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与救护》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游泳与救护理论-1

游泳与救护理论-1

人体在水中的沉浮还受到性别、年龄、发 育状态的影响。男子肌肉发达,肌组织占 体重的比例大,在水中易沉。女子和体胖 者脂肪占体重的比例大,在水中易浮。老 年人骨中的胶质成分减少,身体比重较大, 在水中易沉。少年儿童骨化未完全,骨中 的水分和胶质成分较多,肌肉含水份也较 多,身体比重较小,在水中易浮,这对少 年儿童学好游泳是非常有利的。
爬泳技术动作的构成
• 身体姿势 • 腿部动作 • 臂部动作 • 腿、臂、呼吸的配合
爬泳的身体姿势
• 身体呈水平姿势 • 没有侧向的摆动 • 身体保持良好的流线型 • 在游进中身体围绕纵轴有节奏地转动
腿部动作
1 预备姿势:双腿自然伸直, 绷脚尖,双脚内扣(内八 字脚)。
64学时课程版
2. 下打:大腿带动小腿向下加速打腿, (用小腿和脚外侧对水),打水时绷 脚(芭蕾脚),不要勾脚。打水幅度 约为30厘米。动作连贯,像一条抽打 的鞭子。
鲨鱼皮游泳衣
• 波浪阻力
– 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由于波浪的产生而形成的阻力 叫波浪阻力
手插入水,身体从一 侧滚动向另一侧。加 大侧向游进的时间, 都可以减少阻力。
64学时课程版
• 形状阻力:
– 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因身体的形状造成的阻力叫形状 阻力
压强高
边 界 分 离 层
漩涡,压强低
漩涡尾迹的 存在使柱体 上、下方的 水流不能顺 利地在柱体 后面汇合, 形成了一个 低压区。这 样,物体前 端高压,后 端低压,其 压力差即构 成压差阻力。
6.观察区划分(责任区)一般有“直线切割法”, 即将游泳池用直线大致平均地划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 (如图6-14)。“弧形切割法”,
(3)环境因素
(4)伤害因素 (5)缺乏知识因素 (6)心理因素 (7)组织管理因素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游泳专修课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游泳专修课大纲

《游泳与救护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培养方案》(2005年8月修订),结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际情况编写的。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本教学大纲紧紧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校体育规律,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及其他体育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游泳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学校游泳教学、训练、竞赛和开展体育活动工作。

具体任务:通过游泳教学与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并且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吃苦耐劳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特别是对从事的专项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更深一步的研究,对游泳的各种泳式会示范、讲解、教授和指导等;掌握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与训练手段,了解游泳运动选材及科学训练方法,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能组织和编排游泳比赛,较熟练地担任游泳裁判工作,并获得国家二级以上的裁判员称号;提高专项运动水平,达到二级或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并考取游泳救生证和游泳教员证,为就业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分配四、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重点:游泳概念、现代奥运会游泳和我国游泳运动发展概况,以及竞技游泳、实用游泳、大众游泳的内容和项目,游泳的意义。

本章教学难点:了解正规游泳比赛项目。

第二章流体力学原理在游泳中的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游泳时涉及到的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重力与浮力、游进阻力、游泳的推进力、游泳技术的合理性。

本章教学难点:清楚了解流体力学对游泳的影响及如何完成较为合理的游泳技术。

第三章竞技游泳技术分析本章教学重点:了解四种竞技游泳姿势及竞技游泳出发、转身、终点触壁技术的发展和技术分析。

游泳救生课教学设计方案

游泳救生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救生技巧。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和救生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对象1. 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

2. 具备一定游泳基础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游泳基本动作:自由泳、蛙泳、蝶泳。

2. 救生基本技巧:徒手救生、抛物救生、入水救生、岸上急救。

3. 游泳安全知识:防溺水、预防疾病、保护环境。

四、教学时间1. 理论课:4课时2. 实践课:10课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游泳技巧、救生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演示法:示范游泳动作、救生动作和安全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游泳、救生技巧。

4. 情景模拟法: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救生演练。

六、教学步骤1. 理论课:(1)讲解游泳基本动作、救生技巧和安全知识。

(2)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游泳和救生的正确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实践课:(1)自由泳、蛙泳、蝶泳教学:①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②教师示范游泳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③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救生技巧教学:①讲解徒手救生、抛物救生、入水救生、岸上急救等技巧。

②教师示范救生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③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游泳安全知识教学:①讲解防溺水、预防疾病、保护环境等知识。

②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情景模拟:(1)模拟溺水场景,让学生进行徒手救生演练。

