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做求真,向善,尚美的好少年

四年级学生《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做求真,向善,尚美的好少年
四年级学生《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做求真,向善,尚美的好少年

四年级学生《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做求真,向善,尚美

的好少年

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眼睛……”这句话给了人们许多遐想的空间,真善美无疑是大家

喜闻乐见,孜孜追求的,可是什么是真善美?怎么追求真善美?带

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打开《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一书,

我想通过细细的品读,来寻找真善美的答案。

在第一单元《科学教人求真》中有一个小故事《科学容不得半

点虚假》让我印象深刻。故事的主人公黄禹锡是韩国著名生物学家,

曾经在克隆研究上取得了许多成就,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然而,20XX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黄禹锡造假事件”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

只克隆狗外,其余科研成果均系造假。1月11日,韩国政府决定

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一切公职。从这件事

例当中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对于打假是很有决心的,他们对于虚假丝

毫不给可乘之机。

这个故事使我震惊。前段时间,听到身边的邻居谈论我国出现

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要知道,这

些假冒伪劣产品是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的,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真

希望那些无良摊贩能够醒悟,少做这种只顾眼前利益却害人性命的产品,真希望我国政府也能用法律明文规定,给制假贩假者制裁,严格打假,保障人们生活安全……

第二单元讲的是《人文教人向善》,通过阅读,我理解了团结友善转贴于贵大在线

就是真诚待人,谦和处世,在家里用爱心孝情感恩父母,用关怀奉献感激乡邻,在学校尊敬老师,在班级里友好地与同学相处。我知道这些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真善美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书中介绍了一位17岁的“老慈善家”——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学生郭秦,她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她已经向贫困地区儿童捐款捐物长达10年之久。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把自己创作童话获得的奖金捐给贫困山区,灾区及慈善机构,她还组织同学回收废旧物品建立爱心基金,她说:“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她的善举就像一颗爱的种子,在我们的社会中生根,发芽,长出更多爱的果实。我也要像她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善良美好的心灵多做好事,去播种爱,让我们的社会更温暖,更美好。

第三单元《生活教人尚美》。

说到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整洁是美,微笑是美,和谐是美,创造是美,勤劳是美……我更知道,内在美远比外在美重要,心灵美是欣赏一切美的来源……

我深深地感到:生活是美好的,童年是幸福的,作为21世纪的阳光少年,我们热爱生活,我们要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好习惯,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开拓新的天地,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要热爱生活,学会感恩,养成好习惯,去成就美好人生……

总之,《真善美伴我行》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激励我积极向上,做一个求真,向善,尚美的好少年。掩卷而思,我收获良多,以后再生活中我要和同学们一起用发现美的眼睛,用我们智慧的大脑,用勤奋的双手一同去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真善美的世界……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为了更好的发展幼教事业,更细致全面的观察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幼儿园从上学期开始引进了新西兰学习故事。通过初步尝试着去写学习故事才猛然意识到,原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而作为我们老师更要耐心、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每一个孩子。只有认真观察,才会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显而易见,发现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当我看到《发现孩子》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的要去翻阅它!封面的下面有一句话,刚好就是我要找的东西--“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这句话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做父母和做幼儿教师的人所应该深刻思考的。 书中还说到,我们成人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而一个在由大人控制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许多需求是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而孩子的必要需求不单单只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是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影响他们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我们大人又总是天真的认为这样做是在帮助孩子在社会上生活。 细想一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

