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
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练习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 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
蛾与丝兰的关系( )A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4、3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2、研究的问题:
(1)
(2)
(3)
(4)
(5)
二.(6群) 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概念: 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少, 2、丰富度 规律: 随海拔高度增加:
随水深增加:
三.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概念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捕食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类型
1、概念:
2、原因:
3、类型 概念:
(1)初生演替 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举例:
(2)次生演体:
概念:
过程:(以弃耕的农田为例)
弃耕农田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层
森林
举例: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活动方式:不合理方式;
实例 羊与草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水稻和稗草
蛔虫和人
地衣、豆科 植物与根瘤
菌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是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它们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存在并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富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位置和角色。
群落的结构可以分为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物种丰富度越高,说明群落中存在着更多不同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的迁移能力等。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指的是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组成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物种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物种组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对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的数量、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以及物种的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位是群落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角色和资源利用策略。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相互重叠也可能相互独立,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物种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重要基础。
在群落的结构中,还涉及到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会受到环境条件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也会对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总之,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反映。
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第八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2)盖度
• 盖度就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 积得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盖度就是群落结构得一个 重要指标,因为她不仅反映了植物所占有得水平空间得 大小,而且还反映了植物之间得相互关系。通常以百分 比来表示盖度,而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得盖度。
• 稀有种(rare species):稀有种(或偶见种)在群落中出现 得频率低,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偶尔侵入所调查得群落 中。
2、种类组成得数量特征 (1)多度与密度: • 多度就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
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得野外调查中。目前国内外尚无 统一得标淮,我国多采用Drude得七级制多度。 • 密度就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得一个实测数据。相 对密度就是指样地内某一种植物得个体数占全部植物 种个体数得百分比。某一物种得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 高得物种密度得百分比被称为密度比。
优势种:就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得种类,其数量 或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多。她们对维持群落得 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Paine在一个海湾得岩石潮间带研究表明:赭色海 星取食石鳖、帽贝、藤壶和龟足,在有海星存在得区 域,有30个物种共存,而除去海星得试验区,藤壶很快 成为优势种,一年后藤壶又被贻贝和龟足排挤,三年后 群落得物种从30个减到8个。
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共同需要得资源中就是能够共存得。
4、空间异质性对群落结构得影响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群落空间 环境中各个部分性质不同得程度。
•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E、P、Odum于1957年在她得 《生态学基础》一书中,除种类组成与外貌一致外,还 “具有一定得营养结构和代谢格局”,“她就是一个 结构单元”,“就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得部分”。
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苇莺
丘鹬
榛鸡
水生植物群落的成层性
主要与光照、 温度、食物和 溶氧量有关
– 挺水草本层、 飘浮草本层、 水面高草层、 沉水漂草层、 沉水矮草层、 水底层
漂浮动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附底动物、 底内动物
60
三、 群落的水平结构
• 概念:群落中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不均匀 配置,使群落表现出斑块相间的外形。
D=1-ΣPi2
– Shannon-Weiner指数
H =-ΣPilnPi
– Pielou均匀度指数:E=H/Hmax Hmax为群落可能的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LnS
39
0(0.00) 50(0.50) 1(0.01)
100(1.00) 50(0.50) 99(0.99)
多样性指数计算 ln2=0.69 ln0.01=-4.605
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 指示种、特征种
26
阔叶红松林混交林群落的物种(乔木层): 优势种:红松、紫椴 亚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榆 伴生种:槭、云冷杉 偶见种:落叶松、山杨
群落成员型的确定--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多度 (abundance):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 密度 (density):物种在单位面积或空间上
D(61-80%)
E(81-100%)
• 重要值 (important value)
– 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相对盖度
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 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 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和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总结知识点一、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在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方式相互作用。
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多样性越高,群落越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物种组成还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在陆地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
树冠层通常是由高大乔木组成的,灌木层通常由较低矮的灌木植物构成,而草本层和地面层则主要是由一些低矮的植物、藤本植物和地表生物组成。
这些不同高度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结构。
在水域群落中,垂直结构通常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并通过食物链和共生关系相互作用。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同一垂直层次上,生物之间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水平结构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陆地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态位,即它们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地位。
比如在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可能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的在树冠层,有的在灌木层,有的在草本层。
这些不同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等方式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性。
在水域群落中,水平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和水草在水域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络,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联系。
四、群落的时间动态群落的时间动态是指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
群落的时间动态受到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群落具有季节性的变化,比如在温带森林中,随着四季的变化,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动物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在水域群落中,水位的变化、水温的变化等也会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人类活动也对群落的时间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
群落包括各种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主要由物种组成、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物种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
群落的组成:群落由多种不同的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是群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不同植物的存在产生了不同的植物群落,比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动物是群落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动物的存在可以反映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态位等。
微生物是群落中微小但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反映了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数量的分布。
群落的结构包括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比例、密度和分布等特征。
物种数量的分布通常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即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
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存在的物种的种类数量,物种均匀度指的是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均匀程度。
群落结构还与物种之间的空间竞争、资源利用、共生关系等因素相关。
群落的相互关系:群落中的生物种类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其中包括竞争、共生、捕食、掠食等。
竞争是物种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过程,包括光、水、营养物质、空间等。
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如植物的根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的共生关系。
捕食是指一个物种捕食另一个物种以获取能量和养分,如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
