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高中化学化学平衡计算方法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一.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对于可逆反应: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起始量(mol) a b c d变化量(mol)x(耗)(耗)(增)(增)平衡量(mol)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或B)的平衡转化率(%)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①其中M(A)、M(B)……分别是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B……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②7、化学平衡计算的技巧性较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力争一题多解。
解题中常用的方法有:①差量法②极端假设法③守恒法④估算法等。
练习1 0.02molCO与0.02mo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m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2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mo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3. X 、Y 、Z 为三种气体。
把a molX 和b 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X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 )A.%1005⨯+b aB.%1005)(2⨯+bb a C.%1005)(2⨯+b a D. %1005⨯+aba 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 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 SO 2+O 2 2 SO 3,并达到平衡。
高中化学掌握化学平衡的五大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掌握化学平衡的五大解题技巧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掌握化学平衡解题技巧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大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在解题之前,首先要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化学平衡指的是一个化学反应达到正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反应停止进行。
了解这个基本概念是理解和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基础。
二、化学平衡常用的定量关系公式化学平衡问题中,常用的定量关系公式包括摩尔比、浓度比和分压比。
这些公式是化学平衡问题解决的核心工具。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选取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够灵活应用,是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关键。
三、化学平衡问题的步骤分析解决化学平衡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 确定平衡方程式: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条件和物质,写出平衡反应方程式。
2. 确定已知量和所求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确定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定量关系公式: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选用适当的定量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4. 检查答案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应与已知条件相符,同时注意物质的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
5. 作出结论:根据计算结果给出问题的答案,并合理解释。
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分析和解答化学平衡问题,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减少错误。
四、化学平衡问题的常见类型化学平衡问题包括平衡常数、浓度的变化、添加物质对平衡的影响等各种类型。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各自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求平衡常数时,可以利用已知的物质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在浓度的变化问题中,可以根据化学平衡的摩尔比关系计算浓度的变化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需要灵活应用相应的解题技巧。
五、化学平衡问题的实际应用化学平衡不仅是高中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是指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度相等时,化学体系达到了平衡状态。
对于化学反应的平衡态进行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计算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来确定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平衡反应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生成两个或多个产物。
在计算中,需要根据所给条件,求解未知量的值。
在化学平衡计算中,以下原理是必须遵循的:1. 摩尔比例关系:在一个平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一种严格的摩尔比例关系。
这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得出的。
例如,对于化学反应A + B → C + D,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例为1:1,生成物C和D的摩尔比例也为1:1。
因此,当已知某一物质的摩尔数时,可以用这个摩尔数来确定其他物质的摩尔数。
2. 反应物消耗与生成物形成物质量守恒:在一个封闭体系中,反应物的消耗量应等于生成物的形成量。
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的。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确定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常用的化学平衡计算方法1. 摩尔计算法摩尔计算法是最基本的平衡计算方法之一。
在已知反应物质量或浓度的情况下,根据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其他物质的摩尔数。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反应方程式:N₂(g) + 3H₂(g) → 2NH₃(g)。
已知N₂的质量为10克,求NH₃的质量。
解题思路如下:(1)计算N₂的摩尔数:N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所以摩尔质量为28克/摩尔。
N₂的摩尔数为10克/28克/摩尔=0.357摩尔。
(2)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计算NH₃的摩尔数:根据方程式的系数,1摩尔N₂生成2摩尔NH₃,因此0.357摩尔N₂会生成0.357×2=0.714摩尔NH₃。
(3)计算NH₃的质量:NH₃的摩尔质量为17克/摩尔,所以0.714摩尔NH₃的质量为0.714×17=12.138克。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或压力的动态平衡态的一个重要概念。
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至关重要。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当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或气压)不再发生变化。
在化学平衡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以相同的速率进行,但不一定是以相等的量进行。
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值称为平衡常数(Kc)。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Kc)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来计算。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当Kc > 1时,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反向反应相对较弱;当Kc < 1时,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正向反应相对较弱;当Kc = 1时,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平衡位置处于中性态。
四、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 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反之亦然。
2. 压力变化:对于气相反应,增加总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一侧移动。
但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时,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较小。
3. 温度变化:增加温度会促进吸热反应,而减少温度会促进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可以看作是一种能量,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
4.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五、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应对方式。
