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合集下载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生活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1.洗手洗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卫生习惯之一。

小学生在进餐前后、上厕所后、摸动物后,应该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要洗20秒钟。

2.刷牙刷牙是保护口腔健康和防止龋齿的关键。

小学生应该每天早晚各刷牙两次,每次刷牙至少要两分钟。

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牙刷和牙膏,并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刷牙。

3.保持个人卫生小学生应该保持整洁干净的外貌,定期洗澡,换洗衣物。

在脱鞋入室、脱衣服前洗手,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另外,要注意保持指甲干净修整,避免伤到自己和他人。

4.饮食卫生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在选择食物时,要选择新鲜的、健康的食材。

餐前要洗净蔬菜水果,煮熟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此外,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二、学习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1.保持整洁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应该保持整洁的学习环境,桌面要干净整齐,书本和用品要摆放整齐。

定期清理书桌,整理学习用品,使学习环境干净舒适。

2.定期清洗学习用品小学生的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等需要定期清洗。

书包要用湿布擦拭,文具盒要清洗并晾干,保持学习用品的干净和整洁。

3.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和设备小学生应该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和设备,例如使用铅笔刀削铅笔、正确使用尺子和直尺、保护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使用安全等。

正确使用学习用品和设备不仅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小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不过度用眼,注重眼保健操,避免近视等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卫生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卫生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卫生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身体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保护他们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卫生习惯,以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一,注重手卫生。

手卫生是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之一,而且非常关键。

我们可以启发小学生通过以下方式保持手的清洁:首先,教育他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洗手,例如在用厕所后、于进食前。

其次,教导他们正确洗手的方法。

他们应该使用流动的水和洗手液,充分搓揉全部区域,包括手掌、手背、指缝等,然后用流动的水充分冲洗干净。

此外,引导他们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可以通过设立洗手时间的提醒或制定洗手规则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定期洗澡。

洗澡是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环节。

引导小学生养成定期洗澡的习惯,可以通过与他们讨论洗澡的重要性和效果,让他们认识到洗澡对于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教导他们正确洗澡的步骤,包括使用温水、选用适量的洗浴用品、仔细清洗头发、切忌滥用沐浴乳等。

此外,还应引导他们养成自我整理身体的习惯,包括在洗澡后擦干身体、穿上干净的衣服等。

第三,刷牙保健。

口腔卫生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首先,教育他们定期刷牙的重要性。

他们应该至少每天早晚各刷牙两次,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如进食后,也要适时刷牙。

其次,引导他们正确刷牙的方式。

他们应该选择适量的牙膏,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上下左右轻轻刷洗牙齿,并注意刷洗每颗牙齿的各个面。

再者,鼓励他们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以进一步保护口腔的健康。

最后,定期带他们去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齿问题,以确保口腔健康。

第四,维护环境卫生。

良好的环境卫生对于小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首先,教育他们保持个人活动区域的清洁,比如教室内的桌椅、书包等。

其次,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如参与垃圾分类、植树等。

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

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

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卫生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卫生意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下面是小学学生卫生行为要求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醒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一、个人卫生1. 保持清洁:小学生应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要注意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垃圾、使用厕所等场合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避免传播细菌。

2. 剪指甲:保持指甲的清洁整齐,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内积存污垢和细菌。

3. 使用个人用品:小学生应有自己的毛巾、牙刷、牙膏等个人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4. 穿戴整洁:小学生要培养整洁的穿戴习惯,每天睡前整理床铺,保持教室内的物品摆放整齐。

二、口腔卫生1. 刷牙:小学生每天应刷牙2次,早晚餐后用牙刷和牙膏充分清洁牙齿。

刷牙的时间应持续2-3分钟左右。

使用牙线和牙间刷可以清洁牙齿间的残留食物。

2. 饮食健康: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含糖饮料和零食,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口腔和身体的健康。

三、饮食卫生1. 定时定量:小学生要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垃圾食品的摄入。

2. 清洁卫生:小学生要注意餐前洗手,饭前用温水清洗餐具,并保持饭桌整洁。

不吃已过期食品或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

3. 饮用水安全:饮用水的选择要注意安全卫生,尽量饮用煮沸水或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四、环境卫生1. 教室整洁:小学生要养成整理教室的好习惯,保持教室桌椅的整洁,定期打扫地面,不随地乱丢垃圾。