掠食是指强者捕食弱者的关系,如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主要由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
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因为物种多样性可以减少一些物种灭绝对整个群落的影响。
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

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盐度、光照、营养物质和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是指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的生物组合。
在海洋中,生物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
海洋生物群落通常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不同的生物群落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
二、浅海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浅海是海洋中最接近陆地的区域,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这为各类浅海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浅海生物群落主要由海藻、珊瑚、贝类和鱼类等组成。
海藻作为浅海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珊瑚礁则是浅海生物群落的热点地区,为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三、深海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深海是指水深超过200米的海洋区域,其特点是黑暗、高压和低温。
由于光线无法穿透深海,深海生物主要依靠化学合成来获取能量。
深海生物群落主要由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组成,其中常见的有深海鱼、海绵、软体动物和海洋底栖生物等。
深海生物具有适应高压和低温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如鳃囊、发光器官等。
四、开放海域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开放海域是海洋中远离陆地或珊瑚礁的区域,通常的特点是缺乏障碍物和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因此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开放海域生物群落主要由浮游生物和大型鱼类组成。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鱼类是开放海域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于维持海洋生物群落的平衡至关重要。
五、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群落造成了诸多影响。
海洋温度的上升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栖息地损失和迁移。
海洋酸化问题使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同时,海平面上升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也对海洋生物群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 境的生态复杂性。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 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
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程度。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 因主要有阳光、 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33
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
种名
林鸽 茶腹 青山雀 长尾山雀 旋木雀 煤山雀 沼泽山雀 大山雀 载菊 乌鸫 红胸句鸟 鹪鹩
林冠层 高于11.6米
乔木层
5——11.6 米
333 34 150 122 32 45 15 25 2 2 —— ——
1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组织—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2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概念的不同认识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E.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V.E. Shelford: 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E.P. Odum: 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 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生命部 分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
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
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边缘效应(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的数目及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群落交错区的特征:
多种要素联合作用强烈,生物多样性较高 抗干扰能力弱,一旦遭到破坏,生态恢复原状的可能 性较小 生态环境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恢复困难
39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生物因素 干扰 空间异质性 岛屿化 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层片与层的区别: 层可能属于一个层片,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片;由于一 个层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因此,层片 的范围比层的窄。
32
群落的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 型所决定。
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动物群落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生境类型越多
气候稳定学说—进化中,热带的气候最稳定 竞争学说 捕食学说—捕食者的存在将被食者种群数量压低,减轻其种间竞争,
允许更多的被食者种的共存
生产力学说—生产力越高,物种多样性越高
26
种间关联
在一个群落中,如果两个种出现的次数高于期望值,它们就具有正关联。 如果两个种出现的次数低于期望值,则它们具负关联。
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
个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H.A. Gleason,他认为:将群落与有机体相比拟是欠 妥的。 原因: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 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环境的连续变化使人 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抽象出来 的一个概念。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该地区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该地区全部植 物的种数×100
30
在热带地区,植物的主要生活型是高位芽植物,以乔木和灌木占极大多数;在干燥炎 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一年生植物最多;在温带和北极地区,以地面芽植物占 多数。
31
层片(synusia)
H. Gams (1918) 提出:层片是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 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functional community)。
19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是J.T. Curtis和R.P. McIntosh (1951年)在研究森林群落时,首次提出的。它是某个种在群落 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上式用于灌木或草地群落时,其重要值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型
α-多样性 :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测度群落内的 物种多样性。
β -多样性 : 测度区域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 从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γ -多样性 :测度最大地理尺度上的多样性,体现一个地 区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总和。
24
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4
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 ,他将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生物有机 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 认为: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 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28
29
生活型谱
统计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称为 生活型谱。 通过生活型谱可以分析一定地区或某一植物群落中植物与生境的关系。
制定生活型谱的方法: 首先是弄清整个地区(或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
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型,然后把同一生活型的种类归到一起。按下列 公式求算: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级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25
解释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学说
进化时间学说—热带与温带、极地 生态时间学说—物种分布区扩大需要一定时间 空间异质性学说—高纬度到低纬度空间异质性程度增加,提供的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类型 物种多样性梯度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21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 1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假设种i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的比例为Pi,那么,随机取种i两个个 体的联合概率就为Pi2。如果我们将群落中全部种的概率合起来,就可得 到辛普森指数,即
Raunkiaer频度定律(law of frequency),这个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 数目多的事实。 Raunkiaer频度定律基本上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 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E级愈高,群落的均匀性愈大。如若B、C、D级的比 例增高时,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通常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3 34 264 183 75 108 111 74 10 7 —— ——
灌木层
草本层
1.3——5米 1——1.3米
3
——
1
——
196
24
136
18
27
17
78
20
155
81
197
103
33
14
25
89
29
32
20
140
地面
—— —— 6 9 —— —— 7 2 —— 47 19 20
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
分类(Raunkiaer系统) 高位芽植物: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上25cm以上的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
和一些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草本等。
地上芽植物:新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很接近地表处,一般不高出土表20-
30cm。受土表物或积雪保护。
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存活。 地下芽植物: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 一年生植物:只能在良好季节中生长的植物,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良季节。
•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于植物群落来讲,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落中, 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一般概念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
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 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群落交错区: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种A
+
-
+ 种B
a
_
c
b
a+b
d
c+d
a+c
b+d
n
关联系数:V= (ad-b c) / [(a + b) (c + d) (a + c)( b + d) ]1/2
27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生活型(life form):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对植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