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类群玉米自交系
早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2 1 ,7 1 :4 8 0 0 4 ( )5 —5
X n ag g ch M c ne i i r u u S i cs jn A i e
早 熟 玉米 自交 系配合 力分析 及应 用评 价
邵红雨, 韩登旭 , 阿布来提 ・ 阿布拉 , 梁晓玲 , 李铭 东
( 疆 农科 院粮作 所 , 鲁 木 齐 新 乌 809 ) 30 1
代杂交种的 I 个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 ,1 1 1 个性状都存在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
关键词 : 米 ; 玉 自交 系 ; 般 配合 力 ; 殊 配 合 力 一 特 中图 分 类 号 :53 S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l 43 (000 —05 —0 l0 一 30 2 1)1 04 5
A a ) i o e g n r l o b nn b l 3 s o e h t1 r i a i i c nl i ee c . h p ca o i ig n ' s ft e e a c m i ig a i t h w d t a t t w s s n f a t df rn e T e s e i c mb nn Is h ir I as g i y l
向效 应 值 大 。新 自 3 1 一l O 8 —2 、 自 3 1 xJ0 、 自 3 1 34 、 自 3 1 13 × S7 4 新 12 2 新 L l9 x早 1L 新 12x武 34新 自 40 1、 22×
新 自 3 、 自 40 x P8/ 这 6 4 新 9 22 A 29 Z 个组合 的特殊配合力单株产量较高。【 结论 】 亲本的一般 配合 力效应对 F I
An lsso mb nn it n p id Ev l ain ay i fCo ii g Abl y a d Ap l au to i e
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

常见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据老师课堂讲课内容总结,出处不知)一、Reid群1.该类群特点:多为美国杂交种系,遗传基础较丰富,植株叶片较上冲,抗病抗倒性较好,果穗较长,略粗,籽粒长,马齿形,多中熟,配合力高,但近年来该类群感染锈病、弯胞菌叶斑病和粗缩病较多。
2.包括的自交系:掖478,郑58(该类群代表自交系),郑32, 8112,7922,郑653,黄C,L105,新白503,琼42,济223,掖107,沈219-1, 52106, 独321,3184,郑13, 153等二、唐四平头群1.该类群特点:该类群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籽粒中长,硬粒或半硬粒型,早熟或中早熟,多为浅黄色,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病毒病。
2.包括的自交系:黄早四,昌七-2(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安152,京7,K12,黄选522,浚152,获选A60, 5237等三、旅大红骨群1.该类群特点:叶片较宽,上冲,抗病性好,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马齿或半马齿型,生育期较长,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毒病和黑穗病等2.包括的自交系:E28,丹340(该类群代表自交系),360选,郑22,8340,选4-1, 340-5,F349, 53,选3, 868,811等四、Lancaster群1.该类群特点:植株较高,叶片平展或中间型,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中等,果穗长,中粗,籽粒长,马齿或半马齿型,中熟,株型松散,根系欠发达,易感条锈病,近年来育种应用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2.包括的自交系:Mo17(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商27-263,维矮141,许052,漯12,HZ32五、P78599群(简称P群或78599群)1.该类群特点:该群含热带和亚热带种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具有高产、优质和抗倒的特点,茎叶青绿,保绿度好,活秆成熟,秆强不倒,抗叶斑病和茎腐病等2.包括的自交系:P178,P138,丹599,丹3130,齐319, 89-1, 87-1,599-3,齐318,济533,丹598,早318等六、综合群1.该类群特点:不大明显2.包括的自交系:综3,综31,N808, 374等。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1、改良REID杂优群本群系以中粗较长穗为主,株型好,耐密植,茎干坚硬,抗倒伏,多中间型或半马齿型,花粉量较少,制种产量高,宜做母本。
