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精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让幼儿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的目的。
教学内容:按两种特征分类,利用形状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
2. 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将这些物品分类?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分类的概念和目的,分类是一种整理的方式,可以根据物品的相同特征进行归类,目的是方便我们观察、比较和记录。
2. 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哪两个特征可以将这些物品分类?3. 提示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和颜色,以便进行分类。
三、操作(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和颜色,并让他们按照两种特征分类,例如圆形的和方形的、红色的和黄色的。
3. 鼓励幼儿在分类的同时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方法。
四、讨论(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分类的规律和方法,并总结出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幼儿思考物品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五、拓展(10分钟)1. 给幼儿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他们自由进行分类。
2. 观察幼儿的分类方式和结果,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反馈。
3. 鼓励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特征可以用来进行分类。
六、归纳(5分钟)1. 总结幼儿的分类方法和结果,巩固他们的分类能力。
2. 引导幼儿思考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加深他们对于分类的理解。
七、反思(5分钟)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教学延伸:1. 让幼儿尝试利用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如大小、材质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究物体分类的更深层次,如按用途、功能等进行分类。
中班数学活动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1)

中班数学活动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一节“按两种特征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对物体进行分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能够对物体进行准确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若干,磁性白板,白板笔。
2. 学具:每组一套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混在一起的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请幼儿帮助教师将这些图片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组图片,如苹果、香蕉、小猫、小狗、自行车、汽车等,示范如何按照“水果”和“动物”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按照教师给出的两种特征,对图片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中班数学活动——按两种特征分类2. 内容: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例题:苹果、香蕉、小猫、小狗、自行车、汽车分类结果:水果(苹果、香蕉)、动物(小猫、小狗)、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按照两种特征对家里的玩具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特征1:颜色,特征2:大小分类结果:红色大球、蓝色小球、黄色小车、绿色大卡车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是否掌握了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里尝试按照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分组练习
分享交流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 不同特征的物品,让幼儿互相合作完 成分类任务。
让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经验 。
游戏化练习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找不同” 、“连连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 固分类方法。
课堂小结环节
01
总结分类方法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分类方法,强调按照两种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的重要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 征分类》
汇报人:
2023-12-22
CONTENTS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 • 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活动安排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
设计评价策略
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 法。例如,可以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识别和描述物体的两种特征,并据此进行分类。
提问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如 :“这个物体有哪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它应该属于哪一类?”,等等。
07
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活动安排
作业布置
操作练习
提供一系列具有两种不同特征的物品(如颜色、形状),要求幼 儿按照指定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观察记录
引导幼儿在家中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具有两种特征的物品,并记 录在作业纸上,带回学校分享。
思维训练
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分类问题,如“如果把这些物品按照大小和 颜色分类,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并尝试解决。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Middle class mathematics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by two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幼儿园编订:FoonShion教育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活动目标1、能够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3、能排除干扰正确分类活动准备:1、教具排列图表和分类表、胶水、毛巾。
2、幼儿用书、幼儿操作材料纽扣和蘑菇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稳定幼儿情绪。
二、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1、说说纽扣的不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说手里的纽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2)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拿出纽扣。
2、理解双维度排列。
(1)观察排列图,提问:图上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2)教师小结:排列在最上面的一行是形状标记,最左边的一列是颜色标记,中间的格子就是纽扣的家了。
3、幼儿操作:帮纽扣宝宝找家。
(1)、教师依次拿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纽扣,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的家应该在哪一格?(2)、幼儿回答,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1、做游戏“小白兔找蘑菇”,学习看标记卡找蘑菇。
游戏规则:幼儿闭上眼睛念儿歌“小白兔,找蘑菇,123,找什么”教师同时出示颜色、大小、形状的点数标记,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标记找到相应特征的蘑菇。
2、概括并记录蘑菇的相同点。
教师出示两朵大小不同、颜色和点子相同的蘑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3、幼儿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教师讲解要求:蘑菇宝宝要找朋友住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宝宝必须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找相同点,如:大小一样、样色一样、点子数量一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一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数字宝宝》二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数数有几个》三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一活动目标1、能够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3、能排除干扰正确分类活动准备:1、教具排列图表和分类表、胶水、毛巾。
2、幼儿用书、幼儿操作材料纽扣和蘑菇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稳定幼儿情绪。
二、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1、说说纽扣的不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说手里的纽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2)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拿出纽扣。
2、理解双维度排列。
(1)观察排列图,提问:图上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2)教师小结:排列在最上面的一行是形状标记,最左边的一列是颜色标记,中间的格子就是纽扣的家了。
3、幼儿操作:帮纽扣宝宝找家。
(1)、教师依次拿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纽扣,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的家应该在哪一格?(2)、幼儿回答,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1、做游戏“小白兔找蘑菇”,学习看标记卡找蘑菇。
游戏规则:幼儿闭上眼睛念儿歌“小白兔,找蘑菇,123,找什么”教师同时出示颜色、大小、形状的点数标记,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标记找到相应特征的蘑菇。
2、概括并记录蘑菇的相同点。
教师出示两朵大小不同、颜色和点子相同的蘑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3、幼儿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教师讲解要求:蘑菇宝宝要找朋友住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宝宝必须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找相同点,如:大小一样、样色一样、点子数量一样。
(三)幼儿操作。
操作一:完成幼儿用书“帮纽扣宝宝找家”操作二:“蘑菇宝宝分类”三、结束部分请家长帮助幼儿检查幼儿练习完成情况。
(幼儿教育)-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按两种特征分类-精选

