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概述 .................................................................................- 1 -1.1吸收塔的概述....................................................................... - 1 -1.2吸收设备的发展 .................................................................... - 1 -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上应用....................................................... - 2 - 第2章设计方案............................................................................- 3 -2.1设计任务 ............................................................................ - 3 -2.2吸收剂的选择....................................................................... - 3 -2.2吸收流程的确定 .................................................................... - 4 -2.3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 - 5 -2.4吸收塔填料的选择 ................................................................. - 5 - 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9 -3.1基础物性数据....................................................................... - 9 -3.1.1液相物性数据................................................................ - 9 -3.1.2气相物性数据................................................................ - 9 -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 - 10 -3.2物料衡算 .......................................................................... - 10 -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 - 11 -3.3.1塔径的计算 ................................................................ - 11 -3.3.2填料层高度计算 ........................................................... - 12 -3.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 - 14 - 第4章塔件及附属设备的计算 ......................................................... - 15 -4.1液体分布器的计算 ............................................................... - 15 -4.2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 - 15 -4.3填料支撑板........................................................................ - 16 -4.4填料压紧装置..................................................................... - 16 -4.5液气进出管的选择 ............................................................... - 17 -4.6液体除雾器........................................................................ - 17 -4.7筒体和封头的设计 ............................................................... - 18 -4.8人孔的设计........................................................................ - 19 -4.9法兰的设计........................................................................ - 19 - 第5章设计总结.......................................................................... - 21 -符号说明 ................................................................................... - 23 -参考文献 ................................................................................... - 23 -第1章概述1.1吸收塔的概述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水吸收丙酮吸收塔设计

目录目录 (I)摘要.............................................................. I II 第1章绪论.. (1)1.1吸收技术概况 (1)1.2吸收设备的发展 (1)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第2章设计方案 (3)2.1 吸收剂的选择 (3)2.2 吸收流程的选择 (3)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4)2.4 吸收参数的选择 (5)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6)3.1 基础物性数据 (6)3.1.1 液相物性数据 (6)3.1.2 气相物性数据 (6)3.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6)3.2 物料衡算 (7)3.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7)3.3.1 塔径的计算 (7)3.3.2 填料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3.4 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2)3.5 液体初始分布器和再分布器的选择与计算 (12)3.5.1 液体分布器 (12)3.5.2 液体再分布器 (12)3.5.3 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 (13)3.6 其他附属塔内件选择的选择 (13)3.7 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 (13)3.7.1 吸收塔的压力降 (13)3.7.2 吸收塔的泛点率 (14)3.7.3 气体动能因子 (14)3.8 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15)3.8.1 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15)3.8.2 吸收塔的主要接管尺寸的计算 (16)结论 (18)主要符号说明 (19)主要参考文献 (20)附录 (21)结束语 (23)教师评语 (24)摘要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填料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因此根据丙酮和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应该采用填料塔来分离气相中的丙酮。
本次设计任务是针对二元物系的吸收问题进行分析、设计、计算、核算、绘图,是较完整的吸收设计过程,并通过对填料塔及其填料的计算,可以得出填料塔和填料及附属设备的各种设计参数。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①n=0.6~0.8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1、设计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其任务及操作条件。