2. 垃圾分类:小学生要学会垃圾分类和正确投放,鼓励参与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活动。

3. 常备纸巾:小学生应随身携带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细菌传播。

五、个人安全1. 遵守交通规则:小学生出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在人行横道或交通信号灯下等待,并有老师或家长的陪同。

2. 防止受伤:小学生要注意安全,避免在危险地点玩耍,如高处、水域、电线杆等。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 手洗习惯:教育小学生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洗手,如饭前、上厕所后、接触垃圾后等。

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肥皂搓手、揉搓指缝和彻底冲洗。

2. 牙齿清洁: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导他们每天刷牙两次,并正确使用牙刷和牙膏。

提醒他们定期更换牙刷,并注意饮食习惯对牙齿健康的影响。

3.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教育小学生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

鼓励他们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以防止病菌传播。

同时,引导他们养成随身携带纸巾的习惯,方便随时使用。

4. 保持整洁的环境:教导小学生保持整洁的个人和学习环境。

鼓励他们每天整理书包、桌面和床铺等。

提醒他们垃圾分类和正确处理垃圾,以保持清洁和卫生。

5. 健康饮食:引导小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育他们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和适量的乳制品。

培养定期进食、少吃零食和限制糖分摄入的意识。

6. 定期锻炼:鼓励小学生进行定期的身体锻炼。

引导他们参加体育课、户外活动或其他运动项目。

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心理健康。

7. 规律作息:教导小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提醒他们遵守作息时间表,包括早起、上床睡觉和午休等。

8. 健康心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习惯。

鼓励他们积极应对压力、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教导他们与他人友好相处、分享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情感卫生习惯。

9. 疾病预防和接种:提供正确的疾病预防知识和接种信息。

教育小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打疫苗、避免接触病原体和加强个人防护等。

引导他们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接种计划。

10. 家庭支持和榜样:家长的支持和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向小学生灌输正确的卫生习惯,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资源。

同时,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自己身体健康和卫生意识的表率。

小学生个人卫生(3篇)

小学生个人卫生(3篇)

小学生个人卫生1、每天要养成洗脸、刷牙的好习惯,脸、脖子、耳朵要洗干净,不能留有污渍,没有鼻涕,身体无异味。

2、衣服整洁,衣扣要扣整齐,拉链要拉好,衣袖衣襟有污渍必须及时更换、洗干净。

3、要养成勤洗手、勤洗脚的好习惯。

饭前饭后、大小便后、吃零食后、值日劳动后均要洗手,每天晚上坚持洗脚。

4、勤洗澡,勤换衣袜。

鞋子、书包要整洁、干净。

5、勤剪指甲,指甲周围没有污垢。

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

6、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边走边吃东西。

7、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看见地面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8、书桌膛要经常整理,无杂物,学习用品摆放规范、整齐。

小学生个人卫生(2)小学生的个人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每天早上起床后,洗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刷牙时间应持续2分钟以上。

2. 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使用温水和适量的肥皂清洗全身,注意清洗头发和私处。

3. 保持指甲的整洁。

定期修剪指甲,避免长指甲划伤皮肤以及细菌滋生。

4. 每天更换内衣内裤。

保持内衣的整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5. 每天更换袜子。

袜子容易滋生细菌,每天更换干净的袜子有助于保持脚部的干燥和卫生。

6. 注意个人口腔卫生。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及时处理口腔垃圾。

7. 饮食卫生。

保持饮食均衡,不乱吃零食和路边摊食物,避免食用过期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8. 定期剪发。

保持头发整洁,避免过长杂乱。

9. 避免接触传染疾病。

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10.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家长应鼓励孩子培养定期洗手、勤洗脸、刷牙等良好卫生习惯。

这些个人卫生标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能够预防常见的疾病传播。

家长应该重视这些卫生标准,并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监督。

小学生个人卫生(3)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卫生习惯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个人卫生标准的示例:1. 每天早晨醒来后,先用温水洗脸,刷牙清洁口腔。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培养个人卫生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 提供正面榜样小学生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成为良好卫生习惯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保持整洁等。

通过身体力行,小学生会受到良好习惯的影响,并开始模仿。

2. 教育卫生知识教育小学生有关卫生的知识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基础。

可以通过适当的绘本、图片和讲述来向他们解释有关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身体的干净和健康。