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 孩子因此而受到的身心伤害和打击,更是没有任何一个成人能够忍受的,即使是那些备受宠爱的孩子也无法排除受大人权威的压制。是的,我们大人在无形之中理直气壮的扮演着压迫者的角色。我们总是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用一堆严格而又专制的规定限制着他们。 什么时间必须做功课,什么时间才可以玩,什么时间必须上床睡觉。我们自认为这样是爱他们,是教他们日后怎样生活,我们振振有词,我们能讲上一大堆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的道理…… 可是,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 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变的不愿意顺从,更有可能变的不爱惜自己。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说他们越来越不听话了,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 当我看完了《发现孩子》之后,真正发觉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做大人的,做父母的,原来对孩子的态度是那么的粗暴与无礼,原来是那么的不了解他们。让我们成人们一起对孩子们说一声:宝贝,对不起!请相信,我们会努力改变的,会试着用更好的方式来爱你们!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一近日,有幸拜读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真是一部开阔志趣的好书。 哲学家冯友兰夸赞它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本书从原古时代史前文化开始,纵横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直至明清,作者带领我们对中国古典文艺开展了一次鸟瞰式的美的巡礼。其中内容深厚而简约,充满哲思之光,语言精炼优美,使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 读《美的历程》,仿佛在登临一座风景奇秀的高山,满眼的绝胜风景,气喘吁吁并吸收升华着,令人心旷神怡,大获裨益。常常是读着画着,不知不觉就把一页书画满了。 本书从艺术和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各部件的联系出发,对各个不同时代独特的美的元素,进行了鸟瞰式的观花,从龙飞凤舞的原始图腾,到青铜饕餮;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从佛陀世容的虚幻颂歌,到盛唐的杜诗颜字韩文;从宋元的山水意境,到明清的文艺思潮……你会不知不觉中仿佛走进了一座宏大的艺术博物馆: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着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感叹作者的宏大构图,哲理辩思,艳羡作者的深厚积淀,高屋建瓴。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二《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 如今,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付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英俊的图片,我花这个价格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另外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东方的智慧》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便是半价买的。就一句话,万一哪天你们谁看见这本书打折处理了,可千万千万别告诉我。《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闻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着作,从宏观俯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故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

发现儿童》之读后感

《发现儿童》之读后感 前几天有幸读了《发现儿童》这本书,以前听说过感官教育,以及人们对于感官教育存在问题的各种看法,也听说过蒙台梭利和儿童之家,但是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谈不上了解,因为不了解,又想一探究竟,所以就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增长见识,看过《发现儿童》之后感受颇深,所以想把看到的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在没有介绍本书内容之前,我想大概介绍蒙台梭利本人,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著名幼儿教育家,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仅从这些方面的成就来看,就可以窥探蒙台梭利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在看她的经历,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经常遭到男同学的排挤,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从她的经历就可以推测出蒙台梭利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传统,很坚强执着而又特立独行的女人,她的这种非一般的性格,造就了她非一般的成就,她在次验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同时也为后来人树立榜样,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但是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学会坚持和执着,同时也需要有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气。她的成功也说明了优秀的教育家并非都是教育家出身,似乎这很讽刺,但又值得让人深思。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是在蒙台梭利早期起步时完成的其中共有23个章节,下面我将对部分章节进行介绍。 一将科学用之于学校 意大利出现了科学教育学学校,该校有一个医生创办,目的是为新的教育方法培训师资力量,这在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因为意大利的人类学家热衷于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观察,以及在精确使用测量仪器的优势,他们认为通过测量人的头部、身高,能够为教育提供方向,只有了解对方的直接信息,才能教育好孩子。但是蒙台梭利并不认同这类学校。她认为科学教育学学校只是交给教师如何进行人体测量,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和心理学和如何写个人案例等,以此,科学教育者就诞生了。她认为真正的科学家是能够发现生命奥秘的人,对自然充满热情而不是那些只能够摆弄实验室各种仪器的人。一个只懂如何做实验的人,就像只会从儿童读物强拼读简单字母的人,而社会应该将教师培养成为大自然的崇拜者和阐释者,就像一个了解拼读的人,有一天发现自己还能利用拼写某种符号的方式,综述莎士比亚的思想。她认为教师必须具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结合在一起,同时具有牺牲精神,拥有基督徒虔诚之心,另外他将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讲从孩子身上学习到完善自我,其实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所说的教师必备能力中的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接着她又指出学校应该促进孩子的自由发展而不是去压制甚至是奴役孩子。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设计限制了儿童自由的活动等。物质上的奖励和惩罚是孩子灵魂上的课桌,这里她并不是贬低奖励和惩罚的基本的带有教育作用的含义而是要检查其被滥用和曲解的情况。她认为奖励和惩罚只是成年人为了束缚孩子行为的权威,人类的真正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来自于心灵如兴趣和爱好。 尽管她的思想已经过了一个世纪,但是对于当代的教育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比如说教师我们认为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其实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反思之人。惩罚和奖励一直以来都被用来改善个体行为的一种手段,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使用这些手段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骄傲,嫉妒和敌对的心理产生,只是为了得到一种奖励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合上书本,好像有些难以下笔。“美的历程?”何为美?而美,该怎么说它的历程? 忽想起高中第一节美术课老师问“大家认为什么是美的?”当时的我想了想后,举手回答:“我认为《蒙娜丽莎》是美的,神秘的微笑,温柔的眼神……这些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记得当时还有同学说了一些可爱的什物,瑰丽的风景,善良的人儿…… “一千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去想:美是什么?显然,没人能真正予其一个定义。可正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不可言说之物,必将无言以对。”美本不存在终极解释。那么我认为,美,即人性。“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想象中有情感。” 而既然说美有“历程”,便不难想:美是活的,是发展的。 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到魑魅魍魉的青铜纹饰;从理性精神的先秦,到浪漫主义的楚汉;从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从宋元的山水意境到明清的文艺思潮。我分明能从李泽