(1)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气)处理量1000m/h。
(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体积分数1.65%,相对温度70%,温度35%。
(3)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
(4)丙酮回收率82%。
(5)操作压力为常压操作。
2、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说明从略3、物料计算(1)进塔气体中各组分含量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 混合气量n=1000× 273 kmol/h 273+35混合气体中丙酮含量n=39.57*0.0165=0.65kmol/h M=0.56*58=37.7kg/h 查附录(化工原理),35C 饱和水蒸汽压强为5623.4Pa ,则每Kmol 相对温度为70%的混合气体中含水蒸汽量。
/Kmol (空气+丙酮)=1.54(Kmol/h ) m=1.54×18=27.72 (Kg/h )混合气体中空气量n=39.57-0.65-1.54=37.38 (Kmol/h ) m=37.38×29=1084.02 (Kg/h ) (2)混合气体进出塔(物质的量)组成 已知:y 1=0.0165 Y 2=0.003(3)混合气体进出塔(物质的量)组成若将气体与水蒸气视为惰性气体,则惰性量n=37.38+1.542=38.92(Kmol/h ) m=1084.02+27.72=1111.74(Kg/h )Y 丙酮/ KmolY =0.003 Kmol/h 丙酮/ Kmol (4×(1-0.82)=39.037(Kmol/h )M=1111.74+37.7×0.18=1118.53(Kg/h ) 4、热量衡算热量衡算为计算液相对温度的变化,以判断是否为等温吸收过程,假设丙酮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且本略气相温度变化及塔的散热损失(塔的保温良好)查于(化工工艺算图)常用物料物性数据。
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目录 (I)第1章概述 (1)1.1吸收塔的概述 (1)1.2吸收设备的发展 (1)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上应用 (2)第2章设计方案 (3)2.1设计任务 (3)2.2吸收剂的选择 (4)2.3吸收流程的确定 (5)2.4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6)2.5吸收塔填料的选择 (7)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11)3.1基础物性数据 (11)3.1.1液相物性数据 (11)3.1.2气相物性数据 (12)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12)3.2物料衡算 (12)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4)3.3.1塔径的计算 (14)3.3.2填料层高度计算 (15)3.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zz (17)第4章塔内件及附属设备的计算 (18)4.1液体分布器的计算 (18)4.2选用DN 2.5Φ32无缝钢管 (18)4.2.1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9)4.3填料支撑板 (20)4.4填料压紧装置 (21)4.5气进出管的选择 (21)4.6液体除雾器 (22)4.7筒体和封头的设计 (23)4.8手孔的设计 (25)4.9法兰的设计 (25)第5章设计总结 (27)符号说明 (29)参考文献: (32)致谢 (33)第1章概述1.1吸收塔的概述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
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
作为吸收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2)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5)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从结构、工艺过程和应用角度深度探讨丙酮和水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吸收、分离、净化等功能。
本文将从结构、工艺过程和应用角度深度探讨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
一、丙酮和水吸收塔结构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由塔壳、填料层、进料管道、排气管道、循环泵和控制系统组成。
塔壳一般为不锈钢或碳钢材质,填料层可以是泡沫塑料、陶粒或塑料制品。
进料管道和排气管道负责分别导入和排出气体。
循环泵则起到循环液体的作用,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塔内气体温度和流速等参数。
二、丙酮和水吸收塔工艺过程丙酮和水吸收塔的工艺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吸附、溶解、反应和分离。
1. 吸附当气体进入丙酮和水吸收塔时,它们就开始接触填料上涂有吸收剂的表面。
此时,气体中的废气开始与吸收剂发生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开始逐渐被吸收剂吸附。
2. 溶解在吸附的基础上,当气体与吸收剂发生接触时,吸附剂会逐渐溶解。
目的是使废气在吸收剂中形成分子内的显著降解和溶解,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预先调节液体和气体的比例,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溶解的发生。
3. 反应在液池中发生吸收剂与废气中污染物之间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逐渐被分解降解,从而减轻对环境负担。
4. 分离在经过吸附、溶解和反应之后,液池中的吸收剂会变得过度饱和。
这时,液池内的液体会通过流量调节阀流入分离器,使污染物与吸收剂分离。
而气体则经过排气管道排出丙酮和水吸收塔。
三、丙酮和水吸收塔应用丙酮和水吸收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境保护、化工生产、医药生产和食品加工等。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应用于废气处理。
在化工生产中,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气体,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在医药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丙酮和水吸收塔则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异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提高晶体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和设备,具有吸收、分离、净化等多种功能。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吸收填料塔要点

故35℃时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3.1.3
由 可知:
常压下25℃时丙酮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相平衡常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
3.2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进塔惰性气体流量为:
该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
对于纯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气体质量通量为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10]计算:
由 ,查附表3得
则
由 , ,得
则
由
由 ,得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
查附表4,对于环矩鞍填料, ,
取 ,则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 ,故不需分段。
3.
3.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查附表5得,
纵坐标为
查附图1得
填料层压降为
3.
