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二、问题导学1、算法: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3、试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4、算法的特点:(1)、(2)、(3)、(4)、(5)、()三、问题探究: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第二步:将第一步;第三步:将第二步;第四步:将第三步.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直接计算第一步:取=5;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说明算法不唯一)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必修2第129页)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第三步: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2: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3:(课本第4页练习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五、课堂小结1. 算法的特性: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六、作业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 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2. 写出解方程的一个算法.3. 利用二分法设计一个算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005).4. 已知,,写出求直线AB斜率的一个算法.5. 已知函数设计一个算法求函数的任一函数值.1.1.2 程序框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教学难点】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以及条件结构算法的框图【教学过程】二、问题导学:(一)练习: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2.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二)、程序框图的有关概念1. 程序框图的概念:2. 构成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6页)3.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4.三种逻辑结构:;;。
《日月潭》(第一课时)导学案

《日月潭》(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3、有酷爱祖国宝岛台湾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预设】关健点: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风光的句子,体会那里的漂亮,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宝岛台湾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沟通【教学打算】: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中国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题导入】:复习导入,提醒课题。
〔5分钟〕〖切入举偶〗1、展示沟通: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假如学生不知道老师就干脆告知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闻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憧憬;沟通与展示,造就了学生搜集信息的实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日我要带着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巡游,观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依据学生的疑问老师进展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
虽然这些疑问起先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老师必须要爱护学生质疑的踊跃性,按部就班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展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此时此刻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化,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过程】〔15分钟〕〖对话平台〗一、感知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相互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相互沟通、双向互动的过程。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稳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造就了语感。
第1课时 《正数与负数》(1)导学案

第1课时《正数与负数》(1)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正、负数的规定:正数与规定的标准相同,负数与规定的标准相反;能力目标:了解分类思想;学习过程:引入:1、脑筋急转弯:两人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出发,都走了1公里,两人互相说话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2、某同学从学校出发走了2公里,你能确定他的位置吗?新课:一、阅读下题:“从某地点出发,向东方向作为正方向,那么向东走3米记为+3米,向西走5米记为—5米,而该地点记为:0 。
”从题中可知:“从某地点出发,向东方向为正方向”成为了一个标准。
“向东走3米”与规定的标准(填“相同”、或“相反”),因此记作了,“向西走5米”与规定的标准(填“相同”、或“相反”),因此记作了。
而“该地点记为:0 。
”是因为作为了分界点。
练习:1、从某地点出发,向北方向作为正方向,那么向南走2米,记作,向北走3米记作,这个地点记作2、规定收入为正数,那么小明的父亲每月工资3000元可记为,小明用来买书的100元可记为,小明得到的利是150元可记为。
3、以班上同学平均身高155厘米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数,则小王身同160厘米可记为,小李身高154厘米可记为,小张身高155厘米可记为。
学习方法指导左题中引入了正数与负数,体现了分类思想。
分类的标准是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清楚的。
根据左边题目:可知数可分为:、、三类。
与规定的标准相同数的为,与规定的标准相反的数为,而分界点则是。
4、仿照以上三题,请自己出一个或几个题:二、 阅读题目:“+80m 表示向东走80m ,那么-60m 表示 ,0m 表示 ”。
题中出现了正数:+80m ,负数:-60m 。
但题中并没出现分类的标准。
根据题中“+80m 表示向东走80m ” 可知分类的标准是: 。
1、+3m 表示水位升高3m ,那么-5m 表示 ,0m 表示 。
2、-2kg 表示体重减轻2kg ,那么+1kg 表示体重 ,0kg 表示体重 3、海拔高度-155m 表示低于海平面155m ,那么8848m 表示 ,0m 表示 4、仿照以上三题,请自己出一个或几个题:三、运用分类思想,将下列各数进行分类: -1,+2,-1.5, 34+, 7, 23-, 0 , 2.3 总结: 1、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两种具有 意义的量; 2、数的分类解题技巧:正数、负数表示的意义 ,根据这样一个特点,左边的题目变得相当容易,而0一般变示 。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第1课时)(导学案)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追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建立“激素调节”的概念;2.通过分析胰岛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研究激素的一般方法;3.通过激素研究实例的分析,领悟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等。
【课前学习】一、激素的发现1.内外分泌腺的区别(1)凡是分泌物经由______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__________,如汗腺、胃腺等。
(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_______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__________,如垂体、甲状腺等。
2.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实验①实验假设:_______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②实验步骤a.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b.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无胰液分泌。
c.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去除神经)→__________。
③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①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_______,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③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__的调节。
3.激素调节的概念:由__________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_______进行调节的方式。
参考答案:一、1.(1)导管外分泌腺(2)激素内分泌腺2.(1)①胃酸②胰腺分泌胰液③神经调节(2)①化学物质③促胰液素3.内分泌器官激素二、激素研究的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1916年,科学家将_______产生的,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的物质命名为________。
(2)1921年,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利用狗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结扎狗的胰管→取出胰腺→提取液→注入___________的身上→血糖恢复正常。
(3)班廷和贝斯特与生化学家合作,抑制_______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字“一”。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能够识别字“一”的形态和书写规范。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字母“一”的形态;2.能够正确书写字母“一”;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应用字母“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字母“一”;2.正确书写字母“一”。
难点1.书写字母“一”的笔画顺序;2.区分字母“一”和其他相似字形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1.介绍字母“一”的形态和书写方法;2.演示正确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3. 练习1.让学生在小黑板或练习纸上进行书写训练;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4. 拓展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环境中寻找字母“一”的身影;2.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字母“一”在物体名称中的运用。
5. 总结复习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字母“一”的认识和书写。
五、课后作业1.完成《1 识字1 》第一课时的练习册作业;2.在家中练习书写字母“一”,并找出环境中的字母“一”。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呈现、练习和拓展字母“一”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字母“一”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
以上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 导学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导学案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导学案第一节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人种和人口分布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重难点:学会运用资料、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状况。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4-68页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按照肤色差异,可将世界人口分为三大种族: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集中地区。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美洲的原住居民也是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非洲的___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__________的地区。
活动二:探究世界的人口分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五)课堂总结三、板书设计四、当堂检测五、素材拓展1.图中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2.世界人口在不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3.世界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当堂检测1.某化妆品公司研制出适合黑种人使用的化妆品,在下列国家可能找到销售市场的是()A.俄罗斯 B.伊拉克C.南非D.新加坡2.亚马孙平原人口稀疏,是由于该地()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降水稀少、气候干旱C.资源缺乏、面积狭小D.全年高温多雨3.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是自()A.15世纪以来B.16世纪以来C.18世纪以来D.20世纪以来4.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特点是()A.速度慢、数量少B.速度快、数量大C.速度快、数量少D.速度慢、数量大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上人种的划分依据是()A.语言文字 B.宗教信仰C.肤色等体质特征 D.社会经济制度(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东部和东南部,__________洲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第1节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导学案