在教育中,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

3. 培养勤洗手的习惯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小学生在特定的时刻洗手,例如在用餐前、上厕所后等。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使用肥皂和清水示范,并鼓励他们在洗手时唱歌,以保证时间的充分。

4. 建立整洁的环境整洁的环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教室和室内外环境的整洁。

他们可以与小学生一起清理教室,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并正确使用公共设施。

通过培养整洁的环境,小学生将学会自觉保持身边的环境整洁。

5. 打开沟通渠道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同时,他们还应该倾听小学生对于卫生习惯的想法和建议,并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进行引导。

通过有效的沟通,小学生会意识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6. 进行有趣的卫生教育活动为了增加小学生对卫生习惯的兴趣,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卫生教育活动。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体验正确洗手的乐趣,或者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实验,让他们了解不洁净的后果。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卫生习惯的兴趣,并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7. 给予肯定和奖励适当的肯定和奖励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方法。

1. 健康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从饮食开始。

小学生应该养成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他们应该了解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并注意饭前洗手的重要性。

2. 定期洗手小学生的手容易接触到各种细菌和病毒,所以定期洗手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养成每次上完厕所、接触脏物后、进食前都要洗手的良好习惯。

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彻底清洁双手的每个角落。

3. 每日洗澡小学生每天都应该洗澡,以保持身体的清洁,并防止细菌滋生。

他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洗护产品,不使用过于刺激的化学物质。

鼓励他们使用沐浴球或浴巾擦洗身体,特别是易被忽略的部位如耳朵后面和脖子后面。

4. 维护口腔卫生小学生要注意口腔的清洁,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

他们应该养成每天刷牙两次的习惯,早晚各一次。

用牙线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预防蛀牙和口臭。

此外,他们还应该定期去看牙医检查口腔健康。

5. 整洁环境小学生应该保持自己的房间和学习环境整洁。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整理书桌、摆放学习用品,清扫地面和卫生间。

教育他们保持卫生习惯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可以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卫生计划,定期检查和整理自己的空间。

6. 掌握正确的洗手和咳嗽礼仪在疾病流行期间,小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洗手和咳嗽礼仪。

他们应该知道用肘或纸巾遮住口鼻咳嗽,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洗手,以避免细菌传播。

7. 保持身体运动适度的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帮助小学生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

他们应该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总结起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洗手、每日洗澡、维护口腔卫生、保持整洁环境、掌握正确的洗手和咳嗽礼仪以及保持身体运动,他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培养

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培养

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帮助儿童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并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

为了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来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定期洗手洗手是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之一,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天真活泼,经常接触到各种细菌和病毒。

教育儿童养成定期洗手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设置洗手的时间,例如饭前、饭后、上厕所后等。

同时,在教育儿童洗手时,注意用肥皂清洗双手,并彻底冲洗干净。

二、培养刷牙习惯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儿童健康的基础。

家长应鼓励儿童每天刷牙两次,并使用适量的牙膏。

儿童刷牙的时间应保持在2分钟左右,家长可以采用故事、歌曲等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刷牙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此外,定期更换牙刷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免细菌滋生。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习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此外,应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的糖果和垃圾食品,以防止蛀牙和肥胖等问题的发生。

教育儿童有规律地进餐,并在餐前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养成适当的运动习惯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家长应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跑步、玩球等。

此外,建立家庭共享体育活动的时间也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运动,儿童可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并增强卫生意识。

五、营造整洁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与儿童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家长应教育儿童保持环境整洁,每天收拾床铺,摆放书籍玩具等物品,保持房间的通风和干净。

此外,定期清洁室内外,保持卫生环境,有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六、培养正确的上厕所习惯正确的上厕所习惯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教育儿童养成定期上厕所的习惯,并告诉他们正确使用厕所的方法。

此外,教育儿童注意勤洗手,以减少细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张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我认为,叶老的论述是对大量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是非常正确的。

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尤其应该注意养成教育。

而养成教育中尤其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农村小学生有不少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教室校园环境差。

学生带零食,买东西,吃后口袋、果皮、食物壳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学校老师虽做了大量工作,但病根未除效果甚微。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差。