厚先生的描写中感触到华夏美的历史。 就我个人而言最喜唐朝,也窃以为其最能作为中华美的代表。初盛晚三个时期,皆有其不可替代的美。纯以诗歌来说,初唐时,由六朝的靡靡之音变为清新明丽。犹记得当初学《春江花月夜》时“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那种含蓄却直击人心。难怪闻一多先生评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让我感受到即将步入盛唐的蓬勃之气概。盛唐时期,无论是雄浑壮丽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诗,还是优美宁静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田园诗都让人流连。盛唐之顶峰首推李白,这个被称为“诗仙”的天才诗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霸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通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这些都是盛唐之气象。至若晚唐,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思牧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义山,以及不能不提的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皆有凄凉而悲痛之美。 这一切的美,都是关乎心灵的,是人性的美。正因为有情感,有思想,会爱,会痛,才能创造美,察觉美。所以

求真 向善 尚美

求真向善尚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李家中学的李青青。我演讲的题目是《求真向善尚美》。 前段时间网络在沸沸扬扬讨论一个事件:男司机殴打女司机!大众围绕“该打与不该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不懂得什么是别车,什么是路怒症。我看到了一场成人间的口色之争,演变成了暴力的展示,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文明的反思。真、善、美,被打人者与被打者抛弃了,也被很多围观讨论者抛弃了!如果枉事实不顾,失去的将是真相的揭露,是失真;己所不欲,还施于人,不顾及对方的利益,这是失善;不互相包容谦让,恶语拳脚相向,莽撞行事,这是失美。 偶然的事件,却折射出文明的缺失。和谐需要我们养成“求真、向善、尚美”的习惯。社会如此,校园亦如此。 真善美是道靓丽的风景,这风景美在细节。激情诵读、俯身演算、徜徉书海、聚集讨论,在充实知识中,弥漫着求真的芳香。楼道靠右行能给其他同学们更宽的路,食堂用餐不插队能给排队同学省更多的时间,在宽容待人中,浸润着向善的甘露。清扫垃圾、规范着装、阳光运动,享受着美,也为别人创造着美,这是“尚美”的力量。习惯了说声“对不起”、“谢谢”,习惯了弯腰拾起垃圾,侧着身子让路……,习惯了很多的习惯,我们也就得到更多的温暖。 真善美是道靓丽的风景,我们是这风景里的主角。我们在课堂上执著的眼神是求真画卷中最灵动的亮点。为同学打水送药,这是向善乐章中最温暖的音符。阳光上进的少年,这是尚美书卷中最富韵味的诗篇。我们成就了风景,风景也孕育了我们。同学失落,我会走过去默默的搀扶;同学的埋怨,我会选择理解;面对错误,我会选择担当。真善美,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在我的世界里,很简单,那是规范和秩序,是养成,是习惯。规范言行,就不会触及别人的伤痛;遵守秩序,就不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在绿树成荫,书声琅琅的李家中学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求真、向善、尚美”的氛围,我受到了知识的滋润,更受到品德的熏陶。我虽稚气未脱,但我已明白了成长的方向,那就是向着阳光成长,做一名阳光向上的好少年。 谢谢大家!

