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好》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老师,您好!》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您好!》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您好!》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员,您好!»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首抒情诗,赞誉了教员事业的高尚和美妙,抒发了孩子们对教员感谢、热爱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课文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协助。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了解教员任务的高尚,激起先生热爱教员的思想感情。

教学义务: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细读课文第一局部。

教学进程:一、提醒课题,激起情感同窗们,每当听到你们深情地叫我一声〝教员,您好〞时,我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是啊,是教员指点我们握笔写字,是教员教会我们读书、写作,是教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是教员把我们从一个步履踉跄的孩童教育成一个懂礼貌有知识的现代人。

我,和你们一样深深地感谢自己的教员,让我们一同深情地对自己的教员说一声(齐读课题)〝教员,您好!〞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明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作者对自己的教员也充溢了深情。

听,她对自己的教员说了些什么?1、提出自学要求。

让我们来自在轻声读读这首诗。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反省生字字音。

事业高尚浸透涌起塑造晚霞春晖衷心3、反省读书状况。

课文读得怎样样?谁情愿展现一下。

诗歌分两局部,区分指名读,并正音。

4、了解诗意,全体感知这是一首现代诗,每句话都是顶格写的,阅读全诗,诗歌围绕教员的事业,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解说〝高尚〞:高尚转义是指山大而高,而在这里是说人的肉体与思想十分了不起。

三、细读课文,体悟情感1、如今我们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哪几句写出教员事业的高尚?(先生交流)(1)在昨天与明天之间铺设小道,在理想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员的事业多么高尚!a、说说〝昨天〞、〝明天〞、〝理想〞的意思。

b、为什么说教员是铺路架桥的人?说说对诗句的了解。

师小节:是教员,引领着先生安康生长,引抢先生从过去走向如今,从如今走向未来。

老师你好教案初中美术

老师你好教案初中美术

教案:初中美术《老师,你好》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2. 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如何处理画面构图和空间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示例。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问候,并引导学生向老师问好。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教师展示一些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画家对老师的描绘,或者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景。

二、绘画指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想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的方式。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创作美术作品。

3. 教师提供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指导,如如何处理画面构图和空间关系。

三、学生创作(15分钟)1. 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2.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分享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想法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绘画技巧,并创作一幅关于老师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了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了绘画的难点。

通过分享和评价,学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老师,你好》教学设计

《老师,你好》教学设计

《老师,你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课前准备:教师:各科教师照片、人物画像作品等;学生:画笔等绘画工具(第一课时);卡纸、剪刀等手工工具(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

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

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

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观察比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课件出示两副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副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副画是将第一副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你好新老师新同学教学设计教案

你好新老师新同学教学设计教案

你好,新老师新同学!深圳市罗芳中学焦小冬【选题原因】在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心理辅导中发现,每届七年级新生入学后,总有一部分尤其是性格偏于内向的学生出现适应问题(如长时间交不到新朋友、不习惯中学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态度和方法等),归属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沉湎于对小学阶段所喜爱的老师与好友的留恋之情中,并寻找、利用各种时机与之频繁接触交往。

如此,不仅强化了留恋情绪,更不利于其新环境中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笔者最近接待的一位来访学生,已经八年级上学期,仍未交到知心好友,时常感觉孤独,平日经常通过电话网络与小学时的朋友联络,每个周末都会与之约见,心里总希望回到小学。

故而在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认识新伙伴’一课的基础思考设计本活动课。

【活动准备】⑴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其与所喜爱的小学老师及好友有情感联系的物品(如照片、贺卡、礼物、字条、批语、评语、画像……);⑵气球(较大的):数量视全体(包括参加的教师)人数(8人一小组,每组2个),课前充好气,系一根长绳;⑶音乐:一首节奏欢快、热情奔放的(如的《Super Star》);一首节奏舒缓、细腻抒情的(如钢琴曲《致艾丽丝》;一首赞咏友情的歌(如张学友的《朋友》);⑷纸片:①彩色纸片:总数按全体(包括参加的教师)人数每人1张;每种颜色8张;形状可有三角形、圆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每种8张;②粉色纸片每人1张;③两种纸片分别装在两个纸箱里;⑸提前邀请该班的各科任教师;⑹双面胶:每组1个;⑺纸箱:每组1个;大小如24支装的蒙牛纯牛奶纸箱;⑻课前通知每人带笔;⑼无线话筒一个,主持人用;⑽对参加的科任老师稍加辅导(适当做好小组的引导;积极投入活动)。

【活动目标】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等,将七年级新生与其所喜爱的小学老师和(或)好友做一个情感上的“分离”,帮助新生初步了解结识新老师新同学,促进其较快较好地在新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帮助新生初步了解、结识新老师新同学;难点:与所喜爱的小学老师和(或)好友的情感“分离”;与新老师和同学的初步交往。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我会对老师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我会对老师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

《我会对老师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用“你好”、“再见”、“谢谢”等日常用语与老师进行简单对话。

2.能够简单地自我介绍并表达自己的喜好。

3.能够理解老师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相应回答。

二、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提高幼儿的自我介绍和表达喜好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要求幼儿学会运用正确表达日常用语,领会语言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2.要求幼儿学会自主思考和提问,并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对话。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情境式等方法,通过情境演示、互动提问、示范引导,让幼儿动手实践,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具:幼儿版英语教材、纸笔等。