(2)模拟抛物救生场景,让学生进行抛物救生演练。

(3)模拟岸上急救场景,让学生进行岸上急救演练。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游泳技巧、救生技巧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课中的表现,如动作规范、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如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八、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体育教案游泳与救生技巧

初中体育教案游泳与救生技巧

初中体育教案游泳与救生技巧分节正文:一、游泳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巧,提高游泳水平,并能初步了解游泳的相关安全知识。

教学内容:1. 游泳姿势与呼吸技巧2. 划水动作与腿部动作3. 游泳时的平衡与流线4. 游泳中的换气与调整呼吸教学过程:1. 温身活动:进行适当的拉伸活动,热身身体。

2. 游泳姿势与呼吸技巧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正确的游泳姿势,如平躺在水面上,头部微微仰望前方,保持身体的平衡等。

同时,教授游泳时的呼吸技巧,比如吸气时提高头部,呼气时将头部放回水中等。

3. 划水动作与腿部动作的演示与讲解:演示正确的划水动作和腿部动作,并向学生解释每个动作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4. 游泳平衡与流线的讲解:介绍游泳时保持平衡的方法,如腹部用力、保持整个身体在线条等,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流线姿势。

5. 游泳换气与调整呼吸的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游泳时的换气技巧,并教授如何在游泳中调整呼吸节奏。

教学要点:1. 游泳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对提高游泳水平至关重要。

2. 划水动作和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可以提高游泳速度和效率。

3. 游泳平衡和流线姿势有助于减少阻力,提高游泳效果。

二、救生技巧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救生技巧,并掌握基本的自救和相互救生能力,提高应对水上突发事故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水中溺水者的认识2. 自救技巧:浮出水面、保持呼吸等3. 相互救生技巧:使用救生圈、拖人方法等4. 水上突发事故的应对策略教学过程:1. 水中溺水者的认识:向学生介绍溺水者的特征和表现,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是否有人溺水。

2. 自救技巧的讲解:教授学生在水中出现危险时应采取的自救技巧,如保持镇静、浮出水面等。

3. 相互救生技巧的演示与讲解:向学生演示正确的相互救生技巧,如使用救生圈、拖人方法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水上突发事故的应对策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水上突发事故,如溺水、船只翻覆等,并讲解应对策略,如报警、救援等。

小学游泳救生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游泳救生课程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泳救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救和救生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一、游泳救生的基本知识1. 游泳救生的定义和重要性2. 游泳救生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 游泳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1. 救生圈的使用方法2. 救生衣的使用方法3. 救生绳的使用方法4. 救生衣钩的使用方法三、自救和救生实践1. 自救方法:如何进行水中自救,如何进行水中呼吸2. 救生方法:如何进行水中救援,如何进行水中救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游泳救生的基本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游泳救生知识。

二、教学游泳救生的基本知识1. 游泳救生的定义和重要性2. 游泳救生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 游泳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三、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观摩。

2. 学生分组练习救生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践自救和救生1. 教师讲解自救和救生的具体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自救和救生实践。

三、团队协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相互配合,提高救生能力。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游泳救生的兴趣。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游泳救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其救生技能水平。

教学资源:1. 教材:《游泳救生》2. 教具: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救生衣钩等3. 场地:游泳池或模拟游泳场景的场地。

体育课教案游泳技能与水上救生

体育课教案游泳技能与水上救生

体育课教案游泳技能与水上救生教案:游泳技能与水上救生导语:游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水上安全意识。

本节课将着重教授学生游泳技能和水上救生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应急能力,为日后的水上活动提供保障。

一、热身活动:身体准备通过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适当的准备,为后续的游泳技能练习做好准备。

可以进行一些跳跃、拉伸和轻量级运动,以提高学生的体温和活动能力。

二、基本水性训练:水性培养1. 水性测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水性测试,包括水下呼吸练习、漂浮练习和潜水练习等,以评估学生的水性水平。

2. 水性培养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水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水下呼吸练习、漂浮练习和潜水练习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在水中的适应能力和水下呼吸的技巧。

三、游泳技能训练:提高技术水平1. 正确的划水动作:教师示范常用的游泳划水动作,如自由泳、蛙泳、仰泳和蝶泳等,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练习。

2. 游泳技能练习:教师设置不同的游泳技能练习项目,如远泳、短距离爬泳和救生泳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游泳速度、协调性和耐力。

四、水上救生技能训练:提高安全意识1. 人工呼吸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的人工呼吸方法,包括急救姿势、口对口呼吸和胸部按压等。