《发现孩子》读后感1500字

《发现孩子》读后感1500字 《发现孩子》读后感1500字 兰衍局名师工作室曾瑞淮 一、简介 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内容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二、精彩分享 1.虽然儿童不记得前3年发生的事情,但他所创造的能力却已“进入”到了他的意识中,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他们可以通过手,在智慧的引导下,借着玩游

美的历程读后感集锦

美的历程读后感集锦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美的历程》读后感——关于本书的四点思考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似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国美学史。和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相比,我觉得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更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心灵书写;而《中国美学史大纲》则更多的是倾向于在一种意识形态的规范语境内严谨客观的介绍。所以读《美的历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来说,更能激发兴趣和阅读冲动。读完《美的历程》,我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或变幻或相承的美学内涵。“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历程”;“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和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那么尽管如此匆忙的历史巡礼,如此粗糙的随笔札记,对于领会和把握这个局大而重要的成果,该不只是一件闲情逸致或毫无意义的事情吧”如李泽厚先生在这本书的开篇和结语所所的两段话一样,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确有一种“匆匆巡礼”的感觉,他把自己对中国远古到明清的美学认识以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风格和手法向我们呈现出来。但是这种“匆匆巡礼”虽匆匆但不零乱;虽巡礼但不空洞。于我而言,李泽厚先生的这部美学着作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在其启发和指引下进入美学的探究和学习。 搭乘李泽厚先生的沉重列车,从苍茫神秘的远古驶来,一路的站牌是那样的斑驳而绚丽。每一个站牌地下都工工整整地刻着两个字:“思考”。在这列火车超时空的行驶中,我在远古时代和楚国停留的时间最长,有时候还意犹未尽,让这辆列车倒着开,反反复复。因为在这两部分的论述和思考中,一方面,李泽厚先生在他的角度上引导我进行自我思考,但在另一方面,我对其在关于楚汉浪漫主义的论述中的合理性在自我理解的角度上产生怀疑。

求真、向善、尚美,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2018年1月

求真、向善、尚美,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 ——周村区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实践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为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学风,引导同学们确定学习目标,树立人生理想,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求真向善尚美,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经学校研究决定:2018年1月1日至本学期结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以“求真、向善、尚美,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为主题的学习、实践评比活动。 一.活动主题:求真、向善、尚美,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 二.活动时间:2018年1月1日至本学期结束 三.活动内容: (一)各级部各班召开一次“求真、向善、尚美,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的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争做真善美学子。 (二)各级部各班积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在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各级部各班及时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和学法指导活动,做好优秀作业、规范试卷的评比与展示等活动。 (四)真善美学子评选: 1.“真善美阳光学子”评选 设立真善美爱心、真善美孝心等“十大类”学子,每班每项限报1——2人。 (1)真善美爱心学子——富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学生典型; (2)真善美孝心学子——孝敬长辈、尊重邻里,尊敬老师的学生典型; (3)真善美勤奋学子——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典型; (4)真善美自强学子——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学生典型; (5)真善美勇敢学子——勇于担当,爱憎分明,严守法纪,机智勇敢的学生典型; (6)真善美健康学子——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典型; (7)真善美节约学子——具有强烈的节约意识,积极参与节约活动的学生典型; (8)真善美诚信学子——诚实守信,真诚待人,真诚做事,严于律己,恪守道德,诚信考试,履约践诺,言行一致,拾金不昧,谦虚谨慎,知错就改的学生典型; (9)真善美创新学子——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生典型。 (10)真善美文明学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帮助他人,品德优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上课遵守纪律,语言文明,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2.“真善美优秀学子”评选 (1)优秀学生干部——担任班、校学生干部,热心学校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心为同学服务,主动为社会服务,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尽职尽责地、创造性地做好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班级优秀学生干部2名/班。学校优秀学生会干部评选数额由学校学生处结合工作实绩和学生会指导教师推荐予以统一分配。(一般情况表彰人数为各部委员总人数的1/3)

