绕城而过(长约 3.9 公里),改线里程累计约11.6 公里,利用老路里程约 6.6 公里。

拟建项目路线全长18.22 公里,按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 米。

全线有中桥400m/8 座,小桥无,涵洞61 道;平面交叉11 处,立体交叉 3 处。

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现状评价①生态环境现状:1)陆生植物资源评价范围内人类活动较频繁,受人类干扰比较严重,植物资源不丰富,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林、柏树林及农作物植被橘林、油菜等;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杨树等;主要灌草丛为黄荆、盐肤木、小果蔷薇、五节芒、白茅、马兰、狗尾草、艾蒿、鸢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1.1.项目建设的由来滩头至周旺主要是X038,老路技术等级低,平纵面指标相对较差,路面宽度不足,通行能力受限,其中滩头镇段属乡镇道路,混合交通大,结乡镇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已成为交通“瓶颈”。

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沿线乡镇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加上现有公路街道化严重,交通十分拥堵,通转不畅,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难以满足现有交通通行要求。

为缓解交通压力,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隆回县交通局拟投资4499万元建设滩头至周旺二级公路。

但考虑到原老路部分留为沿线村镇农民生产生活及出行的方便,新建二级公路是与老路重合而利用老路。

拟建公路全长9.255km,路基宽10.0m,左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0.75m)+左行车道(3.50m)+右行车道(3.50m)+右侧硬路肩(0.75m)+右土路肩(0.75m),设计速度60 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1.2.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项目的建设连接隆回县各乡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公路网规划滩头至周旺二级公路是我省省道S240、S346隆回县高平至周旺公路中的一段,与沪昆高速周旺铺收费站出口连接线对接。

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叶脉状”公路交通网络,符合邵阳市“十三五”公路规划,符合邵阳市的干线公路网规划。

1.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评价等级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2.2-2017,)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确定评价等级见下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专题依据等级及重点内容生态环境评价区面积约30km2,大于导则规定的20km2。

二级,评价内容对土地利用(尤其是基本农田)影响预测、公路对植被及动植物的影响分析适当加深。

声环境项目建设前后噪声值变化明显。

二级(新建路段声环境前后变化明显)环境空气本项目属于二级道路,并且沿线无服务站、车站、收费站等服务设施。

主要污染物为TSP和NO2,交通量小,等标排放量较小。

一般评价,重点提出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水环境污水排放量小,污水水质成份简单一般评价,重点提出沿河路段及跨水体桥梁路段施工期水污染物控制措施1.3.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以及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结合拟建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 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2 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 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水域,以及跨河桥位上游500m~下游1000m以内水域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涉及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考虑敏感目标的保护范围作适当扩大;取、弃土(渣)场、施工便道和辅道、临时施工场地(施工营地、预制场、拌和场等)及其外围100m区域。

野生动物评价范围根据其栖息环境特点和活动规律适当扩大范围5 社会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敏感点(如居民点、学校等),以及工可中的项目直接影响区1.4.评价重点及评价时段1.4.1.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和确定的评价等级,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1)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植被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影响预测分析;(2)声环境影响评价:公路施工和营运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重点提出噪声污染控制对策措施;(3)水环境:施工废水对周围水体的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沿河路段及跨水体桥梁路段施工期和营运期水污染物控制措施;(4)水土保持:以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为主。

1.4.2.评价时段拟建公路的评价时段为施工期。

拟建公路计划于2018年11月开工,2020年11月竣工。

因此,施工期评价时段为2018年~2020年。

1.5.环境保护目标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线路方案,经过沿线实地调查和图形叠加,评价区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拟建公路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自然植被、耕地、河流、村镇、学校等。

(1)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本项目工可推荐方案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包括敏感点共10处,其中包括1处学校和9处居民点。

(2)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公路沿线涉及自然植被、耕地、拆迁占地等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保护目标。

2.工程概况2.1.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技术标准根据《设计图纸》路线全长9.255km。

其中: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0m,行车道宽2×3.5m,设计速度60km/小时。

