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信息的获取”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容涉及信息的定义、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以及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3.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难点:
1.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信息的整理和分类的策略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利用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3.提供具体的整理和分类的模板或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考虑增加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作业、实践操作等。
3.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项目作业: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例如:“信息获取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获取工具或方法,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实践任务: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如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等,完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搜集任务。
3.4信息获取与控制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与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定期进行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信息获取与控制这一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实际操作和应用中的一些细节尚存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信息检索、筛选和整理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信息观念,遵循信息伦理,尊重知识产权。
3.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提高信息保护意识,防范网络风险。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在信息获取与控制过程中,要遵循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编程、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
5.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Excel、Python等,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与控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小组合作与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2)培养学生尊重信息、善于利用信息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3. 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方式:报告、讨论、展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方式。
2. 教学难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引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2. 基本方法讲解:教师讲解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基本信息获取方法,并结合实例演示;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方法获取信息;5. 信息分享与交流:学生以报告、讨论、展示等形式分享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及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分享和交流信息,培养合作精神。
六、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1)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2)成果展示评价:评价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分享和交流的方式;(3)课后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陆洪霞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是教育科 学出版社出版的 ( ( 信息技术基础》( 必 修) 章第1 第2 节的内容, 主要阐述了获取
信 息的一 般过 程。 学生在 日 常生活 中经
的来源、 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与学生讨 论新的来源或新的方法及其优觇 。
3 升难度 , 固 容 ( 获取过 . 提 巩 内 信息
程 的分 析 )
师 : 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涉 及的范 围很 广, 计
一
个人不 可能精 通所有项目 所 以我们 ,
提出第二个问题: 怎样获取每位同
学 的姓名? 第三个 问题 : 级 中同学 们 班 的计 算 机水 平如 何? 学生 利用上面 让
信息技术课 }u o cntuR tg 4 had. o a @ ii C e
表1
针对个体的内容一般没有。 虽然非常方
曙
1
2
僧 渤
学生
l 力 法鬻 l
个别提问
_礴
很方便
便, 但获得的信息并不确切。 生: 翻阅初 中的教科 书 , 可以看 到
我们都学了哪些内 容。
学 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正确的信 息, 明白 综合利用多种信 息来源和信 鼠获取 方 法的重要性 , 在 当今的信息社会 明白 中评价信 息的重 要性 , 同时从中学会理
过程与 方法目 能运用多种信息 标: 来源和信息获取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并 对所得信息进行必要的探索, 将评价
的方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 能够 与同 标: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获取的多样性。
2、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教学难点(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2)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筛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比如一个人想要出门旅游,但是不知道目的地的天气、景点、交通等信息,引出信息获取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信息的获取。
2、讲授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0 分钟)(1)结合刚才的场景,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2)举例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比如确定信息需求时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目的地的天气预报是需要未来一周的还是一个月的;确定信息来源可以是互联网、旅行社、当地的朋友等;采集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打电话咨询、查看相关书籍等方式;保存信息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保存在电脑里或者手机里。
3、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0 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信息来源,并记录下来。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人、事物、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想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想要了解历史文化,书籍和博物馆可能更合适。
4、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15 分钟)(1)展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选择哪种信息获取方法,比如想要知道某个电影的评价,可以通过查看影评网站、询问看过的朋友等方法。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捶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那么教师如何写相关教案呢?下面就是给大家的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内容分析】“获取信息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个重要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基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本内容也是按照信息的获娶存储、加工、传输、管理的主线进展编排的。
在信息时代,因特网已经成为信息的海洋,因此掌握因特网信息的获取是新世纪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学生通过本节的,可以了解搜索引擎的不同分类并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经过学前调查,高一的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经常上网,对搜索较为熟练,有的学生对网上信息较为陌生,甚至是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就更别说是网络了。