游戏观察与评价——发现儿童的力量

游戏观察与评价——发现儿童的力量 关于游戏,关于怎样更好地开展一日丰富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困惑,例如:游戏中的学习在哪里?专家也指出尝试给出不命名空间环境,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命名自己玩的区域主题,但是如果从我班真的这样实践,这将是一个蛮长等待的时间,但是看了幼儿1班从困惑开始的梳理,我发现教师在其中观察很多不起眼的细节,能够发现了儿童的探究、坚持的能力,他们为了自己的游戏而具有的责任感,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都是孩子所具有的,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儿童,抓住细节,而不能以我们的意志力改变他们的行为。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但由于受了“课外培训班”的模式限制,无法自由发挥。于是老师让孩子给她画像,并耐心而坚持地让孩子画出她想要的部分。最后,孩子终于画完了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固定的框架。其实儿童学习、成长和向善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都有对于独立的渴望。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多观察儿童,多发现儿童,能促使我们去改变,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同时作为教师更要尝试着学会等待,学会观察,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能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环境,给孩子一个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度的环境,一个便于幼儿直接体验的环境,一个能不断引发认知冲突的环境。一旦我们把儿童视为独立的生命体,我们就能对人的能力和发展轨迹产生新的发现。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促发展的,就是宝贵的。只要孩子有兴趣、很专注、在努力参与,学习和发展就可能发生和实现。“乱象”只是一扇门,推开它,看一看、听一听,就会发现一个大大的真相、一片广阔的天空。 在以后我也会时常观察,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在游戏中找寻答案和经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支持孩子的行动,多开展游戏活动,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大地发现儿童的力量,我们的儿童观其实反映出我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观。

【美的历程第二章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三篇)

【美的历程第二章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三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三篇)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在新时期的重要著作,它把数千年的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具有浑用的整体感与深刻的历史感。该书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白晓畅,曾影响了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乂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美的历程》能在短时间内让人大致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得到美的熏陶,确实是一部很好的读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三篇),供大家参考! 美的历程读后感一 今天,我刚在网上看了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美的历程》。书的题目就让人很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吸引人。 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那么,从哪里起头呢?美的历程读后感 书的一开头就用:美是关乎心灵的事情,不可复制,儿近于偶尔雪上留痕,一线佛里梵音。所以记录美的历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承载它的除了美自身,更在于后来者审视的心灵墩锐度。这样一段话为开头,同时也让我看到美的心灵是会怎样面对生活。 前不久,我通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美学和哲学是我今年颇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但它们却深深吸引着我。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于是,相应的体现在石窟艺术上,如割肉喂鸽、舍身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宇静、高超、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

真善美演讲稿精选

真善美演讲稿精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令狐欣瑞,来自龙水二小五年级三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求真、向善,尚美,做个优秀的中国娃》! 有一首歌曲唱响了华夏,有一种声音走进了万家。它让中国充满了希望,它让神州开满了鲜花,它让我们立志——做个优秀的中国娃!你听!“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 这些歌词已深深刻在我心间,因为它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人。首先,它教我们求真,“不掺假”就是“真”。“求真”就是要做品行端正、真诚可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人。周恩来、邓小平为了寻求真理,不畏艰苦远赴法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求真的态度严谨治学;我们学校也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我们学习时要勤学好问,不能不懂装懂;完成作业时要认真细心,不能照搬抄袭;考试测查时要实事求是,不能作假偷窥。 其次,它教我们向善。“善”就是仁爱,给他人温暖,给他人帮助,给他人鼓舞。为战友守墓的陈俊贵,替亡兄还债的张仁强,17岁的“老慈善家”郭秦他们的善举感动了我,让我懂得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人跌倒了,赶紧去

扶他;同学伤心了,我们安慰他;父母太累了,我们去帮帮他 最后,这首歌还教我们尚美。“一清二白”是最美的颜色,“报答妈妈”是最美的行为,“踏踏实实”是最美的人生罗丹说:“生 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并不是只有漂亮的景物、动听的音乐才是美的,纯洁的心灵、美好的品行才是更高层次的美!全身瘫痪的霍金有颗感恩的心,拿了金牌的周洋有颗宝贵的孝心,为教育守望一生的张老师有颗无私奉献的心他们的心灵都是美的!所以,让我们热爱生活,做风景的欣赏者,音乐的聆听者,美好心灵的守护者吧! 求真、向善、尚美并不是空话,落到实处就是做五好小公民:做父母的“小帮手”,做自己的“小主人”,做大家的“小伙伴”,做环保“小卫士”,做文明“小标兵”。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相信,有了我们小学生的奋斗与努力,我们的民族将会更加繁荣,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富强。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我要做个优秀的中国娃!