泛点率介于50%~80%之间,合理。
表4-1支承板波形尺寸mm
波形
波形尺寸
t
192
注:尺寸b是塔中间支承板宽度,在塔边缘支承板的尺寸b将随塔径不同而异,左右不对称。H为波高,t为波矩。
4.4
本设计选用丝网床层限制板,重量约为 ,限制板的外径选用690mm。
4.5
(1)气体进出口管径计算
工业上,一般气体进料流速为10~20m/s,本设计取流速为15m/s。
由标准GB/T 8163-99,选用 无缝钢管。
塔径的计算:
塔径圆整,取
泛点率校核:
(在允许范围内)
填料规格校核: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由表2-1可知: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 合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吸收填料塔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16日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3)1.1 设计题目 (3)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1.3 设计内容 (3)1.4 设计要求 (3)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4)2.1 设计方案的内容 (4)2.1.1 流程方案的确定 (4)2.1.2 设备方案的确定 (4)2.2 填料的选择 (5)第三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6)3.1 基础物性数据 (6)3.1.1 液相物性数据 (6)3.1.2 气相物性数据 (6)3.1.3气液平衡相数据 (7)3.2 物料衡算 (7)3.3 填料塔塔径的计算 (8)3.3.1 泛点气速的计算 (8)3.3.2 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9)3.4.1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3.4.2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0)3.5 填料塔流体力学校核 (12)3.5.1 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降 (12)3.5.2 泛点率 (13)3.5.3 气体动能因子 (13)第四章塔内辅助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3)4.1 液体分布器 (13)4.2 填料塔附属高度 (14)4.3 填料支承装置 (15)4.4 填料压紧装置 (15)4.5 液体进、出口管 (15)4.6 液体除雾器 (16)4.7 筒体和封头 (17)4.8 手孔 (17)4.9 法兰 (17)4.10 裙座 (19)第五章设计计算结果总汇表 (20)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25)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气体处理量:1820 m3/h(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5%(V ol),进塔温度35℃(3)进塔吸收剂(清水)温度:25℃,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3倍(4)丙酮回收率:90%(5)操作压力:常压(6)每天工作24小时,一年300天1.3 设计内容(1)确定吸收流程(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分层、塔高(4)流体力学特性校核:液气速度求取、喷淋密度校核、填料层压降计算(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1.4 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内容①目录和设计任务书②流程及流程说明③设计计算及结果总汇表④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及讨论⑤参考文献(2)绘制填料塔设计图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2.1 设计方案的内容2.1.1 流程方案的确定本工艺采用清水吸收丙酮,为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由于逆流操作传质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故选用逆流操作,即气体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体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
丙酮-水的填料塔分离 毕业设计论文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目录1. 设计方案简介 (1)1.1设计的方案 (1)1.2设计工艺 (1)1.3设计内容 (1)2. 工艺计算 (1)2.1 .1水和丙酮物性数据 (1)2.1.2全塔物料衡算 (2)2.1.3塔板数的确定 (2)2 .1.4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2)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2.2.1 塔径的计算 (3)2.2.2塔高的计算 (5)2.2.3 塔板压降计算 (7)2.2.4塔板负荷性能图 (8)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3.1 填料支承设备 (9)3.2填料压紧装置 (9)3.3液体再分布装置 (9)4. 设计一览表 (9)5. 后记 (10)6. 参考文献 (10)7. 主要符号说明 (10)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1.设计方案简介1.1设计的方案在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过程中,需要用丙酮溶媒洗涤晶体,洗涤过滤后产生废丙酮溶媒,其组成为含丙酮__50%__、水___50%__(质量分数)。
为使废丙酮溶媒重复使用,拟建立一套板式精馏塔,以对废丙酮溶媒进行精馏。
得到含水量≤0.5%的丙酮溶液;或者丙酮回收率为98%。
设计要求废丙酮溶媒的处理量为__31000__吨/年,塔底废水中丙酮含量≤__0.05%__(质量分数)。
1.2设计工艺生产能力:31000吨/年(料液)年工作日:300天原料组成:50%丙酮,50%水(质量分率,下同)产品组成:馏出液 99.5%丙酮,釜液0.5%丙酮操作压力:塔顶压强为常压进料温度:泡点进料状况:泡点加热方式:直接蒸汽加热回流比:自选1.3设计内容1、确定精馏装置流程,绘出流程示意图。
2、工艺参数的确定基础数据的查取及估算,工艺过程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理论塔板数,塔板效率,实际塔板数等。
3、主要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板间距,塔径,塔高,溢流装置,塔盘布置等。
4、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验算,操作负荷性能图及操作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为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即在常压下,从含丙酮%、相对湿度70%、温度35℃的混合气体中用25℃的吸收剂清水在填料吸收塔中吸收回收率为90%丙酮的单元操作。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填料选择、工艺计算等内容,其中整个工艺计算过程包括确定气液平衡关系、确定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方程、填料的选择、确定塔径及塔的流体力学性能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附属装置的选型以及管路及辅助设备的计算,在设计计算中采用物料衡算、亨利定律以及一些经验公式,该设计的成果有设计说明书和填料吸收塔的装配图及其附属装置图。
!