2.教学用具:彩色图片卡、音频设备等。

3.环境布置:准备好教室内部的物品、场景等教具。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3分钟)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老师打招呼)C:Good morning,teacher.(幼儿回答)T:How are you?(老师问候)C: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幼儿回答)T:I am fine too,thank you.(老师回答)2.正式学习环节(30分钟)(1)学习日常用语T:Now,let's learn some daily expressions.(老师展示图片,所示图片内容包括打招呼、问候、表达感谢等。

)T:Can you say'hello'to me?(老师展示图片。

)C:Hello,teacher.(幼儿回答。

)T:Very good!Can you say'goodbye'to me?(老师展示图片。

)C:Goodbye,teacher.(幼儿回答。

)T:Great!Can you say'thank you'to me?(老师展示图片。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15篇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15篇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15篇老师您好教学反思1《老师,你好》是一篇赞美教师的诗歌,这首诗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是这样教学的:教学“在今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时,我想到大道和金桥都是两种形象的事物,我可以利用简笔画来把抽象的语言转变成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大道和金桥,大道的一边是”昨天”,一边是”今天”,引导学生引出老师。

在桥的一头写上“现在”,另一头写上“理想”。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2今天的课还是有效的,发言的人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而且从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写错了,本节课反思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

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学生就比较好理解。

这是教学上的“旁敲侧击”之术。

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

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

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

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

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

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

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

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

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

红星歌教案教学设计5篇

红星歌教案教学设计5篇

红星歌教案教学设计精品5篇红星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透过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认识并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用队列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

[由整理]2.学生边唱歌曲边有序地进行表演。

教材分析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歌曲是进行曲风格,雄壮而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队列歌曲。

民族七声宫调式。

一段体结构。

在雄壮有力的号角性音调走出引子之后,显示出开头两个乐句,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歌曲《红星歌》)2.师:刚才同学们进教室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3.师:这段旋律节奏很整齐,很有力,是带有进行曲风格的。

所以老师刚才看见同学们都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红星歌》动画)1.聆听歌曲《红星歌》,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师:教师介绍歌曲:这首歌曲《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

影片中年近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

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最后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3.再次聆听歌曲《红星歌》。

学生听辨歌曲的节拍(四二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四二拍指挥图示)学生边听边打四二拍指挥图示。

(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坚定有力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红星歌》歌曲学习)1.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读准确附点节奏。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

3.学生练习旋律中出现的大跳音程。

如:do――lasol――do。

4.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带附点和不带附点)学生体会附点节奏在歌曲情绪上的作用。

,5.学生体会有附点会使歌曲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朝气,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跳动感。

第1课《你好》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

第1课《你好》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

第1课《你好》任课教师:一、课型:口语课二、使用教材:标准汉语会话360句1三、教学对象:四、教学内容:1.生词:你、好、你好、你们、老师、您、我、是、再见2.会话:思齐:你好!雪丽。

雪丽:你好!思齐。

老师:你们好!同学们:老师好!大卫:您好!我是大卫。

王小天:你好!我是王小天。

大卫:再见!王小天:再见!3.注释“你”和“您”“们”4.词语扩展:你、我、他、她、你们、我们、他们、她们5.语言点:动词谓语句:主谓宾6.内容补充:打招呼常用语五、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1)通过学习语音,让学生了解汉语拼音的基本组成: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声母、韵母、四个声调及轻声;了解声调的位置及部分变调。

(2)通过学习生词,能够准确掌握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运用于交际。

(3)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准确掌握课文的意义和用法,新知旧知建立关联。

2.技能领域(1)了解课文会话的语境,能说会用。

(2)能够流畅地复述生词与对话。

(3)了解更多打招呼常用语。

3.情感领域学生习惯并运用中国式打招呼。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声调的发音要领2.声调的位置3.两个三声在一起的变调4.“不”的变调5.“您”是“你”的敬称七、教学方法1.翻译法:用于一些不需要过多解释,可以一点就通的词。

2.图片法:用图片展示要学的词汇。

3.情境教学法:描述准确场景,让学生运用课文对话。

八、课时:1课时50分钟,共上10个课时。

九、教学设计:第一次课(2课时)1.自我介绍-使用中文(5分钟)教师自我介绍:中文名字、泰语名字、爱好。

2.取名字(95分钟)第二次课(2课时)1.复习导入(10分钟)抽查学生读声母,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发音。

2.学习内容(78分钟,包括10分钟休息时间)( *练习时采用教师领读或单个抽查的方式,练读为主,讲解为辅,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3.小结(10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b pmf…这是声母拼音点读机4.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作业:1.介绍拼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2.声母有什么?3.读拼音点读机PPT里的拼音第三次课(2课时)1.复习声母(8分钟)学生个别读有错误的进行纠正2.学习韵母(20分钟)3.声调练习(1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4.标调规则(20分钟)5.拼音练习(10分钟)6.三三变二三(20分钟)7.布置作业:标调练习(2分钟当时下课没布置)第四次课(2课时)1.寒暄(3分钟)2.复习声韵母(5分钟)3.标准句(10分钟)4.会话1和会话2(30分钟) (1)你好(你,好)你vs 您 “您”是你的敬称(2) 读会话2:老师先领读;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你好》的教学设计
有关《老师,你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并熟记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
1、揭题,理解题意。

2、看了题目,你有什么要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

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细品读,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不理解的词语做好标记.
(2)
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a理解关键词语浸透、蕴含。

b改换句式: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那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c用自己搜集到的事例进一步体会教师的崇高。

(3)
指导朗读
2、用学第一段的方法,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

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总结全文。

1、练习背诵课文,自主性诊断。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小练笔:老师,我想对您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