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考2012.04月社会心理学(一)00266真题
全国2014年04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6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在题后)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社会心理学母学科的是A.心理学 B。
教育学 C.社会学 D.文化人类学2.“A不同,B亦不同”,这是属于哪一种陈述方式A。
条件式 B.差异式 C.函数式 D.公式化3。
解决试验者倾向性的办法之一,是采取试验中的A.不问法 B.双盲法 C.单盲法 D.暴露法4.弗洛依德认为,在人的人格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伊列克缀情结和A.皮革马利翁情结 B.马林诺夫斯基情结C.俄狄浦斯情结 D.米尔格拉姆情结5.Self是个体有关自己的A.客观经验 B.主观经验 C.情感侧面 D.心理面貌6。
最早提出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的是A。
阿希 B.戈夫曼 C.沙莲香 D.卢钦斯7.表明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是A.皮革马利翁效应 B.洛伦兹效应 C.托马斯效应 D.唐璜效应8.个体生活情境层次是个体人格形成和发展的A.动力机制 B.微观机制 C.中观机制 D.宏观机制A.无社会化 B。
逆向社会化 C.顺向社会化 D。
标准社会化10.《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的作者是A.费孝通 B.沙莲香 C.詹姆士 D.米德“近体学”概念的是A.伯德惠斯戴尔 B.阿希 C.霍尔 D.乔姆斯基A.卡尔。
马克思 B.马克斯·韦伯 C.列宁 D。
安德列耶娃A.认事不认人 B。
2016年04月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一)真题答案

2016年04月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一)真题答案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2016.4月试卷答案一、单选1. C (P5-6)2. A (P9)3. B (P13)4. D (P20)5. C (P23)6. A (P27)7. C (P39)8. B(P58)9. C (P63)10. A (P72)11. D (P80)12. B (P90)13. C (P94)14. A (P132)15. C (P158)16. D (P163)17. B (P166)18. C (P172)19. A (P191)20. B (P202)21. A (P212)22. D (P244)23. C (P68)24. B (P70)25. A (P130-131)二、填空26. 应用社会心理 (P4)27. 道德认知(P21)28. 社会自我(P37)29. 内化(P77)30. 时-空组织系统(P136)31. 真从众 (P153)32. 关系社区 (P169)33. 咨询场所的选择(P206)34. 成熟型 (P226)35. 孤独(P232)三、名解36. 社会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P137.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P2438. 生理反应法是通过检查被测者的生理状况来测定其态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用来测定态度的情感因素。
P9039.社会抑制是指当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其他人的参与或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
P14940. 服从是由于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P154四、简答4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必须让被试自愿参加实验研究,被试应当知道他们在实验中要做些什么;二是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研究的设计尽量减少被试所冒风险;三是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和通过研究所获得的利益平衡。
江苏省自考2003年04月《社会心理学(一)00266》试卷【真题】

2003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266 社会心理学一、填空题(每1分,共10分)1、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
P422、鲍尔特温将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共四种类型。
P533、社会角色的学习,一是学习角色的责任与权力,一是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
P564、形成自我意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生理的自我发展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
P855、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同一个国家的国民有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作了国民性的分析。
勒温根据场的理论,提出了个人的生活空间概念。
P456、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称作自我评价。
P977、给人以一种成功感,实质上也是一种激励。
工作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激励,最高的奖赏,这称为“内滋激励”。
P1498、对于同一行为,行为者往往将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归因于该人的个人倾向。
P190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社会距离尺度法”,以衡量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态度。
P22410、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P253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社会心理学最早采用的研究方法是()P14AA、实验室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C、现场调查法D、模拟研究法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塔尔特尝试用()来说明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现象,并成为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理论。
P24DA、快乐B、同情C、暗示D、模仿13、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者是(),他的理论牢固地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之上,他把弗洛伊德的著作称名“磐石”。
P64DA、皮亚杰B、华生C、班杜拉D、埃里克逊14、美国心理学家柯尔堡认为,道德发展有不同的水平和阶段。