发现儿童的力量

发现儿童的力量 关于于游戏,关于一日活动环节,关于教师在游戏中的目的都有各个篇章的解读,里面的内容很丰富需要我在日后多翻看多学习和消化,下面说一说我读完此本书之后的感受: 里面有很多的困惑也是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例如:游戏中的学习在哪里?专家也指出尝试给出不命名空间环境,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命名自己玩的区域主题,但是如果从我班真的这样实践,这将是一个蛮长等待的时间,但是看了实验班从困惑开始的梳理,我发现教师在其中观察很多不起眼的细节,能够发现了儿童的探究、坚持的能力,他们为了自己的游戏而具有的责任感,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都是孩子所具有的,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儿童,抓住细节,而不能以我们的意志力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本书里面还有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但由于受了“课外培训班”的模式限制,无法自由发挥。于是老师让孩子给她画像,并耐心而坚持地让孩子画出她想要的部分。最后,孩子终于画完了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固定的框架。其实儿童学习、成长和向善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都有对于独立的渴望。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多观察儿童,多发现儿童,能促使我们去改变,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同时作为教师更要尝试着学会等待,学会观察,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能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环境,给孩子一个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度的环境,一个便于幼儿直接体验的环境,一个能不断引发认知冲突的环境。一旦我们把儿童视为独立的生命体,我们就能对人的能力和发展轨迹产生新的发现。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促发展的,就是宝贵的。只要孩子有兴趣、很专注、在努力参与,学习和发展就可能发生和实现。“乱象”只是一扇门,推开它,看一看、听一听,就会发现一个大大的真相、一片广阔的天空。 在以后我也会时常翻看这本书,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在书中找寻答案和经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并支持孩子的行动。读完这本书我更想说的是:我们的儿童观其实反映出我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观。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李泽厚先生用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铺陈、思辨了这次美的历程,虽然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 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纵观《儒林外史》、《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令读者所能通俗易理解、感知的世俗生活。他们的所表现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然而却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世俗的或幻想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读者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就能很好的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儒生们的追求名利的世俗生活情况。《红楼梦》所描绘的是四大家族的兴盛衰亡,描绘的也是家族日常的生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可以很好的表现了这一世俗生活的表现。而世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男女的爱情,正如《西厢记》,虽然在当时被列为禁书,但是其中贴合普通百姓的爱情描写深深吸引了许多读者,许多人并不在意那所谓的“禁”,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一读此书,连《红楼梦》中一直循规蹈矩的林黛玉都读过此书。可见,这种世俗生活的、所表现出来的“美”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 “这种书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这里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没有真正报复雄伟的主角,而是一些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而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显示的是故事的合理性和真实,引人入胜。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求真、向善、尚美

求真、向善、尚美 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向善,生活教人尚美,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就是天天向上的人生,就是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求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要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是的,我们只有秉承科学,崇尚理性,追求真理,才能理性面对未知,思考人生社会。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黄金时期,虽然求知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我们只有抓紧时间、发奋努力、务实创新,才不负我们的青春年华。当今社会,青少年面对的诱惑很多,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奇异玄幻的网络小说,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无一不刺激着青少年们脆弱的神经。有一部分就在求知的路上踏上了这些弯路,一去不回头、一去难回首。因此,我们青少年在求知的路上一定要稳定自己的心性,回绝诱惑,把精力放在求真知、做真人上。向善 人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的“仁”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都体现了最具价值的人文精神取向。对“人”的关心,俗称人文情怀。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与正直为伍,是人性光芒中最美的一缕。行善其实不困难,你只需顺手扶起摔倒的孩子、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给过路的乞丐一杯温热的白水,甚至你