它表明,当一个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如果受到扰动,系统将会通过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以及平衡位置的移动来抵消这种扰动,以维持新的平衡态。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常数计算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解析和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或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衡常数是指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其数值表示了反应的平衡倾向性。
在计算平衡常数时,我们需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各自的浓度。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A + 3B ⇌ C + 2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 * [D]^2 / ([A]^2 * [B]^3)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二、平衡常数计算题的解析与技巧1. 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解答平衡常数计算题时,首先要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这个表达式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推导出来的。
2. 确定各物质的浓度在计算平衡常数时,需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这些浓度可以通过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直接得到,也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体积计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浓度时,要将给定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体积转化为摩尔和升。
3. 填入数值计算平衡常数将已知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得到平衡常数的数值。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
4. 判断平衡常数的大小和平衡倾向性通过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可以判断反应的平衡倾向性。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大,反应向右偏;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表示反应物浓度较大,反应向左偏。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越倾向于生成物;平衡常数越小,反应越倾向于反应物。
三、举一反三通过以上的解析和技巧分享,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更多的平衡常数计算题中。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N2 + 3H2 ⇌ 2NH3已知反应物氮气(N2)的浓度为0.2 mol/L,氢气(H2)的浓度为0.5 mol/L,氨气(NH3)的浓度为0.1 mol/L。
高中化学选修4考点过关:考点5-化学平衡计算(Word版,含解析)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之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而化学平衡计算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此类试题常把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融汇在一起,具有知识联系广、灵活度大、隐含条件多、概念性强、思维层次高的特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到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平衡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
1.计算模式:化学平衡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模式是“平衡三段式法”。
具体步骤是在化学方程式下写出有关物质起始时的物质的量、发生转化的物质的量、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也可以是物质的量浓度或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再根据题意列式求解,起始、转化、平衡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三步曲”,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mol/L,也可用L。
m A(g)+n B(g)p C(g)+q D(g)n(起始)/mol ab00n(转化)/mol mxnxpxqxn(平衡)/mol a-mxb-nxpxqx反应可从左向右开始,也可以从右向左开始,也可以多种物质同时充入。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间的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解题思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化量为x;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的三者关系代入未知数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并按“模式”列表;明确了“始”、“变”、“平”三个量的具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平衡时某成分的浓度、反应物转化率等,得出题目答案。
3.计算公式:(1)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A)∶v(B)∶v(C)∶v(D)=m∶n∶p∶q(未达到平衡时,用于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的化学计量数)。
高一必修二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一、有关概念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浓度×100%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12n n =12P P ;恒温、恒压时:12n n =12V V 二、计算的技巧1、平衡状态的判断例1.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υ正(N 2)=υ正(H 2)B .υ正(N 2)=υ逆(NH 3)C .2υ正(H 2)=3υ逆(NH 3)D .υ正(N 2)=3υ逆(H 2)【巩固练习】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 2(g)+H 2(g)CO(g)+H 2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 .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 .υ正(H 2)=υ逆H 2O(g)D .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知识拓展】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 2O(g)CO(g)+H 2(g)。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 .v 正(CO)=v 逆(H 2O)C .生成nmolCO 的同时生成nmol H 2D .1molH —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 —O 键2、与化学计量数有关的计算【规律1】: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变式训练】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2A +3B =2C B .A +3B =2C C .3A +B =2CD .A +B =C【知识拓展】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 -1的两种气体X 2和Y 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气体Z ,充分反应后X 2的浓度为0.4mol·L -1,Y 2的浓度为0.8mol·L -1,生成的Z 的浓度为0.4 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用X、Y表示)是()A.X2+2Y22XY2B.2X2+Y22X2YC.3X2+Y22X3Y D.X2+3Y22XY3解析:【知识拓展】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描述了反应物在达到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度相等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平衡常数、平衡表达式、平衡条件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等。
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估计反应的偏向性和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的定义如下:对于一般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2. 平衡表达式平衡表达式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的一个方程式,与平衡常数密切相关。
以一元反应A ↔ B为例,其平衡表达式可以表示为:Kc = [B] / [A]对于多元反应,平衡表达式的形式会更加复杂,但原理相同。
3. 平衡条件化学平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连续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不变并不代表它们的物质不发生变化,而是在微观层面反应速率相等);- 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4.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化学平衡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调控。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吸热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力:对于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少的一方移动;- 浓度变化:增加某一物质的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另一方移动,以减少浓度差异;-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前后的平衡建立,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通过平衡常数、平衡表达式、平衡条件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