主要代表系铁7922,郑32、U8112、掖478、5003及其改良系均属此群。
2、兰卡斯特杂优群分为两个亚群;一是MO17亚群,本群系多长穗,制种产量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宜做母本,有些系花粉量较多,亦作父本,用适宜的种质进行改良以提高配合力、抗病性和自身产量;主要代表系以C103的二环系MO17及其改良系为主,如齐302、77、杂C546、1324等;二是自330亚群:本群系多粗穗,适应性强,花粉量多,宜做父本,有些系亦可做母本;主要代表系以自330改良系为主,如3H-2、Oh43、200B、龙系17等;可用黄改系、墨黄9系等种质进行改良,也可用一些农家种或综合种选系改良;3、四平头杂优群本群系多为硬粒型,株型好,抗病性强,耐旱而瘠,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黄改系为主,如黄早四、H21、吉853、掖502、京7、昌7、黄野四、四自四、196、404;可与旅大红骨群系、Suwan系、自330亚群系进行改良;4、旅大红骨杂优群本群系多粗穗、半硬粒或中间型,株型和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旅9改良系和杂交种选系为主,如旅9、旅9宽、旅28、丹340、E28、丹黄02等;可用黄改系、Suwan系和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等进行改良;5、其他杂优群(1)外杂选亚群多为国外杂交种和品种选系及其改良系,有些与Reid群和MO17亚群种质有一定关系,如掖107、J7等;可用于改良Reid群和MO17亚群,并可对其余适宜种质进行改良;(2)综合种选亚群主要为群选种、农家种、综合种等选系,遗传基础复杂,如群选亚种综31、混517、集2911、东237等,农家品种选系如获白、吉63、白鹤43、甸11等,应作为四大类群种质的补充种质改良利用;(3)Suwan亚群新的低纬度种质,如S37、S73、S2-4、Q3012等;此群品质好、抗病耐旱、但偏晚熟;宜与黄改系和旅大红骨系及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相互改良;(4)Tuxpeno群低纬度种质亚群,以墨西哥综合种选取为主,如墨黄9、SC12、ETO等;。
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简介

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简介
张运锋;黄光和;李希国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为了解决云南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问题,云南特殊的生态条件下玉米育种工作,积极从中国农科院玉米中心引进早熟材料,扩展云南玉米资源,加快玉米育种的步伐。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张运锋;黄光和;李希国
【作者单位】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675000;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675000;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6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玉米自交系合344及其衍生系在早熟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J], 王巍
2.早熟马齿型饲料玉米重组自交系的遗传分析Ⅱ一自交系及其顶交种的细胞壁构成和细胞壁可消化性位点的定位 [J], V.Roussel;C.Gibelin;邱敦莲
3.早熟马齿型饲料玉米重组自交系的遗传分析Ⅰ.用重组自交系及其顶交试验对产量、早熟性、淀粉和粗蛋白含量进行QTL定位 [J], Y.Barriere;邱敦莲;等
4.25份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评价与利用研究 [J], 石运强;金振国;高利;孙艳杰;邵勇;魏国才;南元涛;唐铭;董晓慧
5.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黑龙江省早熟自交系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孙广全;王振华;王霞;张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自交系保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玉米自交系保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玉米自交系保护是指为了保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加以保护和管理的过程。