| 目录 摘 要 ............................................................ I ~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 1
第一章 任务及操作条件 ............................................ 1 第二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 2 设计方案的内容 ................................................ 2 流程方案的确定............................................. 2 设备方案的确定............................................. 2 流程布置 ....................................................... 3 收剂的选择 .................................................... 3
; 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 .......................................... 3
第三章 填料的选择 ................................................ 4 填料的种类和类型 ................................................ 4 颗粒填料................................................... 4 规整填料................................................... 4 填料类型的选择 ................................................ 4 填料规格的选择 .................................................. 5 填料材质的选择 .................................................. 5
- 第四章 工艺计算 .................................................. 6
物料计算 ....................................................... 6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6 混合气进出塔的摩尔组成..................................... 6 混合气进出塔摩尔比组成..................................... 7 出塔混合气量................................................ 7 气液平衡关系 .................................................... 7
吸收剂(水)的用量sL ............................................ 7 , 塔底吸收液浓度1X ............................................. 8 操作线 ........................................................ 8 塔径计算 ...................................................... 8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气速Fu ....................... 8 操作气速的确定............................................. 9 塔径的计算................................................. 9 核算操作气速.............................................. 10 核算径比.................................................. 10
… 喷淋密度校核.............................................. 10
单位填料程压降(pZ)的校核 ............................... 10 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 11 传质单元高度OGH计算...................................... 11
计算YKa.................................................. 13 计算OGH.................................................. 13 传质单元数OGN计算 ........................................ 13 填料层高度z的计算........................................ 14 > 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4
第五章 填料吸收塔的附属设备 ..................................... 15 填料支承板 ................................................... 15 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 ......................................... 15 气体进出口装置和排液装置 ..................................... 15 分布点密度及布液孔数的计算 ..................................... 15 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的计算 ....................................... 16 第六章 辅助设备的选型 ............................................ 18
。 管径的计算.................................................. 18
参考文献 ......................................................... 19 附录 ............................................................. 20 附表 ............................................................. 21 致谢 ............................................................. 24
`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第一章 任务及操作条件 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汽)处理量:32200/mh 进塔混合气含丙酮 %(体积分数);相对湿度:70%;温度:35℃; 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 丙酮回收率:90%; 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第二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设计方案的内容 2.1.1 流程方案的确定 常用的吸收装置流程主要有逆流操作、并流操作、吸收及部分再循环操作、多塔串联操作、串联—并联操作,根据设计任务、工艺特点,结合各种流程的优缺点,采用常规逆流操作的流程,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及利用率高。
2.1.2 设备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要求的是选用填料吸收塔,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比板式塔简单。它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或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层上。
图 常规逆流操作流程图 流程布置 吸收装置的流程布置是指气体和液体进出吸收塔的流向安排。本设计采用的是逆流操作,即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流向与之相反,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逆流操作时平均推动力大,吸收剂利用率高,分离程度高,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传质面积小,工业上多采用逆流操作。
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之一,吸收剂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溶解度: 吸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用量。 (2)选择性: 吸收剂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对其他组分不吸收或甚微。 (3)挥发度: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汽压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的挥发损失。 (4)粘度: 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粘度要低,流动性要好,以提高传质和传热速率。 (5)其他: 所选用的吸收剂尽量要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爆易燃、不发泡、冰点低、廉价易得及化学性质稳定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吸收剂都难以满足以上所有要求,选用是要针对具体情况和主要因素,既考虑工艺要求又兼顾到经济合理性。
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 (1) 温度: 低温利于吸收,但温度的底限应由吸收系统决定,本设计温度选25℃ (2) 压力:加压利于吸收,但压力升高操作费用、能耗增加,需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常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