只需给逆境中的人一个鼓励的眼神……这都是行善。“日行一善”,在行善中服务别人,感受幸福,成就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尚美 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假如你善于发现,热爱生活,那么你便会发现处处都有美,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教你欣赏美,追求美,它会让我们懂得感恩回报,教我们要常怀有感恩的心,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完美的人格和安康的心态。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青少年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轻生的消息,这让很多人十分痛心而又无法理解。其实他们就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在他们的眼中是黑暗的、枯燥乏味的、令人痛苦的。他们看不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领会不到父母长辈的关心爱护,理解不了教师们的良苦用心,感悟不到同学间真诚的友谊……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毫不眷恋。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 求真、向善、尚美应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我们要身体力行,因为我们是国家的将来,只有有了我们的努力与奋斗,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美丽富强。同学们,让我们在不断开展的社会过程中书写真善美的壮丽诗篇吧!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 ——读书笔记《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细细品读,我为书中每一章节作者所凝练概括的美而赞叹不已,却又因才疏学浅,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只知不断沉吟:“这就是美。”是的,这就是美,它早已不单单美在字里行间,而是美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中国艺术之美,并不只出现在精美绝伦的宫殿庙宇之中。中国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这些美的眼睛。而在这部美学著作中,李泽厚先生引领我们睁开双眼,去探索,去流连,去迷醉于中国艺术之美。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龙飞凤舞”。远古图腾、原始歌舞以及图案的“有意味的形式”,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原始审美意识。“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美的形式和人之间不断互动,相互促进影响,不断丰富发展,美的历程,由此展开。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青铜饕餮”。青铜时代狞厉的美、线的艺术以及解体和解放,在这期间,青铜器逐渐从“神坛”走向民间。“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是为其统治的利益、需要而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进入春秋以后,“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保留有大量原始社会体制结构的早期宗法制走向衰亡……社会的解体和观念的解放是连在一起的……殷周以来的远古巫术宗教传统在迅速褪色,青铜饕餮也失其权威,多缩小而降低于附庸的地位。”艺术的功能和审美情趣因时代之变而变,体现在此。

我眼中的“尚美”课堂 施晓莹

我眼中的“尚美”课堂 涌泉完小施晓莹 “美”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尚美”就是崇尚美、追求美、实践美和创造美。尚美课堂就应该是让学感受成功获得自信的课堂,是让学生心灵自在、愉悦学习的课堂。 “尚美”课堂就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满爱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受到这种积极氛围的影响和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乐尚美、以美辅德、以德育人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语文教育,它对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起到独特的作用。它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坚持德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紧紧抓语文教学中的美,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古人云:“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人生的成功。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成功者,在道德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科尔斯认为,人的道德意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青少年的道德观是“通过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在这个世界上为人处事培养出来的,是通过记忆所见所闻并受其感染而进一步加强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对象,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在教育情境中,教师除了要知识渊博外,还要对个人性格、语言、举止、服饰等进行必要的修饰。作为一个美的传播者,我非常重视自己的仪表及服饰,做到整洁、大方,带有艺术气息,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的仪态举止自然端庄;表情和善亲切、平易近人;言谈幽默风趣、精炼生动;书写整洁规范、端正秀美,使学生对我产生崇敬信任感,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美、尚美的影响和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二、以乐尚美、动之以情