玉米自交系是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培育而成的自交纯合系,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和纯度,是玉米杂交育种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玉米自交系往往面临着遗传污染、退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在育种中的稳定性和应用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玉米自交系保护的概念、意义、必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玉米自交系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为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说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安排。
在这篇关于玉米自交系保护的文章中,文章结构的说明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正文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玉米自交系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介绍,探讨玉米自交系保护的必要性,以及详细阐述玉米自交系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要讨论的主题,通过概述的方式引出了玉米自交系保护的重要性,并说明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玉米自交系。
3.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玉米自交系保护的重要性,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表达结束语。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文将全面探讨玉米自交系保护的相关内容,逐步引导读者了解、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主题的知识和技术。
1.3 目的玉米自交系保护是为了保护和维护优良的自交系品种的遗传特性和纯度,确保其在种子生产和播种过程中不受外来杂交的干扰和破坏。
通过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确保玉米自交系品种的纯种性,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保证播种后的作物产量和品质稳定性,促进玉米种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自交系保护的必要性、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加强人们对玉米自交系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玉米自交系名词解释

玉米自交系名词解释
玉米自交系是指在种群中通过连续自交繁殖,经过多代的自交后,产生的一系列具有相对稳定遗传特征的纯系或近纯系。
在玉米自交系的形成过程中,种子的自交繁殖使得基因组中的杂合性减少,而同源性增加。
经过多代的自交后,纯系或近纯系中的基因组变得更为稳定,表现出较为一致的遗传特征。
这使得玉米自交系在农作物育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纯系或近纯系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性状,有助于育种者更好地进行遗传改良和选育。
玉米自交系的创建通常需要经过多代的自交与选择。
首先,选择出具有良好性状的原始个体作为亲本进行配对。
然后,从配对后的子代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自交,以达到基因组的稳定性。
这个自交选择的过程需要进行多代,通常需要进行5-8代的自交与选择。
在每一代中,育种者会根据目标性状对自交后代进行选择,通过保留或淘汰的方式筛选出合适的个体。
玉米自交系的创建是为了获取一系列稳定的纯系或近纯系,以便在种植中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其遗传特征。
通过这样的自交系,育种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不同基因型的性状表现,从而更好地进行品种选育、杂种优势利用和遗传改良。
几个早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df etg nmcca c r i e h er a r gm i nrdsa s 【 to 】 h et a ds ndwt ie n ar o i hr t sn i t aym t n a eibe ti .Me d Tet s ei e i fr o a e 【 l g u i z rn h sw g h nr a lads Ⅱ ( c Ⅱ) e o ,h a e rcs db P30sf ae.Rsl Ted e ne ohcri ei t on n g N m t d tedtwr p es yD S . owr 【 eut h i r cs h a eo e t s 】 fe