全线设小桥1座长20.42m,涵洞27道。

全线共设置平面交叉21处。

工程技术标准参见见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公路等级级二级路线全长Km 9.255设计交通(使用末年2033年)pcu/d 7508设计速度Km/h 60路基宽m 10.0行车道宽m 2X3.5路面类型沥青砼路面路肩加固类型硬路肩/土路肩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小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设计车辆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m 与路基同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 小于0.05g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20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最大纵坡% 6挖方土石方m373677填方土石方m348481路基排水工程m311696路基防护工程m39192大中桥梁m/座20.42/1涵洞道27平面交叉处212.2.预测交通量交通量预测结果参见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其中:昼间(6∶00~22∶00)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85%,夜间(22∶00~6∶00)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15%。

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交通量预测值 (辆/日) (小客车)年度增长率(%)备注滩头至周旺交通量预测基年2018 2098 交通量预测基年2019 3042 交通量预测基年2020 4329 交通量预测基年2.3.主体工程2.3.1.路基工程1、路基宽度K40+495-K49+750.083段左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0.75m)+左行车道(3.50m)+右行车道(3.50m)+右侧硬路肩(0.75m)+右土路肩(0.75m),设计速度60 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2、路基边坡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沿线岩土工程特征,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拟定路基边坡值如下供参考:(1)路堤边坡:当填土高度小于等于8米时,土质边坡采用1∶1.5,填石边坡采用1∶1.3,当填土高度大于8.0米小于等于20米时,下部高度变坡,土质边坡采用1∶1.75,填石边坡采用1∶1.5,必要时设置挡土墙或护坡,坡脚处设置2米宽护坡道,并做绿化,护坡坡道外设置排水沟,以起到稳定边坡和田(山)路分隔等作用。

沿河受水浸淹的路基填方边坡坡度,设计水位以下部分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采用1∶2~1∶3,如用填石砌筑或浆砌可用较陡的边坡。

(2)路堑边坡:土质或风化岩可采用1∶0.75~1∶1.25石质边坡,灰岩采用1∶0.2~1∶0.75,页岩夹灰岩采用1∶0.5~1∶1.0。

当土质边坡高度大于10米,石质边坡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置台阶型边坡,并放缓边坡坡度。

3、路基横坡行车道和硬路肩为2%,土路肩为4%。

超高路段应根据不同曲线半径采用相应的路拱坡度。

4、路基排水与防护老路大部分边沟淤塞丧失功能,雨季地面水对路基路面冲刷破坏影响大。

由于路线经过地区雨量充沛,暴雨强度较大,为防止路基水毁、边坡冲蚀,路基坡脚设置贯通的浆砌排水沟及边沟,以确保排水畅通。

同时,在每隔一定距离将边沟水引入附近水系中;当挖方边坡较高时,设置浆砌片石截水沟,以防边坡冲蚀失稳。

路基处于特别潮湿地段时,应设置纵横向盲沟或透水层,利用由PVC管组成的网络排水系统,将渗入路堤内的雨水排出路基外,出水口应与路堤排水沟一道防护。

为保证路基的稳定,除应将危害路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路基范围以外,还应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5、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实验标准进行路基压实度控制及测评。

2.3.2.路面工程从公路的实用性、经济性等并考虑建设工期的要求,其路面结构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面结构组成及材料组成: 4.0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型)+ 5.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1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 38.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17cm级配碎石底基层。

2.3.3.桥涵工程全线设小桥1座,桩号为K45+596.3;涵洞共27道,13道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8道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倒虹吸1道,其中老路完全利用5道。

2.3.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为保证发挥公路快速、安全、高效的功能,沿线均设置符合标准的各种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及养护管理等系统,特别在陡坡、急弯、转弯半径小、平交、过村庄等地段,应设置相应标志,诱导车辆安全行驶。

拟建公路不设置收费站。

2.3.5.交叉工程为连接沿线村镇及自然村等,并考虑远景规划,区域路网配合,方便沿线村镇农民的出行,在路线与村道交叉处设置了平面交叉工程共25处,并设置相应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

2.4.项目投资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4455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951万元。

2.5.施工进度本工程2018年11月开工,2020年11月底建成通车,建设期24个月。

2.6.工程分析2.6.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源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工程区附近居民、学校产生影响。

公路建设中使用的机械主要有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摊铺机、发电机、运输车辆等,这些机械的噪声值在76~98dB间。

(2)大气污染①施工粉尘路基施工中由于挖土、填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等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尤其在风速较大、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

②运输扬尘运送施工材料、设备、土方的车辆,沿途散落以及带来的路面扬尘,对运输沿线居民的造成污染。

③沥青烟气路面施工中沥青熬制、拌和和铺摊过程产生的沥青烟将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