《美的历程》读后感

中国美之巡礼 ——读《美的历程》有感 也许我看不懂过陶土骨器上从横纹路的意味,说不清青铜鼎上规整符画的神秘,辨不明诸子百家思想的深邃,猜不透秦时明月汉魏风度的变幻,经不起唐宋风云的辗转,还解不了明清世俗红尘中烟火的朦胧,但我知道,也因《美的历程》坚定了我的信念:这些历史车轮碾过的痕迹有这样一个共性——美,美得自然,美得动人,是中国独有的美,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数以万计的人物,恐怕难有人把他们全放进心里,但对于美的共识,却是人人都有的。李泽厚先生,从那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从那片东方的黄土地扎根开始,带着我俯瞰千年中美的历程,品味永恒的“有意味的形式”。 之所以中国美有其历程,中国人对自己的美有着长远的执念,我想是因为这一方黄土地千年来一直绵延不绝,人与人血脉相传,在同一块土地上从蒙昧到觉醒,文化从萌芽到喷薄。当我仅从这二百余页书中匆匆巡礼中国美的历程时,我似乎看见了这美的表面下磅礴得令人心惊的历史变革。千万年的时光啊,数不清的沧海桑田啊,一代接替一代的风云人物啊,在翻动的书页中如宇宙之星辰般稍纵即逝,还好留下了美的印记,足以我们回望。 若说中国的图腾,恐怕没人会反驳“红”与“龙”这两个意象,却不知早在八千年前,“红”与“龙”就已是神圣的存在了。原始的年代带来了粗放的生产、野蛮的人际与直白的表达。人因渺小而对自然、对生命有着蒙昧的崇拜,于是巫术礼仪盛行,代表着最原始的意识形态活动。而红色,便从仅能激起人的生理反应开始演化为特定的巫术符号,上升为意识层面的审美信念。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纹饰,则说明了人对于某种强大生命力量的向往,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审美开始萌芽。随后这些形式逐步走向图案化、格律化和规范化,脱离了本能的模仿和写实,开始形成特色,趋于固定。那时农业器具兴盛,生产力快速进步,人们对土地的征服力愈加强大,也逐渐开始扩展地盘,征服同类。青铜时代的到来便是大规模兼并战争的结果,体现在审美上,便是愈加狰狞严肃,象征着权力与宗法的青铜器。 当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对于神灵的崇拜就会减弱,其后人便开始重视精神的力量,发展思考的能力。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脱离成了两个相互依存却相互分离的部分,于是文字愈加重要,“线的艺术”也不再限于纹饰,加入了书法的美。文字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人们已学会用这种工具独立表达自己的个性感情,从巫术宗教中解放思想,逐步形成对个体、对人生、对国家和对社会的理性思想。从诗经“赋比兴”原则体现的朦胧中的情感表达,到百家争鸣时诸子对于人身修养、社会政治的直接规划,到楚汉“赋”中对于神灵的再度诠释,到魏晋时期“人”的主题的巅峰,到唐宋时期“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齐头并进,再到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垄断,文学领域的发展一气呵成,在中国国土上成王败寇的风云变幻中、在政治经济的变革前进中、在世界形势的影响冲击中不断改变美的意味。审美的变化又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因素,指引着人们的行为,社会的形态便也随之前进。 中国的美中少不了宗教的成分。除却先秦时代原始的神灵崇拜,佛教的影响更为深刻。魏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在内门阀政治压抑着平民百姓,在外频繁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无处宣泄的人们只好通过佛陀来给予今生不能达到的极乐世界,转而去修炼来世的皈依。而统治者则把佛教当做控制百姓的精神鸦片,使之敢于忍受成佛路上肉体的折磨,狂热的服从虚幻的神灵。但朝不保夕、人命如草的时代总会过去,佛的意义也随着社会的轮回而改变。在相对平稳繁荣的王朝中,佛已不再是精神的枷锁,反而成为思维的媒介,世俗的

发现儿童读后感

《发现儿童》读后感 杨明 “一个以自由为根基的教育体系应该努力于协助儿童获得自由,并且以促进儿童脱离一切限制其自发性表现之束缚为其特定的目标。 当儿童如此发展下去时,他就能逐渐更清楚、更真实地自由表现自我,因而显露出独特的本质。” —玛利亚·蒙台梭利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是蒙氏教育法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 然而,我们很多教育者并没有认识清楚“自由”的内涵,也没有弄清“独立”于孩子成长发展的意义,以及“独立”与“自由”两者之间的关系。 开头这段话告诉我们:蒙氏教育法将“自由”视为其实施的根基,且这种“自由”是孩子追求更加完美、独立、强大的自己的发展条件。 但它最终只能由孩子自己去获得,我们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更无法替代他们来行使自由。 自由属于孩子内在的需求,属于每个孩子自己,我们的角色定应位于“儿童的协助者、帮助者”而非“儿童的服侍者、包办者”。 儿童自出生后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环境、社会等各种束缚,即使自由的萌芽在他的内在已经萌发,但他还无力获取他的自由。 他需要成人提供食物、衣服、保护等以获得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温暖、安全感等保障。而我们要做的是协助儿童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这些束缚,即帮助他成为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环境的独立的人。

“不能独立的人是无自由可言的。所以为了让儿童获得独立性,我们必须在婴儿的最早期导引他们自发地展现人格的自由。”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只有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孩子才能成长为他自己,表现出它独有的特质。 就像靠自己的力量在各种野外环境中存活下来的鲜花,它们有着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芳香,每一朵都散发出独有的魅力,从而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我们往往过于低估儿童获得独立的能力,甚至质疑其可能性。因而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儿童是无力的,无能的,他们只能依赖于成人,否则他们将举步维艰。 于是,我们常常将“协助、帮助”演变成“服侍、包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