o il e ln , k r espe a , k r es n m e , e rln t e r da tr b r i n r w h pe o u n fy ed p rp a t en l re r en l u b r a e gh, a imee , a e t a d go t r d d r g p i i
9 — 1 4 a d 0S 7 —2 r ih rta h to te n rd sri s Tt o bn gait T A) f i i 1 8 7 8 n 4 wee hg e h n ta foh ri b e tan o em ii bly( C o n 4 l a n i X z2l
HAN n De g—x S u, HAO Ho g—y Ab li ・ u a LANG a n u, uat Ab l , I i Xio—ln , IMi g— d n YANG i i g L n o g。 Je
( ntueo ri rp ,X nin cd m A r utrl c ne ,U u q 3 0 1 hn Isi t f Gan Co s i a gA a e y o g i l a i cs r m i8 0 9 ,C ia) t j f c u Se
玉米自交系K10及其近源系在早熟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交 后 选 择 典 型 植 株 连 续 自交 、 交 , 用 南 繁 加 代 经 过 5 测 采 年 时 间 8 世 代 选 出 的 长 3改 良 系 。 长 3追 本 朔 源 是 由 个
长 春 地 区 引 人 。 期 以来 育 种 家 们 根 据 K 0的 生 物 学 特 长 1
表 1 Kl 0直 接 参 与 组 配 的 玉 米 品 种
穗 病 1 . % , 龙 江 正 常 栽 培 条 件 下 自身 产 量 2 6 5 ~ 03 黑 2
30 0k / m 。K 0承 接 了 长 3的 高 配 合 力 、 容 重 和 优 0 gh 1 高
质等优点 , 而且 改 变 了 长 3的雄 花 分 枝 少 、 粉 量 少 等 缺 花 点 , 以说 是 源 于长 3而 胜 于 长 3 可 。
} 收 稿 日期 :0 0— 9一 1 2 1 0 O
作者 简 介 : 巍 ( 9 7一) 男 , 士 , 龙 江 省 农 科 院 玉米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事 玉米 遗 传 育 种 研 究 。 王 17 , 学 黑 从
3O 8
杂 粮 作 物
第3 种 质 。
做 出 了重 大 贡 献 , 以 有 必 要 弄 清 楚 玉 米 骨 干 系 K 0的 所 1 种质来源和应用方式 , 便进 一步挖 掘该系 的应用 潜力 , 以
使其继续为玉米育种和生产创造新的贡献。
K1 0株 高 22c 穗 位 高 6 m, 哈 尔 滨 地 区 生育 日 1 m, 8c 在 数 l2d 幼 苗 浅 绿 , 鞘 乳 白 色 , 花 分 枝 中等 , 丝 黄 1 , 叶 雄 花
论 划 分 , a cs r 属 于 N s类 种 质 。 而 K1 Lnat 群 e s 0的 近 源 系 在 血 缘 上 大 多 也 与 K1 、 3相 当 的接 近 , 0长 变化 不 大 , 以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熟类群玉M自交系原黄81 四自四B尖八京630 克一KI3 KI4 合344 龙抗11 抗旱大粒黄冀35 黄野四北711 承18 获唐黄长455 运 87-422 Sh10屯56 T52 扎461 扎143 扎917 文黄31413 酒341-2 830 D黄212一、原黄81由北京市农场局农业科学研究所赵垂达、魏桂兰、马宝洪、李德贵等人参加,1983年从自交系原武02中分离出一抗玉M大斑病的植株,经多代自交分离选择,分离出抗倒性强、高抗玉M大斑病的优良自交系原武抗。
1983年用矮源矮13-31与黄早四杂交,并经多代自交分离选择,分离出早熟、株叶型好、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早矮,1988年用原武抗与早矮杂交,经多代自交分离选择,于1992年10月育成早熟、抗病、抗倒、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原黄81。
该自交系早熟,生育期90天左右。
苗期叶鞘浅紫色。
植株叶数17~18片,叶片斜上冲。
株型半紧凑。
株高170厘M,穗位高60厘M。
雄花序主轴明显,分枝多,花药粉红色,花粉量大。
丝状花柱粉色。
北京地区5月上旬播种,一般在7月上旬初抽雄、散粉、吐丝,雌雄协调。
果穗近锥型,长14厘M,粗4.0厘M,行数14~16行,轴白色。
籽粒黄色,硬粒质,千粒重160克,出籽率80%左右。
经本所多年田间观察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毒病、粗缩病和青枯病,大斑病0~0.5级,小斑病0.5~1级,抗丝黑穗病。
用该配合力好的自交系组配成优势杂交种京垦 114(丰 5×原黄 81)于 1997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在京津及附近地区累计推广50万亩。
目前参加北京市区试的组合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组配的京玉4号。