其中,()阶段是指:判断是非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6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麦独孤 B.弗洛伊德 C.华生 D.奥尔波特2.宗教属于影响社会化因素的A.文化因素 B.家庭因素 C.同辈群体因素 D.大众传媒因素3.人的本性不大可能改变,提出此观点的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歌德4.根据科尔伯格的划分,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人处于A.前世俗水平 B.世俗水平 C.后世俗水平 D.超世俗水平5.获得基本信任与克服不信任的阶段是A.婴儿期 B.童年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6.“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施报观的A.情感性 B.延迟性 C.区别性 D.增量性7.“学无止境”说明人经过基本社会化后还要A.再社会化 B.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8.强调外界对人动机的影响的理论是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论 C.本能论 D.归因理论9.总加量表法的创立者是A.奥斯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鲍姆10.态度改变过程中,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的阶段是A.服从阶段 B.顺从阶段 C.同化阶段 D.内化阶段11.信息传播者有选择性地将信息传播给有关的人,这种沟通形式是A.单线形式 B.流言形式 C.偶然形式 D.集束形式12.以沟通参与者的位置来划分,可以将沟通划分成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多向沟通C.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D.正式渠道沟通和非正式渠道沟通13.群体的纵向结构不包括A.分工制度 B.行为制度 C.分配制度 D.等级制度14.凝聚力体现了A.群体成员的相互依赖 B.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C.成员对群体的情绪体验 D.群体成员的分工合作15.根据群体成员对群体所持的态度和情感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参照群体和隶属群体 B.志愿群体和非志愿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 D.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0266社会心理学(一) 历年真题 汇总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7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的( )A.起步阶段B.反思阶段C.发展阶段D.早期阶段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个体过程、团体过程和( )A.成长过程B.学习过程C.人际过程D.认知过程3.认知理论当中,认知失调理论和______________特别重要。
( )A.归因理论B.诱因理论C.学习理论D.角色理论4.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A.正性偏差B.光环效应C.整体印象D.第一印象5.个人知觉的线索包括非言语线索和( )A.情绪B.表情C.语言D.身体语言6.以下选项中关于“自我检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B.故意低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C.为自己预期的失败事先准备理由D.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7.我们常常认为浙商善于商谋、讲求实效、开拓创新,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 )A.个人图式B.团体图式C.角色图式D.自我图式8.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情境D.态度9.影响助人行为的助人者特点包括:助人者的人格因素、心情、内疚感和( )A.助人者的文化水平B.助人者的年龄C.助人者的性别D.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10.助人行为的涵盖范围______________利他行为。
( )A.等于B.大于C.小于D.不等于11.Kelmen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服从——认同——内化B.认同——服从——内化C.内化——服从——认同D.服从——内化——认同12.在与情感有关的态度形成中,______________是最有力的证据。
( )A.晕轮效应B.曝光效应C.刻板印象D.从众效应13.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说服者方面的因素的是( )A.卷入程度B.预先警告C.可信度D.分散注意14.以下选项中有关说服效果的不.正确说法是( )A.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时比较有效B.当说服信息复杂时,视觉的效果最好C.自尊心较弱的人易被说服D.心情好的人易被说服15.认为偏见是团体之间为了争夺稀有资源的结果,这是____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江苏省自考2024年04月《社会心理学(一)00266》试卷【真题】

202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0266 社会心理学一、填空题(每1分,共10分)1、在特定的社会及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及文化的人格,驾驭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
P422、鲍尔特温将父母对子女的教养看法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共四种类型。
P533、社会角色的学习,一是学习角色的责任及权力,一是学习角色的看法及情感。
P564、形成自我意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生理的自我发展到社会的自我,最终发展到心理的自我。
P855、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同一个国家的国民有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作了国民性的分析。
勒温依据场的理论,提出了个人的生活空间概念。
P456、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推断称作自我评价。
P977、给人以一种胜利感,实质上也是一种激励。
工作胜利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激励,最高的奖赏,这称为“内滋激励”。
P1498、对于同一行为,行为者往往将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归因于该人的个人倾向。
P190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社会距离尺度法”,以衡量人们对某个事物的看法。
P22410、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看法而实行及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称为从众。
P253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社会心理学最早采纳的探讨方法是()P14AA、试验室试验法B、现场试验法C、现场调查法D、模拟探讨法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塔尔特尝试用()来说明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现象,并成为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理论。
P24DA、欢乐B、怜悯C、示意D、仿照13、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者是(),他的理论坚固地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之上,他把弗洛伊德的著作称名“磐石”。
P64DA、皮亚杰B、华生C、班杜拉D、埃里克逊14、美国心理学家柯尔堡认为,道德发展有不同的水平和阶段。
其中,()阶段是指:推断是非能留意家庭及社会的期望。