所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起来进展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学会互相协作,也到达了让根底较差的学生在别的学生的带动下更快地掌握和熟练本章的知识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掌握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式2、会使用关键词查询的几个技巧技能性目标: 1、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检索信息2、尝试利用关键词技巧对需求信息进展高效的信息检索情感性目标:1、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效果2、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3、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在、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教学重点】关键词查询的方法和策略【教学难点】关键词提炼和组合的策略【教学方法】演示,指导探究,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课时】 1课时【教学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先由教师以任务驱动,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展上机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及想法,带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教师观察其操作过程,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其观看演示操作的同学也可以提出问题,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解决重难点,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篇一: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案】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中的重点章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对本单元内容及学生的分析,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的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
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加深获取信息的成功的体验和印象,为以后的使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不同起点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课时 1知识目标①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②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③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②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③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②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③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教法: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快乐导航】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2周年,请同学们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文章。
【教师活动】当你们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时,是不是要围绕这一主题收集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学雷锋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4.13传感器与信息获取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理论知识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2.实物演示:通过展示各种传感器的实物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感器的构造和原理。
-推荐学生阅读与传感器相关的科普文章、技术博客等,了解传感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撰写阅读心得,分享在课堂上。
6.家庭作业: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践操作题,共同探讨传感器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1.生活实例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应用实例,如智能温度计、自动窗帘、烟雾报警器等,让学生初步感知传感器与信息获取的实际意义。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环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培养探索精神。
2.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了解传感器在节能减排、环保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环保、医疗等领域的价值,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第三课时
滨海县獐沟中学汤凤池
【教材分析】
新教材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归纳和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出发,以“信息获取一般过程”为主线,突出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也能较深入地分析一般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几个环节。
但少部分同学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本节课通过对上帝之眼这个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
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
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
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正确剖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板书)
任务目标:找到美国现役的一艘航空母舰的当前资料。
(如停靠位置,舰体尺寸,当前装载战斗机数量等等)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但是,今天老师通过秘密手段已经掌握了这个信息的取得方法,老师也不藏私,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就把这一招传授给你们。
等大家掌握了这一招以后,就可以从上帝的角度观察我们的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们一直说的这个神秘主角隆重登场:《上帝之眼》(板书)
软件介绍:这个神奇的软件,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汽车以上大小的物体,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上面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神秘的军事题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
通过教师操作演示,对上帝之眼这个软件的功能操作作简单的介绍。
通过事先找到的资料:美国小鹰号航母停靠在日本横须贺基地,全球定位系统坐标为:
35°17'30.53"N,139°39'47.73"E 找到小鹰号航母的卫星遥感图,然后得到该航母的尺寸,停靠战斗机数量等信息,并抓图保存。
学生对获得信息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由于这款软件的操作学生第一次接触,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对软件操作有初步认识!
2.[学生分组]
每组学生得到一个航母的位置和坐标信息(共17艘航母),由组长带领进行实践操作,搜索结果由组内指定的专人记录。
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必要指导,并汇总各组学生送上来的数据。
对于完成速度快精度高的小组给予赞扬。
设计意图: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既加强了学生相互协作精神,也能培养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训练]
老师公布其他10艘航母的名称,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搜索网站找到其相关资料,再完成上帝之眼软件中的搜索和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航母数最多的小组给予奖励。
4.[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记录的结果,并与全体同学对获得信息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
并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敢于去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自己觉得很难战胜的困难。
5.[学生总结]
让学生对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结合信息获取一般过程进行总结,并填表:
在评价别人成果的时候反思自己实践中的优缺点。
三、课堂练习
任务:利用上帝之眼找到五岳的位置,主峰高度,以及山体特点,并记录获取的结果,交换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后任务
利用上帝之眼找到自己的家,学校所在地并记录。
附件:
美国航母坐标总汇
美国小鹰号航母(日本横须贺基地)35°17'30.53"N,139°39'47.73"E 美国美利坚号航母39°53'7.68"N, 75°10'47.66"W
美国乔治华盛顿航母36°57'33.63"N,76°19'47.06"W
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47°58'54.38"N,122°13'41.98"W
美国旧金山附近航母37°46'22.67"N,122°18'9.75"W
美国罗德岛2艘航母41°31'43.32"N,71°18'56.27"W
美国杜鲁门号航母36°48'54.45"N,76°17'47.32"W
美国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32°42'48.80"N,117°11'21.02"W
美国莱克星顿号航母(博物馆)27°48'54.13"N,97°23'19.65"W
美国无畏号航母(越战后退役)40°45'55.79"N,74° 0'3.64"W
美国约克镇航母32°47'24.70"N,79°54'26.75"W
美国企业号航母36°57'27.89"N,76°19'46.98"W
美国华盛顿州海军基地星座号航母47°33'11.30"N,122°39'17.24"W
美国华盛顿州海军基地独立号航母47°33'7.53"N,122°39'30.13"W
美国华盛顿州海军基地游骑兵号航母47°33'10.63"N,122°39'9.53"W 美国约翰肯尼迪号航母30°23'49.85"N,81°24'27.62"W
美国中途岛号航母37°47'40.07"N,122°16'59.5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