二、四自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胡遂甫、孙伯陶等用黄早四×自334自交3代后,与黄早四回交一次,再自交,于1988年选育而成。
选育地点在该所实验农场。
北京地区夏播生育期95天左右。
出苗快,苗势中等。
成株叶数18~19片。
叶色黄绿,上部叶片较短。
株型平展。
株高150厘M,穗位高60厘M。
雄花序分枝较少,1~3个,小穗着生密集,花粉量较大,全穗花粉量中等,花药黄色,散粉良好,散粉期较长。
雌穗花柱绿色。
北京地区6月20日播种后,8月14日达抽雄期,散粉期为8月17日,吐丝期是8月19日,吐丝与散粉间隔2~3天。
果穗筒型,长10厘M,粗4厘M,穗行数14行,结实好,穗粒数200~250粒,穗轴白色,轴粗2.6厘M。
籽粒浅黄色,偏硬粒型,出籽率75%,千粒重230克左右。
根系不太发达,无气生根,抗倒能力较差。
成熟时有早衰现象。
耐旱性及耐涝性中等。
大斑病1~2级,小班病0.5~1级。
抗矮花叶病、粗缩病,中感青枯病,丝黑穗病、黑粉病、褐斑病轻。
夏播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春播4000株/亩。
用四自四自交系组配成的玉M杂交种有京早10号。
三、B尖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胡遂甫、孙伯陶等从[(BC7321×尖端齐)×8112]中经多代自交选育,于1988年育成。
选育地点在该所实验农场。
在北京夏播,生育期100天。
出苗较快,苗势中等。
成株叶数 19片。
株型紧凑,上部叶片上冲,雄花序顶部略高于旗叶。
叶片窄长,叶色深绿。
株高165厘M,穗位高70厘M。
雄花序分枝3~5个,花药黄色,花粉量少,制种时不宜作父本。
雌穗花柱绿色,抽丝较快且集中。
北京地区6月10日播种后,抽雄期为8月6日,散粉期为8月9日,吐丝期在8月7日,吐丝期与散粉期间隔1~2天。
果穗筒型,长17厘M,粗3.6厘M,穗行数12行,穗粒数300粒左右,结实良好,不秃尖。
籽粒深黄色,偏硬粒型,出籽率82%,千粒重270克。
穗轴白色,轴粗2.5厘M。
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气生根1~2层,抗倒伏能力强。
耐旱性中等。
耐涝性稍差。
高温高湿条件下散粉较差。
大斑病2~3级,小斑病0.5级。
较抗矮花叶病、青枯病,丝黑穗病较轻,褐斑病轻,中感黑粉病,不抗粗缩病。
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株/亩,春播为4500株/亩。
用该自交系配成的玉M杂交种有京早10号、京早11号、京玉1号。
四、京 630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6625×群体C1-30为基础,经自交于1998年选育而成。
北京地区春播,从出苗至成熟105天,为极早熟类型。
苗势较强。
幼苗叶鞘绿色。
成株叶数15片左右。
平展型株型。
株高较矮100厘M左右,穗位高45厘M。
雄花序分枝4~6个,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多。
雌穗丝状花柱为绿色。
北京地区4月20日播种,6月22日抽雄,6月26日散粉,6月28日吐丝,雌雄协调。
果穗筒型,长14厘M,穗行数14行,穗粒数400粒左右,穗轴白色。
籽粒为半马齿型,黄色,千粒重200克左右。
结实性良好,不秃尖。
抗倒性好。
抗大、小斑病、矮花叶病,轻感黑粉病。
春播种植密度4500株/亩。
用该自交系配成的极早熟杂交种京玉8号,在山西省大同市试种表现突出,其生育期与冀承单 3号相同,产量增加 15%。
五、克一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曹任之于1984年育成。
该自交系生育期为95~100天,需≥10℃积温2000~2100度·日。
芽势强,耐低温,苗期发育快。
株型平展,叶鞘稍紫色。
株高140厘M左右,穗位38厘M。
雄花序分枝5~10个,雌穗丝状花柱黄色。
果穗短推型,长12~13厘M,粗3.8厘M,行数14~18行,行粒数27粒,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近硬粒、楔型,千粒重220克。
较抗斑病。
抗玉M螟虫。
该自交系单产125~150公斤/亩,保苗4500株/亩。
用该自交系已配制成克单6号、克839杂交种。
六、KI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小麦研究所玉M室刘兴焱、谭福忠以安 44113 ×1034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于1991年选育而成。
在黑龙江省克山种植,出苗至成熟90~93天。
生育期内需≥10℃积温2150度·日。
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前期生长慢,后期快。
株高150~180厘M,穗位高40厘M左右。
叶片较窄且略收敛,色深绿,株型较清秀。
雄花序分枝及花粉量适中,护颖绿色。
雌穗丝状花柱粉红色,较分散,易接受花粉。
果穗锥型,长13~16厘M,粗3.8~4.6厘M,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
籽粒大小中等,中硬粒型,千粒重195克左右。
根系发达,抗倒伏。
轻感大斑病、黑粉病及丝黑穗病。
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