并进行示范和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紧急救援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水上紧急救援技巧,如拖曳救人、使用救生圈和救生板等。

通过示范和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救援技巧和应急能力。

五、总结反思:学以致用在课程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游泳技能和水上救生技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水上安全意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水上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水性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还能提高自己的水性和水上安全意识。

2013江汉大学游泳与救护课程

2013江汉大学游泳与救护课程

1游泳运动的意义是什么?有用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在特定场合下不会游泳的人将难以保护自己,不仅面临着生命危险,更无法去帮助别人。

游泳技能应该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学习和锻炼是可以获得的!游泳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由于在特殊环境--水中进行,不仅对人类提出了挑战,而且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既能够强身健体,又对生产建设,生活,国防等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障生命安全二,促进身心健康1改善心血系统的机能2改善呼吸系统机能3改善肌肉系统的机能4塑造健美的体型5改善体温调节机制6预防疾病,促进健康7磨练意志,培养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和智能发展三,开展休闲和娱乐活动2爬泳两臂划水的配合有哪几个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1.入水:完成空中移臂后,手在控制下自然放松入水。

手的入水点一般在身体纵轴和肩关节的前后延长线之间。

入水时手指自然伸直并拢,臂内旋使肘关节抬高处于最高点,掌手斜向外下方,使手指首先触水,然后是小臂,最后是大臂自然插入水中。

2.抱水:臂入水后,在积极向下方插入的过程中,手掌从向斜外下方转向斜内后方并开始屈腕、屈肘,肘高于手,以便能迅速过渡到较好的划水位置。

抱水结束,手掌已经接近对水,肘关节屈至150゜左右,整个手臂像抱着一个大圆球似的为划水作准备。

3.划水:划水是发挥最大推进作用的主要阶段,其动作过程可分为拉水和推水两个部分。

紧接抱水阶段进入拉水,这时要保持抬肘,并使大臂内旋。

同时继续屈肘,使手的动作迅速赶上身体的前进速度,能使水动作造成合理的动作方向呼路线,同时,也使主要肌肉群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进入推水动作,拉水至肩的垂直平面后,即进入推水部分,这时肘的屈度约100゜左右。

大臂在保持内旋姿势,带动小臂,用力向后推水。

同时,使肩部后移,以加长有效的划水路线。

向后推水有一个从屈臂到伸臂的加速过程,手掌从内向上,从下向上的动作路线加速划至大腿旁。

整个划水动作,手的轨迹始于肩前,继之到腹下,最后到大腿旁,呈s形。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游泳专修课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游泳专修课大纲

《游泳与救护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培养方案》(2005年8月修订),结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际情况编写的。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本教学大纲紧紧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校体育规律,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及其他体育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游泳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学校游泳教学、训练、竞赛和开展体育活动工作。

具体任务:通过游泳教学与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并且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吃苦耐劳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特别是对从事的专项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更深一步的研究,对游泳的各种泳式会示范、讲解、教授和指导等;掌握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与训练手段,了解游泳运动选材及科学训练方法,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能组织和编排游泳比赛,较熟练地担任游泳裁判工作,并获得国家二级以上的裁判员称号;提高专项运动水平,达到二级或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并考取游泳救生证和游泳教员证,为就业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分配第八章游泳运动员选材特点本章教学重点:游泳运动员选材的特点、选材阶段的划分、选材工作的步骤和游泳选材常用的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较为清楚地了解游泳运动员选材工作的特点,掌握游泳选材常用的方法和工作步骤(二)技术部分1、熟悉水性:水中走动、跳跃、呼吸、浮体、站立、滑行。

2、自由泳: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及完整动作的配合3、仰泳: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及完整动作的配合4、蛙泳: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及完整动作的配合5、蝶泳: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及完整动作的配合6、出发:摆臂式、抓台式、洞式出发和仰泳出发7、转身:自由泳摆动式转身和前滚翻转身;仰泳转身仰泳前滚翻转身;蛙泳和蝶泳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与救护》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游泳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在运动能力方面达到三级和二级运动员水平。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游泳教学、训练、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员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裁判方面应达到二级或一级裁判员水平。

并考取游泳教员和游泳救生证。

3.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基本能胜任游泳教学和训练工作。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分配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
三、成绩考试与评定
1、成绩评定
2、考试方法
(1)平时考查,根据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及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评定,占总成绩的20%。

(2)理论考试,在本课程全部结束后采用笔试开卷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实践部分,采用四种泳式技术评定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50%。

主项100米达标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