二、操作活动
1.分积木。
(1)每个小朋友一盒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自己先练习按两种特征分类。
如:"红色的大积木在一边,其他形状的放另一边。"
(2)教师口述指令、小朋友找出积木举起来。
如:"黄色的圆积木"。小朋友就把符合这两个特征的积木举起来。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育)-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按两种特征分类-精选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和操作,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
2.尝试按两种以上的特征将物体分类。
2.幼儿游戏(按幼儿的特征分类)如:"请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起立。""请扎辫子、穿蓝衣服的小朋友站起来。"……
3.操作卡练习--给饼饼涂颜色。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练习操作。
2.日常渗透:和幼儿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
3.家园共育:在家中和爸爸妈妈按照两种或三种特征分类。
3.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分类方法。
、颜色不同的各种水果玩具若干。动物小狗、小鸡、小猫、小鸭的头饰。
2.学具:操作卡、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 .教师出示小猫、小狗、小鸭、小鸡的头饰。
师:小动物在森林里盖房子,让我们看看这些房子漂亮吗?(出示四座小房子,让小朋友观察。)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按两种特征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大纲,涉及到的教材章节为《按两种特征分类》。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并理解物体的两种特征(颜色和形状),学会按照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教会幼儿按照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按照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卡片、玩具、画笔和颜料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带来一些玩具或者物品,包括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
2. 讲解和演示:通过PPT课件,向幼儿讲解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的概念,并展示如何按照这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并尝试按照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卡片,让他们根据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方法。
6. 绘画练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绘制一些按照颜色和形状分类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的定义,以及按照这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收集一些物品,并按照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能够解释分类的依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的分类方法。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

中班数学《按两种特征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分类》,主要内容包括按两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详细内容为:能理解物体可以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多种特征进行分类;学会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
2. 让幼儿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卡片。
2. 学具:每组一套形状、颜色、大小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箱子,里面装有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
(2)教师提出问题:“箱子里有很多物品,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物品呢?”(3)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按一种特征分类的例子。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按照两种特征来分类吗?”(3)教师展示按两种特征分类的例子,如:红色的圆形、蓝色的方形等。
(4)教师解释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
(2)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可以按照两种特征分类的事物?”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两种特征分类》2. 板书内容:(1)物体可以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多种特征进行分类。
(2)按两种特征分类的方法:红色的圆形、蓝色的方形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按照两种特征,将下列物品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儿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教师讲解要求:蘑菇宝宝要找朋友住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宝宝必须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找相同点,如:大小一样、样色一样、点子数量一样。
(三)幼儿操作。
操作一:完成幼儿用书“帮纽扣宝宝找家”
操作二:“蘑菇宝宝分类”
3、能排除干扰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排列图表和分类表、胶水、毛巾。
2、幼儿用书、幼儿操作材料纽扣和蘑菇图片Biblioteka 手一份。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律动,稳定幼儿情绪。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1、说说纽扣的不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说手里的纽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三、结束部分
请家长帮助幼儿检查幼儿练习完成情况。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育)-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精选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2)、幼儿回答,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1、做游戏“小白兔找蘑菇”,学习看标记卡找蘑菇。
游戏规则:幼儿闭上眼睛念儿歌“小白兔,找蘑菇,123,找什么”教师同时出示颜色、大小、形状的点数标记,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标记找到相应特征的蘑菇。
2、概括并记录蘑菇的相同点。
(2)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拿出纽扣。
2、理解双维度排列。
(1)观察排列图,提问:图上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小结:排列在最上面的一行是形状标记,最左边的一列是颜色标记,中间的格子就是纽扣的家了。
3、幼儿操作:帮纽扣宝宝找家。
(1)、教师依次拿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纽扣,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的家应该在哪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