一般单产为200~275公斤/亩。
用该自交系配制的玉M杂交种有克单8号。
七、KI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小麦研究所玉M室刘兴焱、谭福忠以(甸 11×Mo17)×KI6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于1991年选育而成。
在克山种植,出苗至成熟 100~105天。
生育期内需≥10℃积温 2200~2250度·日。
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发苗快。
株型较收敛,叶片黄绿色,茎秆紫色。
株高170~190厘M,穗位高60~70厘M。
雄花序分枝5~10个,护颖紫色,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质量好。
雌穗丝状花柱紫色。
果穗长棒型,长 15~18厘M,粗 3.5~3.8厘M,穗轴红色。
籽粒大小中等,黄红色,中硬粒型,千粒重185克。
抗黑粉病、丝黑穗病,自然条件下大斑病发病率不超过2级。
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一般单产为175~200公斤/亩。
用KI4自交系配制的玉M杂交种有克单8号。
八、合344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
来源是自常武白头霜×Mo17。
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春播,5月15日出苗,9月5日成熟,出苗至成熟113天。
出苗快,幼苗长势及拱土力强,叶鞘紫色。
成株叶数15~17片。
株高154厘M,穗位34.6厘M。
雄花序分枝4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绿色,花粉量适中。
雌穗花柱黄白色。
哲盟地区种植,7月15日抽雄,7月20日散粉,7月24日吐丝,雌雄较协调。
果穗圆柱型,长12厘M,粗3.2厘M,穗行数10~12行,穗粒数219粒,穗轴红色,轴粗2厘M。
籽粒楔型,硬粒,出籽率80%,千粒重264克。
单穗重30克,单穗粒重24克。
根系较发达,抗倒性强。
耐旱、耐涝。
高抗大、小斑病,抗粗缩病。
花叶病毒病、青枯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穗腐病。
耐瘠薄。
适应性好。
哲盟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3800~3900株/亩。
该自交系在高纬度地区应用较广。
已组配出的玉M杂交种有合玉17(合344×熊掌)、哲单 37(合 344×461)、合玉 15(合 344×冬 96)。
九、龙抗11黑龙江省龙江农科所从Mo17×330材料中选育而成。
该自交系选育地点是黑龙江省,近几年引入哲里木盟地区,从出苗至成熟119天左右。
通辽地区春播5月14日出苗,出苗快,苗势强。
幼苗叶鞘浅紫色。
成株叶数16~17片。
株高151厘M,穗位高73厘M。
雄花序较发达,4~11个分枝,护颖绿色,花药浅绿色。
雌穗花柱绿色。
一般年份7月17日抽雄,7月20日散粉,7月24日吐丝。
成熟期9月10日。
果穗圆柱型,长15厘M,粗3.2厘M,穗行数10~12行,穗粒数162~180粒,轴粗2.2厘M,穗重46克,穗粒重32克。
籽粒楔型,呈橙黄色,硬粒型,出籽率70%,千粒重290克。
植株根系较发达,抗倒伏,抗倒折。
耐旱、耐涝性强。
耐瘠薄地,适应性好。
高抗大、小斑病,抗粗缩病、矮花叶病毒病、青枯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穗腐病。
在哲盟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3850~4000株/亩。
该自交系在哲里木盟中早熟区应用,目前利用该系已组配成的杂交种有龙单13(K10×龙抗11)。
十、抗旱大粒黄在哲里木盟地区春播,出苗至成熟122天。
出苗快,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苗色深绿。
成株叶数17~18片。
株高150厘M,穗位55厘M。
雄花序较发达,护颖绿色,花药黄色。
雌穗花柱绿色。
正常年份在哲盟春播,5月25日出苗,8月1日抽雄,8月5日散粉,8月6日吐丝,9月15日成熟。
果穗圆柱型,长14.8厘M,粗3.5厘M,穗行数14行,穗粒数320粒,穗轴白色,轴粗3.8厘M,单穗重50克,单穗粒重25克。
籽粒淡黄色,马齿状楔型,出籽率56.2%,千粒重278克。
根系发达,高抗倒伏。
高抗大、小斑病,抗粗缩病、花叶病毒病、青枯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穗腐病。
耐旱耐涝。
哲盟春玉M产区的适宜种植密度约为3600~3800株/亩。
用抗旱大粒黄组配的玉M杂交种有沈单 8号(5003×抗旱大粒黄)。
十一、冀35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崔绍平于1992年选育而成。
在石家庄夏播,比黄早四早熟3~4天。
全生育期≥10℃积温为2100度·日。
三段生长特征表现“短—短—长”。
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长势较强。
成株叶数17~18片,穗位以上叶片上冲。