江苏省2024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202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试验室试验法是社会心理学最早采纳的探讨方法,试验室试验必需设立(C )A、测试量表B、模拟试验C、比照组D、调查目标2、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本能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变成(C )A、经理B、教训C、习惯D、仿照3、当一个老工人退休之后,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不能一下子适应,这是(B )A、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B、新旧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C、一个人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D、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及真实人格之间的冲突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推断(A )A、从他律到自律B、从他律到冲动C、从效果到目标D、从本能到动机5、柯尔堡设计了一套两难故事来测定儿童的道德推断水平,其中一个典型的故事是(D )A、摔破鸡蛋B、砸屋救人C、玩具试验D、海因偷药6、20世纪60年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道德行为获得的主要途经是(A )A、学习B、惩处C、遗传D、突变7、在狩猎和采集文化类型的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地位是(B )A、男性地位高于女性B、同等C、女性地位等于男性D、女性地位先高后低8、埃里克逊对两性探讨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D )A、外部空间概念B、尚男抑女论C、尚女抑男论D、内部空间概念9、应用认知发展理论深化探讨两性行为并形成系统观点的,当首推美国闻名心理学家(A )A、柯尔伯格B、华生C、詹姆士D、弗洛伊德10、对成就动机的深化探讨发觉,女性成功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之一是(B )A、生理因素B、回避性成就动机C、挑战性成就动机D、遗传因素11、社会性动机可以分为(B )A、交往性动机及追求性动机B、交往性动机及威信性动机C、本能性动机及威信性动机D、本能性动机及追求性动机1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希望避开如冷、热、毒气、灾难、苦痛等物理条件下的损害,经济不稳定的威逼(如失业)等的须要属于(C )13、A、生理的须要B、社交的须要C、平安的须要D、敬重的须要13、社会认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的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和(D )A、认知反应的冲突性B、认知的独特性C、认知的竞争性D、认知行为的自我限制14、凯尔曼提出了看法改变过程的三个阶段,即(C )A、竞争、同化、外化B、竞争、认同、外化C、听从、同化、内化D、反对、听从、认同15、20世纪50年头后半期,社会心理学界提出了关于认知均衡理论的向个模型,其中,海德提出的模型是(D )A、A-B-X模型B、认知失调模型C、相对失调模型D、P-O-X模型16、关于利他行为,历来认为有两种对立的动机,即自我利他主义及(B )A、反利他主义B、纯利他主义C、集体利他主义D、个人利他主义17、侵扰行为依据目的来划分,可分为(A )A、工具性侵扰和有意性侵扰B、工具性侵扰和善意性侵扰C、情感性侵扰和有意性侵扰D、情感性侵扰和善意性侵扰18、侵扰的强度及目的受阻强度成(C )19、A、正U型关系B、倒U型关系C、正比例关系D、反比例关系19、一种自我隐匿不显的状态称为(B )20、A、个人性B、去个人化C、去显性化D、显性化20、生活阅历及心理学探讨表明,最能发挥人们潜力的条件是(B )A、示意B、激励C、竞赛D、失败21、人际沟通的功能是(A )A、协调作用和保健作用B、协调作用和竞争作用C、规范作用和保健作用D、规范作用和竞争作用22、李维特经过试验,提出了三种沟通形态,即(C )A、方型、连锁型、轴型B、圆型、散点图、直线型C、圆型、连锁型、轴型D、方型、散点图、曲线型因供应者的照片太模糊,所以缺少23-27部分内容,sorry!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8、依据他人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包括他人言语、表情、姿态来认知对方的地位,称为社会角色认知。
【社会心理学(一)】历年真题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
1895年 B.1908年C。
1924年 D.1935年2。
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D。
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3。
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团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A.拥挤与环境心理学B.态度以及态度改变C.归因问题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4。
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A.归因问题B。
拥挤与环境心理学C。
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从众和服从5.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观察法的是( )A。
人际过程研究B。
行为场景法C。
人种志 D.文化启动研究6。
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A.分类B。
概括C.表象D。
记忆7.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其中不正确...的是()A。
遗传本能 B.联结C.强化D.模仿8。
“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______的观点。
()A.诱因理论B.角色理论C.认知理论D。
学习理论00266#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第 1 页共 82 页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 )A.基本归因错误B。
自利偏差C。
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10。
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正性偏差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11.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A。
自我确认B。
自我检控C.自我提升D.自证预言12.______也叫自我美化,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自考2012.04月社会心理学(一)00266真题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态度与态度改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2.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归因问题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生物理论强调______和遗传差异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
A.环境
B.本能
C.人际交往
D.暗示
5.在学习理论的三种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6.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叫做()
A.第一印象
B.知觉
C.个人感觉
D.个人知觉
7.以下属于认知理论的是()
A.角色理论
B.归因理论
C.交换理论
D.理性决策论