CB A D EFCABD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数学 导学案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年 级科 目课 题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第1节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乔智一、【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3、阅读教材:第1节 探索勾股定理(前半部分) (二)、教材精读4、(1)观察右面两幅图:(2)填表:A 的面积 (单位面积)B 的面积 (单位面积)C 的面积(单位面积) 左图 右图(3) 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a 、b 、c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4)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归纳小结: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有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 .(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实践练习:(1)在Rt △ABC 中,∠C=90°,① 如果a=3,b=4,则c=________;② 如果a=5,b=12,则c=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B.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A=90°,则a 2+b 2=c 2; D.若a 、、是Rt △ABC 的三边,∠C=90°,则a 2+b 2=c 2. 三、教材拓展5、例1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13cm , BC=5cm ,求斜边AB 上的CD 的长。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含答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
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一甲烷的存在、用途及结构1.甲烷的存在与用途(1)甲烷的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我国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海底。
(2)甲烷的主要用途甲烷易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H2O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烷可用作燃料。
天然气和沼气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甲烷还可用作化工原料。
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甲烷的分子模型CH4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H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归纳总结1.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2.一个碳原子以4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时,无论这4个原子是否相同,都分别在四面体的顶点上,但不一定为正四面体,也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
1.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答案 D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的是()答案 D解析在这几种形式中,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但比例模型更能形象的表达出H、C的位置及所占比例;电子式只反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
二甲烷的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将甲烷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甲烷是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状况下,1 mol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 kJ 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海域面积。
2.了解我国领土四端、东西与南北距离。
3.了解我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
重点难点:我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中国政区图导入。
二、自主学习
目标:
1、运用图1.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读课本4-5页内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领土四端、东西与南北距离,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内容:阅读课本第1-4页
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4页,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出来。
7分钟后,检测自学效果。
时间:7分钟。
1. 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从大洲大洋来看,中国位
于东部,洋西岸。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___纬度地区,属
_________(温度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______(温度带),没有寒带。
3.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读图1.4中国疆域示意:中国最北端在;最南端在;最东端在;最西端
在。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从朝鲜开始按逆时针依次是。
6.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
为、、、。
7.我国陆地面积达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位。
我国领土所跨的经度,从西到东有多度。
跨时区。
8.我国海岸线长达_____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____个,自北向南依次是:。
三、合作探究之小组交流
探究内容:说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探究方法:先自己思考,然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3分钟
后老师抽号检测。
探究时间:5分钟
四、合作探究之提问展示
五、合作探究之精讲点拨
六、知识小结
七、达标练习
基础题
1. 我国位于()
A.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
C.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2.我国领土最南端在()
A.台湾岛
B.海南岛
C.雷州半岛
D.曾母暗沙
3.我国的沿海岛屿,自北向南依次是()
A.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
B.舟山群岛、台湾岛、南海诸岛、海南岛
C.舟山群岛、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
D.舟山群岛、海南岛、台湾岛、南海诸岛
4.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面有()
A.朝鲜、韩国
B.韩国、日本
C.朝鲜、马来西
亚 D.韩国、印度尼西亚
5.就海陆分布而言,我国属于( )
A.内陆国
B.临海国
C.半岛国家
D.岛国
提升题:
9.下列国家中,海陆位置基本特征与我国相同的是
( )
A.蒙古
B.印度尼西亚
C.哈萨克斯坦
D.印度
10.我国东西端相距________千米,我国南北端相距
________千米。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我国的邻国的是( )
A.蒙古
B.印度尼西亚
C.哈萨克斯坦
D.印度
拔高题
8.图中的A为海,B为海,C
为半岛,D为半岛。
八、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