留长发,不剪指甲,不常洗澡、换衣服的同学较多。

各年级学生中皆有几个戴“黑项圈”的学生。

中低年级不洗脸、不洗手者常见。

这些不良行为影响了学生精神风貌,影响了校风校貌。

有些学生在校参加卫生扫除拖沓、马虎。

在家很少参加家务劳动,一些学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劳动的艰辛。

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去纠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习惯,是一种行为习惯性的动作,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后天反复的个人实践、旁人的督促、提醒才能形成。

也就说这是条件反射
长期反复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

小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升华为“习惯成自然”,便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他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形成讲卫生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更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就于同行谈谈。

首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应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抓起。

让他们对卫生要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其意义,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

其次,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卫生要求。

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保健究竟要做些什么,把要做的内容公示给学生,让他们照章实施。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可以作为大的方面的要求,但内容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对此,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衣着干净整齐。

不要到处乱坐乱挨,保持衣服的干净与整洁,勤换勤洗。

——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

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每天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因此要经常洗澡洗头,保持指甲整洁卫生,这样才能及时清除身体上或头发上的细菌和灰尘。

——注意睡眠习惯。

要按时睡觉,并且保证睡眠时间应充足,每天在九小时以上。

睡眠的姿势要正确,不要俯卧,不要蒙头睡觉。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量进餐,定时进食,少食或不食零食,不要过多地吃甜食。

要让孩子们“杂食”,不挑食。

吃饭时要专心,不要看书、玩耍、说笑。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水果,生吃瓜果要洗净或消毒等。

——注重牙齿健康。

早晚要刷牙,每次饭后要漱口。

刷牙方法十分重要。

——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每月刷洗一次书包。

因为书包是我们每天都要携带的,经常清洗可以清除细菌。

同时,它的整洁也关系到个人的卫生面貌,背上干干净净的书包,会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不到医院等容易传染上疾病场所玩耍。

——得了传染病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向老师报告后再上医院治疗。

在家隔离病治疗,不要到处乱跑,以免传染给他人。

——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随身携带纸巾或手帕,将吃过的口香糖、要吐的痰等吐在纸巾里、手帕中。

时刻切记,爱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责任。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卫生,才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第三,学校和班上建立相应的卫生制度。

从制度上给予约束。

如卫生扫除——每天三次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清理;保洁制度——提醒学生不乱扔垃圾,这是保持环境卫生的关键;卫生检查制度——每天检查两次,由值日老师带领卫生委员检查.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卫生
评比制度——看谁做得更好;卫生监督制度——看看是谁不讲究卫生,等等。

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家庭形象、班级形象、学校形象,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做文明人,创洁净班,创洁净校。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结合品德课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主动捡垃圾光荣,随地扔垃圾可耻》的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教学生养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学生在校园里主动捡拾饮料瓶,放到班里,积攒起来卖废品,为班级增加收入,对学生进行奖励;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做清洁;在班级工作中,力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第五,树立良好的榜样。

用榜样去激励学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最简明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

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同龄人的典型进行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更有说服力,可信度,更真实有效。

通过“卫生能人”的评比,使每个学生既心动又有行动。

另外,犯了错误的学生,采取让他做好事来弥补,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去监督其他的同学,不要让他们犯同
样的错误。

同时教师自身的榜样的力量必不可少,我校每位教师以身作则每天穿着整洁,上课用抹布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从不乱丢,看见有小纸屑弯腰捡起来,板书注重干净整洁,言传身教是学生最现实的楷模。

第六,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让学生有一定的责任感,每个班教会学生做值日,人人争当小主人。

每学期每人当一天值日班长,明确值日班长的职责。

在每人当过一天值日班长后挑选出若干名优秀的值日班长担任值周小干部,值周小干部每日中午和放学必须组织检查其他同学的“每人一岗”,自己的桌子,座位四周的卫生。

“每人一岗”虽然任务少,但要每天坚持也不容易。

我们要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在不断的强化与监督中才能养成。

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特别是小学生,自律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差,模仿能力强,虽然有时侯一句表扬的话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有时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和强化。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到整个学期的始终,使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反复强化中定型。

每个班级都制定值日卫生制度,明确责任;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并定期检查;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不定期地进行突击检查,检查的分数计入班级体的考核之中;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并定期检查,在低年级,检查的频率高一些,开展了“靓娃娃”评选活动;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
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

教育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又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人一旦养成一种好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是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终生受害。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起始阶段。

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校容校貌,同时也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素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学生的卫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养成教育是长期的任务。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担负“万丈高楼”的铺路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