8.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
A.慈悲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9.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人们对他的期望行事,这种现象叫做()
A.自我确认
B.自我检控
C.体像
D.自证预言
10.以下对侵犯行为的界定中不正确的是()
A.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
B.是一种为获得利益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如职业杀手的杀人行为
C.从效果上看,侵犯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
D.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11.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A.侵犯行为
B.兴奋转移
C.去个体化
D.个体化
12.根据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责任规范
B.相互性规范
C.社会公平规范
D.社会利益规范
1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
和()
A.抗拒
B.暗示
C.集中注意
D.分散注意
1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的产生是由于()
A.个人内部因素
B.分类、图示与认知构建
C.学习经验
D.争夺稀有资源
15.以下量表和方法中,属于态度的直接测量法的是()
A.利克特量表
B.投射技术
C.生理指标测量
D.反应时测量
16.人们喜欢给予自己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惩罚的人。
这种现象体现了人际吸引的()
A.联结原则
B.强化原则
C.社会交换原则
D.公平原则
17.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是______,它常被用在政治广告中。
()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慈悲效应
D.曝光效应
18.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测量的是()
A.Sternberg
B.Rubin
C.Hatkoff
D.Lee
19.以下对“社会交换理论”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由美国社会学家Homans提出
B.“酬赏”是它的基本概念
C.对交换结果的评价采用相对的比较标准
D.“成本”是它的基本概念
20.______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
A.社会交换
B.社会懈怠
C.社会影响
D.社会促进
21.______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
A.服从
B.顺从
C.从众
D.众从
22.______也叫小团体意识,这种思维模式常常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
A.团体沟通
B.团体决策
C.团体极化
D.团体思维
23.领导的效果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因素与情
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决定着绩效。
这是______的观点。
()
A.特质理论
B.领导与下属交换理论
C.Fiedler权变领导模式
D.成就动机理论
24.______被看作是解决冲突的最好的工具。
()
A.协商
B.有效的协商
C.多方协商
D.协商与退让
25.以下健康模式中,强调心理、生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社会变化、社会压力等对健康的影响的是()
A.生物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心身医学模型
D.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26.______是指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性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
()
A.自我效能
B.应对方式
C.控制感
D.习得性无助
27.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应激事件与健康之间,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
A.认知
B.应对方式
C.经验
D.个性
28.______关注的是社会文化的特征及其运作方式。
()
A.文化人类学
B.文化心理学
C.文化
D.跨文化心理学
29.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途径()
A.价值途径
B.功能途径
C.情境途径
D.自我途径
30.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民俗分析法
D.价值调查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是()
A.心理的发生
B.心理发展的规律
C.个体过程
D.人际过程
E.团体过程
2.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A.样本代表性
B.实验场景
C.实验者偏差
D.被试偏差
E.伦理问题
3.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与以下哪些过程有关()
A.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B.从他人的行为推断自己
C.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D.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
E.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4.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很多,以下属于被说服者因素的是()
A.人格特性
B.个体差异
C.卷入程度
D.受欢迎程度
E.心情
5.以下哪些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
A.人格特征
B.认知风格
C.生理因素
D.心理因素
E.社会文化因素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并改正。
1.当人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这个过程被称为第一印象。
判断:
改正:
2.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都属于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其中利他行为的涵盖范围大于助人行为。
判断:
改正:
3.当个体最初的意见保守时,经过团体谈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而当成员最初的意见倾向于冒险时,团体讨论的结果将更加冒险。
这两种情况叫做团体决策。
判断:
改正:
4.团体极化也叫小团体意识,这种思维模式常常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判断:
改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哪些情境因素会影响到利他或助人行为?
2.经常使用的测量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3.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个人知觉?个人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实际分析说明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
2.凝聚力对团体有哪些作用或影响?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